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春丽 周耀武 +4 位作者 林祖锐 孙晓东 魏春 许建卫 杨亚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减少输入和防止输入再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病例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和输入途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28...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减少输入和防止输入再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病例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和输入途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28例,间日疟和恶性疟分别占89.98%和8.33%;总病例中47.58%来自缅甸,恶性疟全来自非洲。全省13(81.25%)个州市报告疟疾病例,其中德宏州、保山市、昆明市和临沧市报告数占全省94.32%;52.54%病例为男性青壮年;经跨境人员流动,陆路输入和航空器输入比例分别为88.89%和11.11%。98.19%病例在发病后7d内就诊,82.85%病例初诊为疟疾,84.90%病例由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断。结论 输入性疟疾是云南防止疟疾再传播关键问题之一,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应提高医疗机构人员对疟疾警觉性,提升诊治能力;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增强其个人防护能力和促进就医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输入途径 跨境蚊传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云南省疟疾实验室诊断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邓艳 董莹 +2 位作者 徐艳春 毛祥华 陈梦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对云南省2015-2016年网报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云南省2015-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使用显微镜检法和nested-PCR法对样本进行疟原虫诊断核实。计算收样率、符合率、病例就诊所需时间和血片制作评分,利... 目的对云南省2015-2016年网报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云南省2015-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使用显微镜检法和nested-PCR法对样本进行疟原虫诊断核实。计算收样率、符合率、病例就诊所需时间和血片制作评分,利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率或均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网报病例质量;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诊断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全省疟疾网报病例的收样率为92.15%,收样覆盖全省15个州市。疟疾病例发病到就诊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5.1±6.6)d。全省2015和2016年疟疾网报病例检测与省级疟疾参比诊断实验室镜检和nested-PCR检测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7.1%,95.1%,95.1%,95.1%;虫种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3.1%,92.3%,91.3%和91.3%。位于边境地区的报告单位诊断水平较高,乡镇卫生院对虫种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较其他报告单位更易检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混合感染。全省各级报告单位的血涂片制作平均分为79.18±8.84,且2016年的平均得分高于2015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疟疾病例发病到就诊所需的时间,报告单位的类型及报告单位是否位于边境地区都影响疟疾病例诊断的质量。结论 2015-2016年云南省疟疾网报病例的诊断质量总体较高,各级诊断水平比较稳定。但是,在消除疟疾阶段,应该探讨以防治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提高为目的的多种方式结合的疟疾防治手段,重视持续加强和保持各地各级疾病防治部门对疟疾的综合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网报病例 血片 镜检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乙型脑炎几个重要流行区的传播媒介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丕玉 周红宁 +4 位作者 吴超 顾云安 董利民 朱国君 毛祥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媒介 三带喙库蚊 种群密度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及突变情况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耀武 罗宗圣 +10 位作者 林祖锐 许建卫 许时燕 施靖 孙维江 田光强 李荣明 李春华 孙晓东 段凯霞 曾旭灿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3,298,共6页
目的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 目的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旁永和下7组为监测点,使用吸蚊管于试验前夜在现场采集牛圈内的中华按蚊成蚊,带回实验室饲以10%葡萄糖水供试验用。参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0),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开展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调查。测定结束后分别收集死亡(敏感表型)和存活(抗性表型)个体,用无水乙醇保存带回,提取蚊DNA后,开展抗药性靶标kdr(knockdown resistance)、ace-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接触0.05%高效氯氰菊酯、0.05%高效氯氟氰菊酯、0.05%溴氰菊酯、0.1%残杀威、5%马拉硫磷和1%杀螟硫磷后,中华按蚊首只被击倒的时间分别为5 min 34 s、5 min 11 s、6 min 46 s、4 min 30 s、5 min 13 s和3 min 36 s;击倒率分别为17.49%、17.32%、15.44%、29.72%、57.39%和46.82%。其中,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首只击倒时间最长,击倒率最低,表明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最强,其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是98.33%,为敏感群体(S),对杀螟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是90%,为初步抗性群体(M),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区分剂量死亡率均小于80%,为抗性群体(R)。检测接触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中华按蚊共386只,kdr基因的1014位点全部为L1014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检测接触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中华按蚊113只,仅存在G119S型突变。