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州水稻高产创建中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天庆 赵慧珠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7,共2页
介绍了大理州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高产稳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该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旱育带蘖壮秧,合理稀植浅插,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六个环节。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云南省鲜食糯玉米自主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海丽 陈怀军 +4 位作者 李国庆 杨曙辉 陈贵荟 严绍萍 杨帜辉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0期83-86,共4页
为加快云南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审定推广,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在云南省设7个试验点的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比较参试品种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2年区域试... 为加快云南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审定推广,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在云南省设7个试验点的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比较参试品种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2年区域试验表明大玉糯11号每hm~2去苞叶鲜果穗平均产量14503.5kg,较对照石糯2号增产18.2%,增产点率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2级;大玉糯12号去苞叶鲜果穗产量14982.0kg,较对照石糯2号增产22.1%,增产点率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1级。2022年生产试验大玉糯11号较对照石糯2号增产19.5%,大玉糯12号较对照石糯2号增产23.9%。综合2021-2022年区域试验及2022年生产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玉糯11号、大玉糯12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12~2120m的鲜食玉米产区或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大玉糯11号 大玉糯12号 区域试验 产量 品质 汇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现代玉米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问题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曙辉 李江 +2 位作者 王桂平 严绍萍 张蕾 《中国种业》 2020年第5期19-24,共6页
玉米是大理州第一大作物,玉米种业同时亦是全州最大的种子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以杂交玉米生产制种营销为代表的大理州现代玉米种业,不论在数量、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科技还是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绿色高质... 玉米是大理州第一大作物,玉米种业同时亦是全州最大的种子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以杂交玉米生产制种营销为代表的大理州现代玉米种业,不论在数量、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科技还是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绿色高质量的新要求和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市场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文章在阐述大理州玉米种业发展主要成就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发展观念、制种基地、企业素质、品种质量、种业监管和产地环境等诸方面,阐释了影响或制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提出更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基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扶强龙头企业、严格监督管理和推进绿色产销等若干对策建议,力保产业绿色、高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生产制种 现代玉米种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制种基地 种子企业 科技创新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高海拔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成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天庆 赵慧珠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1期33-35,共3页
介绍了大理州高原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成效、项目成果,为促进云南省高海拔粳稻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讨论了今后育种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 高海拔粳稻 育种 技术体系 成效 云南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理州水稻增产增收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天庆 赵慧珠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针对大理州水稻生产特点以及近年来水稻主导增产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增产增收 技术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提质增效种植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张伟 宋天庆 +3 位作者 梁燕 杨民 杨艳 杨帜辉 《中国种业》 2019年第5期63-64,共2页
对云南省各地开展的不同水稻提质增效种植模式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对当前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水稻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云南省及相似稻区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云南省 水稻 提质增效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低热区秧苗栽培技术
7
作者 董新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38-38,47,共2页
从秧田选择、培肥、制作、种子预处理、播种、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大理州低热区秧苗栽培技术,以为秧苗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秧田 栽培技术 低热区 云南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省鲜食糯玉米自主区域试验产量分析
8
作者 杨海丽 陈怀军 +4 位作者 李国庆 杨曙辉 陈贵荟 严绍萍 杨帜辉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2期72-74,共3页
2021年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比较分析大玉糯11号、大玉糯12号在7个试验点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间的差异。试验表明,大玉糯11... 2021年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比较分析大玉糯11号、大玉糯12号在7个试验点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间的差异。试验表明,大玉糯11号去苞叶鲜果穗综合平均单产15085.5 kg/hm^(2),较对照增产20.2%,增产点次率100%,高稳系数为92.9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2级;大玉糯12号去苞叶鲜果穗综合平均单产15454.5 kg/hm^(2),较对照增产23.2%,增产点次率100%,高稳系数为91.91%,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区域试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稻产业转型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张伟 梁燕 +3 位作者 杨艳 杨民 黄飞 杨敏琴 《中国种业》 2021年第11期47-49,共3页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水稻产业转型是洱海保护形势要求,也是产业优化升级机遇所在。对洱海流域稻区概况进行介绍,分析了水稻产业转型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洱海流域水稻产业转型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 洱海流域 水稻 产业转型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凤薯3号’的选育
10
作者 杨雄 李灿辉 +2 位作者 谢春霞 赵彪 陶彩丽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凤薯3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中经无性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6年经云南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 ‘凤薯3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中经无性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6年经云南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6020号。2014~2015年云南省第十轮马铃薯品种春作区域试验,‘凤薯3号’平均产鲜薯1 765 kg/667m^2,较对照‘合作88’增产26.0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鲜薯1 579 kg/667m^2,较对照‘合作88’增产30.00%。‘凤薯3号’抗晚疫病,高抗花叶病毒病,高抗青枯病。总淀粉含量17.84%,蛋白质含量1.78%,维生素C含量16.70 mg/100g,还原糖含量0.238%,干物质含量26.90%。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马铃薯春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凤薯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理念下中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曙辉 李江 +2 位作者 王桂平 严绍萍 张蕾 《中国种业》 2019年第11期10-15,共6页
当下,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愈益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常态,农业和玉米产业绿色高质、持续高效发展亦同步迎来了破题立项、攻坚克难的大好机遇。文章阐述了中国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法律政策、粮食安全、财政实力、产... 当下,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愈益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常态,农业和玉米产业绿色高质、持续高效发展亦同步迎来了破题立项、攻坚克难的大好机遇。文章阐述了中国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法律政策、粮食安全、财政实力、产业基础和消费理念等方面具备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绿色科技和经营方式等层面,浅析了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制度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发展条件、整治产地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等若干战略路径及对策建议;同时,从全球发展大势、深改不断、耕地保育等5个方面描绘了中国玉米产业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近期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玉米产业 绿色消费 制度体系 绿色科技 资源环境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新品种凤豆24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银妹 尹雪芬 +5 位作者 李江 陈国琛 张炳英 李春梅 张鹏顺 杨芬 《中国种业》 2022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凤豆24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凤02112-2-2为母本、凤00146-2-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荚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具有中抗锈病、赤斑病,抗褐斑病、抗寒性好、大荚大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2017-2018... 凤豆24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凤02112-2-2为母本、凤00146-2-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荚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具有中抗锈病、赤斑病,抗褐斑病、抗寒性好、大荚大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2017-2018年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066.8kg/hm^(2)2020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凤豆24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凤豆2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