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小江断裂东支活动性分析及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迎法 曲亚明 +3 位作者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小江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断裂活动强度 场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原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许汉华 谢雨霖 +3 位作者 槐以高 眭素刚 肖经光 李小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5,共7页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区域内地理环境复杂,南部主要为高原型岩溶地质,北部为构造剥蚀丘陵和山前洪积扇、山间凹地,以此区域的扩建工程为例,对场地岩溶分布特征、发育规律进行探究,通过定性分析和理论计算对扩...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区域内地理环境复杂,南部主要为高原型岩溶地质,北部为构造剥蚀丘陵和山前洪积扇、山间凹地,以此区域的扩建工程为例,对场地岩溶分布特征、发育规律进行探究,通过定性分析和理论计算对扩建场地地基岩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再结合经验判断提出相关建议,最后对研究区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大部分地段基本稳定,仅需对部分区域进行特殊处理,86.3%的研究区工程建设适宜性为适宜和基本适宜。研究结果可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岩溶 地基稳定性 发育程度 工程适宜性 分区评价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维高速科色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俊 周罕 +3 位作者 王凯 郭国祥 吴灿萍 余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106-10111,共6页
玉维高速紧邻金沙江西岸,全程共30座隧道,隧道占总里程的52.55%,隧道建设中极有可能遇到复杂地质问题及地应力的影响。以玉维高速科色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为研究对象,完成了6个点的地应力测试工作及岩石室内物理力学测试,结合构造稳定性... 玉维高速紧邻金沙江西岸,全程共30座隧道,隧道占总里程的52.55%,隧道建设中极有可能遇到复杂地质问题及地应力的影响。以玉维高速科色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为研究对象,完成了6个点的地应力测试工作及岩石室内物理力学测试,结合构造稳定性、岩爆分级、隧道空间布置分析理论完成了该隧道工程地质意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应力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以似线性增长趋势,整体表现为“浅部以走滑型地应力场为主、深部以正断型地应力场为主”的规律;地应力特征表现为“浅部区域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深部以垂直应力为主”;各测点的最大剪应力与平均应力之比值均未达到稳定临界值,隧道周边的构造相对稳定;岩爆级别随深度逐渐增大,但级别为中等至轻微;隧道方位分析表明,隧道(右幅)K24+995至K25+730段隧道方位不利,K25+730至K28+200段隧道方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地应力 构造稳定 岩爆 隧道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工频噪声压制研究
4
作者 李柯轩 刘慧鹏 李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地区的典型矿床,面临资源危机。该矿床的边部找矿勘查中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但因高压线工频干扰,导致部分测点频点失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式频点提取以及磁场数...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地区的典型矿床,面临资源危机。该矿床的边部找矿勘查中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但因高压线工频干扰,导致部分测点频点失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式频点提取以及磁场数据重构技术的工频噪声压制方法。通过划定阈值对所有测点进行数据分辨,进而快速区分受工频干扰程度不同的测点;然后避开受干扰的50 Hz及倍数频段数据进行数据提取。针对受工频干扰程度较强,无法避开干扰数据的测点,利用其临近测点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强干扰测点进行磁场数据重构。对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资料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有效规避了50 Hz及奇次谐波干扰,取得了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圈定了2处具有找矿潜力的低阻异常区,为矿山边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方向。该方法为解决物探工作中的工频干扰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工频干扰 隔离式频点提取 磁场重构 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灌注修复重金属尾矿模型箱试验
5
作者 张宇 付俊 +3 位作者 周罕 陈安 汤禹 罗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5,共9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研究,而对于应用于污染土壤场地的原位模拟实验及深层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较少。文章利用碎石通道的生物灌注和去离子水淋溶尾矿模型箱试验,对铜铅镉复合污染尾矿渗滤...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研究,而对于应用于污染土壤场地的原位模拟实验及深层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较少。文章利用碎石通道的生物灌注和去离子水淋溶尾矿模型箱试验,对铜铅镉复合污染尾矿渗滤液、毒性浸出及修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灌注碎石通道的修复深度到达模型箱底层(50 cm),其重金属修复率最优点位达到Cu(94.70%)、Pb(68.98%)、Cd(58.79%)。纯水淋溶碎石通道会引起重金属迁移,其中铅镉离子迁移量为生物灌注的2倍。通过对最优点位的XRD、FTIR表征分析,揭示了生物灌注碎石通道修复重金属尾矿机理:除MICP本身的生物吸附、碳酸钙吸附包裹和形成重金属碳酸盐外,碎石通道携带的方解石粉末也吸附了部分重金属,从而使重金属钝化,减少其毒性浸出以达到重金属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修复 毒性浸出 复合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灌注方式下MICP固化尾矿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