中华按蚊ace-1的119位点突变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结论当地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残杀威已产生较大抗药性,为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再传播,今后宜选用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或不同类别杀虫剂联合制剂开展媒介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边境地区 中华按蚊 杀虫剂 抗药性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祖锐 张豪 +5 位作者 孙晓东 丁春丽 赵晓涛 吕全 魏春 周耀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下一步消除疟疾和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进行提取、... 目的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下一步消除疟疾和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进行提取、录入、整理,分析其中的病例、媒介监测和控制等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初步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感染来源地的虫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使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疫点媒介监测结果空间分布绘图。结果2016-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报告了951例疟疾病例,其中以间日疟为主(85.70%,815例),本地病例和复发病例各1例,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输入病例中缅甸占85.28%(811例),非洲和东南亚输入的疟原虫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显示非洲和东南亚输入云南省疟疾病例虫种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77.240,P<0.001),其中非洲以恶性疟为主,东南亚则以间日疟为主,输入病例高峰期为4~7月份,在12月份存在一个小高峰;全省疫点处置共捕获4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0.15%高效氯氰菊酯校正死亡率为79.30%;0.05%溴氰菊酯的校正死亡率为57.87%,显示这两种杀虫剂在云南已经产生了抗性。结论中缅边境地区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仍然是云南省接下来一段时间还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必须加强对境外疟疾输入病例的发现、追踪和管理,在重点地区开展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科学指导开展媒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个案 调查处置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中老边境地区乙型脑炎现状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佳 王丕玉 +4 位作者 张久松 郭晓芳 毛祥华 王海波 周红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1-704,共4页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边境地区 云南省 澜沧江下游 辛德毕斯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 人血清检测 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疟疾流行区农村居民疟疾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升 杨明东 +4 位作者 李丽 吕全 杨中华 杜龙飞 杨锐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2期897-899,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疟区项目干预地区农村居民掌握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后续项目的疟疾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疟区32个县,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自制调查问卷,比较项目干预区目标人群和对...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疟区项目干预地区农村居民掌握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后续项目的疟疾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疟区32个县,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自制调查问卷,比较项目干预区目标人群和对照区人群中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情况。结果项目干预组受访者中知道疟疾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比例为72.58%、30.45%和24.00%,均大于对照组的54.02%、13.30%和10.17%(P均<0.01)。项目干预组受访者知道杀虫剂浸泡蚊帐、知道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目的、知道两次浸泡蚊帐间隔时间和知道杀虫剂浸泡蚊帐不会影响健康的知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项目干预组受访者愿意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拥有杀虫剂浸泡蚊帐和调查前夜使用蚊帐的比例为60.48%、15.66%和43.38%,均大于对照组的55.76%、0.45%、39.60%(P均<0.01),项目干预组受访者家庭调查前两周内的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的比例(38.87%)小于对照组(55.06%,P<0.01)。结论开展项目干预措施后,项目地区目标人群的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对重点干预措施如杀虫剂浸泡蚊帐和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还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健康教育 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思茅地区乙型脑炎病毒及黄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振江 金宁一 +7 位作者 鲁会军 李国江 刘昊 岳云强 郭欢欢 周红宁 杨中华 谢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3期65-67,77,共4页
2009年至2010年,在云南省思茅地区普文镇、思茅区、震东乡、六顺乡、勐旺乡等地共采集17880只蚊子(分为91管),其中库蚊16500只(83管),按蚊1380只(8管)。采用RT-PCR方法,对91管蚊虫样本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及黄热病毒E基因片... 2009年至2010年,在云南省思茅地区普文镇、思茅区、震东乡、六顺乡、勐旺乡等地共采集17880只蚊子(分为91管),其中库蚊16500只(83管),按蚊1380只(8管)。采用RT-PCR方法,对91管蚊虫样本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及黄热病毒E基因片段扩增,回收阳性PCR产物,并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思茅地区库蚊乙型脑炎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8.1%(15管/83管),黄热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5.7%(13管/83管),思茅地区按蚊乙型脑炎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5%(2管/8管),黄热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2.5%(1管/8管)。克隆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及黄热病毒E基因与JEV和YFV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与乙型脑炎病毒参考株同源性为88.3%~90.7%。监测结果显示,思茅地区蚊子JEV和YFV带毒率均较高,表明当地两种虫媒病毒病流行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黄热病毒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旋毛虫病防治历程及未来应对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雨春 杜尊伟 张再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7-910,共4页
