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段维程 李华 +4 位作者 李亚雄 张雅永 马啸 江宇 韩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52.9%)。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VR组(47例)和SAVR组(5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住院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以及术后转归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SAVR组比较,TAVR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大[69.0(63.0,72.0)岁比63.0(61.0,66.0)岁,P<0.001],两组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体表面积、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均降低,S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降低;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术后输血比例均减少,而术后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梗死、卒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血管并发症、NYHA心功能分级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SAVR组(50例)比较,TAVR组(44例)的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仍较高;与术后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LVEF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TAVR与SAVR治疗BAV狭窄患者有着同样的疗效,TAVR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天数短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开丽 张灿 +1 位作者 卢祥婷 戴海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9-1044,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恶性进展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是肺动脉周围炎症和肺动脉重塑,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PAH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及...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恶性进展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是肺动脉周围炎症和肺动脉重塑,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PAH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PAH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PAH发病中的作用,介绍基于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新兴治疗方法(如粪便微生物移植、益生菌、补充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期死亡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丽娟 孙桂芳 +4 位作者 刘训强 王家平 刘慧 刘斌 侯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后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58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随访资料和术前MSCT图像...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后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58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随访资料和术前MSCT图像。测量和记录破口位置、破口大小、降主动脉最大直径、气管分叉平面主动脉直径、气管分叉平面假腔面积占该平面主动脉管腔总面积百分比、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假腔状态、腹主动脉是否受累等CT参数。分析术前CT各参数与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关系。结果腔内修复术紧急干预88例,非紧急干预70例,术后30 d死亡率为9.5%(15/158)。术后30 d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紧急干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紧急干预患者[13.6%(12/88)对4.3%(3/70),χ2=3.967,P=0.046];术后30 d死亡组患者气管分叉平面假腔面积占该平面主动脉管腔总面积≥50%患者[93.3%(14/15)对0.7%(1/143),χ2=135.581,P<0.001]和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患者[66.7%(10/15)对32.9%(47/143),χ2=6.725,P=0.010]显著高于术后30 d生存组患者;两组患者破口位置、破口大小、降主动脉最大直径、气管分叉平面主动脉直径、假腔状态、腹主动脉是否受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紧急干预(OR=1.31,95%CI=1.08~3.53,P=0.026)和气管分叉平面假腔面积占该平面主动脉管腔总面积≥50%(OR=9.53,95%CI=3.69~12.47,P<0.001)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MSCT对预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早期死亡具有重要价值,紧急干预和气管分叉平面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总面积≥50%是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腔内修复术 死亡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丽 苏璇 +4 位作者 宋晓蕾 陈剑 王庆慧 丁云川 李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观察左心室心肌做功(LVMW)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102例EHT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为EHT 1级组(n=39)、EHT 2级组(n=30)及EHT 3级组(n=33);以36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 目的观察左心室心肌做功(LVMW)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102例EHT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为EHT 1级组(n=39)、EHT 2级组(n=30)及EHT 3级组(n=33);以36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纵向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整体纵向应变(GLS)及LVMW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及整体无用功(GWW);观察LVMW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PSD及GLS的相关性;分析LVMW参数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价值。结果4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侧壁运动速度(e'侧壁)、室间隔运动速度(e'室间隔)、室间隔收缩期运动速度(s'室间隔),E与e'侧壁和e'室间隔均值的比值(E/e')、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HT 2、3级组与对照组之间GWE、GWI及GC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EHT 1、2及3级组间两两比较,GWI和GC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HT 1、2、3级组与对照组比较GWW、GLS及P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HT 1、2及3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WE与PSD、GLS及EDV呈负相关(β均<0,P均<0.05),与E/A呈正相关(β>0,P<0.05);GWI与GLS呈负相关(β<0,P<0.05),与E/e'、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β均>0,P均<0.05);GCW与GLS呈负相关(β<0,P<0.05),与E/e'、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β均>0,P均<0.05);GWW与PSD及收缩压均呈正相关(β均>0,P均<0.05)。结论LVMW参数,尤其GWI及GCW,可定量评估不同分级EHT患者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心肌做功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慧 何燕 杨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436,共3页
