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地震流动重力监测网建设与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青华 郝洪涛 +3 位作者 汪健 刘少明 李忠亚 胡敏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总结云南地区流动重力测网建设,根据分形几何原理,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现行测网的空间格网距和空间分辨率,给出最佳格网距为69 km,空间分辨率为61 km。结合近年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绘制重力场变化图像,分析2014-08-03鲁甸6.... 总结云南地区流动重力测网建设,根据分形几何原理,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现行测网的空间格网距和空间分辨率,给出最佳格网距为69 km,空间分辨率为61 km。结合近年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绘制重力场变化图像,分析2014-08-03鲁甸6.5级地震、2014-10-07景谷6.6级地震以及2015年以后大理-保山一带部分5级以上地震相关重力场变化。综合分析认为,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监测网能识别5级以上地震相关的重力变化,但个别地区监测能力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地震监测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应变时序的云南地区构造运动与地震事件孕震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涵 洪敏 +4 位作者 张明 王伶俐 徐良叶 牛甜 袁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基于2011年以来云南地区59个GNSS测站的连续观测资料,计算面应变异常网格变化的时间序列,结合异常格网所在区域的动力学和地质构造背景、断层活动特性及震源机制等对区域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形变异常与地震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 基于2011年以来云南地区59个GNSS测站的连续观测资料,计算面应变异常网格变化的时间序列,结合异常格网所在区域的动力学和地质构造背景、断层活动特性及震源机制等对区域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形变异常与地震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以2013-08-28发生的5.1级德钦地震为例验证基于应变时序孕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宏观分析区域面应变长期背景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区域断裂活动性质和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探讨面应变短期异常与地震事件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能够在地震发震前夕得到有效的预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钦地震 GNSS应变异常 应变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断裂现今错动速率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阎昭 王敏 +2 位作者 沈正康 邵德盛 施发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3,共10页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争论之一:怒江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及其地震危险性。通过分析怒江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采用剖面投影方法估算得到怒江断裂亚碧罗—六库段、六库—赛格段和赛格以南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分别为(4.7±0.8)mm/a、(6.4...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争论之一:怒江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及其地震危险性。通过分析怒江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采用剖面投影方法估算得到怒江断裂亚碧罗—六库段、六库—赛格段和赛格以南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分别为(4.7±0.8)mm/a、(6.4±1.1)mm/a和(4.3±0.3)mm/a,拉张速率分别为(3.9±0.6)mm/a、(5.6±1.1)mm/a和(4.5±0.3)mm/a。结合怒江地区的地震资料,分别通过弹性能累积量和同震位错量与震级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上述断裂段分别具有发生6.4级、6.5级和6.4级地震的危险性,且不排除发生更大震级地震的可能。由于怒江断裂大体沿怒江展布,为保证水坝安全,其选址和抗震设防强度要求应当考虑以上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断裂 GPS 错动速率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2010~2013年重力变化及重力网的地震监测能力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敏章 李辉 +3 位作者 刘子维 郝洪涛 王青华 郑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20,共5页
研究了当前川滇地区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发现其分形维数为1.43~1.62,对应格网距为30~60km,具备了监测Ms5.0级以上地震的能力。选择20′(约37km)的格网间距,对研究区域内2010~2013年的重力变化数据进行格网化,并分析重力变化与地震的... 研究了当前川滇地区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发现其分形维数为1.43~1.62,对应格网距为30~60km,具备了监测Ms5.0级以上地震的能力。选择20′(约37km)的格网间距,对研究区域内2010~2013年的重力变化数据进行格网化,并分析重力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虽然经历了芦山Ms7.0级地震的能量释放,但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与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交叉地带仍然存在较强重力变化,对该区域的震情需继续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重力变化 川滇地区 重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以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双喜 陈兆辉 +2 位作者 王青华 刘金钊 张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解重构异常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最后对川滇地区201309~201404期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分解得到的D4~D 6异常、重构的局部和区域异常中,2014年鲁甸MS6.5和景谷MS6.6地震主震位置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信息对该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川滇地区 异常特征提取 径向对数功率谱 鲁甸地震、景谷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近期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
