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3个咖啡主产区土壤和咖啡叶片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吕玉 孟石荣 +2 位作者 周晓华 侯明兴 黄茜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6-2446,共11页
为了解云南咖啡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保山、普洱和西双版纳3个咖啡主产区咖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咖啡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深入了解作物与土壤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土壤养分限制状况。研究结... 为了解云南咖啡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保山、普洱和西双版纳3个咖啡主产区咖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咖啡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深入了解作物与土壤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土壤养分限制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3个主产区中,保山产区土壤碳(C)含量显著低于西双版纳产区(P<0.05),保山产区土壤碳氮比(C/N)显著低于西双版纳和普洱产区,保山产区土壤氮磷比(N/P)显著高于普洱产区;(2)普洱产区咖啡叶片C含量极显著高于保山和西双版纳产区,三个产区之间叶片C/N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叶片N/P阈值分析发现,普洱产区咖啡叶片N/P介于14~16之间,说明生长受到氮(N)、磷(P)元素双重限制,而保山、西双版纳产区咖啡叶片N/P>16,说明生长受到P元素的限制。(3)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土壤C含量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咖啡叶片C含量与C/N、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咖啡叶片C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普洱产区咖啡的限制元素是N和P,在土壤管理过程中,应增施氮肥和磷肥;保山、西双版纳产区咖啡的限制元素是P,在土壤管理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从而促进咖啡植株的生长,保障咖啡的健康与持续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咖啡 叶片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典型茶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性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谢萌丽 常河 +2 位作者 周晓华 杨天福 龙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为探明茶园地质背景与茶叶之间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与现状,以云南省勐库茶园和景迈茶园中的岩石、土壤和茶叶为研究对象,测定10种重金属元素(Hg、Cd、Pb、Co、Cr、Cu、Mn、Ni、Zn、As)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茶园重... 为探明茶园地质背景与茶叶之间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与现状,以云南省勐库茶园和景迈茶园中的岩石、土壤和茶叶为研究对象,测定10种重金属元素(Hg、Cd、Pb、Co、Cr、Cu、Mn、Ni、Zn、As)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茶园重金属进行特征总结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与地壳元素丰度相比,勐库茶园和景迈茶园岩石中的As是富集元素,勐库茶园岩石中的Hg和景迈茶园岩石中Mn元素是贫乏元素;(2)勐库茶园土壤主要以As和Cr污染为主,景迈茶园土壤主要以Cr和Cu污染为主,均为轻度污染,土壤质量良好;(3)茶叶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主要为Mn>Zn>Cu>Ni>Cr,富集能力依次是Mn>Zn>Hg>Cu>Ni,仅有勐库茶园个别茶样As含量超标,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级别;(4)勐库茶园和景迈茶园茶叶中Mn非致癌风险最高,勐库茶园茶叶As致癌风险最高,景迈茶园茶叶Cr致癌风险最高,其余重金属元素处于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变异系数 地累积指数 富集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2种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3
作者 杨天福 林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8-1168,共11页
取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样品1 L置于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中,固相萃取柱依次用5 mL二氯甲烷、5 mL乙酸乙酯淋洗,再依次用10 mL甲醇、10 mL水活化,以10 mL·min^(-1)流量上样,用50 mL水洗涤并上样,抽干后用氮气干燥5 min,依次用5 mL甲醇、4... 取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样品1 L置于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中,固相萃取柱依次用5 mL二氯甲烷、5 mL乙酸乙酯淋洗,再依次用10 mL甲醇、10 mL水活化,以10 mL·min^(-1)流量上样,用50 mL水洗涤并上样,抽干后用氮气干燥5 min,依次用5 mL甲醇、4 mL乙酸乙酯、4 mL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8 mL二氯甲烷洗脱,收集洗脱液。或者取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样品1 L(pH为6~7),用30 mL二氯甲烷萃取5 min,收集有机相,重复萃取一次,水相用50%(体积分数)盐酸溶液调节pH不大于2,加入30 mL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加入5 mL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环己烷的混合溶液,于35℃氮吹浓缩至1.0 mL,通过Bio-Beads S-X3凝胶色谱柱净化,收集净化液。洗脱液或者净化液于35℃氮吹浓缩至近干,加入10µL 10 mg·L^(-1)混合同位素内标使用液,用二氯甲烷定容至1.0 mL,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溶液中62种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在色谱分析中,以DB-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柱升温程序下分离;在质谱分析中,以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2种有机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在5.00~250μg·L^(-1)内与其内标质量浓度的比值和对应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固相萃取法的检出限(3.143s)为0.5~2.8 ng·L^(-1),液液萃取法的检出限(3.143s)为0.3~3.5 n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采用液液萃取法时,回收率为58.3%~12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25%;采用固相萃取法时,回收率为51.8%~12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生活饮用水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县火山地质博物馆建筑地基及周围土壤氡浓度分析评价
