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法制背景下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研究与建议
1
作者 向龙洲 路永严 +2 位作者 白兵 肖业 王晓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46,共6页
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领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然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建设绿色矿山将成为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 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领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然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建设绿色矿山将成为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矿业大省,云南省一直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已建成绿色矿山77个,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22个,省级绿色矿山55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明确强调要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面对新制度、新目标、新要求,通过系统梳理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全面总结分析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结合省情矿情分类有序推进建设、加强宣传指导努力提升企业积极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省下一步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产资源法》 绿色低碳 云南省 绿色矿山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域空间治理的云南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管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飞 聂伟齐 +1 位作者 瞿国寻 李宗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详细规划编管体系是提升规划治理效力的关键。基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实践,采用“历程回顾—问题剖析—逻辑重构—体系构建”的研究路径,全面梳理云南省详细规划的发展演进历程,精确诊断编管体系面临的难题,深入... 构建科学合理的详细规划编管体系是提升规划治理效力的关键。基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实践,采用“历程回顾—问题剖析—逻辑重构—体系构建”的研究路径,全面梳理云南省详细规划的发展演进历程,精确诊断编管体系面临的难题,深入剖析全域空间治理视角下云南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管体系转型逻辑,进而提出以统一底图底数为基础、以分层传导为手段、以全域治理为目标、以编管结合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管体系构建策略,旨在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空间治理 详细规划 编管体系 分级传导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下云南省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的对策建议
3
作者 普志坤 包从法 +2 位作者 向龙洲 何进强 徐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10,共5页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执行以来,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监管、推动矿业权管理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及矿产资源管理实践不断发展,对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优化矿业领域营商...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执行以来,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监管、推动矿业权管理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及矿产资源管理实践不断发展,对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优化矿业领域营商环境、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作为矿业大省,高度重视信息公示工作,在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监管效能方面下功夫。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明确将矿业权人和从事矿区生态修复等活动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记入信用记录。面对新制度、新要求,通过系统梳理云南省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执行历程,全面总结分析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提升公示信息填报质量,夯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数据基础、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省下一步提升信息公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开采 信息公示 新《矿产资源法》 信用记录 严重失信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和理想点逼近法高原山地耕地质量评价——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正琳 袁磊 +1 位作者 马显光 郭晓洁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1,共6页
高原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敏感,严重制约着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区位与空间形态4方面22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个指标赋权,并... 高原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敏感,严重制约着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区位与空间形态4方面22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个指标赋权,并采用理想点逼近法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从数量等级上看,华坪县耕地质量整体较好,大部分地类处于三级以上耕地,面积为18 617.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8.13%。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耕地面积分别为5 952.88 hm^(2)、7 143.29 hm^(2)和5 521.43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98%、29.98%和23.17%;从空间分布上看,高质量耕地分布较为集中且连片性好,主要分布在荣将镇、中心镇、石龙坝镇和新庄傈僳族傣族乡等低海拔和耕作便利度高的区域。研究中评价单元划分科学合理,熵权法能全面有效反映评价指标的差异性,理想点逼近法能较好揭示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可为高原山地耕地质量管护以及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地 耕地质量评价 熵权法 理想点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视角下云南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与风险评估
5
作者 刘川 张述清 +1 位作者 黄义忠 李永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2,共12页
