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情景视角下云南省“三生”空间变化模拟与效应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志 李石华 +4 位作者 易邦进 傅涛 高七算 孙星玥 邱利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目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统筹协调“三生”空间格局配置,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方法]以云南省土地利用为基础,结合自然和社会发展因素,采用MOP-PLUS耦合模型模拟2030年经济优先、生态优先和协同发展3种情景... [目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统筹协调“三生”空间格局配置,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方法]以云南省土地利用为基础,结合自然和社会发展因素,采用MOP-PLUS耦合模型模拟2030年经济优先、生态优先和协同发展3种情景下“三生”空间及效应变化。[结果](1)3种情景下经济效益分别增长40.29%,32.10%,34.79%,生态效益分别减少0.89%,0(未变),0.06%,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下降0.78%,0.38%,0.43%,空间冲突强度均值分别增长2.79%,下降1.21%,下降2.32%;(2)3种情景生活空间均呈上升、生态空间呈下降趋势,生产空间仅在经济优先情景有较小增长;均存在生活空间侵占生产空间、生产空间再掠夺生态空间的情况,生活空间扩张呈中心向四周蚕食趋势;(3)不同发展情景下均伴随一定程度的生境质量下降,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可平衡空间冲突;相较于其他情景,协同发展情景经济效益增幅适中,生境质量变化幅度相对均衡,空间冲突强度下降最多,符合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多重目标。[结论]形成的模拟-效应-优化的反馈调控机制,可与不同尺度、不同目标结合开展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效应分析,为国土空间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MOP-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生境质量 空间冲突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DEM多特征信息融合增强的滑坡裂缝识别
2
作者 韩磊 段平 +2 位作者 王扶卷 伍红玲 李佳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8,共10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可用于表达滑坡裂缝凹陷地形特征及高程变化,基于DEM能够对滑坡裂缝进行识别。然而,单一的DEM地形地貌数据难以精确表达滑坡裂缝复杂的地形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可用于表达滑坡裂缝凹陷地形特征及高程变化,基于DEM能够对滑坡裂缝进行识别。然而,单一的DEM地形地貌数据难以精确表达滑坡裂缝复杂的地形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DEM多特征地形地貌数据融合增强的滑坡裂缝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挂载LiDAR传感器采集获取裂缝的点云数据,并构建LiDAR-DEM,基于DEM生成4种多特征地形地貌数据,包括山体阴影、坡度、正开度和天空视域因子。其次,利用考古地形可视化(visualization for archaeological topography,VAT)方法对DEM多特征地形地貌数据进行融合增强处理,得到DEM多特征融合增强图像。然后,基于大津法(Otsu’s method,OTSU)算法进行滑坡裂缝识别。最后,采用连通域分析和数学形态学闭运算对识别出来的滑坡裂缝进行优化,得到完整准确的滑坡裂缝。以云南省禄劝县的烂泥沟滑坡裂缝为研究区,采用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最终精确率为0.85,召回率为0.90,F1分数为0.87。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滑坡裂缝识别效果较好,能够得到完整的滑坡裂缝,可为滑坡裂缝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数字高程模型 多特征图像融合 VAT 滑坡裂缝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云南森林资源均质区划分研究
3
作者 刘浩 郑璞冰 +1 位作者 叶江霞 魏晓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上较一致的均质单元,揭示云南森林资源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方法能更有效将云南省划分为6个森林资源均质区;且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聚类的可操作性更强,结果更趋聚集连通性。研究除考虑森林资源禀赋外,将经济与人为活动因素纳入聚类分析中,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区域差异。研究可为构建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及资产核算提供参考,对于支撑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性 K-均值聚类 层次聚类 社会经济属性 均质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峻松 李石华 +1 位作者 李文华 彭双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4,共5页
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推广使用的要求为指导,根据坐标系建立的原理,结合云南省现有测绘成果实际,利用布尔莎七参数模型和栅格模型法,开展了云南省省级基础测绘成果由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 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推广使用的要求为指导,根据坐标系建立的原理,结合云南省现有测绘成果实际,利用布尔莎七参数模型和栅格模型法,开展了云南省省级基础测绘成果由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的残差中误差均在其反转时的残余误差范围内,证明了七参数法和栅格模型法是可靠的;2从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来看,模型法比栅格法的改算点位残差小;3栅格模型改正法可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坐标改算,而七参数法可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或需要保持旧成果整体精度的坐标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坐标转换 布尔莎模型 栅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9种优先保护物种适生区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岩 魏晓燕 +2 位作者 申辽 周峻松 朱大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针对云南省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极度濒危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云南9种特色优先保护物种进行了环境适宜性分析。首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针对云南省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极度濒危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云南9种特色优先保护物种进行了环境适宜性分析。首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筛选出具有云南特色的9个优先保护物种,然后对各物种的最优生存环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9种优先保护物种现存分布区总计0.21万km;。经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可知,最优适生分布区可达5.45万km^(2),是现存分布区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存环境 ARCGIS MaxEnt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应鑫 李石华 彭双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200,共9页