4
作者 董韬 黄茜蕊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133-135,139,共4页
指出了居家环境一直为人们普遍关注,建筑室内氡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及周围表层土壤、建筑材料、家用燃气、生活用水、室外空气、地下深部的氡6类,然而按世界平均水平计算,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及周围土壤的氡浓度约占室内氡浓度的60.4%... 指出了居家环境一直为人们普遍关注,建筑室内氡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及周围表层土壤、建筑材料、家用燃气、生活用水、室外空气、地下深部的氡6类,然而按世界平均水平计算,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及周围土壤的氡浓度约占室内氡浓度的60.4%,故针对腾冲县火山地质博物馆建筑地基及周围土壤氡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更好的服务于游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地基 土壤 氡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铜矿石样品的加工及分析测试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晓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9-283,共5页
对滇东北地区典型自然铜矿石样品的试验采取、粒度分级过筛、缩分及均匀性试验,认为样品在经过粗碎、中碎后,将颗粒大于2mm的矿物(95%以上为自然铜)用2mm隔筛分离后,余下样品经过棒磨,过0.246mm(60目)筛后进行缩分至常量细碎样品量,再进... 对滇东北地区典型自然铜矿石样品的试验采取、粒度分级过筛、缩分及均匀性试验,认为样品在经过粗碎、中碎后,将颗粒大于2mm的矿物(95%以上为自然铜)用2mm隔筛分离后,余下样品经过棒磨,过0.246mm(60目)筛后进行缩分至常量细碎样品量,再进行0.074mm(200目)样品加工的工艺流程是可行的。样品中铜元素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碘量法和碘氟法)的选择符合矿区实际,其经济性、可靠性、准确性能满足地质工作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加工 分级制样 分析测试方法 自然铜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雨碌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6
作者 孙琦森 张世涛 +2 位作者 徐松 赵能 李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滇东北雨碌地区野外露头剖面的勘查采样和研究,从岩石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分析了该区晚古生代的古环境特征。研究表明:1雨碌地区晚古生代时期整体属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从晚泥盆世到早二叠世期间,海平面出现了3次上... 通过对滇东北雨碌地区野外露头剖面的勘查采样和研究,从岩石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分析了该区晚古生代的古环境特征。研究表明:1雨碌地区晚古生代时期整体属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从晚泥盆世到早二叠世期间,海平面出现了3次上升和下降;2在晚古生代时期早二叠世之前整体属于温湿-干热气候,属于滨海环境,而到二叠世早期的时候海平面下降,环境变化比较明显,数据表明这个时期该区应属于陆表海环境,整体环境向陆相逐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雨碌地区 晚古生代 沉积地球化学 古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的金属矿物光片嵌布粒度测量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朝熙 和丽芳 +4 位作者 杨昌洲 杨社平 黄斌 马关宇 黄宋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131,共7页
目前金属矿物嵌布粒度的测定主要依靠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观测,存在工作量大、观测粒度准确度和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金属矿物嵌布粒度测量方法。初始聚类中心数K值的准确预设是K-means算法的核心之一,利用... 目前金属矿物嵌布粒度的测定主要依靠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观测,存在工作量大、观测粒度准确度和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金属矿物嵌布粒度测量方法。初始聚类中心数K值的准确预设是K-means算法的核心之一,利用金属矿物光片显微镜下图像中的颜色特征,对原矿图像中的矿物种类进行准确判别,再将识别到的矿物颜色特征作为设置K值的依据。通过K-means算法将目的矿物的颜色聚类为单一的颜色,对聚类的图像进行颜色分割,最后利用Feret Diameter精确测量出该金属矿物嵌布粒度。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方法明显提高了金属矿物嵌布粒度测量的准确度、精度和效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布粒度 K-MEANS 颜色分割 Feret Di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茶园岩石-土壤-茶叶中物质分布及关键地化组分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萌丽 常河 +3 位作者 张昊 周晓华 杨天福 龙坤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为探究茶园地质背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茶园岩石、土壤和茶叶中矿物质的聚类特征,总结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本文系统采集了云南省双江县冰岛茶园岩石、土壤与茶叶样品,测定34种无机矿质元素及8种有机物的含量,采用R型逐步聚... 为探究茶园地质背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茶园岩石、土壤和茶叶中矿物质的聚类特征,总结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本文系统采集了云南省双江县冰岛茶园岩石、土壤与茶叶样品,测定34种无机矿质元素及8种有机物的含量,采用R型逐步聚类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冰岛茶园的地质背景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为Th-Ba-Ti-Ge、Cd-K-Se-Mg、Ca-B-Cs-P,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元素;物质内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茶叶、岩石、土壤;聚类谱系图中,当以相关系数R=-0.25为分界线时,推测岩石样品因岩浆岩活动、变质作用和高温热液作用而聚类,土壤样品因元素活动性的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而聚类,茶叶样品因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对其抑制/促进作用而聚类,为进一步研究地质背景对茶叶物质构成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逐步聚类 地化组分 岩石-土壤-茶叶 冰岛大叶种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