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泥石流防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晓春 刘会平 唐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4-99,共6页
通过对云南省近40年来主要类型泥石流防治试点的综合分析,在对泥石流防治的原则、方案和措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云南省城镇泥石流、农田泥石流和道路泥石流的防治模式.
关键词 泥石流 防治模式 云南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USLE的高山峡谷区土壤侵蚀研究——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军 李益敏 蒋德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277-283,F0003,共8页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获取泸水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根据SL 190-2007的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从各强度侵蚀面积上看,泸水县2014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86.86%,但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看,土壤侵蚀量为4.24×10~6 t,平均侵蚀模数为1 373.1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2)土壤侵蚀较严重区与未利用地、耕地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坡度25°~50°的范围内,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75%,并且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3%,剧烈侵蚀集中分布在未利用地上,中度以上剧烈以下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上,说明该坡耕地、未利用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生态治理。[结论]坡度大,陡坡垦殖和未利用地的不合理利用是该区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不适宜耕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持水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泸水县 RUSLE 空间分析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分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川 朱静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5,33,共9页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活动程度评价和分区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 ̄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活动程度的4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0析划分出11个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区,其中泥石流...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活动程度评价和分区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 ̄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活动程度的4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0析划分出11个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区,其中泥石流高度活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1.07%。中度活动区面积42.96%,轻度活动区面积33.45%,傲度活动区面积12.41%。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根据17个地州市的泥石流活动程度各单元评价因子平均值,计算出各地州市泥石流活动程度的平均值,作为各地区的总体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值并进行了分级,其结果可为云南省泥石流总体减灾规划的制定和灾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泥石流 活动程度 评价方法 灾情预报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益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3-567,共5页
生态脆弱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既要考虑区域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更要考虑到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优选出既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又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生态脆弱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脆弱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既要考虑区域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更要考虑到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优选出既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又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生态脆弱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选择。利用区位商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怒江州1990—2011年农业产业结构,林业和畜牧业是怒江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较小、生态效应较好的产业,将林业和畜牧业作为怒江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区位商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下云南省“个开蒙”区域产业链升级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敏 张瑀芮 +2 位作者 韩帆 梁川 向凌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5,152,共7页
云南省个旧、开远和蒙自区域,处于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发展中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的压力。文章将“微笑曲线”模型量化,拓展应用于原材料型产业链价值增值分析;并结合从区域资源“态”... 云南省个旧、开远和蒙自区域,处于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发展中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的压力。文章将“微笑曲线”模型量化,拓展应用于原材料型产业链价值增值分析;并结合从区域资源“态”和“势”视角,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产业生态位宽度,研究区域资源“态势”对产业的支撑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链升级路径。结果表明:个开蒙区域四条主要产业链短且不完整,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价值环节薄弱,产业增值空间小等;今后应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利用并培育区域“战略性资源”。通过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完善以及向产业增值空间大的方向进行延伸,引入关联产业配套发展等,实现产业链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升级路径 “微笑曲线”模型 生态位 个开蒙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怒江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趋势研究
6
作者 周跃 《生态经济》 1991年第2期47-49,共3页
方法与步骤怒江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研究,就是建立系统仿真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模拟.它以控制论观点作指导、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反馈机制为出发点、遵循自己独特的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它突出的特点在于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 方法与步骤怒江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研究,就是建立系统仿真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模拟.它以控制论观点作指导、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反馈机制为出发点、遵循自己独特的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它突出的特点在于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统问题. 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和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近300个变量,分5个子系统(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人口、产值资金)来描述整体,进行纵向分析。仿真时间从1985年至2000年,1985年为模型基年。仿真依据是近年生产方式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地农户旱灾应灾行为研究——以云南省南涧县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怡萌 田敏 +2 位作者 胡世亮 陈姣 成饶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215-223,共9页
旱灾作为云南省的第一大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旱灾面前,人类既是旱灾承灾体,又是减灾政策、措施以及直接抗旱减灾响应行为的具体执行者。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人类应灾行为对提高旱灾应对能力、减少旱灾损失有着... 旱灾作为云南省的第一大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旱灾面前,人类既是旱灾承灾体,又是减灾政策、措施以及直接抗旱减灾响应行为的具体执行者。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人类应灾行为对提高旱灾应对能力、减少旱灾损失有着更为实际的效果。该文以云南省南涧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获取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收集到的11种应灾行为分为三大类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根据175名农户对11种应灾行为的评价特点,将这些农户进行判别分析并划分为三类应灾人群,针对不同应灾人群中的典型农户分析其应灾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应灾行为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东伟 谈树成 +5 位作者 赵晓燕 叶辉 马国胤 李小燕 杨林 赵志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7,共9页
矿产资源规划作为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对监管矿业秩序,转变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信息平台,建立矿山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矿山环境恢... 矿产资源规划作为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对监管矿业秩序,转变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信息平台,建立矿山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遥感解译标志,并系统全面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规划执行情况,对云南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简称二轮规划)进行了监测,针对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二轮规划监测结果为云南省矿政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简称三轮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监测 云南省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丽江大地震及其诱发的崩塌滑坡灾害特征 被引量:38
9