6
作者 汤禹 付俊 +3 位作者 陈安 周罕 张宇 罗磊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5-1394,共10页
探讨了改进灌注方式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固化重金属中的应用.以巴氏芽孢杆菌为脲酶工程菌,通过卵石充填铁丝网构建的直径0.5cm通道灌注方式修复工业固废尾矿,研究了尾矿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MICP固化机理,并进行了风险评价... 探讨了改进灌注方式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固化重金属中的应用.以巴氏芽孢杆菌为脲酶工程菌,通过卵石充填铁丝网构建的直径0.5cm通道灌注方式修复工业固废尾矿,研究了尾矿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MICP固化机理,并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MICP处理后,尾矿中Cu、Pb、Cd的迁移率(MF)显著降低,分别下降78.94%、61.88%、64.06%;碳酸钙生成填充了尾矿模型箱,显著提高了Cu、Pb、Cd的残渣态(76.43%~92.48%),Cu、Cd和Pb均从极高风险降低为中等风险,极大降低了尾矿的污染风险等级.改进灌注方式通过增加菌液扩散通道,提高了菌液与尾矿的接触效率,促进了碳酸钙的快速沉淀与固化,确保了尾矿中均匀渗透并避免固化不均.此研究为MICP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 重金属形态 风险评价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机器学习方法的酸性矿坑水污染特征聚类分析:以福建龙岩林坑煤矿为例
7
作者 贾文慧 叶淑君 +3 位作者 车巧慧 许万强 郑文明 王帮团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研究选取福建龙岩林坑煤矿为研究区,运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技术对研究区AMD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的聚... 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研究选取福建龙岩林坑煤矿为研究区,运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技术对研究区AMD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旨在准确评估该区域AMD污染现状并有效识别主要污染源。本研究利用SOM方法对37个水样的4种水质指标(pH、Fe、Mn和SO_(4)^(2-))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将水样划分为4个不同污染程度的聚类,明确揭示了不同污染程度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各聚类按污染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聚类Ⅳ、聚类Ⅲ、聚类Ⅱ和聚类Ⅰ,其中聚类Ⅲ和聚类Ⅳ的样本表现出严重的污染特征,主要位于煤矿涌水点和煤矸石堆放区附近,是未来治理工作的重点;聚类Ⅱ的样本主要受污染水流汇入的影响;聚类Ⅰ包含样本量最多,表明该区域大部分水体受AMD影响程度有限。SOM方法为AMD污染特征的评估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推广至其他煤矿区的应用潜力。未来研究需增加监测频率,以捕捉季节性变化对水质的影响。随着监测数据量的不断增加,SOM方法的应用潜力将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坑水 自组织映射网络 污染评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波传播的采空区AMT探测与异常快速圈定——以云南东川烂泥坪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慧鹏 柳建新 +2 位作者 王芳 钱雷云 严发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7-103,共7页
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播在采空区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后对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简称AMT)勘探的影响,模拟采空区推导出基于4层介质模型的阻抗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分析,采空区会引起AMT的电阻率和阻抗参数在高频段出现震荡,可利用高值异常波动... 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播在采空区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后对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简称AMT)勘探的影响,模拟采空区推导出基于4层介质模型的阻抗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分析,采空区会引起AMT的电阻率和阻抗参数在高频段出现震荡,可利用高值异常波动来定性判断采空区。根据东川烂泥坪铜矿已知采空区的AMT探测资料,采空区引起视电阻率和阻抗在15~30 kHz频段出现高值异常,相对于视电阻率资料,阻抗对异常的反映更明显。提出采用阻抗平均法和最大阻抗法计算相对偏差,通过高值异常对采空区进行快速圈定。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相似,基本符合实际采空区的分布情况,而最大阻抗法更适合采空区AMT探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阻抗计算 采空区探测 异常圈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灿萍 周罕 +3 位作者 付俊 陈安 邹一 陈永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322,共12页