[目的]多角度研究云南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划分耕地利用风险等级,为研究区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基于2011,2021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视... [目的]多角度研究云南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划分耕地利用风险等级,为研究区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基于2011,2021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视角出发,利用景观指数、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并依据其动态变化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划分耕地利用风险等级。[结果]①2011—2021年云南省耕地数量变化具有区域化差异,变化显著的区县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②耕地平均土层厚度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有所提升;耕地斑块密度(PD)上升1.251,聚集度指数(AI)和平均形状指数(MSI)下降5.672%和0.055,说明耕地破碎化程度加剧,集聚性减弱,斑块形状趋于规则。③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下降12.67%,整体呈现“南高北低,中部两级化”的空间格局。④综合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对云南省进行耕地利用风险分区并提出调控建议。[结论]滇东北、滇西南及滇中为云南省耕地变化热点,全省土壤质量提升但破碎化加剧,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需结合风险分区因地制宜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 生态安全 格局变化 风险评估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云南省生态网络构建
6
作者 刘川 张述清 +1 位作者 黄义忠 李永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1,190,共11页
[目的]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针对三大主体功能区设置具有区域性差异的主体功能情景,利用PLUS模型模拟2035年主体功能情景和自然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 [目的]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针对三大主体功能区设置具有区域性差异的主体功能情景,利用PLUS模型模拟2035年主体功能情景和自然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和MSPA模型综合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以此构建云南省2020年及2035年未来多情景生态网络,并对网络结构进行评价。[结果]1)主体功能情景下耕地、林地得到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区域性扩展力度加强,更能满足地区协调发展需求。2)各情景生态源地空间布局相似,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特征,其中重要生态源地占比均超过90%。3)2020年构建的生态廊道数为125条,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和主体功能情景构建的生态廊道数分别为113条和133条,廊道密度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减态势。4)主体功能情景下生态网络结构指数均较优,基于该情景构建的生态网络较为理想。[结论]研究提出的基于主体功能战略开展生态网络构建的方法及应用,可为云南省国土空间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PLUS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网络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综合分区
7
作者 陶俊逸 叶显民 +5 位作者 汪小宝 周玉琴 冉玉菊 熊波 董雯雯 赵筱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7-357,共11页
[目的]在碳中和背景下进行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空间综合分区,为提出差异化国土空间低碳、高效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2020年云南省16个州市单元面板数据,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低碳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目的]在碳中和背景下进行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度及空间综合分区,为提出差异化国土空间低碳、高效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2020年云南省16个州市单元面板数据,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低碳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并结合碳效益指数划分综合分区,提出各区优化建议。[结果]①2020年云南省碳排放量为1.23×10^(8)t,其中生产空间碳排放远大于生活空间,前者几乎是后者的31倍,碳吸收量为1.40×10^(7)t,仅为碳排放量的1/10。②2020年云南省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仅为0.628,呈现出滇中和滇西北较高,滇东、滇西南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具体到各州市,仅西双版纳、迪庆和玉溪达到高效利用,效率最大值为1.430,而昭通市利用效率最低,仅为0.490。③基于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与碳效益指数,最终形成低碳保持-高效率、碳汇功能-高效率、碳汇功能-中等效率、碳汇功能-低效率、碳强度控制-高效率、碳强度控制-中等效率和高碳优化-低效率7个综合分区,并提出各区差异化管治策略。[结论]当前云南省碳吸收远不足以抵消碳排放,整体表现为碳源,国土空间利用仍较为粗放,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潜力,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在制定国土空间低碳发展与高效利用策略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OT分析在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星妤 杨孟 +2 位作者 普志坤 包从法 刘晓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云南省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地质勘查程度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交叉组合分析和矩阵模型等方法... 云南省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地质勘查程度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交叉组合分析和矩阵模型等方法,合理制定了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目标。最后,建议今后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可选择SO战略和WO战略,并提出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是云南矿业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3 位作者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俊逸 赵筱青 +5 位作者 陈彦君 徐逸飞 唐媛媛 瞿国寻 黄佩 顾泽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187,共10页
双碳背景下,低碳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状况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相关能源数据,以云南省16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并分析了2010-202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 双碳背景下,低碳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状况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相关能源数据,以云南省16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并分析了2010-202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及其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中递增的变化趋势,各州市年均增长率最高和最低为昭通市、玉溪市。(2)空间上呈现出中东部高,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低的分异特征;各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高值区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城镇群。(3)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路网密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总体来看,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整体呈现收敛态势,增长速率有所下降,但仍未达到碳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影响因素 夜间灯光数据 地理探测器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宇 张华 +5 位作者 张贵 彭淑惠 杨文礼 蔡保新 冯敏 王梓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6-496,共11页