关键词 旋毛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防治 幼虫囊包 局部暴发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南部地区蚊携带乙型脑炎病毒的检测和遗传进化分析
10
作者 肖朋朋 李成辉 +5 位作者 张金勇 韩继成 郭晓芳 周红宁 鲁会军 金宁一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9期85-89,共5页
为探索云南省南部地区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将2016年8—10月在南部4个县级地区采集的6 952只蚊,根据采集地和蚊种合并为69份样品,采用RT-PCR检测JEV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7份JEV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0.14%... 为探索云南省南部地区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将2016年8—10月在南部4个县级地区采集的6 952只蚊,根据采集地和蚊种合并为69份样品,采用RT-PCR检测JEV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7份JEV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0.14%,其中思茅区和宁洱县蚊阳性率最高,均为25.00%;扩增的5条完整JEV E基因序列与2009年分离的JEV老挝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7.3%~98.7%,均属于基因I型;5条E基因序列(YN2016-1/2/3/4/5)在1 323位核苷酸位点首次出现C碱基替换,且YN2016-1在第340位氨基酸位点首次出现丙氨酸替换。结果表明:云南省南部地区蚊JEV的携带率较高,尤其是思茅区和宁洱县;蚊携带的JEV出现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应注意对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变异分析 进化分析 监测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埃及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抗性群体的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兰学梅 杨明东 +1 位作者 杨锐 姜进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93-999,共7页
目的检测云南省登革热重点地区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埃及伊蚊的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云南省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瑞丽市和... 目的检测云南省登革热重点地区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埃及伊蚊的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云南省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瑞丽市和耿马县经过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测定的埃及伊蚊成蚊样本,分别提取单蚊基因组DNA,Allele-specific PCR(AS-PCR)扩增和分析其kdr部分基因片段,统计抗性与敏感表型中kdr突变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共580份雌性埃及伊蚊样本被用于V1016G和F1534C击倒抗性突变的检测。V1016G的突变频率为99.83%(579/580),F1534C的突变频率为46.38%(269/580)。V1016G和F1534C突变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1.338,P=0.000)。5个埃及伊蚊种群中,V1016G突变率除了瑞丽市外,其他区域均达到100.00%。F1534C突变率景洪市最高为84.16%,耿马县最低为5.66%。抗性表型与敏感表型的V1016G和F1534C突变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298,P=0.007;χ~2=14.010,P=0.000)。580份样本中,有65份样本同时存在V1016G和F1534C位点突变,突变率为11.21%;不同地区同时突变率范围为0~33.66%,景洪市同时突变率最高为33.66%。结论云南省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存在V1016G和F1534C突变,V1016G突变率高且分布广,F1534C突变以景洪市埃及伊蚊种群为最高。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V1016G和F1534C突变存在差异,提示抗性产生与突变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埃及伊蚊 杀虫剂抗性 击倒抗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恶性疟原虫Pf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艾明 王剑 +4 位作者 董莹 陈梦妮 徐艳春 邓艳 毛祥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缅甸境内恶性疟病例的Pf 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的关联性及Pf Kelch13基因在种群间的分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Pf Kelch13基因序列中,单倍型共有13种,He为0.0481,错义突变序列占34.7%(66/190),F446I的突... 对缅甸境内恶性疟病例的Pf 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的关联性及Pf Kelch13基因在种群间的分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Pf Kelch13基因序列中,单倍型共有13种,He为0.0481,错义突变序列占34.7%(66/190),F446I的突变率最高,为25.3%(48/190);缅甸境内病例基因序列中,单倍型共有19种,He为0.0440,错义突变序列占58.8%(114/194),F446I的突变率最高,为43.3%(84/194),云南恶性疟种群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st=0.0410(P<0.05),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分别占95.90%和4.10%,以缅甸境内病例推算的青蒿素耐药性产生与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446位点突变的OR值为1.640(95%CI:1.284~2.095),与12种位点突变的OR值为1.840(95%CI:1.412~2.398)。