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加快宁洱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志林
徐丽梅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7年第4期12-13,共2页
-
文摘
根据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政协“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做强我市茶产业”专题协商会精神,为了加快推进宁洱县茶产业发展,进一步调动茶农和茶叶企业生产积极性,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实现茶产业产值20亿元目标,
-
关键词
茶产业
跨越式发展
整合资源
企业生产
云南省
普洱
茶农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宁洱县茶产业区域优势与发展措施研究
- 2
-
-
作者
钱永春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8年第9期52-54,共3页
-
文摘
茶业作为宁洱县的主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本文围绕宁洱县茶产业区域优势,以及当前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
关键词
措施
区域优势
茶产业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宁洱县群体大叶种茶树生态留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志林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31-32,共2页
-
文摘
云南省宁洱县14.7万亩台地茶园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的群体大叶种茶有近8万亩,鲜叶价格低,茶农收益少。发展群体大叶种茶树生态留养,是贯彻实施“保古茶、种好茶、留老茶、产生态茶”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在群体大叶种茶园发展生态留养,茶树不但成园快,而且能很快形成茶叶品质与当地古茶树相近的大茶树,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宁洱县脱贫攻坚及古茶园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群体大叶种生态留养茶园2.9万亩。
-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
生态茶
群体
留养
技术
古茶园
茶叶品质
经济效益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宁洱县生态茶园立体种植现状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潘永斌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7年第7期20-20,共1页
-
文摘
一、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原普洱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源头,素有"茶之源、道之始"的美誉。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普洱又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宁洱县通过五年的生态茶园建设,2016年底全县共有生态茶园面积94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8533公顷)。
-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立体种植
宁洱县
茶产业发展
绿色认证
集散中心
有机认证
茶马古道
普洱县
大球盖菇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宁洱县群体大叶种茶树移栽技术探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陈志林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8-49,共2页
-
文摘
开展群体大叶种茶树移栽能速生成林,并快速形成与大树茶、古树茶品质接近的产品,有效促进传统茶叶种植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茶园提质增效、促茶增收。同时,速生成林的大树茶由于价格相比古树茶价格低,也能有效推进古树茶资源的保护。本文主要对宁洱县群体大叶种茶树移栽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群体大叶种茶树
移栽
云南宁洱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老茶园茶树嫁接换种技术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李振屏
-
机构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0期27-28,共2页
-
文摘
茶树嫁接换种,就是将老茶树地上部低位或齐地台刈,选择符合要求的枝干作“砧木”,将无性系良种的“接穗”嫁接到“砧木”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形成完整的砧穗共生体——“嫁接茶树”。实现茶园无性系良种化,应针对目前种植有性品种的老茶园进行改造,传统的改造方法是进行改植换种。但按常规的换种改植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挖老茶树费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二是许多老茶园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新种茶苗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
关键词
嫁接换种技术
嫁接茶树
老茶园
无性系良种化
理化性质变化
改植换种
改造方法
茶苗成活率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