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K1基因rs11611246位点多态性与云南汉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坤 苏艳丹 +2 位作者 杨金荣 王雪娇 曾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汉族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WNK1基因rs11611246位点多态性,并探讨此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L发病关系。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首诊ALL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患儿9... 目的:分析云南汉族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WNK1基因rs11611246位点多态性,并探讨此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L发病关系。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首诊ALL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患儿95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采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分析rs11611246位点多态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LL患者骨髓WNK1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L患儿与健康儿童rs11611246位点GG型、GT型、TT型等位基因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GG型基因会显著增加儿童ALL患病风险(OR:2.002,95%CI:1.517~2.853,P=0.012),合并分析后发现G等位基因ALL发病风险是T等位基因2.189倍(95%CI:1.583~2.971,P=0.008)。GG型基因与“出生后居室装修”、“放射性物质接触”有协同交互作用(P<0.05)。GG型、GT/TT型患儿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无显著差异,但是GG型患儿5年无复发生存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GT/TT型患儿(P<0.05)。GG型患儿骨髓细胞WN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GT型、TT型(P<0.05)。结论:WNK1基因rs1161124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相关,与部分环境因素呈协同交互作用,对患儿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K1 rs11611246 基因多态性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质粒介导blaNDM-1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娜 林云 +7 位作者 刘淑敏 牛敏 李亚波 施雄飞 周芳 尧静 张孟爽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传播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脉...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传播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对bla_(NDM-1)基因的水平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18株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抗生素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3株细菌接合试验成功,接合子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表明16株细菌中bla_(NDM-1)基因均位于约33.3kb大小的质粒上,剩余2株细菌的bla_(NDM-1)基因位于33.3~54.7kb大小的质粒上。结论质粒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水平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DM-1基因 质粒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bla_(NDM-1)基因阴沟肠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余艳 刘淑敏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伤口感染、血流感染以及新生儿脑膜炎等[1]。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及高度的酶稳定性,是治...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伤口感染、血流感染以及新生儿脑膜炎等[1]。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及高度的酶稳定性,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随着该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全球各地相继出现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CR-ECL)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M-1 阴沟肠杆菌 流行病学 细菌耐药 细菌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本林 段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为重要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占所有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为重要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占所有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暂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多项临床试验显示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ligand 1, PD-1/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对SCLC的持久的疗效和临床活性,但目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暂不十分确切,且有效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一直没有定论。为此,本文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相关标志物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探讨SCLC免疫治疗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改变SCLC治疗策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小细胞肺癌 PD-1 PD-L1 CTL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卯建 单斌 +1 位作者 宋贵波 邵天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株)为观察组,非多重耐药(N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1例(31株)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和好转组61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除替加环素外,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的耐药率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病死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43.2%比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MDR组(69.4%比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NMDR鲍曼不动杆菌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耐药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19例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德华 张红娟 +4 位作者 杜艳 胡大春 钱净 尹利民 单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监测2013—2014年中国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为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积累数据资料。方法 2013—201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成员单位,按统一的方案进行血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目的监测2013—2014年中国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为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积累数据资料。方法 2013—201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成员单位,按统一的方案进行血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阳性菌株数据用Whonet5.6软件按CLSI M100-S2 4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19株血培养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7490株,占51.59%;革兰阳性球菌6196株,占42.68%;真菌421株,占2.90%;其他菌株412株,占2.84%。本研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86株,其中MRSA 190株,占24.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95株,MRCNS 3177株,占72.29%。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100%敏感,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大于4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2%及3.4%,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9.