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红兵 崔建文 +1 位作者 张能 杨迎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 s=6.4地震,云南省地震局21个台站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本次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震的加速度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地震产生的垂直加速...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 s=6.4地震,云南省地震局21个台站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本次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震的加速度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地震产生的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都能引发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所产生的加速度主要作用方向正相关;崩塌、滑坡的主滑方向与最大水平加速度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地震 崩塌 滑坡 地震加速度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原始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贵祥 施海静 +5 位作者 孟广涛 方向京 柴勇 和丽萍 张正海 杨永祥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运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原始林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原始林以云南松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高位芽植物在云南松原始林内分布最多(46.... 运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原始林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原始林以云南松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高位芽植物在云南松原始林内分布最多(46.1%),其后依次为地上芽植物(25.9%),地面芽植物(14.0%),隐芽植物(13.3%)和一年生植物(0.7%)。生活型谱反映了云南松原始林在其生长季节处于温热多湿的环境。云南松林木株数在径级分布上及在不同年龄段上均表现为中间多,两边少,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表明了云南松原始林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云南松原始林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i分别是云南松次生林的4.6,3.7,3.9和4.6倍,表明云南松原始林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云南松原始林 云南松次生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恢复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3 位作者 方向京 张正海 柴勇 施海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4-167,192,共5页
为了了解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的结构和多样性影响,在云南松纯林内设置抚育间伐和未间伐的定位观测样地和临时样地,通过对所设置的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分析,并以空间代时间对同一立地条件中抚育间伐22 a后的云南松林及未间伐的云南松林物... 为了了解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的结构和多样性影响,在云南松纯林内设置抚育间伐和未间伐的定位观测样地和临时样地,通过对所设置的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分析,并以空间代时间对同一立地条件中抚育间伐22 a后的云南松林及未间伐的云南松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2 a后云南松林相较为整齐,林内乔木幼树出现,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林木生长加快,其树高增幅达26%,胸径增幅达28%。对树高结构来说,林木株数在每个径阶上的分布趋于正态分布。间伐使云南松密度降低,林内灌草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在短期内,灌草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增加,草本层增加尤其明显,其种群数量、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增幅分别达100%、150%、40%、53%、106%,并随着云南松纯林间伐年限的增加,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云南松纯林 结构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沙江流域典型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广涛 方向京 +2 位作者 李宁云 罗洁 施海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0,84,共4页
利用云南省永仁县1∶50000地形图和1999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对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是区域景观的基质,对区域及流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②当前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是在自然因素与人... 利用云南省永仁县1∶50000地形图和1999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对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是区域景观的基质,对区域及流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②当前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因子是形成森林景观自然分布特征的首要因素,而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促使当前森林景观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③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区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较广,制定适宜的管理方法与经营措施,加强对现存稳定植被类型的保护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沙江流域 森林景观 空间格局特征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弥勒红河谷温泉水文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玉鹏 李波 +3 位作者 余仕勇 张秋 汪斌 赵宏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0-297,共8页
为了探讨弥勒红河谷温泉的成因及钻孔热水的开采对温泉的影响,以此来为红河谷温泉地区热水资源的开发提供合理依据。文章对弥勒红河谷温泉、冷泉和钻孔热水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温泉矿化度(TDS)为232~328 mg·L^(-... 为了探讨弥勒红河谷温泉的成因及钻孔热水的开采对温泉的影响,以此来为红河谷温泉地区热水资源的开发提供合理依据。文章对弥勒红河谷温泉、冷泉和钻孔热水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温泉矿化度(TDS)为232~328 mg·L^(-1),pH值呈弱酸性,锶含量为0.29~0.44 mg·L^(-1),偏硅酸25.45~34.44 mg·L^(-1),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冷泉HCO_(3)-Ca·Mg型,热储温度在65~70℃之间。氢、氧同位素表明温泉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估算的补给区高程为2100m左右。温泉受断裂带控制,由大气降水补给,经大地热流加热沿断裂带涌出于地表。由于玄武岩的隔水作用和地下水流向,钻孔和自流孔热水的开采对温泉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谷温泉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 地热温标 钻孔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