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与缅甸境内病例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种群在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上的分化程度低,以缅甸病例分离株推算出的Pf 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性产生的遗传关联程度适用于云南报告病例的恶性疟原虫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病例 PfKelch13 青蒿素耐药性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杰 范芝宏 +3 位作者 杨娟 蒋雪莹 杨明东 郭晓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分析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毒分子遗传背景,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型检测,对E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 目的分析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毒分子遗传背景,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型检测,对E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9年玉溪市共监测到2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其中,来自云南省景洪市18例、柬埔寨3例、缅甸和越南各1例。主要分布在江川区(9例)和红塔区(8例)。成年病例为主,以农民(11例)和家务及待业者(5例)为主。共检测20份样本,17份景洪市输入样本检出11例DENV-1、5例DENV-2、1例DENV-3阳性;2份柬埔寨输入样本检出1例DENV-1阳性;1份缅甸输入样本为DENV阴性。从景洪市输入的DENV阳性样本中得到6条DENV-1、3条DENV-2和1条DENV-3 E基因序列。6株DENV-1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4%~100%,与2019年景洪市DENV-1本地流行株和柬埔寨输入株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属于基因I型;3株DENV-2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1.1%~99.9%,与2019年景洪市DENV-2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8%~100%,属于Asian I基因型和Cosmopolitan基因型;1株DENV-3 E基因序列与2019年景洪市DENV-3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3%,属于基因Ⅲ型。结论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存在境内外两个来源的登革热输入病例,病例中存在3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进化关系最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的检测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实验室检测 玉溪市 病毒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及订正情况分析
14
作者 丁春丽 周耀武 +2 位作者 卢娜 林祖锐 杨亚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分析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订正的原因,为提高我省疟疾病例填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删除病例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目的分析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订正的原因,为提高我省疟疾病例填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删除病例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云南省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报告疟疾病例726例,删除177例,3年的删除率分别为18.75%、17.76%、22.95%,3年的删除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478,P>0.05)。删除原因有4类(“重卡”、“省级参比实验室镜检PCR复核阴性”、“县州CDC病例核实复核阴性”和“填报错误”),其中“重卡”最多。结论重卡是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的主要原因,增加全网搜索和关键信息自动对比功能,可减少重复报告疟疾病例的发生。消除疟疾后阶段,监测尤为重要,注重填报疟疾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特别是疟疾的删除病例和重复报告管理,是提高疟疾疫情报告管理质量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删除订正 重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晓芳 吴超 +6 位作者 王丕玉 毛祥华 周红宁 杨捷 董书华 蔺应学 高世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4,507,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清学调查 云南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楚雄2014年蚊媒及其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剑 郭晓芳 +5 位作者 鲍建忠 董学书 孙晓东 林祖锐 姜进勇 周红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8,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楚雄元谋、武定和双柏3县蚊虫及其主要虫媒病毒种类,为制定出有效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用诱蚊灯在调查点通宵捕捉蚊虫,对现场采集蚊虫进行形态分类鉴定;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和RT-PCR扩增目的... 目的了解云南楚雄元谋、武定和双柏3县蚊虫及其主要虫媒病毒种类,为制定出有效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用诱蚊灯在调查点通宵捕捉蚊虫,对现场采集蚊虫进行形态分类鉴定;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和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蚊虫体内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捕获4属15种12 384只蚊虫,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9.95%、19.31%、10.90%和4.13%;C6/36细胞培养处理116组蚊虫,其中29组发生细胞病变,经基因鉴定为版纳病毒(BAV)、Totivirus病毒(TOV)、乙型脑炎病毒(JEV)和Nam Dinh病毒(NDiV)4种,其中,三带喙库蚊的JEV、BAV、TOV和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分别为1.87%、11.32%、3.77%和9.43%;希氏库蚊的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为25.00%;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的BAV、NDiV批阳性率分别为20.00%、33.34%和5.00%、7.50%。结论楚雄地区蚊虫种类多,且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从两种蚊虫标本中能分离到JEV、TOV、BAV和NDiV病毒,表明调查地区发生乙脑及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危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楚雄 蚊虫 虫媒病毒 病毒分离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17
