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十一五”千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绍启 赵俊武 +6 位作者 文忠林 童江云 白云丽 谭海燕 刘锐 陈清华 包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本文作者根据"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千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情况,阐述了项目取得的成效,包括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及了科学施肥知识、转变了农民施肥观念、提升了土肥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等,分析了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 本文作者根据"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千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情况,阐述了项目取得的成效,包括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及了科学施肥知识、转变了农民施肥观念、提升了土肥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等,分析了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土肥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加强技术深化研究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应用效果 存在问题 建议 云南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柿树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琼 赵吉华 +3 位作者 赵东明 宋勃鹏 李丛英 李云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512-8514,共3页
结合柿树栽培技术研究概况,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对玉溪绿化柿树移栽过程和栽后养护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柿树成活率的因素有赶工期不利于柿树成活、移栽坑过小不利根系吸收、回填土不实等7个方面,提出遵循大树移栽原理、按照树的... 结合柿树栽培技术研究概况,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对玉溪绿化柿树移栽过程和栽后养护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柿树成活率的因素有赶工期不利于柿树成活、移栽坑过小不利根系吸收、回填土不实等7个方面,提出遵循大树移栽原理、按照树的大小挖树坑、回填土要夯实防止空洞等措施和对策,为今后柿树绿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移栽 死亡 影响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功能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夏琼梅 毛桂祥 +5 位作者 王定开 王月英 李贵勇 邓安凤 龙瑞平 杨从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 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3%,达极显著水平。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分别比正常灌水降低4.58%、7.21%、8.53%,其中对实粒数影响最大,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后齐穗期功能叶高效、低效、总叶面积指数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3.60%、10.55%、12.92%,水分胁迫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的倒1叶、倒2叶、倒3叶SPAD值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26%、1.32%、2.69%。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的幅度小,抗旱性较弱的品种降低的幅度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功能叶SPAD受影响越小,且有增加的趋势,而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幼穗分化期 齐穗期 产量 功能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安凤 杨从党 +8 位作者 陈清华 施云 陈跃楷 李丛英 徐世林 毛桂祥 李贵勇 夏琼梅 朱海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下,密度相同时,分次施肥的处理比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增产,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次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在相同氮肥条件下,直播稻产量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基本苗2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6万/667 m^2的处理产量居中,10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低。(2)在施用控释肥的处理中,密度相同时,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直播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施氮量相同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每穗颖花数刚好相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颖花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提高直播稻产量的主要途径。(3)当密度相同时,抽穗至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群体叶面积和总颖花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分次施肥A1RPQ4处理的群体结构优于其他处理,群体茎蘖消长动态最为平稳,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颖花/叶比和粒质量/叶比最大,产量最高,达到875.14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施肥方式 密度 产量 群体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湿交替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夏琼梅 陈清华 +7 位作者 李丛英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相罕章 黄军 邓安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2014年在宜良县利用楚粳38和云粳36进行浅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了水稻移栽至成熟期不同浅湿交替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浅湿交替天数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浅湿交替灌溉处理7天后产量比对照减... 2014年在宜良县利用楚粳38和云粳36进行浅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了水稻移栽至成熟期不同浅湿交替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浅湿交替天数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浅湿交替灌溉处理7天后产量比对照减产5%以上。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交替灌溉后受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产量产生差异。与对照相比,浅湿交替灌溉处理后前期分蘖增长快、齐穗期功能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齐穗期浅湿交替处理后茎、叶干重增加、穗干质量下降,成熟期茎、叶、穗干质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浅湿交替灌溉 产量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