为分析云南某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测定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 为分析云南某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测定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As、Pb、Hg 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处于轻微污染;地累积指数中As(0.92)>Hg(-0.05)>Cr(-0.41)>Pb(-0.52)>Cu(-1.05)>Zn(-1.20)>Ni(-1.21)>Cd(-3.23),As元素属于轻度累积,其余重金属均为无累积;潜在生态风险单项指数中除Hg元素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中PMF模型解析5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4.8%、16.1%、15.3%、26.6%和27.2%.其中As元素主要为工业活动源,Cu、Zn、Cr、Ni元素主要为土壤成土母质源、Cd元素主要为农业活动源、Pb元素主要为交通源、Hg元素主要为化石燃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选冶厂 农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PM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多龙矿集区某金铜矿地应力特征及断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洪超 刘轩泽 +3 位作者 付俊 李社 吴灿萍 梁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9-4668,共10页
为研究藏北多龙矿集区某金铜矿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稳定性,采用水压致裂法对研究区域内三个钻孔深度171.90~751.40 m范围进行地应力测量,基于地应力实测数据,得出地应力及侧压系数随深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区域断裂稳定性。结果表明:研... 为研究藏北多龙矿集区某金铜矿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稳定性,采用水压致裂法对研究区域内三个钻孔深度171.90~751.40 m范围进行地应力测量,基于地应力实测数据,得出地应力及侧压系数随深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区域断裂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S_(H))和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分别为7.55~31.94 MPa和6.61~20.36 MPa,垂直主应力(S_(v))为4.56~20.29 MPa,且均随深度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研究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向,应力结构主要为S_(H)>S_(h)>S_(v),表现为逆断型应力状态;侧压系数K、水平应力系数KHh及水平剪应力强度指标μ_(m)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平构造应力的主导作用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平剪应力强度较低,但研究区域内A区水平剪应力强度明显高于B区;应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分析区域断裂稳定性,研究区域应力积累水平较低,现今地应力状态未达到引起断裂失稳滑动的极限状态,当摩擦系数μ弱化到0.2时,断裂带才有发生失稳滑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状态 断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影响下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俊 蔡君 +3 位作者 郁华嘉 何名声 周罕 吴灿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4-6680,共7页
以西南地区凉山州拉拉铜矿的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在标高+1 890~1 760 m共开展54个点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标高+1 880~1 760 m 10次地应力测试,并在标高+1 984~1 760 m进行钠长岩、片... 以西南地区凉山州拉拉铜矿的钠长岩-片岩物理力学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理力学特征随赋存深度变化规律,在标高+1 890~1 760 m共开展54个点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标高+1 880~1 760 m 10次地应力测试,并在标高+1 984~1 760 m进行钠长岩、片岩的岩块取样,完成岩样的物理性质、单轴抗压强度、单轴压缩变形试验,获取各标高岩样的密度、孔隙率、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体的节理间距、地应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该矿山钠长岩和片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密度及泊松比均随赋存深度增加而增加,孔隙率及节理间距随赋存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岩石的赋存深度增加,地应力值随之增加,直接改变了岩石的应力环境,岩体节理间距的变化同时反映了应力环境的改变。这也引起岩石孔隙率、密度的改变,进而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受到挤压,导致岩石的结构逐渐致密,岩石力学强度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深度 物理力学特征 钠长岩 片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燕山期花岗岩蠕变特性及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志强 吉锋 +2 位作者 许汉华 冯文凯 何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21-6429,共9页
豫南信阳地区燕山期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性质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及支护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以豫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质分布情况及矿物成分调查测试基础上,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揭示了... 豫南信阳地区燕山期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性质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及支护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以豫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质分布情况及矿物成分调查测试基础上,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揭示了围岩蠕变特性及加载过程中的损伤演化性质,采用等时曲线法进行花岗岩蠕变长期强度分析。