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瓦斯灰干法脱除NO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庞崇靖 张运瀚 +3 位作者 冯嘉予 夏福婷 马林转 贾丽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5,121,共5页
用不同碱改性固体废物瓦斯灰制备出一种能够脱除烟气中NO的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浓度、固液比、超声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瓦斯灰脱硝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了XRF、XRD、SEM、EDS-Mapping、FT-IR表征。结果表明,利用KOH改性的瓦斯灰脱硝性能... 用不同碱改性固体废物瓦斯灰制备出一种能够脱除烟气中NO的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浓度、固液比、超声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瓦斯灰脱硝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了XRF、XRD、SEM、EDS-Mapping、FT-IR表征。结果表明,利用KOH改性的瓦斯灰脱硝性能最佳,在KOH浓度为2 mol/L、固液比为1∶2、超声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脱硝率约达100%。改性后,K成功负载在材料表面,瓦斯灰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为NO的去除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 瓦斯灰 NO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空多孔金纳米/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及其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尹学虎 杨新杰 +4 位作者 罗丹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2,共8页
采用溶液相牺牲模板法制备中空多孔金纳米粒子(HPAuNPs),并将该材料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的有效固定,构建GOx/HPAuNPs/rGO/GCE传感界面。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 采用溶液相牺牲模板法制备中空多孔金纳米粒子(HPAuNPs),并将该材料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的有效固定,构建GOx/HPAuNPs/rGO/GCE传感界面。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谱、红外光谱及电化学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GOx的固定化过程,以及传感器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PAuNPs和rGO的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GOx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DET)。基于GOx/HPAuNPs/rGO/GCE对葡萄糖的良好电催化性能,该方法有效实现了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检测,其电流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7.0 mmol/L,检出限(S/N=3)为16μ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及稳定性,对实际样品血清中血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为98.0%~103%,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中空多孔金纳米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杨新杰 +6 位作者 罗焰 李泉 宗玉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1,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IFE),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Ti_(3)C_(2)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其检测机理为:α-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通过内滤效应导致NTi_(3)C_(2)MQDs荧光猝灭;而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水解产物减少,N-Ti_(3)C_(2)MQDs荧光恢复。结果显示,N-Ti3C2 MQDs探针荧光强度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U/L(S/N=3),对阿卡波糖的半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78.5μmol/L。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氮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活化过二硫酸钠去除双酚A 被引量:1
4
作者 左怡丹 龙俊宏 +6 位作者 宋洁 和丽金 金华蕾 夏丽红 石苗 罗利军 戴建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以吡咯为氮源,通过水热-冷冻干燥法制备易回收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itrogen 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am,N-RGF),并用于活化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去除双酚A(bisphenol A,BP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 以吡咯为氮源,通过水热-冷冻干燥法制备易回收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itrogen 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am,N-RGF),并用于活化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去除双酚A(bisphenol A,BP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探究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吡咯为氮源制备的N-RGF材料具有孔道较小且分布均匀(2~3.5μm)、比表面积大(90.029 m^(2)/g)、孔体积大(0.5417 cm^(3)/g)、石墨相氮含量高(4.3%)和弹性好等优点。N-RGF活化PDS降解BPA的动力学速率常数(0.00835 min^(-1))是RGF(0.00142 min^(-1))的5.88倍,且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对N-RGF活化PDS降解BPA基本没有影响。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单线态氧(^(1)O_(2))是N-RGF活化PDS降解BPA的主要活性物种。SPE-UHPLC-MS(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中间体检测结果显示有10个中间体,提出了可能的降解途径,且通过MCF-7细胞活力测试发现降解过程产物的雌激素活性基本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吡咯 石墨相氮 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 过二硫酸盐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锌灰粉尘的氨法脱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绍香 杨艳春 +3 位作者 钟莹莹 崔硕 冯嘉予 贾丽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4-709,共6页
