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军 李小林 +5 位作者 胡强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蒲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06期50-56,共7页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小麦种衣剂1#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玉米种衣剂4#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50;水稻种衣剂2#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粮食作物 种衣剂 应用效果 田间试验 种子包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增施黄磷炉渣硅肥肥效及其适宜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发林 叶光祎 +2 位作者 张锦元 李楷 李正英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数理统计 ,分析了云南省近十年试验资料 ,按试验处理 F值显著的 39组试验 ,黄磷炉渣硅肥 (以下简称硅肥 )平均增产 6 .96 %~ 8.39% ;硅肥每 kg增产稻谷 1.0 3Kg。硅肥增产原因主要是改善经济性状及减少水稻病害损失。根据各地土壤... 通过数理统计 ,分析了云南省近十年试验资料 ,按试验处理 F值显著的 39组试验 ,黄磷炉渣硅肥 (以下简称硅肥 )平均增产 6 .96 %~ 8.39% ;硅肥每 kg增产稻谷 1.0 3Kg。硅肥增产原因主要是改善经济性状及减少水稻病害损失。根据各地土壤有效硅、硅肥用量与硅肥肥效的相关性 ,认为在土壤有效 Si O2 4 0 0 mg/ kg以下田块施用黄磷渣硅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适宜施用量为 6 0 0 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 黄磷炉渣硅肥 肥效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5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发芽率 苗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磷肥行业副产氟硅酸发展有机氟化工产业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樊蕾 杨亚斌 普伟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12,共5页
本文以云天化106 kt/a氟硅酸(100%)为基础,构建了磷肥副产氟硅酸生产有机氟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并研究了该产业链具备的技术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结论是利用磷肥副产氟硅酸发展有机氟化工产业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对于... 本文以云天化106 kt/a氟硅酸(100%)为基础,构建了磷肥副产氟硅酸生产有机氟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并研究了该产业链具备的技术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结论是利用磷肥副产氟硅酸发展有机氟化工产业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对于磷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带动氯碱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氟硅酸 发展 有机氟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丽江海棠果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梅文泉 和承尧 +2 位作者 汪禄祥 刘家富 束继红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丽江 海棠果 开发利用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辣椒品种在云南的引种表现
6
作者 谢雪果 于冬冬 +5 位作者 陆龙华 廖晨 子瑾 谢亮 杨德荣 李云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4-39,44,共7页
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15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筛选、培育适于石屏县乃至云南省栽培且能在窗口期上市的辣椒品种,同时筛选5种辣椒常见病害的最佳防治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同时对5种辣椒... 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15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筛选、培育适于石屏县乃至云南省栽培且能在窗口期上市的辣椒品种,同时筛选5种辣椒常见病害的最佳防治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同时对5种辣椒常见病害(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白粉病、辣椒疫病和辣椒根腐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15个引种品种引种成功,均可在同一时间、同一栽培密度下栽培,并得出规范化栽培模式。结合田间管理难易程度、成本投入、病害发生程度及产量等因素,15个辣椒引种品种推荐种植综合排序为YTH-12>YTH-10>YTH-9>YTH-4>YTH-6>YTH-7>YTH-15>YTH-1>YTH-3>YTH-13>YTH-2>YTH-8>YTH-11>YTH-5>YTH-14。5%亚胺唑WP 600倍液处理、2%香菇多糖水剂1500倍液+壳聚糖800倍液处理、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处理、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250倍液处理及20%二氯异氰尿酸钠悬浮剂300倍液淋根处理分别为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白粉病、辣椒疫病和辣椒根腐病的最佳防治方法。试验结果为辣椒引种、规范化种植、病害防治及今后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引种 田间防效 窗口期 栽培技术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中两种紫罗兰醇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刘春波 陈永宽 蒋丽红 王亚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用传统柱层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从烤烟中分离出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和7,8-二氢-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ESI 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为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在300、600、... 