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分析与杂交优势利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江民 李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5-101,共7页
通过对 1 990~ 1 998年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进行系谱分析 ,发现玉米种质主要集中在 5大杂优群 ,利用的主要模式 6种 ,重点讨论了在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杂优群和杂优模式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根据育种经验和生产工作的实践 。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分析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麦品质区划初步设想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亚雄 杨延华 +6 位作者 刘丽 陈坤玲 杨金华 徐俊萍 胡银星 余蓉芝 程耿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3-8,共6页
关键词 云南 小麦 品质性状 品质区划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粳稻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及育种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卿 王建军 +6 位作者 周家武 孙有权 李家瑞 李成云 周玉萍 世荣 陈国新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4期16-18,共3页
通过对1985~1995 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 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 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 在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 通过对1985~1995 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 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 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 在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穗数型 穗重型 育种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麦良种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伍绍云 奉有壁 杨延华 《云南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云南省小麦良种及其亲缘关系云南省农科院品资站(650205)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伍绍云奉有壁杨延华云南省小麦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熟制的变革,使我省小麦生产水平和利用得到不断发... 云南省小麦良种及其亲缘关系云南省农科院品资站(650205)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伍绍云奉有壁杨延华云南省小麦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熟制的变革,使我省小麦生产水平和利用得到不断发展,全省除少数县外,绝大部分地区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良品种 亲缘关系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大班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Ⅱ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安国 矣莉芸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8-21,共4页
<正> 继报导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Ⅰ之后,1986~1988年对我省104个市县的311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属号进行研究。同时对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所标明单基因是否准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优势小种,也出... <正> 继报导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Ⅰ之后,1986~1988年对我省104个市县的311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属号进行研究。同时对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所标明单基因是否准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优势小种,也出现了侵染 Ht_2、Ht_3的菌株;所使用的单基因鉴别寄主的标明基因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生理 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金生 杨木军 +1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云南农业科技》 1997年第3期11-13,共3页
云南省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650205)周金生杨木军顾坚田玉仙全世界大麦种植面积约0.8亿hm2,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大麦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巴西、英国等... 云南省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650205)周金生杨木军顾坚田玉仙全世界大麦种植面积约0.8亿hm2,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大麦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巴西、英国等则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栽培 现状 发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发展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番兴明 陈洪梅 《云南农业》 2002年第11期4-5,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发展趋势 玉米生产 种子 育种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安国 《云南农业科技》 1991年第4期7-10,共4页
应农业部的要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吉林农科院植保所、沈阳农大植保系、河北农科院植保所1990年分别考察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历年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云南省... 应农业部的要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吉林农科院植保所、沈阳农大植保系、河北农科院植保所1990年分别考察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历年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会同河北农科院植保所1990年7月17~28日在昆明、曲靖、宣威、会泽、易门、楚雄等地进行了考察,历时1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发生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产业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9
作者 番兴明 陈洪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玉米 产业化 发展趋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菜用大豆产量限制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保丽萍 王铁军 +2 位作者 蔡淑平 耿智德 赵银月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外引菜用大豆新品系在云南省昆明夏播条件下研究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影响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对云南省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生物产量,而影响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主...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外引菜用大豆新品系在云南省昆明夏播条件下研究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影响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对云南省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生物产量,而影响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出苗至开花日数。提出通过品种引育、布局,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施以促进云南菜用大豆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菜用大豆 限制因子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的几个技术问题