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4%,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7%,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1%。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78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1984株,占比52.42%。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101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364株,占比36.04%。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9%,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2%;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2.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8%。沙门菌检出845株,对常规检测药物多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264株,其中泛耐药菌株为21株,占7.95%。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275株,其中泛耐药菌株36株,占13.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158株,对常规检测药物耐药率显示:头孢他啶41.9%,左氧氟沙星3%,复方磺胺甲噁唑6.2%。结论 2013—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病原菌菌谱广泛,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构成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淑敏 许云敏 +2 位作者 牛敏 陈瑞春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EICU患者送检标本且经VITEK2鉴定为CRE,进行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EICU患者送检标本且经VITEK2鉴定为CRE,进行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RE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明确EICU是否存在克隆株的流行。结果 1EICU分离的CRE菌株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13%和52%,其中以KPC-2、TEM和SHV为主,各自携带率分别为86%、86%和96%。2从2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中分离出较少见的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NDM-1。3ERIC-PCR分析表明EICU分离的CRE菌株中4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电泳图谱相同,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的电泳条带各不相同。结论 EICU中分离的CRE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且为同一克隆菌株播散,表明该院耐药形势严峻,积极的预防和抗感染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bla_(NDM-1)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正辉 刘淑敏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带bla_(NDM-1)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10月临床送检的非重复标本,通过VITEK-2系统鉴定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EDTA协同纸...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带bla_(NDM-1)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10月临床送检的非重复标本,通过VITEK-2系统鉴定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EDTA协同纸片法进行金属酶表型确证,PCR技术检测bla_(NDM-1)基因的携带情况,最后采用ERIC-PCR技术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明确待测菌株的耐药流行特征;结果 (1)共收集到206株CRE菌株,产bla_(NDM-1)的有42株(20.0%),其中以弗氏柠檬酸杆菌(43.0%)为主,主要分离自移植中心的尿液标本中;(2)药敏结果显示实验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但磷霉素(5.4%)、阿米卡星(12.0%)和呋喃妥因(18.7%)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金属酶表型确证的阳性率为95.0%;(4)ERIC-PCR结果显示弗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在本院移植中心存在局部克隆播散;另外有4株分离自儿科的肺炎克雷伯菌电泳图谱相同。结论本院携带bla_(NDM-1)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高度流行,尤其是移植中心存在不同菌种的克隆播散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DM-1基因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芯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竞争内源性RNA网络的构建和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玉卿 孙运艳 +5 位作者 李轶勋 王丽英 斯南卓玛 陈睿 张曦 杜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9-676,共8页
目的: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的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探讨AML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BI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AML的表达矩阵(GSE96535),通过R语言的edgeR函数对差异表达的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筛选... 目的: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的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探讨AML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BI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AML的表达矩阵(GSE96535),通过R语言的edgeR函数对差异表达的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筛选。采用miRcode、miRDB、miR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的lncRNA与miRNA以及差异表达的mRNA与miRNA之间的调控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采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采用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即Hub基因。采用GEPIA数据库比较AM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前10个Hub基因的表达,绘制Hub基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AML患者中有1105个mRNA和387个lncRNA存在差异表达。构建的ln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由45个lncRNAs、31个miRNA和89个mRNA组成。GO分析,差异基因所调节的功能主要有膜微结构域调节、谷氨酸受体结合和上皮细胞增殖调节等。KEGG分析,19条通路被富集,其中包括转录调控、蛋白聚糖调控和Ras信号通路等。通过CytoHubba共筛选出GATA结合蛋白3(GATA3)、WT1转录因子(W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等前10个连接度最高的Hub基因。采用GEPIA数据库验证GATA3、WT1、PPARG、MYB原癌基因(MYB)、性别决定相关的高迁移率基因群4(SOX4)和E2F7存在差异表达。E2F7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高于E2F7高表达组(P=0.028)。结论:筛选出的lncRNA、miRNA和mRNA所构成的ceRNA网络可能促进了AM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急性髓系白血病 竞争内源性RNA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1检测及分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娜 卯建 +4 位作者 刘淑敏 牛敏 尧静 张孟爽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移动元件的分布和携带耐药基因盒情况,以及菌株的同源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移动元件的分布和携带耐药基因盒情况,以及菌株的同源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药敏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PCR及测序法检测Ⅰ~Ⅲ类整合酶基因和ISCR1元件保守区,以及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检测菌株中77.8%(14/18)菌株Ⅰ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27.8%(5/18)菌株ISCR1元件保守区阳性,未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72.2%(13/18)菌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阳性,未检测到ISCR1元件的可变区;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盒(aad A1、aad A5、aac(6')-Ib-cr)和编码对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盒(dfr A、dfr A15、dfr A17),可变区基因盒未检测到NDM-1耐药基因;PFGE分型将18株菌分成17种型。