采用传统柱层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从烤烟中分离出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和7,8-二氢-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ESI 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为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在300、600、900℃及氦气环境中对2种糖苷进行了在线热裂解(Py)研究和释香机理讨论,研究表明主要裂解物为烟草重要香味物巨豆三烯酮及其同分异构体和3-氧代-α-紫罗兰醇。首次对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进行了热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在265℃时,目标物巨豆三烯酮及其同分异构体快速脱落。该技术不仅方便快速,还能实时地对裂解产物进行鉴定,为天然产物的裂解产物在线分离和鉴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吡喃葡萄糖苷 分离 鉴定 热裂解 热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紫罗兰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樊蕾 王志刚 +1 位作者 邢翠萍 王亚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从山苍子油出发 ,经缩合、环化两步反应 ,直接合成 β 紫罗兰酮。研究了催化剂、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 :缩合反应 :C -1作助催化剂 ,n(丙酮 )∶n(柠檬醛 ) =9∶1,n(主催化剂 )... 从山苍子油出发 ,经缩合、环化两步反应 ,直接合成 β 紫罗兰酮。研究了催化剂、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 :缩合反应 :C -1作助催化剂 ,n(丙酮 )∶n(柠檬醛 ) =9∶1,n(主催化剂 )∶n(柠檬醛 ) =0 5 0∶1 0 0 ,主催化剂(NaOH水溶液 )质量分数 5 % ,反应温度 35℃ ,缩合转化率可达 98 4 % ;环化反应 :以氯仿作溶剂 ,H - 1作催化剂 ,m(催化剂 )∶m(假性紫罗兰酮 ) =2 0∶1 0 ,m(氯仿 )∶m(假性紫罗兰酮 ) =2 0∶1 0 ,反应温度 - 10℃ ,环化转化率可达 99 7%。产品总收率达 4 7 5 % ,w(β 紫罗兰酮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紫罗兰酮 合成工艺 研究 缩合 环化 山苍子油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中硫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胜楠 梅毅 戴元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前中国每年要排放超过5×107t的磷石膏,大量堆积的磷石膏限制了磷肥工业的发展。介绍了中国硫资源的现状,指出从磷石膏中回收利用硫资源对解决中国硫资源紧缺有重要意义。目前从磷石膏中利用硫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对磷石膏制硫磺、... 目前中国每年要排放超过5×107t的磷石膏,大量堆积的磷石膏限制了磷肥工业的发展。介绍了中国硫资源的现状,指出从磷石膏中回收利用硫资源对解决中国硫资源紧缺有重要意义。目前从磷石膏中利用硫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对磷石膏制硫磺、硫酸或硫脲工艺的研究上。介绍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磷石膏利用硫资源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对磷石膏利用硫资源工艺技术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硫资源 硫磺 硫酸 硫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Z捕收剂正浮选石膏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鹏程 曾波 王国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6,60,共4页
研究了捕收剂H2-Z浮选石膏和石英的工艺条件。纯矿物研究表明:在p H=3~10范围内时,两种矿物的分选性差异很小,均表现很大的可浮性,在p H=1.5~2.5条件下浮选效果较佳,能实现石膏和石英的分离。实际矿物浮选表明:通过一粗一精一扫的选... 研究了捕收剂H2-Z浮选石膏和石英的工艺条件。纯矿物研究表明:在p H=3~10范围内时,两种矿物的分选性差异很小,均表现很大的可浮性,在p H=1.5~2.5条件下浮选效果较佳,能实现石膏和石英的分离。实际矿物浮选表明:通过一粗一精一扫的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Si O2含量仅有1.63%的精制磷石膏,石膏品位为97.12%,回收率达93.50%,为高硅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石英 浮选分离 脱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催化裂解制10-十一碳烯酸和庚醛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丽萍 李长彪 +1 位作者 汪春生 邢翠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76,共3页
采用不锈钢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对蓖麻油直接催化裂解制 10 -十一碳烯酸和庚醛进行了研究。以H -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 ,在温度为 4 0 0℃、压力为 6 0kPa条件下 10 -十一碳烯酸收率 >35 % ,庚醛收率 >15 % ,比蓖麻油甲酯化裂解工艺过... 采用不锈钢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对蓖麻油直接催化裂解制 10 -十一碳烯酸和庚醛进行了研究。