6
作者 郑兵 王双洪 +5 位作者 王青华 杨洋 易天阳 马伶俐 蒲晓霞 蒋海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8-10,共3页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上升变化,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60×10 nms-2的重力变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区域重力场 区域应力场 流动重力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球面小波分析云南地区应变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涵 张明 +4 位作者 秦姗兰 邵德盛 洪敏 王伶俐 袁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2-1237,共6页
使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2016年云南地区GPS区域站观测数据,扣除同震影响、区域欧拉均匀旋转矢量后,得到该区域的GPS水平速度场,并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获取分解尺度分别为6、7、8和9时的云南地区GPS应变场,然后结合云南地区历... 使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2016年云南地区GPS区域站观测数据,扣除同震影响、区域欧拉均匀旋转矢量后,得到该区域的GPS水平速度场,并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获取分解尺度分别为6、7、8和9时的云南地区GPS应变场,然后结合云南地区历史M_S5.0以上地震信息,以及小江、红河等区域断裂活动情况分析该区域应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区域应变场整体解算中,利用球面小波方法能够适应测站点的疏密变化,多尺度估计地表应变场。主应变、面膨胀和剪应变等分析结果与区域历史地震信息及对应区域断裂活动性质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从应变结果看,红河断裂可能是具有重要构造意义的活动断裂,应变特征显示云南区域被红河断裂划分为2个特征区域;云南地区的鲁甸、腾冲、普洱、大理区域可能是地震活动较为剧烈的区域;小江断裂带中的嵩明区域在不同应变特征中均表现出高度异常,后期应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球面小波 速度场 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县台倾斜观测资料地震前兆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应文 罗钧 +1 位作者 杨建文 杞应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71-976,共6页
收集整理云县台水管倾斜观测资料,滤除固体潮固定频率成分,剔除降雨干扰,构建月降水量和月倾斜增量的线性方程,并求取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残差。结果表明,倾斜观测两分量异常变化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500 km范围内地震发生时间有... 收集整理云县台水管倾斜观测资料,滤除固体潮固定频率成分,剔除降雨干扰,构建月降水量和月倾斜增量的线性方程,并求取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残差。结果表明,倾斜观测两分量异常变化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500 km范围内地震发生时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残差值大于1倍均方差时,异常开始后1~6个月内,周边200 km范围内会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500 km范围内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预报效能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云南地区MS≥5.0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可为该地区中短临地震趋势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Q型水管倾斜仪 固定频率 降雨干扰 滤除 预报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垂向位移测定云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及其对累积降雨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家豪 张双喜 +2 位作者 韦瑜 蔡剑锋 洪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GPS台站垂向形变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云南省6大流域陆地水负荷形变,并与降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对于降雨在半年和年周期上分别存在1....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GPS台站垂向形变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云南省6大流域陆地水负荷形变,并与降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对于降雨在半年和年周期上分别存在1.5~2.25和3~6个月的滞后,不同周期滞后的叠加使陆地水储量与累积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大流域的降雨累积天数各不相同,均在47~109 d之间。本文由此提出一种云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对累积降雨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陆地水负荷形变 累积降雨量 主成分分析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至滇西南地区近期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应文 杨晓琳 +2 位作者 王建芳 杨建文 杞应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8-803,868,共7页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波形资料,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2011年以来滇西至滇西南地区MS≥5.5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对震中距160km范围内各台站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显示,5次地震前存在占比分别为56%、33%、16%、...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波形资料,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2011年以来滇西至滇西南地区MS≥5.5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对震中距160km范围内各台站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显示,5次地震前存在占比分别为56%、33%、16%、15%的低值异常、高值异常、低值-高值-低值、高值-正常的中期异常特征,还存在占比分别为41%、31%、28%的低值-高值回返、高值持续、低值持续3种短临异常特征。震区不同方位的波速比异常对比分析表明,2次盈江地震前,异常明显区域位于震源东南部,洱源地震前异常突出区域位于震源东北部,景谷地震前异常显著区域位于澜沧江断裂西北部的临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至滇西南地区 MS≥5.5地震 单台多震和达法 波速比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