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红山—红牛铜矿成矿物源:矿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鹏 董国臣 +3 位作者 李雪峰 陈薇 李建新 陶兴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93,共18页
本文研究了中甸弧南段红山—红牛铜矿主要夕卡岩矿物石榴石和辉石成因矿物学特征,显示矿区石榴石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早期多为钙铁榴石,晚期为钙铝榴石。矿区部分石榴石在背散射光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环带结构,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含... 本文研究了中甸弧南段红山—红牛铜矿主要夕卡岩矿物石榴石和辉石成因矿物学特征,显示矿区石榴石为钙铁-钙铝石榴石系列,早期多为钙铁榴石,晚期为钙铝榴石。矿区部分石榴石在背散射光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环带结构,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含量差别越大环带越明显。矿区辉石主要为次透辉石和少量的透辉石,表明夕卡岩早期成矿流体为高温、酸性和高氧逸度环境。矿区黄铁矿强富铁亏硫且Co/Ni>1,黄铜矿S、Fe和Cu含量较稳定只含有少量的C、Ni和Se,均指示为高温岩浆热液成因。金属硫化物34S众值出现在3.8‰~5.6‰,同时代的石英二长斑岩34S在4.7‰~7.8‰,表明硫主要来自石英二长斑岩。金属矿物和石英二长斑岩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主要来自上地壳。石榴石δ^(18)O_(V-SMOW)=6‰~8.8‰,成矿流体δ^(18) OH_2O=4.6‰~7.8‰,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且成矿流体存在明显的沸腾作用。夕卡岩矿体中的方解石和围岩方解石C-O同位素研究,指示块状硫化物中的方解石来自岩浆流体,含有硫化物细脉的围岩大理岩中的方解石来自围岩的再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红山—红牛铜矿 中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剑川-虎跳峡大规模东向西逆冲推覆构造——兼论滇西扬子陆块区与西藏-三江造山系界线
2
作者 沙绍礼 曾普胜 +2 位作者 苟瑞涛 代艳娟 张子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8-445,共8页
基于剑川至虎跳峡一带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论述剑川-虎跳峡断裂的性质,进而探讨扬子-华南陆块区与西藏-三江造山系的界线。野外观察显示,该区存在大规模自东向西的逆冲推覆构造,从剑川开始,经丽江白汉场—汝寒坪、忠义村,至香格里... 基于剑川至虎跳峡一带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论述剑川-虎跳峡断裂的性质,进而探讨扬子-华南陆块区与西藏-三江造山系的界线。野外观察显示,该区存在大规模自东向西的逆冲推覆构造,从剑川开始,经丽江白汉场—汝寒坪、忠义村,至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镇(下桥头)等地,多条剖面可见上扬子稳定型的古生代及中生代三叠纪地层自东向西逆冲推覆在西藏-三江造山系地层层序之上,推覆距离大于50 km。因此,剑川—虎跳峡断裂不是两大板块的边界,而是一条狭长的构造窗。两大板块的界线应是大理-剑川-丽江-木里断裂,南段接红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构造窗 木里-丽江断裂 分界线 西藏-三江造山系 扬子陆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点苍山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沙绍礼 尹光侯 +1 位作者 敖德恩 段国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点苍山西坡李子坪村分布有较多橄榄岩,围岩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中有斜长角闪岩、变质钠长花岗岩。这些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均显示蛇绿混杂岩特征,暗示点苍山西坡有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存在。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云南 点苍山 岩相学 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 古特提斯洋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