以H -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 ,在温度为 4 0 0℃、压力为 6 0kPa条件下 10 -十一碳烯酸收率 >35 % ,庚醛收率 >15 % ,比蓖麻油甲酯化裂解工艺过程简化 ,裂解温度降低了约 15 0℃ ,10 -十一碳烯酸收率提高约 2 %~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催化裂解 10-十一碳烯酸 庚醛 生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取硫酸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艳丽 苏毅 +1 位作者 康新颖 査坐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2,共4页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经HNO3溶液浸出,SiO2以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的形式分离,钙元素以Ca(NO3)2的形式进入到浸出液,浸出液经H2SO4沉淀,然后经洗涤、干燥可得到优质的CaSO4产品。讨论了H2SO4质量分数、H2SO4与Ca(NO3)2体积比、搅拌速度、反...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经HNO3溶液浸出,SiO2以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的形式分离,钙元素以Ca(NO3)2的形式进入到浸出液,浸出液经H2SO4沉淀,然后经洗涤、干燥可得到优质的CaSO4产品。讨论了H2SO4质量分数、H2SO4与Ca(NO3)2体积比、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aSO4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了FTIR,TG-DTA,XRD等测试方法对CaSO4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产品中CaSO4质量分数达到99.66%,H2O质量分数19.43%,经FTIR,TG-DTA,XRD分析为CaSO4.2H2O产品。最佳工艺条件:H2SO4质量分数20%,H2SO4与Ca(NO3)2体积比0.6∶1,搅拌速度200 r/min,反应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H2SO4 制取 CA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军 李小林 +5 位作者 胡强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蒲恩堂 张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169-175,共7页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小麦种衣剂1#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玉米种衣剂4#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50;水稻种衣剂2#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衣剂 田间试验 云南 生态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浸取黄磷炉渣制沉淀SiO_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艳丽 苏毅 +1 位作者 康新颖 查坐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6,共3页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经硝酸浸出,钙元素以硝酸钙的形式分离,浸出渣经洗涤、干燥、煅烧可得到优质的白炭黑产品。白炭黑SiO2含量达到98.50%,Fe含量11.90mg/kg,比表面积249m2/g,白度90.24%,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产品为无定形SiO2。研究表明,...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经硝酸浸出,钙元素以硝酸钙的形式分离,浸出渣经洗涤、干燥、煅烧可得到优质的白炭黑产品。白炭黑SiO2含量达到98.50%,Fe含量11.90mg/kg,比表面积249m2/g,白度90.24%,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产品为无定形SiO2。研究表明,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取反应时间为6h,浸取反应温度100℃,浸取反应硝酸浓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硝酸 浸取 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H_2O系电位-pH图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国斌 查坐统 +1 位作者 马艳丽 苏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7-50,共4页
黄磷炉渣是采用磷矿、硅石、焦炭通过电炉法经1 400—1 600℃高温还原生产黄磷时得到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其主要成分为硅、钙元素的化合物,采用磷酸浸取时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硅和可溶性钙盐,以实现硅钙分离,制取有价产... 黄磷炉渣是采用磷矿、硅石、焦炭通过电炉法经1 400—1 600℃高温还原生产黄磷时得到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其主要成分为硅、钙元素的化合物,采用磷酸浸取时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硅和可溶性钙盐,以实现硅钙分离,制取有价产品。文中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 K下Ca-P-H2O系的电位-pH图,并通过分析发现,采用磷酸浸出黄磷炉渣,当钙离子和磷酸的浓度均为1.00 mol/L时,为了使渣中的钙元素进入浸出液,应控制浸出终点pH值小于1.39;浸出液含有大量的钙元素、磷酸或磷酸二氢根,采用进一步的中和处理,通过控制系统的pH值条件,浸出液可分别用于制取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或磷酸三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磷酸 浸出液 Ca-P-H2O体系 电位-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球包衣剂防治魔芋软腐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群辉 何翔 +7 位作者 杨佩文 毕云青 张庆 曾波 任思宇 施竹凤 杨明英 谢美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明确一种魔芋种球包衣剂的防病促生效果,为魔芋产业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处理,魔芋播前对其种球进行预处理,定期考察使用种球包衣剂对魔芋出苗率、生长性状、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植株... 