经过全面调查,查明了云南石漠化分布、成因及资源环境条件。通过统一规划,多方协作,采取生物、工程、经济、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遥感监测石漠化面积减少6.2万hm^2。其中,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地下... 经过全面调查,查明了云南石漠化分布、成因及资源环境条件。通过统一规划,多方协作,采取生物、工程、经济、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遥感监测石漠化面积减少6.2万hm^2。其中,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土地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等综合治理工作,消除或削弱了造成石漠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标本兼治的效果突出。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有石漠化治理仍限于治点,区域面貌改观不大;考虑岩溶流域的系统性不够,选择治理方法未考虑对流域下游的影响;重植被恢复,对于区域经济和生态功能整体修复的考虑不足;调查变化情况监测手段落后,治理效果及动态不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依法管控尚待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整合不够,影响综合治理成效等。因此云南的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尚需做好第二期综合治理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环境 地质 地理 喀斯特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德钦县红坡牛场铜金矿区果腊复式岩体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与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小虎 杨爱平 +4 位作者 李文辉 杨淑胜 范柱国 谢志鹏 卓伟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9-295,共17页
位于江达-维西火山弧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德钦县红坡牛场铜金矿床,是与果腊复式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数据表明,复式岩体核部(石英二长岩)侵位年龄为226.4±2.0Ma,边部(石英闪长玢岩)为36... 位于江达-维西火山弧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德钦县红坡牛场铜金矿床,是与果腊复式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数据表明,复式岩体核部(石英二长岩)侵位年龄为226.4±2.0Ma,边部(石英闪长玢岩)为36.59±0.22 Ma,显示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2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核部石英二长岩具高SiO 2(65.8%~68.5%)和低MgO(1.40%~2.17%)含量,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高Sr,低Yb与Y含量证实其埃达克岩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表明其很可能起源于加厚的陆壳底部,源区物质相当于榴辉岩的组成,而非俯冲洋壳熔融的产物。边部石英闪长玢岩具低SiO2(55.8%~56.6%),高MgO(6.45%~7.50%;Mg#=52.4~62)、Cr(228×10^-6~353×10^-6)和Ni(72.3×10^-6~90.0×10^-6),为典型的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下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熔融的产物。研究成果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约束,在江达-维西火山弧带发现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对于重新认识该矿床成因及后续江达-维西带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达-维西火山弧 锆石U-PB年龄 果腊复式岩体 埃达克岩 高镁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禀赋与关联产业对金属矿产资源产业空间布局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睿 刘春学 +2 位作者 刘晓玮 李江 谭铸达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是矿产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范围广,覆盖领域多,通常被认为对资源禀赋及关联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基于2003-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及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金属矿... 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是矿产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范围广,覆盖领域多,通常被认为对资源禀赋及关联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基于2003-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及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金属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对资源禀赋的依赖,以及关联产业布局对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以及不同环节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仅对金属采选业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对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2)金属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加工业的布局在本地相互影响,而对邻近地区均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3)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后向关联产业的布局对本地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存在正向影响,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金属采选业既会产生正向影响也会产生负向影响,而对金属冶炼加工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产资源产业 空间布局 资源禀赋 关联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平地区Au、Cu、Pb、Zn、Ag成矿元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天祥 路永严 +4 位作者 李文辉 赵俊 刘飞 黄亮 吴清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元素 找矿潜力 金平地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铅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宗庆霞 肖高强 +1 位作者 向龙洲 徐永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9-986,共8页
基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4706件土壤表层样品和9条土壤垂向剖面,开展土壤Pb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斑进行土壤Pb引发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Pb平均含量为43.40 mg/kg,其背景值是全... 基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4706件土壤表层样品和9条土壤垂向剖面,开展土壤Pb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斑进行土壤Pb引发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Pb平均含量为43.40 mg/kg,其背景值是全国土壤A层平均值的1.55倍,样品超标率为3.10%;表层土壤Pb元素空间分异明显,分布特征受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残坡积土壤剖面中Pb含量较多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物质组成,表现出由表层向深层轻微富集的特征,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中Pb含量特征整体表现为:花岗岩>板岩>片麻岩、变粒岩>碎屑岩;第四系冲积土壤剖面中叠加有明显的人为活动影响,Pb含量表现出由深层向表层富集的特征;研究区土壤Pb引发人体健康风险的可能性整体较小,在目前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下,基本可以得到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成土母质 风险评价 盈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征——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