作者 唐川 黄楚兴 万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76-84,共9页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县城以北40km发生7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在约12000km2范围内诱发了至少420处中小型崩塌和30处大中型滑坡,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毁坏和公路堵塞。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触发...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县城以北40km发生7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在约12000km2范围内诱发了至少420处中小型崩塌和30处大中型滑坡,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毁坏和公路堵塞。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在Ⅵ度区内,主要集中在主震震中东南部,接近表层构造断裂带和余震活动范围内;(2)崩塌主要发生在高陡斜坡的峡谷地带,滑坡多为复活型,部分为同发型和滞后型滑坡;(3)地形是控制崩塌滑坡分布位置的主导因素,崩塌多发生于大于60度斜坡中上部,滑坡发育于中缓斜坡(25°~45°);(4)滑坡影响区如遇充足的降雨可能进一步变形破坏,大量地裂隙孕育着新的崩塌滑坡,潜在危险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崩塌 滑坡 灾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坡地资源改良利用途径与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培泽 朱彤 +1 位作者 何永彬 李凤钊 《热带地理》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按非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干热河谷景观生态区是中国南方局部区域荒漠化过程的前奏。文中试图以云南干热河谷区为例 ,对其总体分布状况及特征 ,土地利用中的气候、生物等限制性因子进行评价分析 ,提出云南干热河谷坡地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 按非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干热河谷景观生态区是中国南方局部区域荒漠化过程的前奏。文中试图以云南干热河谷区为例 ,对其总体分布状况及特征 ,土地利用中的气候、生物等限制性因子进行评价分析 ,提出云南干热河谷坡地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 ,在多年野外定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实用推广价值的干热河谷坡地改良利用途径和技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后备土地资源 改良利用 技术途径 云南 土地利用 林岛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万晔 司徒群 李子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57,共6页
滇西北地区是高山峡谷区,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新构造活动异常频繁、造貌过程活跃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因子的作用对该区的坡面稳定性、地表土壤一植被生态... 滇西北地区是高山峡谷区,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新构造活动异常频繁、造貌过程活跃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因子的作用对该区的坡面稳定性、地表土壤一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土流失的强度、类型有重要作用。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和资料分析,探讨了滇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因子——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及人文因子如人口、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状况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从地理环境宏观层面看水土流失,对滇西北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理特征 水土流失 滇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农业干旱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热带地理》 200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散布的一类半干旱、干旱地带,自然水分的缺乏制约着干热河谷优势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干旱环境的形成,有显著的低纬、山原、季风的背境特征,农业干旱直接受区域降水与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散布的一类半干旱、干旱地带,自然水分的缺乏制约着干热河谷优势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干旱环境的形成,有显著的低纬、山原、季风的背境特征,农业干旱直接受区域降水与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并形成了3种类型的农业干旱地域。为了改善农业干旱状况,需要采取增加控制水量,山地—河谷水资源整体规划,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产业等措施。从实际中提炼干热河谷水资源开发的4个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干热河谷 农业 干旱 土地资源 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筱春 赵世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2,共4页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 :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 ,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 ,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 (点 )分布不合理 ;2 )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 ,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 :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 ,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 ,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 (点 )分布不合理 ;2 )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 ,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数量、景区 (点 )的分布和行政隶属关系。提出淘汰过时的旅游产品 ,从市场需求出发新增和重建景区 (点 ) ,增加游客集散地的数量 ,建立立体旅游网络系统 ,增强旅游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重构云南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旅游目的地 空间结构 旅游资源 游客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冰川资源价值及合理开发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伍立群 郭有安 付保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5-37,共3页
云南冰川资源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多年调节作用,是"天然固体水库",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资源。由于冰川受着多种自然条件威胁,同时存在着人们开发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善等问题,亟待正确认... 云南冰川资源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多年调节作用,是"天然固体水库",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资源。由于冰川受着多种自然条件威胁,同时存在着人们开发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善等问题,亟待正确认识冰川资源的价值及加强科学研究,以实现冰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云南冰川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冰川资源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冰川 合理开发 保护冰川资源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山峡谷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开发性移民研究——以漫湾、大朝山电站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保红 陈丽晖 朱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根据漫湾、大朝山电站移民安置的经验和教训,在云南省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开发性移民主要应做到:移民安置必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应尽量外迁农业安置;补偿和开发扶持相结合;正确选择移民安置区;合理确定移民的土地,给移... 根据漫湾、大朝山电站移民安置的经验和教训,在云南省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开发性移民主要应做到:移民安置必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应尽量外迁农业安置;补偿和开发扶持相结合;正确选择移民安置区;合理确定移民的土地,给移民提供生产基地;统一规划建设适用坚固的住房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移民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和帮助移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统一有效的移民管理体制,实现依法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开发性移民 高山峡谷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绿色文明与民族边疆山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云南省西双版纳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佩芳 吕星 周钜乾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71-75,共5页
云南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 ,寻求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寻求多元民族文化下的山区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加强民族团结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文中运用高新技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 云南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 ,寻求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寻求多元民族文化下的山区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加强民族团结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文中运用高新技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 ,结合村寨社区调查 ,对云南西双版纳 6种主体少数民族传统用地习俗、土地结构变迁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评价 ,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 ,提出看法仅供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多元民族文化 人地关系 新疆 少数民族地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泓 陆浩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83-88,共6页
本文运用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文化与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近 10年的研究和几万公里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赋予建筑文化体系特征的要素为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当要素某因子与其它因子关系发生变化并起主导... 本文运用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文化与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近 10年的研究和几万公里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赋予建筑文化体系特征的要素为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当要素某因子与其它因子关系发生变化并起主导作用时 ,赋予建筑文化区域支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 社会环境 地理环境 建筑文化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开发及热作基地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凤钊 彭永岸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1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1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区开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殊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农作物 热带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川 朱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7,共3页
应用GIS技术建立了云南省各类岩土体类型的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力学指标和地形参数的空间数据库 ,将研究区按 1km× 1km精度进行栅格剖分 ,基于Newmark斜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和GIS技术分析工具 。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斜坡稳定性 区域评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云南省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楚兴 林幼斌 杨世瑜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喀斯特地区的普遍特征和近几年来国内外喀斯特地区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云南省内各喀斯特地区的特点 ,提出了云南喀斯特地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云南 喀斯特地区 经济发展模式 环境保护 环境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