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臂金龟科一新纪录种--阳彩臂金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功 杨自忠 +1 位作者 王音 杨庭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3,共1页
2015年8月16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境内(注:为保护该物种,故未给出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昆虫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到臂金龟科Euchiridae一对雌雄昆虫,经查阅《中国珍稀昆虫图鉴》《中国生态大图鉴》等相关文献,确认该昆虫为阳彩臂金龟Cheiroto... 2015年8月16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境内(注:为保护该物种,故未给出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昆虫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到臂金龟科Euchiridae一对雌雄昆虫,经查阅《中国珍稀昆虫图鉴》《中国生态大图鉴》等相关文献,确认该昆虫为阳彩臂金龟Cheirotonus jansoni Jordan,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稀有的珍稀昆虫(陈树椿,1999;张巍巍,李元胜,2011),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云南省被发现。阳彩臂金龟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臂金龟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金龟科 昆虫资源 云南省红河州 COLEOPTERA 陈树椿 重点保护动物 李元胜 总科 调查过程 中国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u蛋白磷酸化探讨中医药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昱辰 赵伟田 +6 位作者 李灿委 尹爱武 范孟然 巫秀美 杨自忠 张成桂 高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过度磷酸化则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过度磷酸化则丧失与微管结合的能力,造成微管解聚、轴突转运障碍,形成Tau聚集体,进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导致AD的发生。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控Tau蛋白磷酸化来干预AD。主要以Tau蛋白磷酸化为切入点,对干预AD中医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中医药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粪便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3
作者 官婷婷 许文慧 +2 位作者 肖光帅 杨大松 杨银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9,共10页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代谢产物对6种病原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抗菌活性;通过16S rDNA和ITS rDNA基因测序鉴定抗菌活性菌株,并利用邻接法构建抗菌活性菌株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出真菌17株,放线菌19株。共有6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真菌EPAF15-EPAF17及放线菌EPAA12和EPAA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隶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生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隶属于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其中的抗菌活性真菌和放线菌的发现不仅能作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新型抗菌活性天然药物的重要微生物储备资源,也为特境微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粪便 真菌 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ERF家族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亚茹(综述) 余敏 熊伟(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MTERF家族各成员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蛋白家族 恶性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3与PD-1的联合治疗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1
5
作者 彭鹏 白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2,共8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单药治疗的耐药性和总体反应率有限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作为新一代免疫检查点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其在多...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单药治疗的耐药性和总体反应率有限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作为新一代免疫检查点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其在多种癌症中与PD-1协同增强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联合阻断PD-1和LAG-3能够产生比单独阻断其中一种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效果,从而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本文综述了LAG-3的结构特点,并揭示了其与PD-1在多种癌症中的特殊相互作用,为克服单药治疗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癌症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
6
作者 杨梦菲 刘衡 +3 位作者 徐柳 陈林伟 张成桂 陈志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优化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含醇量为影响因素,干膏质量、多肽质量、IC_(50)、TNF-α抑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 目的优化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含醇量为影响因素,干膏质量、多肽质量、IC_(50)、TNF-α抑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含醇量60%,静置时间36 h,综合评分为95.21分。结论以收膏量、多肽质量及体外活性为导向,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能更精准地筛选出收率高、活性强、成本低的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从而为该资源合理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提取物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卡总皂苷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涵 徐兵 +3 位作者 杨紫焰 陈贵元 张翠香 李雪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11-115,共5页
为探究玛卡总皂苷(LMS)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以玛卡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皂苷,研究不同浓度LMS(0、100、200、400和800µg/mL)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下对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测定Y79细胞促凋亡相... 为探究玛卡总皂苷(LMS)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以玛卡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皂苷,研究不同浓度LMS(0、100、200、400和800µg/mL)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下对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测定Y79细胞促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50 g玛卡干粉可提取2.58 g总皂苷,提取得率为5.16%。LMS处理可抑制Y7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中400µg/mL LMS处理48 h的作用效果较好,细胞存活率为54.05%,凋亡率为21.87%。此条件下,LMS可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基因的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综合结果表明,LMS能抑制Y7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玛卡总皂苷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PH联合GC-MS技术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的抗氧化成分
8
作者 王诗雨 吕恒 +3 位作者 高萌 陈彤彤 赵晨曦 罗建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1,I0014,共5页