16
作者 付景 段青松 +2 位作者 刘士鑫 向冬蕾 李建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88-95,共8页
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尺度上都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15个海拔梯度内分布不均匀,基本都是随着海拔的上升,数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 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尺度上都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15个海拔梯度内分布不均匀,基本都是随着海拔的上升,数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在15个海拔梯度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差异。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方向上呈现空间相关性,其中其他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大,其次分别为园地、林地、工矿仓储用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空间自相关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性 海拔梯度 寻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类型与特征及生态修复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芹 王宇 +2 位作者 张华 柴正交 熊波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1274,共14页
云南高原地质背景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隆升和断块差异升降幅度大,形成了区间差异显著、多样性突出的现代生态地质环境格局。根据云南高原山地生态地质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弱等特征,本文划分出岩溶石山(主要分布... 云南高原地质背景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隆升和断块差异升降幅度大,形成了区间差异显著、多样性突出的现代生态地质环境格局。根据云南高原山地生态地质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弱等特征,本文划分出岩溶石山(主要分布于滇东南一带,面积约2.1万km^(2))、高原湖泊(主要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北,面积0.1万km^(2))、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和滇南,面积1.3万km^(2))和高寒山地(主要分布于滇东和滇西北海拔2500 m以上地区)四类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因其分布区地质环境稳定性差,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地质环境对外界干扰敏感、自我恢复能力弱,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复杂多元,生态损毁严重,石漠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地质灾害易发高发,生态修复困难。针对高原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类型与特征,分类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提出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应认真调查研究,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系统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协调、引领指导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岩溶石山 高原湖泊 干热河谷 高寒山地 生态修复 云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福聚 燕永锋 +1 位作者 伍伟 刘晓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8,共14页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铲。S分布范围为-1.50%0~8.6...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铲。S分布范围为-1.50%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特征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老君山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格咱弧南缘甭哥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19
作者 杜斌 段召艳 +5 位作者 董涛 杨富成 毕晓路 肖高强 吴俊 余海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827,I0003,共16页
滇西北格咱弧是三江地区著名的铜钼(钨)多金属复合斑岩成矿带,但金矿勘查进展较为有限。前人研究表明,甭哥金矿床与格咱弧南缘的侵入岩密切相关,但找矿方向尚不明确。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甭哥正长岩的成岩年龄为214.8±1.1 Ma,属... 滇西北格咱弧是三江地区著名的铜钼(钨)多金属复合斑岩成矿带,但金矿勘查进展较为有限。前人研究表明,甭哥金矿床与格咱弧南缘的侵入岩密切相关,但找矿方向尚不明确。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甭哥正长岩的成岩年龄为214.8±1.1 Ma,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甭哥正长岩具有低Al_(2)O_(3)、高K_(2)O和MgO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其Mg#值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表明其源于受俯冲板片交代作用影响的富集地幔。通过对比格咱地区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以及滇西地区喜山期富碱斑岩,结果表明,甭哥正长岩具有微弱的Eu、Zr负异常和较高的P、Hf正异常,与滇西富碱斑岩相似,推测其后期可能受到喜山期地幔流体的影响。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甭哥矿区内煌斑岩、正长岩、角岩、砂板岩、硅质砂板岩及硅质岩中Cu、Pb、Zn、Au、Ag、W、Sn、Mo 8种元素含量依次降低,其中正长岩中这些元素含量均高于围岩,且Cu、Au、W、Mo含量为格咱弧水系沉积物的2~3倍,据此认为正长岩为含矿围岩。根据组合异常并结合地质特征,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地球化学 岩石剖面 找矿靶区 甭哥金矿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不同成矿系列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福聚 念红良 +4 位作者 李星 伍伟 燕永锋 刘晓玮 郭跃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7,共9页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各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区别如下:Ⅰ.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北东部外围,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Ⅱ.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和花岗岩并存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Ⅲ.燕山期花岗岩热液成矿系列,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及接触带,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系列 矿床成因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