结论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克隆播散趋势不明显,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此类菌中,ISCR1元件携带率较低,并且这两类移动元件与我院NDM-1基因的传播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插入序列共同区1 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克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KBH5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降低人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建萍 李晓娟 +4 位作者 吕梦欣 王珏 唐健 罗胜军 钱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酶ALKBH5对滋养细胞HTR-8/SVneo迁移、侵袭功能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将ALKBH5高表达、抑制及其阴性对照NC质粒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n boltting(WB)实... 目的探讨去甲基酶ALKBH5对滋养细胞HTR-8/SVneo迁移、侵袭功能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将ALKBH5高表达、抑制及其阴性对照NC质粒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n boltting(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ALKBH5 mRNA及ALKBH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变化,同时通过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Fibronectin、E-cadherin、N-cadherin、MMP9及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高表达效果显著(P<0.05);sh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抑制效果显著(P<0.05)。ALKBH5高表达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降低(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BH5表达抑制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增强(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KBH5通过抑制EMT过程降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BH同源蛋白5 子痫前期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娟 王珏 +2 位作者 何建萍 吕梦欣 钱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HOTAIR的人滋养细胞HTR-8/SVneo细胞系,并验证HOTAIR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OTAIR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其克隆入LV5载体中,构建LV5-HOTAIR载体,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成功后,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包装过...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HOTAIR的人滋养细胞HTR-8/SVneo细胞系,并验证HOTAIR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OTAIR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其克隆入LV5载体中,构建LV5-HOTAIR载体,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成功后,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包装过表达病毒颗粒,制备并浓缩慢病毒颗粒。将构建好的过表达HOTAIR慢病毒载体感染HTR-8/SVneo细胞,采用嘌呤霉素筛选出HOTAIR稳定表达的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qRT-PCR验证HOTAIR表达。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得到的条带与预期相符,过表达HOTAIR慢病毒载体中序列与目标序列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过表达HOTAIR组细胞有绿色荧光表达;qRT-PCR结果表明过表达HOTAIR的HTR-8/Svneo稳定细胞株中HOTAIR表达是Control组的206.3倍(P<0.05),是NC组的232.8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HOTAIR的HTR-8/SVneo细胞,且过表达HOTAIR的HTR-8/Svneo稳定细胞株中HOTAI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AIR 慢病毒载体 HTR-8/Svneo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2对SHI-1细胞增殖、转移及致瘤性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坤 袁峰 +1 位作者 祝艳翠 曾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5-1462,共8页
目的:探究miR-152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增殖、转移及致瘤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购买的SHI-1细胞系进行miR-152过表达(miR-152 agomir组)或抑制处理(miR-152 antagomir组)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 目的:探究miR-152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增殖、转移及致瘤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购买的SHI-1细胞系进行miR-152过表达(miR-152 agomir组)或抑制处理(miR-152 antagomir组)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Caspase-3、MMP-2、TIMP-2、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致瘤性。结果:与NC组相比,miR-152 agomir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miR-152antagomir组的细胞活力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上升(P<0.05)。与NC组相比,miR-152 agomir组细胞Cyclin D1、MMP-2、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但Caspase-3、TIMP-2和E-cadherin的表达在上述各组中明显升高;同时,细胞凋亡增强,裸鼠致瘤性降低(P<0.05)。miR-152 antagomir组Cyclin D1、MMP-2和N-cadherin被显著诱导,但该组Caspase-3、TIMP-2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同时,细胞凋亡减少,裸鼠致瘤性增强(P<0.05)。结论:miR-152能抑制SHI-1细胞系增殖、转移及致瘤的能力,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52调控MMP-2以及TIMP-2等侵袭转移相关因子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2 SHI-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K1通过磷酸化激活MAPK7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14
作者 武坤 聂波 +4 位作者 周强 杨金荣 程沈菊 李艳红 曾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WNK1通过调控MAPK7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不同肿瘤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WNK1、MAPK7在不同血液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siRNA-WNK1至K562细胞,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WNK1通过调控MAPK7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不同肿瘤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WNK1、MAPK7在不同血液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siRNA-WNK1至K56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K562细胞中总MAPK7、磷酸化MAPK7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NK1的mRNA及蛋白在HL-60、THP-1、U266和K562细胞中均高表达,但是在K562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MAPK7的mRNA及总蛋白表达在HL60、THP-1、U266和K562细胞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在K562细胞中磷酸化MAPK7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WNK1 siRNA的K56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增加(P<0.05)。转染WNK1 siRNA的K562细胞磷酸化MAPK7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但是总MAPK7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WNK1在K562细胞中高表达,能够促进K56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下游MAPK7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K1 K56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6例成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飞燕 宋贵波 +2 位作者 牛敏 单斌 卯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8月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96例,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91例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成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8月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96例,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91例为观察组,以同期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05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好转组243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96例患者检出的29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检出率为64.5%。