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瑞利波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壳分层结构及Q_(R)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碚定 梁尚鸿 李白基 《地球物理学报》 1982年第4期324-332,共9页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_(R)值。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_(R)值。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异常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地壳中部有一低速层;长周期瑞利波Q_(R)值偏低,反映了地震波在该区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强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分层结构 瑞利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场区水平形变分析
2
作者 阳世华 李春光 王映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2期97-104,共8页
利用场区各种类型水平形变网数据,求得红河断裂中、北段的区域应力场基本特征是:(1)北区为张性左旋型,(2)中区为压性右旋型,(3)南区为张性右旋型。场区区域应力场基本以张性为主,中区的压性右旋型恰好反映转换区应力场的... 利用场区各种类型水平形变网数据,求得红河断裂中、北段的区域应力场基本特征是:(1)北区为张性左旋型,(2)中区为压性右旋型,(3)南区为张性右旋型。场区区域应力场基本以张性为主,中区的压性右旋型恰好反映转换区应力场的局部特征。北区主应变积累和速率比南区大,最大处在剑川,而高敏感区在后山定两岭。基于水平形变和应变分析,获得了场区现今主要活动构造参数。利用地震前兆形变信息和震后效应进行了地震震例分析。并对3~5年内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形变 活动构造带 地震预报 实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瑞利波群速度和地壳构造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振兴 李白基 +3 位作者 梁尚鸿 朱碚定 张立敏 卢善声 《地球物理学报》 1981年第3期287-295,共9页
本文用单台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经过青藏高原地区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所得基阶瑞利波的观测周期为5.0—56.0秒,速度标准偏差为0.08—0.15公里/秒,一阶瑞利波的观测周期范围为10—16秒,速度标准偏差为0.05—0.13公里/秒。利用广义线性... 本文用单台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经过青藏高原地区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所得基阶瑞利波的观测周期为5.0—56.0秒,速度标准偏差为0.08—0.15公里/秒,一阶瑞利波的观测周期范围为10—16秒,速度标准偏差为0.05—0.13公里/秒。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可得出一个由五层构成的地震横波速度地壳模型。在27—40公里之间存在低速层,其横波速度为3.29公里/秒,比上一层低0.21公里/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曲线 瑞利波群速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崔建文 乔森 樊耀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几个工程场地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瞬态瑞利面波勘探技术能较好地反映地下介质的情况。同时,还讨论了该项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探 瞬记面波勘探 剪切波速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