目的建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联合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化学反应与GC-M... 目的建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联合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化学反应与GC-MS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棒毛络新妇油脂与自由基反应前后色谱图的变化来筛选抗氧化成分,并以各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降低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酶标仪法测定对照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验证DPPH-GC-MS方法的抗氧化成分筛选结果。结果从棒毛络新妇油脂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67%,主要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其中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通过DPPH-GC-MS方法从中快速筛选到16个抗氧化成分,其中2,4-二叔丁基苯酚、硬脂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的抗氧化能力较强。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PPH-GC-MS方法可靠,可对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快速筛选和鉴定。结论DPPH-GC-MS方法可简便高效地筛选出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棒毛络新妇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毛络新妇 油脂 DPPH-GC-MS 抗氧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蛋白家族作为恶性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贺锦涛 普元倩(综述) 熊伟(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2-538,共7页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由LOX和LOX样蛋白1-4(LOXL1-4)组成,负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和维持结缔组织的功能,促进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最近的研究发现,LOX蛋白家族成员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均呈异常表达。...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由LOX和LOX样蛋白1-4(LOXL1-4)组成,负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和维持结缔组织的功能,促进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最近的研究发现,LOX蛋白家族成员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均呈异常表达。LOX蛋白家族主要执行肿瘤微环境重塑功能,广泛参与肿瘤侵袭转移、免疫调节、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LOX蛋白家族有望成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的有效靶点。文章主要针对LOX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家族蛋白质 细胞外基质 恶性肿瘤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有氧堆肥研究
10
作者 孔令芳 李文萍 +1 位作者 李云飞 朱缘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2-35,51,共5页
为开发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了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和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秸秆2个堆肥处理,系统监测了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动... 为开发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了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和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秸秆2个堆肥处理,系统监测了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经添加秸秆堆肥处理后,升温效果好,最高温度可达67℃;堆肥结束后,2个处理堆体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降低,堆肥产品均完全腐熟,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其中养殖废弃物+秸秆处理的产品有机质含量达71.36%,总养分含量达11.81%(全氮5.60%、全磷3.69%、全钾2.52%),可高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 秸秆 堆肥腐熟 种子发芽指数 堆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玄 赖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79-984,共6页
目前已有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往往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差,因此找到可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新兴的代谢组学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对近年来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前已有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往往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差,因此找到可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新兴的代谢组学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对近年来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研究作一总结,并强调了其在肝病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代谢组学 生物学标记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高鹏飞 陶柱萍 +4 位作者 王雪雪 厉颖 张成桂 韦桂宁 刘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6,共6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中医药具有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和中医"辨证论治"、针灸、刮痧等传统中医药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中医药具有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和中医"辨证论治"、针灸、刮痧等传统中医药方法,为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抗抑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雪雪 陶柱萍 +4 位作者 厉颖 张成桂 韦桂宁 刘卫红 高鹏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3-1921,共9页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代谢组学为研究平台,探讨中医药在抗抑郁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基于代...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代谢组学为研究平台,探讨中医药在抗抑郁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抗抑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抗抑郁中药药效生物标记物29种(抑郁生物标记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评价等相关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抗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 抗抑郁 生物标记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肠道抗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明明 殷鹏凯 +3 位作者 李铭晖 杨自忠 杨大松 杨银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6-1114,共9页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株致病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3株致病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显著的18株放线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76株共生放线菌,初步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46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多株放线菌对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超过阳性对照药。选择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18株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尾琵琶甲 肠道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人类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基因启动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勇琴 孙美涛 +3 位作者 李月 王昀 张晓娟 熊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it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1,MTERF1)编码蛋白质是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因子。文中旨在分析人类MTERF1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方法采用进化足迹法,... 目的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it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1,MTERF1)编码蛋白质是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因子。文中旨在分析人类MTERF1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方法采用进化足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人类MTERF1基因5'端上游的启动子分布、Cp G岛、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人类MTERF1基因定位于7q21.2,基因全长7845 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基因上游5'端2500bp的核苷酸序列至少存在2个启动子,其中1878-2447 bp之间可能包含核心启动子。启动子区序列中存在1个长为812 bp的Cp G岛。人类和小鼠MTERF1同源基因存在26个共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能预测人类MTERF1基因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高了针对该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 启动子 CP G岛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玛卡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月 范媛媛 +2 位作者 王昀 左绍远 陈贵元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1,65,共5页