考虑蠕变过程中岩石发生的损伤累积,建立变黏性系数的黏壶元件,并代替传统西原正夫模型中Newton黏壶,构建了能够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蠕变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整个蠕变过程中,花岗岩的总变形量以瞬时弹性变形为主,最终的蠕变破坏表现出脆性剪切破坏的特征;围压对剪切裂缝的扩展具有主要抑制作用;长期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减小,与常规三轴试验结果相比,长期强度分别下降6.37%和21.0%;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及拟合,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对于岩石全过程蠕变特征描述的合理性及适用性。研究成果对保障豫南燕山期花岗岩地区的工程建设优化设计和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地区 花岗岩 三轴压缩蠕变试验 蠕变损伤模型 参数辨识及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小江断裂的登楼山隧址区水热活动特征分析及隧道热害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连 利满霖 +5 位作者 许模 漆继红 许汉华 易磊 李潇 眭素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3-1532,共10页
云南登楼山隧道横穿水热活动强烈的小江断裂带,为利用地质分析手段评价隧址区水热活动规律,进而探讨线性工程热害评价方法,在已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断裂带区域发育规律,然后对隧址区小江断裂系地质构造整体展布规律以及地... 云南登楼山隧道横穿水热活动强烈的小江断裂带,为利用地质分析手段评价隧址区水热活动规律,进而探讨线性工程热害评价方法,在已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断裂带区域发育规律,然后对隧址区小江断裂系地质构造整体展布规律以及地质构造的优势方位与热水地表出露分布特征的空间关系进行梳理。利用地表热显示的氢氧同位素高程效应和二氧化硅温标,对隧址区热水的补给高程、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进行分析,确定隧址区热水的整体运移特点。此外,综合分析隧址区的测温钻孔数据和水化学数据,确定隧道进出口附近象鼻温泉和龙潭营温泉2处热水运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距离登楼山隧道进出口较近的象鼻温泉和龙潭营温泉的运移路径与隧道轴线不仅在空间上无交集,且热水运移的地层与隧道穿越地层也不同,故判断出2处热水导致隧道遭遇热害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测温钻孔中的地温梯度显示,隧道穿越山体部分虽无地表热显示,但在深度大于450 m的埋深部位仍然存在轻微热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热害 小江断裂 水热活动特征 水化学分析 热水循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铜选冶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灿萍 周罕 +2 位作者 陈安 徐继刘 付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2-408,共7页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 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As元素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关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土壤质量及周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选冶场地 重金属 复合污染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短时蠕变–低周疲劳交替作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要亮 俞缙 +4 位作者 许汉华 马林建 刘雪莹 姚玮 任崇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15-2124,F0002,共11页
深部工程岩体除了受到应力调整引起的蠕变荷载外,在施工与运营期间会间断性的受到爆破、地震以及交通荷载等循环荷载作用,其对深部岩石的蠕变行为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探究深部岩石蠕变与疲劳交替作用力学特性,开展不同蠕变应力水平和... 深部工程岩体除了受到应力调整引起的蠕变荷载外,在施工与运营期间会间断性的受到爆破、地震以及交通荷载等循环荷载作用,其对深部岩石的蠕变行为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探究深部岩石蠕变与疲劳交替作用力学特性,开展不同蠕变应力水平和不同疲劳幅值的短时蠕变与低周疲劳交替试验并同步进行声发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蠕变与疲劳交替作用会加速岩石破坏,且破坏应变大于纯蠕变破坏应变;(2)各级蠕变与疲劳引起的应变增量和蠕变速率整体呈现出“V”型变化规律,各级疲劳加载后的蠕变速率大于疲劳前蠕变速率;(3)声发射振铃数在蠕变段分布较均衡,在疲劳段出现突增。当疲劳幅值小于等于2MPa时,声发射b值变化规律为“上升—小幅波动—突降”,而当疲劳幅值增大至4MPa时,声发射b值则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4)声发射破裂点与核磁扫描结果均表明裂隙演化规律为在横截面上由内向外发展,在长度方向由中部向两端延伸。岩石的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且疲劳幅值越小,破坏时岩石碎末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蠕变 低周疲劳 应变增量 声发射振铃数 破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Prophet-LSTM的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震豪 聂闻 +1 位作者 许汉华 简文彬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22,共9页
对于阶跃型滑坡位移这一非稳态自然过程,提出一种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Prophe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以白水河滑坡位移数据为例,采用EEMD将位移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和残差(RES),将包... 对于阶跃型滑坡位移这一非稳态自然过程,提出一种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Prophe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以白水河滑坡位移数据为例,采用EEMD将位移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和残差(RES),将包含周期因素、随机因素的IMF叠加视为波动项,RES视为趋势项。分别采用Prophet和LSTM预测趋势项与波动项,两项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滑坡位移预测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少量数据的白水河滑坡位移预测拟合度(R^(2))达到0.98以上,优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且此方法对八字门滑坡各监测点的预测精度R^(2)同样在0.96以上,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 时间序列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PROPHET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式尾矿库回采利用坝坡动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罕 付俊 +2 位作者 陈永贵 余璨 张丹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9-202,共4页
