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其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波艳 张家扬 +8 位作者 李凯 孙婧 饶静秋 周佳 杨泽鹏 施德山 张文文 管振华 崔亮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3个林场周边的5个乡镇17个自然村进行了兽类多样性调查。共访谈到屏边县兽类7目19科58种,其中疑似消失动物(7年以上未见)3目6科7种,现存动物7目18科51种。尽管保护区内现有兽类多度和重点保护物种多于保护区外,但是保护区外还分布有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须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屏边县兽类经历了2个物种消失期(1960—1986年、1999—2012年),第1个时期主要与偷猎、林权改革和公路修建有关;第2个时期保护区内外分别与旅游开发和草果种植有关。此外,社区访谈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现有兽类多样性及其近期变化,访谈对象首选上山频率高、上山时间长和受过教育的人员,如护林员和过去的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物种多样性 物种变迁 社区访谈 屏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两栖类新属纪录——越南姬蛙属
2
作者 吴东益 刘小龙 +4 位作者 刘春雨 史兴惠 杨泽鹏 施德山 袁智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部、侧腹和后肢背部;吻部至颞部为黑褐色,掺杂有少量白色斑块,手指第一指很短等形态特征与Vietnamophryne orlovi(Nikolay 2018)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样本与V.orlovi聚在一支,遗传距离较小,为0.9%(Kimura−2−Parameter),确定该标本是V.orlovi,为中国新属记录,将其中文名记录为“越南姬蛙属”,该物种的中文名记录为“奥氏越南姬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越南姬蛙属 奥氏越南姬蛙 云南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红河湍蛙
3
作者 黄镇杨 黄俊恺 +4 位作者 刘小龙 艾仁达 杨泽鹏 李杨 罗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 2023年8月和10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八角村采集到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物种成体标本2号。该物种背部皮肤光滑,大腿后侧有颗粒状皮肤,整体呈绿色,有弱背侧褶。从吻尖沿着上眼睑边缘至背侧褶边缘上方有1条狭窄的金色条纹,沿上唇缘达肩部有1条乳黄色线纹。趾末端膨大成吸盘,除第4趾蹼达第3关节外,各趾均为全蹼,关节下瘤大且圆,第1趾和第5趾外侧面有缘膜。通过对比,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越南甘蒙省发现的Amolops compotrix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I基因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A. compotrix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约为2%。据此,确定采集的标本为A. compotrix,是中国湍蛙属新纪录种,新拟中文名为“红河湍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蛙属 新纪录种 红河湍蛙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