探究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个时段的Landsat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应用趋势分析... 探究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个时段的Landsat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变化轨迹等方法,研究近16 a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时空演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近16 a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总体以0.026/10 a的速率上升,但各流域的NDVI变化差异显著。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植被退化面积较大,而抚仙湖流域植被恢复效果明显。(2)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程海流域除外),但相关性不显著,且不同区域空间异质性明显,滇西、滇西北地区的流域气温与NDVI值的相关性大于降水与NDVI值的相关性;滇中地区的流域降水与N DVI值的相关性大于气温与NDVI值的相关性;滇南地区的流域NDVI值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差异不大;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区的程海流域NDVI值与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3)NDVI变化与高程分异相关性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000~3000 m的高程带内,NDVI值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3000m是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值的转折点。(4)非植被类型转化为植被类型是九大高原湖流域NDVI时空转换的主要形式,而滇池流域由裸土转化为水体或建筑的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 偏相关分析 变化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与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凯 周峻松 杨帆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01-1305,1310,共6页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提取的反映地理空间变化、加强数据应用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主要服务于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与资源管理综合决策等。变化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正确与否,优化提取技术和加...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提取的反映地理空间变化、加强数据应用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主要服务于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与资源管理综合决策等。变化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正确与否,优化提取技术和加强质量控制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和提取效率,为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保障。本文结合昆明市呈贡区2015-2017年变化信息提取案例,从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成果应用局限性问题出发,制定了空间位置结合字段分析的提取方法与技术,探讨了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过程和常见质量问题,为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数据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 变化信息提取 质量控制 呈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技术的GIS插件式架构在丽江烟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设计实现
8
作者 伍红玲 李佛琳 +3 位作者 段树苍 陈茂建 胡爱平 杨喜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78-181,188,共5页
随着GIS系统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传统的组件式开发方式已难以适应GIS应用开发的需求。基于.NetFramework和ArcEngine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GIS插件式开发解决方案。通过在丽江烟草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验证,提出的基于.Net和ArcEngin... 随着GIS系统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传统的组件式开发方式已难以适应GIS应用开发的需求。基于.NetFramework和ArcEngine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GIS插件式开发解决方案。通过在丽江烟草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验证,提出的基于.Net和ArcEngine技术的插件式架构能够满足常见的GIS任务,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件 NetFramework ARCENGINE 宿主框架 插件契约 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遗产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演变——以云南元阳全福庄中寨为例 被引量:32
9
作者 宗路平 角媛梅 +4 位作者 李石华 张洪康 张红榛 何云燕 牛乐德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以2013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内的乡村聚落景观——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全福庄中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GIS制图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尼聚落景观的组成要素与内部结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结... 以2013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内的乡村聚落景观——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全福庄中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GIS制图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尼聚落景观的组成要素与内部结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1)哈尼聚落景观的边界以实际存在的树带和树门来分离精神世界里人和鬼魂的地域空间;聚落内部受地形和血缘关系影响形成组团式结构,传统民居以蘑菇房为代表;2)聚落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要素——用于祭祀和祈福的寨神林、用于娱乐和晾晒粮食的磨秋场以及用于生活取水和祭祀的水井,它们体现了哈尼族崇拜自然的宗教文化体系;3)哈尼聚落景观的空间格局具有森林在上、村落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贯穿其中的特点,聚落的选址正是基于景观空间格局与适宜人居和便于到达梯田耕作的特点选定;4)哈尼聚落景观在空间演变方面具有独特的分寨和"地名连名"制特点,聚落用地在50 a间扩大了近10倍,而蘑菇房的周边和内部结构则出现了多向演变的趋势,其中现代砖混房屋的比例正呈急剧增加趋势;5)哈尼聚落景观作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组成要素之一,在维系遗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传承与保护哈尼聚落景观成为当务之急,未来应注重聚落空心化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聚落 哈尼梯田 全福庄中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高分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常虹 詹福雷 +4 位作者 杨国东 牛雪峰 张旭请 邵鹏 唐天琦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1,130,共4页