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玛卡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卡多糖提取率为31.52%,玛卡多糖中多糖含量为95.75%,葡萄糖醛酸含量为4.1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玛卡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玛卡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卡多糖提取率为31.52%,玛卡多糖中多糖含量为95.75%,葡萄糖醛酸含量为4.1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玛卡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有一定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卡多糖 抗氧化 苯酚-硫酸法 葡萄糖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橙精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万鑫 王彬 +5 位作者 张晶娜 段淑英 夏琳娟 刘衡 何苗 李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46-3051,共6页
目的GC⁃MS法研究酸橙精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通过GC⁃MS法对酸橙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含有量;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的大小,评价酸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建立脂多糖诱导RAW26... 目的GC⁃MS法研究酸橙精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通过GC⁃MS法对酸橙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含有量;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的大小,评价酸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建立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给予地塞米松及酸橙精油低、中、高剂量油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从中共鉴定36个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1.21%,其中(1S)⁃(-)⁃α⁃蒎烯占总量的13.76%;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对酸橙精油高度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其中度敏感;酸橙精油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炎症细胞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P<0.01),其中高剂量组IL⁃1β及TNF⁃α表达量与地塞米松组相近;酸橙精油高剂量药物对L1210、AGS及K562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55%,对NCI⁃N87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酸橙精油的质量控制,且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抗肿瘤活性,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阻止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精油 抑菌 抗炎 抗肿瘤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别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凯歌 陈壮志 +4 位作者 杨自忠 郭云胶 李成功 赵昱 张成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Bank中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COI序列,继而用MEGA6.06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出系统进化树。结果:金环胡蜂及黄纹大胡蜂COI序列扩增成功。金环胡蜂与其混伪品COI序列种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152±0.017,远大于金环胡蜂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0.009±0.004。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图也明确显示,各物种都形成了独立的分支。结论: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鉴别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为其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保证金环胡蜂相关药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肠-脑轴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厉颖 徐敏 +2 位作者 龙宇 尹子丽 高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5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中枢退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和大脑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AD的发展。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肠-脑轴在AD调控方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中枢退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和大脑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AD的发展。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肠-脑轴在AD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可通过该途径影响AD的发展进程。综述微生物-肠-脑轴与AD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和中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对AD的调节,以期为AD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0081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雨婷 杨国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1-90,共10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0081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及筛选潜在的优势抗原表位。从NCBI数据库获取Mtb Rv008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ProtParam、ProtScale及TMPRED分析Rv...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0081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及筛选潜在的优势抗原表位。从NCBI数据库获取Mtb Rv008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ProtParam、ProtScale及TMPRED分析Rv0081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TMHMM、SignalP-5.0 Server预测蛋白的跨膜区及信号肽;NetNGlyc-1.0 Server、NetPhos 3.1 Server分别预测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及磷酸化位点;STRING预测能与Rv0081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别运用SOPMA、SWISS-MODEL预测蛋白的二、三级结构;综合运用softberry、WoLF PSORT预测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运用DNAStar预测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综合运用SYFPEITHI、NetCTL 1.2 Server、Net MHC pan 4.1 server预测蛋白的CTL细胞抗原表位;综合运用SYFPEITHI、Net MHCII pan 4.0 server预测蛋白的Th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Rv0081蛋白由11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2356.32,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及9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结构较松散;与hycE、hycP、Rv0088、Rv0083、hycD、hycQ、Rv0082、devR、Rv0080及Rv0079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综合分析各软件预测结果筛选出6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6个优势CTL细胞抗原表位及7个优势Th细胞抗原表位。Mtb Rv0081蛋白具有较多潜在的候选B、T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研发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0081蛋白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