以上游式尾矿库回采的坝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了34个工程钻孔开展了岩土体物理力学实验,完成了尾矿回采利用坝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回采过程中尾矿坝高度降低,坝体所受的横向及竖向荷载降低,坝体圆弧滑动区域下移,... 以上游式尾矿库回采的坝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了34个工程钻孔开展了岩土体物理力学实验,完成了尾矿回采利用坝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回采过程中尾矿坝高度降低,坝体所受的横向及竖向荷载降低,坝体圆弧滑动区域下移,坝体安全系数逐渐增大;尾矿回采导致库岸边坡临空面加大、应力释放,饱和的强风化基岩再次揭露,库岸边坡安全系数随回采工程的进行逐渐减小。下一步研究应重点考虑尾矿回采下降速度、浸润线控制、固结排水及库岸位移监测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式尾矿 尾矿回采 坝坡动态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尾矿生态护坡植生基材配制及种植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成词峰 刘文连 +3 位作者 赵海燕 郑庭 冯志红 董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4,共9页
以铜尾矿固废替代天然土壤,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以甘蔗渣、聚丙烯酰胺、土壤保水剂、酸性化肥、有机菌肥为改良剂,对铜尾矿的性质进行改良,配制成生态护坡基材。通过测试分析和种植试验,研究了生态护坡基材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 以铜尾矿固废替代天然土壤,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为黏结剂,以甘蔗渣、聚丙烯酰胺、土壤保水剂、酸性化肥、有机菌肥为改良剂,对铜尾矿的性质进行改良,配制成生态护坡基材。通过测试分析和种植试验,研究了生态护坡基材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在提高护坡基材强度的同时使其pH值升高,酸性化肥能中和水泥水化反应的碱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材的pH值逐渐降低至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甘蔗渣、聚丙烯酰胺、土壤保水剂和有机菌肥的加入,增强了护坡基材的土壤肥力和抗旱性能,使基材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类土壤结构和营养元素。较优的基材配比为:硫铝酸盐水泥12%、甘蔗渣4%、聚丙烯酰胺0.4%、土壤保水剂0.15%、酸性化肥1.2%、有机菌肥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生态护坡 植生基材 种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石灰岩边坡爆破振动特性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俊 周罕 +3 位作者 徐继刘 郁华嘉 徐桥良 黄英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4,39,共4页
研究了爆破振动对石灰岩矿山边坡的影响,通过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了爆破振动特性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萨道夫斯基拟合公式的2次现场爆破振动数据中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基于高程效应修正的M.A萨... 研究了爆破振动对石灰岩矿山边坡的影响,通过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了爆破振动特性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萨道夫斯基拟合公式的2次现场爆破振动数据中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基于高程效应修正的M.A萨道夫斯基拟合公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4,比传统M.A萨道夫斯基公式拟合效果好;采用本文得到的修正拟合公式,结合靠帮设计起爆药量,对石灰岩边坡各台阶最大振动速度进行预测时发现,爆破设计应重点考虑振源临近台阶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边坡 爆破振动 高程效应 影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汝铎 许汉华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水-岩作用引起的岩体强度劣化在水利工程中备受关注。为研究不同含水率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含水率灰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灰岩动态应力-应变形态、力学参数劣化及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 水-岩作用引起的岩体强度劣化在水利工程中备受关注。为研究不同含水率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含水率灰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灰岩动态应力-应变形态、力学参数劣化及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水率对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增大时曲线路径相对缩短;平均动态峰值应力、动态应变及弹性模量与含水率呈负相关。随含水率增大,水-岩溶蚀导致灰岩产生大量微裂隙,引起声波能量的耗散增加,波速随含水率增大呈一阶指数函数衰减。不同含水率下灰岩的软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别,软化系数呈对数函数增大;水-岩溶蚀加剧了内部结构软化,灰岩内部微观结构大致由密实胶结结构向多孔隙疏松的微观结构过渡,溶蚀孔隙数量增多、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SHPB试验 动态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