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大于60%;除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四环素外,产ESBL菌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菌感染组患者预后不良率高于非产ESBL菌感染组(21.5%比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是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入住ICU、低血红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留置导尿管是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入住ICU、低血红蛋白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血流感染 耐药率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结肠炎大鼠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毒力因子检测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孟爽 郑晓者 +5 位作者 牛敏 刘淑敏 段勇 杜娜 尧静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研究服用益生菌VSL#3前后,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6种常见细菌毒素基因携带率的改变,同时探究益生菌的最适治疗浓度。方法 5%硫酸葡聚糖钠(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 目的研究服用益生菌VSL#3前后,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6种常见细菌毒素基因携带率的改变,同时探究益生菌的最适治疗浓度。方法 5%硫酸葡聚糖钠(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DAI评分以及病理学评分。收集各组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的粪便标本,通过粪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法和细菌培养鉴定进行菌群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细菌的毒素基因。结果益生菌治疗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益生菌治疗组菌群失调程度较DSS造模组减轻(P<0.05),需氧和厌氧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率均低于DSS组;益生菌治疗后各个小组中多种致病菌毒素基因的总携带率较DSS组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益生菌治疗组之间,菌群失调程度,需氧条件致病菌和厌氧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率,致病菌毒素基因携带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浓度治疗组涂片菌群失调率以及失调程度积分最低。结论益生菌可能通过改善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降低肠道细菌毒素基因的携带率,从而发挥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中浓度[0.6g/(kg·d)]的益生菌可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肠道菌群 毒素基因 最佳治疗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焕芹 牛敏 +2 位作者 刘淑敏 宋贵波 杜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为实验室选择药敏方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分离的230株CRE菌株,分别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BMD)...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为实验室选择药敏方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分离的230株CRE菌株,分别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BMD)法检测CRE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分析两种药敏方法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菌株主要来源以痰为主,占70.87%(163株),其次是血(33株,14.35%)和分泌物(15株,6.52%),病原菌分布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05株)。CRE菌株E-test方法的敏感率为96.52%,耐药率为3.48%;BMD法的敏感率为95.65%,耐药率为4.35%。两种方法的基本一致率为95.65%,分类一致率为99.13%,极重大误差为0.87%。结论多粘菌素B对CRE有较好的抗菌活性,E-test法操作简便,和BMD法一致性好,可应用于临床常规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E-TEST 微量肉汤稀释法 药敏试验 C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VSL#3对DSS大鼠结肠炎TLR4-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孟爽 牛敏 +4 位作者 刘淑敏 杜娜 尧静 陈辞言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43-646,F0003,共5页
目的阐明益生菌VSL#3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结肠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深入探讨VSL#3对结肠黏膜炎症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分为正常组、DSS造模组以及益生菌治疗组。5%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 目的阐明益生菌VSL#3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结肠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深入探讨VSL#3对结肠黏膜炎症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分为正常组、DSS造模组以及益生菌治疗组。5%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DAI评分以及病理学评分;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益生菌治疗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均低于DSS造模组(P<0.05);益生菌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的mRNA水平与DSS造模组相比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造模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SD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VSL#3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发挥其抑制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葡聚糖钠 溃疡性结肠炎 VSL#3 TLR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芳 黄琛 +1 位作者 杜艳 卯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 目的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曦 潘玉卿 +6 位作者 李静芳 杨伟 高艳章 魏颖 石琼 夏全松 杨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构建人早幼粒细胞HL60的cDNA文库,阐明文库内相关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离心柱法分离纯化样本中的mRNA,逆转录PCR法合成cDNA第一链,酶促法直接合成cDNA第二链... 目的:构建人早幼粒细胞HL60的cDNA文库,阐明文库内相关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离心柱法分离纯化样本中的mRNA,逆转录PCR法合成cDNA第一链,酶促法直接合成cDNA第二链,胶回收目的长度的cDNA片段后将其与pPR3-N载体连接,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在酵母Y187菌株中构建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将培养的菌液涂布于LB平板进行库容量鉴定,PCR法鉴定插入片段大小及分布。结果:提取到的HL60细胞RNA条带清晰无降解且弥散度低,以纯化后的细胞mRNA为模板成功合成cDNA,经胶回收cDNA片段后顺利将其与pPR3-N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至酵母菌株Y187,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在菌株中成功构建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在原始电转化菌稀释100倍后取10μL涂板,共长约250个克隆子,库容量为2.5×10^6CFU·mL^-1,转化后原始菌液共计5mL,总库容量为1.25×10^7CFU。文库的插入片段电泳检测,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200bp,阳性率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人早幼粒细胞的cDNA文库,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人早幼粒细胞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