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云南省土地利用分类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娇 李超 +2 位作者 彭文忆 李影芝 李文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43-7051,共9页
针对基于遥感进行大尺度空间上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研究的精确性问题,对比提出适用于多样性高原山地地貌大尺度下精确高效的土地利用分类提取方法和土地分类模型。基于2019—2021年云南省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 针对基于遥感进行大尺度空间上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研究的精确性问题,对比提出适用于多样性高原山地地貌大尺度下精确高效的土地利用分类提取方法和土地分类模型。基于2019—2021年云南省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算法对云南省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通过目视解译随机抽样选取1 525个样本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应用RF和SVM分类算法对云南省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均达80%以上,2019—2021年云南省土地利用中耕地主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采用RF与SVM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值能够更加有效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比较分析;研究区内RF算法识别地物信息的准确度高于SVM,更适合云南省高原山地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与试验——基于无人机遥感与北斗定位
2
作者 李文峰 徐蕾 +4 位作者 朱崇阳 刘文荣 潘坤 李影芝 李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4,共9页
为解决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农业机器人受农田实况场景限制导致作业效率和导航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与北斗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相结合的导航系统,实现复杂农田环境下机器人的自动导航与跟踪控制。采... 为解决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农业机器人受农田实况场景限制导致作业效率和导航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与北斗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相结合的导航系统,实现复杂农田环境下机器人的自动导航与跟踪控制。采用无人机搭载影像传感器采集农田影像,进行二维重建生成二维正射影像,搭建农田地图;采用北斗RTK定位、双天线定向与陀螺仪进行组合导航,并融合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机器人航向,对机器人实际位姿与跟踪直线间的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进行运动控制,使机器人跟随作业路径。试验结果表明:在0.3、0.5和0.7 m/s的行驶速度下,实际轨迹与目标路径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1、6.2和7.6 cm,标准差为2.1、2.5和3.1 cm,各项偏差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增大;3种速度下,目标点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3、6.1和7.0 cm、标准差为2.1、2.4和2.8 cm,目标点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6.8°、8.2°和9.7°、标准差为4.0°、6.1°和6.9°。无人机遥感影像构建的农田地图,可与北斗RTK定位有效结合,实现农业机器人精准路径规划和导航,导航精度可满足机器人在农田中开展作业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导航系统 无人机遥感 北斗RTK 双天线定向 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
3
作者 李影芝 潘娇 +1 位作者 彭文忆 李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33-238,256,共7页
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为研究对象,集成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DEM(数字高程模型)及县域统计资料,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ArcGIS提取海拔、坡度、地貌信息,划分... 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为研究对象,集成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DEM(数字高程模型)及县域统计资料,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ArcGIS提取海拔、坡度、地貌信息,划分地形梯度,统计各梯度上“三生”空间的面积分布;借助空间转移矩阵揭示1990—2020年地类转换的流向;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气候、地形、经济、人口4个维度选取13项指标,量化单因子解释力(q)及双因子交互作用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占据绝对地位;从地貌、坡度和海拔因素来看,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在中起伏中山和大起伏中山地貌类型、6°~15°和15°~25°坡度区间,以及0.5~2.0 km海拔范围;在研究期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均呈增加趋势,生态空间面积相应减少;从时空转换来看,生态空间转为生产空间的面积最大;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城镇化率、乡村人均国民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对“三生”空间的解释力最强,且双因子交互作用表现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梯田 “三生”空间 驱动因素 格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