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29和HCT116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其裸鼠移植成瘤研究
1
作者 王霞 朱飞艳 +5 位作者 王晶 熊喆 韦云芳 李彬 魏红江 赵红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5-991,共7页
【目的】比较HT29和HCT116两株细胞系体外培养细胞增殖和在裸鼠体内移植后的成瘤情况。【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细胞活力,观察克隆形成细胞的形态,检测2株细胞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2株细胞移植于裸鼠右侧腹股沟皮下... 【目的】比较HT29和HCT116两株细胞系体外培养细胞增殖和在裸鼠体内移植后的成瘤情况。【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细胞活力,观察克隆形成细胞的形态,检测2株细胞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2株细胞移植于裸鼠右侧腹股沟皮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记录裸鼠的体质量及移植瘤的体积。【结果】与HT29细胞相比,HCT116细胞在体外的增长率极显著升高(P<0.01),p21蛋白正常表达,p53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在阿霉素存在的情况下,HCT116细胞中的p21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14 d内HCT116细胞移植量对裸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单只细胞接种量为4×10^(5)和2×10^(6)个时,HT29细胞肿瘤体积显著高于HCT116细胞(P<0.05)。【结论】HCT116细胞在体外的增殖速率显著高于HT29细胞,但是在体内HT29细胞比HCT116细胞更易成瘤,其分子基础可能与HT29细胞中p53基因突变导致的p53蛋白高表达及其下游p21蛋白低表达有关;高浓度的癌细胞移植有利于肿瘤形成。本研究为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HT29细胞 HCT116细胞 细胞增殖 皮下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V149F)突变打靶载体及细胞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曹攀 蔡洁 +5 位作者 张晓银 熊喆 角德灵 赵恒 徐凯祥 赵红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构建p53基因突变模型,为研究p53基因突变引发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提供细胞模型资源。[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p53^(V149F)突变位点的序列,在线设计合成单链向导sgRNA,构建CRISPR打靶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细胞,流式分... [目的]构建p53基因突变模型,为研究p53基因突变引发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提供细胞模型资源。[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p53^(V149F)突变位点的序列,在线设计合成单链向导sgRNA,构建CRISPR打靶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细胞,流式分选阳性细胞群,提取细胞基因组,Sanger测序分析Cas9核酸酶对靶位点的切割情况,构建同源修复模板,通过T7EN1试验进一步检测编辑效率;将重组载体和同源模板通过电转染方法共同转染至成纤维细胞中,通过单克隆挑取、PCR和Sanger测序鉴定挑取含目标突变的细胞株。[结果]成功构建靶向p53基因目标区域的CRISPR/Cas9打靶载体;获得5个含目标突变的克隆点,点突变率为10%,测序结果出现套峰,表明出现基因型多样化;1个细胞克隆的测序结果无杂峰,TA克隆鉴定结果表明:一个等位基因存在p53^(V149F)位点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存在240 bp缺失。[结论]成功构建了含p53^(V149F)的细胞系,并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构建两基因同时修饰模型奠定了基础,并为药物筛选提供可用的细胞模型资源,为创制模拟疾病发生的遗传模式和临床表现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打靶载体 癌症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微量细胞鉴定快速生产基因编辑猪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娇祥 范柠粼 +5 位作者 施德佳 陈姝含 王璐璐 李莲军 李鸿辉 魏红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1-819,825,共10页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猪的基因编辑阳性成纤维细胞系的方法以提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产生基因编辑克隆猪的效率。【方法】通过PCR、T7EN1酶切和Sanger测序分析不同数量的已知猪基因编辑阳性细胞(20、50、100、150和200个细胞)的基因型,确...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猪的基因编辑阳性成纤维细胞系的方法以提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产生基因编辑克隆猪的效率。【方法】通过PCR、T7EN1酶切和Sanger测序分析不同数量的已知猪基因编辑阳性细胞(20、50、100、150和200个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最小细胞数用于鉴定未知的基因编辑阳性细胞系以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除20细胞组外,其他所有细胞组中均扩增出2条明显的T7EN1酶切条带(175和555 bp)。定量数据显示:20细胞组和50细胞组之间的条带灰度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50细胞可用于基因编辑阳性细胞系鉴定。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IPO13打靶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形成细胞克隆点后计数50个细胞来筛选阳性细胞系,再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快速生产了IPO13敲除猪,从而证实通过微量细胞鉴定快速生产基因编辑猪的可行性。筛选基因编辑阳性细胞系的一般方法大约需要33.7 d,新建立的方法细胞筛选周期仅为18.9 d(减少15 d),获得阳性细胞系的成功率也提高了约4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微量细胞鉴定快速生产基因编辑克隆猪的方法,该方法可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细胞筛选 体细胞核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诱导p53缺失猪成纤维细胞自噬促进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熊喆 邹迪 +4 位作者 施德佳 杨鑫娇 卿玉波 魏红江 赵红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0-597,共8页
【目的】探究p53基因对饥饿诱导猪成纤维细胞(PFCs)形态、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p53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BSS、Baf A1和EBSS+Baf A1分别处理p53^(wt)和p53^(−/−)2株PFCs 2 h后,观察细... 【目的】探究p53基因对饥饿诱导猪成纤维细胞(PFCs)形态、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p53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BSS、Baf A1和EBSS+Baf A1分别处理p53^(wt)和p53^(−/−)2株PFCs 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ATG9A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BSS和EBSS+Baf A1处理下p53^(wt)与p53^(−/−)的PFCs均发生皱缩和长出丝状伪足;在p53^(−/−)PFCs中,其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ATG9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在p53^(wt) PFCs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BSS处理下,p53^(−/−)PFCs的凋亡比率显著升高(P<0.05)。与p53^(wt) PFCs相比,p53^(−/−)PFCs的形态变化率极显著下降(P<0.01),其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ATG9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饥饿诱导p53缺失猪成纤维细胞自噬促进了凋亡的发生,这为进一步研究p53基因与自噬、凋亡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猪成纤维细胞 饥饿诱导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