【目的】明确一种魔芋种球包衣剂的防病促生效果,为魔芋产业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处理,魔芋播前对其种球进行预处理,定期考察使用种球包衣剂对魔芋出苗率、生长性状、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植株死亡率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 PCR, RT-qPCR)技术,对土壤中的魔芋软腐病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提高魔芋的出苗率、产量并促进植株生长,软腐病的发病率及植株的死亡率均表现:固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固型种球包衣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CK。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魔芋软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10^4 CFU/mL。【结论】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减少魔芋软腐病菌的数量,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植株死亡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种球包衣剂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铝土矿反浮选脱硅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鹏程 葛英勇 罗鸣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82,86,共4页
云南某铝土矿石为一水硬铝石型高硅高铝低铝硅比矿石,研究了矿石反浮选提铝降硅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85%,pH=5.5,组合捕收剂GE-601+E3总用量为150 g/t(质量比为2∶1),抑制剂OP用量为600 g/t情况下,采... 云南某铝土矿石为一水硬铝石型高硅高铝低铝硅比矿石,研究了矿石反浮选提铝降硅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85%,pH=5.5,组合捕收剂GE-601+E3总用量为150 g/t(质量比为2∶1),抑制剂OP用量为600 g/t情况下,采用1粗1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反浮选试验流程处理该矿石,室温和8℃下反浮选精矿Al2O3品位分别为67.65%和67.52%,回收率分别为82.04%和81.77%,铝硅比分别为10.72和10.58,组合捕收剂室温和低温脱硅浮选效果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反浮选 组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磷酸硼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昆 曾波 +1 位作者 杨学芬 任思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硼酸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制备磷酸硼(BPO4)产品,研究了原料配比(氧化硼与五氧化二磷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对产物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氧化硼)m(五氧化二磷)为1.0~1.05,反应温度...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硼酸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制备磷酸硼(BPO4)产品,研究了原料配比(氧化硼与五氧化二磷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对产物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氧化硼)m(五氧化二磷)为1.0~1.05,反应温度为850~1000℃。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产品的物相结构。温度是影响物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当固相反应温度达到1000℃时,所得产品晶体结构完整,产品质量稳定。采用热重一差热分析(TG-DT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高温固相反应过程,提出了该工艺的反应机理,并确定了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硼 固相反应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制白炭黑连续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立群 梁雪松 +3 位作者 梅毅 王汝春 江城发 杨云松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6,共2页
以湿法磷加工过程的氟硅酸为原料,和氨水发生连续氨化反应,生成白炭黑和氟化铵。白炭黑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补强材料,有着广阔的市场;氟化铵可与强酸反应生产氢氟酸。连续氨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氟硅酸质量分数为10%、氨水质量分数为10%... 以湿法磷加工过程的氟硅酸为原料,和氨水发生连续氨化反应,生成白炭黑和氟化铵。白炭黑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补强材料,有着广阔的市场;氟化铵可与强酸反应生产氢氟酸。连续氨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氟硅酸质量分数为10%、氨水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20℃、搅拌转速为700 r/min、平均停留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开展连续氨化反应,生成的白炭黑比表面积可达到350 m2/g,其他化学指标均达到HG/T 3061—1999质量标准。因此,此路线是氟硅酸综合利用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酸 白炭黑 连续法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品位胶磷矿柱式反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大鹏 刘炯天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江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50-3656,共7页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一精单反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P2O5品位为30.01%,精矿回收率89.10%。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反浮选 浮选柱 浮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