胰岛素是维持机体内葡萄糖稳态的最主要激素,组织细胞保持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维持健康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目前,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并未研究清楚。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属于必需氨基酸,通过直接和间接的... 胰岛素是维持机体内葡萄糖稳态的最主要激素,组织细胞保持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维持健康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目前,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并未研究清楚。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属于必需氨基酸,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作用于代谢信号通路。尽管有报道称BCAA有益于健康的新陈代谢,然而,血浆BCAA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及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我们就BCAA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抗药性 氨基酸类 支链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忠春 侯化东 +4 位作者 刘慧 王丽娟 孙桂芳 董学敏 刘丽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39,244,共6页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SPE)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的多层螺旋CT特征,观察肺动脉...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SPE)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的多层螺旋CT特征,观察肺动脉表现、心脏原发疾病及赘生物的显示及肺部表现。结果 12例出现霉菌性肺动脉瘤,共18个,8例单发,囊状13个,边缘不规则12个,壁增厚8个,充盈缺损位于周边8个,远端3个,下叶外基底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好发,均为3个,肺段动脉近段9个,中段8个。4例动脉瘤周显示晕征,急性期肺动脉轮廓快速增大6例,其中3例抗炎治疗后缩小、变细。治疗前8例栓塞肺动脉稍增粗。17例行心电门控全胸心脏大血管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心脏病变,显示肺动脉内膜炎10例,表现为肺动脉壁毛糙、不规则增厚,其中6例局部膨隆。11例显示赘生物。10例行胸部增强扫描,显示心脏病变、赘生物各6例。34例双肺均存在2种及以上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包括肺部斑片状浸润影、楔形影、结节、索条,前三者可伴空洞、气囊,楔形影、结节可伴滋养血管征,以肺周分布为主。结论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感染性血栓静脉炎等高危患者,胸部CT除表现为多发性、多形性、外周分布及滋养血管征,出现特异的霉菌性肺动脉瘤、栓塞肺动脉增粗、肺动脉内膜炎,可及时诊断SPE。心电门控全胸心脏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的最优CT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腹部脂肪相关参数诊断冠心病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亚婷 孙桂芳 +2 位作者 刘斌 刘慧 王丽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腹部脂肪相关参数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1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于3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腹部CT平扫,分析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观察各危险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211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目的探讨CT测量腹部脂肪相关参数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1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于3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腹部CT平扫,分析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观察各危险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211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112例,非冠心病9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间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脏脂肪(VAT)面积、皮下脂肪(SAT)面积及VAT面积/SAT面积(VAT/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质量指数(BMI)、腹围(WC)及腹部总脂肪(TAT)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糖尿病及VAT/SAT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显示年龄、吸烟、糖尿病及VAT/SAT诊断冠心病的AUC分别为0.67、0.61、0.62及0.73,4者联合的AUC为0.80,高于各参数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CT测量的腹部脂肪相关参数可用于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肪组织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云燕 张灿 +5 位作者 常开丽 刘伟 卓倩 李昇铃 何祖益 戴海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14-2920,共7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多因素引起的进展性心肺血管疾病,预后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更容易发生右心衰竭、肺高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对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尚无规范的诊疗指南。近年来,妊娠合并肺...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多因素引起的进展性心肺血管疾病,预后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更容易发生右心衰竭、肺高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对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尚无规范的诊疗指南。近年来,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及管理受到了关注,本文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做重要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妊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口服托伐普坦后换用呋塞米出现反复低钠血症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呤啸 邓洁 苏慧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19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用“螺内酯20 mg qd、培哚普利2 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利伐沙班10 mg qd、多索茶碱0.2 g bid”,1年前加用托伐普坦7.5 mg qd。5 d前受凉后心悸、气促再发,伴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泡沫痰,小便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托伐普坦 呋塞米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诊断冠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亚婷 王丽娟 +2 位作者 王晋 侯凯 孙桂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远段及对应同层面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DCCO=C1/A1-C2/A2。以ICA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评估CCTA、DCCO及二者联合分别诊断ISR的准确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89例99支血管纳入分析,无冠状动脉ISR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的DCCO分别为0.10±0.06、0.19±0.08,无冠状动脉ISR组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DCCO联合CCTA分别为0.33±0.23、0.72±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单独诊断及DCCO联合CCTA诊断ISR的效能均高于CCTA,DCCO联合CCTA的AUC为0.86,均分别高于DCCO和CCTA的AUC(0.82和0.72,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可一定程度提高CCTA诊断冠状动脉ISR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腔内密度校正差 支架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