高氯锌灰中含有金属锌、少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氯,为简便快速降低其氯含量,对比研究了水洗与氨洗对高氯锌灰中杂质的脱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氨水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洗涤温度对氨洗过程中锌沉淀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 高氯锌灰中含有金属锌、少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氯,为简便快速降低其氯含量,对比研究了水洗与氨洗对高氯锌灰中杂质的脱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氨水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洗涤温度对氨洗过程中锌沉淀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氨洗条件。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0.05%、液固体积质量比6 mg/1 L、反应温度30℃条件下,Cl、Na、K去除率均大于99%,Zn沉淀率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锌灰 氨水 沉淀 预处理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碳化钛/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乙醇气敏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曌 尹优优 +2 位作者 刘晨辉 王访 高冀芸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9,46,共8页
通过水热法和液相化学刻蚀法分别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维层状碳化钛(Ti_(3)C_(2)T_(x)),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得到不同质量比的碳化钛/氧化锌(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得到气敏传感膜,并研究了其气敏特性... 通过水热法和液相化学刻蚀法分别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维层状碳化钛(Ti_(3)C_(2)T_(x)),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得到不同质量比的碳化钛/氧化锌(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得到气敏传感膜,并研究了其气敏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Zn O NPs均匀分布在具有二维手风琴状的Ti_(3)C_(2)T_(x)表面并穿插在层间。在复合材料对乙醇、丙酮、甲醇、甲醛、甲苯等5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的检测中,发现其对乙醇气体表现出优异的传感性能。在最佳工作温度(250℃)下,样品M/ZNPS1(Ti_(3)C_(2)T_(x)质量分数为6.25%)对体积分数为0.01%的乙醇灵敏度(R_(a)/R_(g)=11.27)比纯Ti_(3)C_(2)T_(x)(R_(a)/R_(g)=1.28)高约8.8倍,且具有出色的响应/恢复时间(4 s/8 s)和优异的选择性、长期稳定性。着重从载流子在电极间的输运行为角度对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进行了讨论,该材料对低浓度乙醇气体的检测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 静电自组装 乙醇气敏传感器 敏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吸附/活化过硫酸盐协同去除双酚A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和丽金 龙俊宏 +6 位作者 金华蕾 左怡丹 宋洁 夏丽红 石苗 罗利军 戴建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7-1121,共15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易回收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RGF)催化剂,通过SEM,XRD,XPS,FT-IR,BET和TG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N-RGF通过吸附/活化过二硫酸盐(PDS... 利用氧化石墨烯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易回收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RGF)催化剂,通过SEM,XRD,XPS,FT-IR,BET和TG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N-RGF通过吸附/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协同去除双酚A(BPA),优化了其制备条件,并探讨去除机理.结果表明,N-RGF为网状三维结构,孔径约为1~5μm,最优条件为180℃水热反应20h,氮掺杂量为6%.制备的N-RGF降解BPA速率是RGF的4.88倍.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结果显示单线态氧(^(1)O_(2))是N-RGF活化PDS降解BPA的主要活性物种.HPLC-MS检测了降解过程的中间体,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途径.MCF-7雌激素活性测试结果显示N-RGF通过吸附/活化PDS可有效消除母体的雌激素活性而不产生雌激素活性更强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 过二硫酸盐 活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生物条形码和杂交链式反应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蛋白激酶活性分析
8
作者 张慧莲 苏爱雯 +4 位作者 吴永菊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2-1460,共9页
该文结合纳米生物条形码和杂交链式反应(HCR)双重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分析。以MoS2/AuNPs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玻碳电极修饰材料,半胱氨酸修饰的底物肽链通过Au-S键自组装到修饰电极表面。当存... 该文结合纳米生物条形码和杂交链式反应(HCR)双重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分析。以MoS2/AuNPs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玻碳电极修饰材料,半胱氨酸修饰的底物肽链通过Au-S键自组装到修饰电极表面。当存在目标物PKA时,底物肽链被磷酸化,可与纳米生物条形码(S1-AuNPs-Ab)特异性结合,以S1-AuNPs-Ab探针中S1链作为引发链,可诱导发夹DNA(H1和H2)发生杂交链式反应。HCR产物吸附亚甲基蓝(MB)电活性分子,产生放大的电化学响应信号,实现对PKA活性的定量分析。该电化学传感器检测PKA的线性范围为10^(-3)~20 U/mL,检出限(S/N=3)为3×10^(-4) U/mL。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细胞裂解液中PKA的活性测定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激酶相关药物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A 纳米生物条形码 杂交链式反应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