以World View-2高分遥感影像数据为例,采用规则集开发的模式进行地图要素提取,对主要制图要素图像进行了分割、分类试验,实现了多尺度分割的层次构建和制图地物要素分级分类。
关键词 高分影像 面向对象 规则集开发 多尺度分割 分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不同易发区的降雨型滑坡发生时间概率研究
11
作者 张钰洁 段平 +2 位作者 王扶卷 李佳 伍红玲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降雨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受地形、地质等综合环境影响,而滑坡易发性能够综合反映多种因素影响的孕灾环境,在不同易发区下开展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研究,可充分顾及不同环境下降雨诱发滑坡的差异性,进而提高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的估算精度... 降雨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受地形、地质等综合环境影响,而滑坡易发性能够综合反映多种因素影响的孕灾环境,在不同易发区下开展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研究,可充分顾及不同环境下降雨诱发滑坡的差异性,进而提高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的估算精度。以云南省绿春县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划分不同的易发区;其次,考虑前期有效降雨量,构建基于前期有效降雨量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EI-D)模型;最后,基于EI-D模型构建顾及不同易发区的降雨阈值,并计算不同时段内的累积降雨量。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69,精度较高;基于滑坡易发性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不同易发区划分,所构建EI-D模型准确率为80%,其中高易发区的估算效果较好,有70%的验证滑坡点在临界阈值之上。该方法不仅考虑了不同降雨条件对滑坡的影响,还顾及了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易发区,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降雨型滑坡事件时间概率估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滑坡易发性 降雨阈值 时间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12
作者 张朋兴 金笛 杨帆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0-871,共12页
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功能—稳定—胁迫”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综合采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长时间序列滇中... 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功能—稳定—胁迫”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综合采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长时间序列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2001—2011年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EQI由0.569降至0.549,2011年以后提升较为明显,至2021年EOI升至最高点0.577,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与该区自2007年以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搬迁、修复有关。2)五大湖泊中,阳宗海与抚仙湖流域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阳宗海流域EQI由0.615上升至0.668,抚仙湖流域EQI由0.621上升至0.671;滇池流域2001—2021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2001年与2021年EQI均为0.562;星云湖与杞麓湖流域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显著,2个流域EQI分别由0.553、0.534降至0.549、0.518。五大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且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流域边界附近,而质量较差且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湖盆区。3)生态功能指数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最大,人口密度为第二主导因素,由于独特的地形条件及GDP分布,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坡度与国内生产总值;耕地转换为林草地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上升,而建设用地快速侵占耕地与林草地,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滇中湖泊流域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治理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生态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评价 趋势检验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AE的高光谱解混及小样本分类方法
13
作者 黄川 李雅琴 +2 位作者 祁越然 魏晓燕 邵远征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大区域地物分类应用提供了充分保障。然而,如何在小样本下充分利用高光谱自身的空谱信息实现高精度的分类成为挑战。该文通过构建3D卷积自编码网络,以混合像元分解物理约束对模型进行引导,从而实现... 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大区域地物分类应用提供了充分保障。然而,如何在小样本下充分利用高光谱自身的空谱信息实现高精度的分类成为挑战。该文通过构建3D卷积自编码网络,以混合像元分解物理约束对模型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在准确估计端元丰度的同时获得对规则化的高光谱空谱特征的有效表达,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在小样本条件下的高光谱分类。实验中,采用包括监督分类方法在内的多种传统高光谱图谱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并对比了不同模型在不同采样率下的分类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光谱分类方法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其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达到0.829,相对于传统分类方法精度有明显提升;在1/200采样率下mIoU值依然能接近0.8,优于同类方法,证实了该文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依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解决小样本下高光谱分类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光谱影像 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解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烟草种植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帆 陈续慧 +2 位作者 董明金 杨萍 李佛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43-146,共4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丽江烟草行业信息,选用Oracle 10g关系型数据库,采用ArcSDE压缩二进制、大对象块、几何数据等ArcSDE存储类型,包括数字线划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及表格数据四种数据类型,设计和实现了规范、实用的丽江烟草种... 为了更好地实现丽江烟草行业信息,选用Oracle 10g关系型数据库,采用ArcSDE压缩二进制、大对象块、几何数据等ArcSDE存储类型,包括数字线划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及表格数据四种数据类型,设计和实现了规范、实用的丽江烟草种植及基础设施数据库。丽江烟草种植及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可视化、多元的(多数据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相)空间信息服务,为丽江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种植及基础设施数据库 丽江烟草信息化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15