作者 袁丽容 杨文志 +5 位作者 欧阳岳 刘唐 詹红梅 陈润 张军玉 周红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月采用背负式吸蚊器方法采集瑞丽市城区伊蚊成蚊,11月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伊蚊...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月采用背负式吸蚊器方法采集瑞丽市城区伊蚊成蚊,11月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伊蚊和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将核酸阳性样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盲传3代后将具有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样本进行E基因测序及其遗传进化信息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病例特点。结果109例登革热患者,男女比例1.27∶1,年龄最小的病人1岁,最大的病人84岁,20~59岁年龄组占73.39%,职业以自由职业者为主占40.37%。共采集雌性白纹伊蚊827只和埃及伊蚊312只,DENV核酸均为阴性;DENV核酸阳性血清样本共有109份,其中DENV-1有49份和DENV-2有60份。盲传3代具有CPE样本中5份DENV-1和9份DENV-2;经对5份DENV-1 E基因型序列检测,均属DENV-1基因I型,与中国广州2023(PP563911)、缅甸2019(MW793710)和老挝阿速坡2019(MW559046)流行株同属一进化分支。该5份DENV-1基因I型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4%~99.9%和99.8%~100.0%,与上述流行株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5%~100.0%、99.4%~99.6%和99.3%~99.5%;氨基酸相似性均为99.8%~100.0%。9份DENV-2 E基因序列均为亚洲基因I型,与缅甸2018(MW788982)、杭州2019(OP684212)和瑞丽2019(OQ928150)流行株同属一进化分支。该9份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5%~100.0%和99.8%~100.0%,与上述流行株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7%~100.0%、99.3%~99.7%和99.3%~99.7%,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8%~100.0%、99.8%~100.0%和99.4%~99.6%。结论瑞丽市2023年后期存在2种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该时期登革热疫情主要由DENV-1基因I型和DENV-2亚洲I型引起,其中DENV-1可能与国内广州DENV-1(2023)来源相似,DENV-2可能来源于缅甸,此次调查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和自由职业者,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登革热媒介 中缅边境瑞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边境地区江城县登革热媒介及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剑 谢吕 +8 位作者 谢晓露 董学书 姜进勇 杨波 李春敏 杨中华 孙晓东 林祖锐 周红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3-849,共7页
目的了解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媒介的种群密度、孳生习性以及登革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为边境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10月在中老边境江城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采用人诱捕法诱捕白天成蚊,同时在监测点居民区进行幼... 目的了解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媒介的种群密度、孳生习性以及登革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为边境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10月在中老边境江城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采用人诱捕法诱捕白天成蚊,同时在监测点居民区进行幼虫密度和孳生习性调查。捕获的成蚊用液氮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用RT-PCR进行登革病毒检测。结果白天人诱法共捕获7属20种2 247只成蚊,其中白纹伊蚊1 405只,占捕获总数的62.53%,其次为骚扰阿蚊438只,占捕获总数的19.49%,未捕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16.7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幼虫的平均房屋指数、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千人指数分别为12.0、18.3、2.2和25.4。8、9月是白纹伊蚊孳生和活动的高峰;白蚊伊纹幼虫以轮胎、罐子和竹筒为主要孳生容器,3种容器占总阳性容器数比例分别为26.3%、23.4%和20.4%;人诱法捕获成蚊RT-PCR检测37组蚊虫,黄病毒属阳性17组,批阳性率为46.0%,未检出登革病毒。结论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比例高,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白纹伊蚊 登革热媒介 登革病毒 中老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雌蚊尾器形态的中国阿蚊属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学书 周红宁 +2 位作者 董利民 郭晓芳 曾旭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110,共23页
【目的】明确阿蚊Armigeres雌蚊尾器在分类鉴定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在云南长期采集的标本,观察了我国阿蚊属Armigeres正式记录的16种雌蚊尾器构造,对雌蚊尾器的形态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类研究。【结果】编制两个亚属和16种阿蚊的雌蚊... 【目的】明确阿蚊Armigeres雌蚊尾器在分类鉴定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在云南长期采集的标本,观察了我国阿蚊属Armigeres正式记录的16种雌蚊尾器构造,对雌蚊尾器的形态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类研究。【结果】编制两个亚属和16种阿蚊的雌蚊尾器分类检索表。【结论】每一种雌蚊尾器与雄蚊尾器一样,都具有种的固定的特征,是种的重要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 蚊科 阿蚊属 外生殖器 雌蚊尾器 分类 形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艳 王珊珊 +1 位作者 董莹 王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基因(pfcrt)及其76位点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含76位点的pfcrt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及测序分析。结果对恶性疟现症病人血样作pfcrt基因的巢式PCR扩增,目的基... 目的检测分析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基因(pfcrt)及其76位点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含76位点的pfcrt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及测序分析。结果对恶性疟现症病人血样作pfcrt基因的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145bp)检出率为74.05%(117/158),对PCR扩增阳性的产物进行RELP分析,检查突变型酶切片段,突变率为95.73%(112/117)。结论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可以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用于监测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的氯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突变型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