作者 张文俊 杨秀彪 +4 位作者 张峻铭 欧朝蓉 刘旭辉 魏晓燕 孙仕仙 《云南林业》 2024年第9期70-79,共10页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功能价值法评估2020年云南省湿地ESV,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继而提出一种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功能价值法评估2020年云南省湿地ESV,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继而提出一种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衡性的湿地ESV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以当量因子法、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和功能价值法评估的云南湿地ESV分别为1041.28亿元、7288.96亿元和6647.67亿元。以修正后的当量囚子法和功能价值法评估的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与生态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分别为10:1和1:1。前者评估结果因高估调节服务价值,过于强调湿地保护而弱化了湿地可持续利用价值,后者因高估水资源价值弱化了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云南湿地生态系统应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平衡性的湿地ESV评估方法,研究结果为4508.91亿元,占云南当年GDP的18.39%,其湿地生态保护价值与可持续利用价值为5:1。评估结果可为云南湿地ESV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促进云南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修正法 功能价值评价法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ANet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损毁评估
16
作者 赵金玲 黄健 +5 位作者 梁梓君 赵学丹 靳涛 葛行行 魏晓燕 邵远征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破坏性地震建筑物损毁快速评估是震后科学评估的决策依据与技术保障,对于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遥感影像震后建筑物损毁大多基于灾前灾后图像分割来完成,对于震后建筑物数量难以快速统计,文章以U-Net深度卷积神... 破坏性地震建筑物损毁快速评估是震后科学评估的决策依据与技术保障,对于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遥感影像震后建筑物损毁大多基于灾前灾后图像分割来完成,对于震后建筑物数量难以快速统计,文章以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主体模型,提出一种3阶段的BDANet(building damage assessm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震后建筑物损毁信息评估与预测一体化网络框架。首先,利用U-Net的编码-解码网络结构提取建筑物位置信息;其次,通过灾前灾后影像训练建筑物损毁评估部分,对建筑物分割结果进行损毁定位与等级评估;最后,对不同等级的损毁建筑物数量进行预测,为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并以2017年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的7.1级地震与2023年土耳其发生的7.8级地震为例展开研究,实验对震后建筑物损毁等级进行评估及统计,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相关实验结果可为灾后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地震灾害 建筑物损毁 损毁评估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石华 金宝轩 +2 位作者 周峻松 王金亮 彭双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70,共6页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以1974—2014年间的10期Landsat 5/8影像和DEM数据,对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政区划界资料、行业部门专题资料等,分析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以1974—2014年间的10期Landsat 5/8影像和DEM数据,对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政区划界资料、行业部门专题资料等,分析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裸地(Ⅰ级)面积波动极小,低植被覆盖(Ⅱ级)、中低植被覆盖(Ⅲ级)、中高植被覆盖(Ⅳ级)面积变化波动大,变化趋势线数次出现谷值和峰值,高植被覆盖(Ⅴ级)面积则呈增加趋势。(2)坡度较小、地势较平缓的区域(0°~15°)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为主;中低植被覆盖度、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区域(>15°)。(3)抚仙湖流域各年份植被覆盖度Ⅰ级面积最大,1974,1977,1989,1996年Ⅱ,Ⅲ级面积较大,而Ⅳ,Ⅴ级面积较小;2000年后的Ⅱ,Ⅲ,Ⅳ级面积变化较小;2006,2009,2012,2014年Ⅳ,Ⅴ级的面积较大,Ⅱ,Ⅲ级的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坡度因子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志林 李石华 +7 位作者 角媛梅 丁银平 刘澄静 张娟 李绒 邱应美 赵冬梅 查智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52,共11页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041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优化 哈尼梯田 MaxENT模型 曲面耕作半径 聚落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石华 周峻松 王金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信息,得出近40 a来抚仙湖流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抚仙湖流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在近40 a间,园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地表覆盖的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差异显著,林地、草地与耕地转移比例较大,水域较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CCD影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石华 角媛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从空间分辨率、几何纠正精度、辐射精度和纹理4个方面对HJ-A-CCD图像进行评价,并与同范围的CBERS-02B-CC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J-A-CCD的信息量、对比度、几何定位精度等方面与CBERS-02B-CCD相比尚有差距;可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改... 从空间分辨率、几何纠正精度、辐射精度和纹理4个方面对HJ-A-CCD图像进行评价,并与同范围的CBERS-02B-CC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J-A-CCD的信息量、对比度、几何定位精度等方面与CBERS-02B-CCD相比尚有差距;可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改善图像质量,HJ-A-CCD数据仍有很大的图像改善空间,并在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测绘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 CBERS-02B—CCD 空间分辨率 几何畸变 辐射精度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