11
作者 杨怀礼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 3-7,共5页
<正> 近几年来,我省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徘徊不前,常年制种面积仅7000亩左右,亩产量80公斤左右,种子自给率仅10%,远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改进、提高制种技术水平是当前我省杂交水稻制种的基础工作。现就我省... <正> 近几年来,我省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徘徊不前,常年制种面积仅7000亩左右,亩产量80公斤左右,种子自给率仅10%,远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改进、提高制种技术水平是当前我省杂交水稻制种的基础工作。现就我省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籼稻 制种 水稻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科研生产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陈宗龙 《云南农业科技》 1991年第4期3-7,共5页
一、当前发展水平我省玉米播种面积1980年最高,达到1666万亩,近几年保持在1400~1500万亩。1989年平均单产191.7公斤,较1979年提高50.2公斤。其中,前五年单产平均年增长9.2公斤,相当于法国60年代末期生产水平。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发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及其高产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后栋材 贺庆瑞 《云南农业科技》 1996年第3期6-7,共2页
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及其高产措施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650000)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650205)后栋材,贺庆瑞1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发展情况云南省南部地区历史上曾有农户自发留养再生稻,但因品种不适、零星分散、管理粗放、单... 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及其高产措施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650000)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650205)后栋材,贺庆瑞1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发展情况云南省南部地区历史上曾有农户自发留养再生稻,但因品种不适、零星分散、管理粗放、单产低甚至无收而未能形成生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生产 发展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五”期间杂交选育的大豆新品系
14
作者 保丽萍 王玉兰 +2 位作者 王铁军 耿智德 张海泉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云南 杂交选育 大豆 9506-1品系 9529-4品系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麦良种鉴定试验初报
15
作者 李惠兰 郭建坤 余荣芝 《云南农业科技》 1993年第6期18-20,共3页
我省地麦面积大(小麦总面积800余万亩,地麦达500多万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其主要原因是地麦生育期间正值干季,缺少雨水。以昆明地区为例,全年总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干季雨量仅1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0%左右。
关键词 地麦 品种 鉴定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早地麦品种鉴定试验初报
16
作者 李惠兰 易复慧 《云南农业科技》 1990年第6期3-6,共4页
早地麦是为了避免常规地麦生长期中干旱、霜冻等严重危害,于秋季八至九月份播种,至翌年一月严重霜冻来临前收获的一种新型小麦种植制度。早地麦产量比常规地麦高,因此发展很快,近三年来全省种植面积已达40余万亩。早地麦的生长期短,而... 早地麦是为了避免常规地麦生长期中干旱、霜冻等严重危害,于秋季八至九月份播种,至翌年一月严重霜冻来临前收获的一种新型小麦种植制度。早地麦产量比常规地麦高,因此发展很快,近三年来全省种植面积已达40余万亩。早地麦的生长期短,而且生长期中气温变化由高到低,现有田麦及常规地麦所用品种,多不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地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麦 品种 小麦 云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群改种在云南省的发展前景
17
作者 贾纪先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2期34-35,共2页
一、我省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及前景玉米在我省粮食作物中占主要地位,常年播种面积1500万亩左右,仅次于水稻。1982年栽培面积达1572.4万亩,单产354斤,是我省历史上玉米生产情况较好的一年,但单产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高产国家相比,差... 一、我省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及前景玉米在我省粮食作物中占主要地位,常年播种面积1500万亩左右,仅次于水稻。1982年栽培面积达1572.4万亩,单产354斤,是我省历史上玉米生产情况较好的一年,但单产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高产国家相比,差距则更大。我省玉米单产低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改种 云南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的品质现状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亚雄 杨延华 +6 位作者 杨金华 刘琨 徐俊萍 胡银星 余荣芝 刘丽 程耿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分析测定了当前云南 省大面积生产中 14 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和 面团流变学特性,各 性状的平均值为:千粒 重 46.9 g,容重 769.4 g/ L,出粉率 71.1% ,蛋白质含量 12.9% ,湿面筋含量 31.4% ,沉降值... 分析测定了当前云南 省大面积生产中 14 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和 面团流变学特性,各 性状的平均值为:千粒 重 46.9 g,容重 769.4 g/ L,出粉率 71.1% ,蛋白质含量 12.9% ,湿面筋含量 31.4% ,沉降值 21.2 m l,面团形成时间 1.97 m in ,稳定时间 1.96 m in ,软化度 161.1 B. U.,评价值 30.4。总的来说,云南省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容重和出粉率 稍高,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不算低,但沉降 值和粉质仪图的 数值较低,因而面筋质量较差,均达不到高筋粉 的要求,属弱力粉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小麦 品种 品质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平荣 杨从党 +3 位作者 周能 贺庆瑞 孙传清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亲和性 云南元江 中国普通野生稻 中国栽培稻 籼粳分化 结实率 云南省 起源与分化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籼、粳稻组织培养力差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彬 张尧忠 +1 位作者 贺庆瑞 彭满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16个籼稻品种及36个粳稻品种的种子体细胞培养,发现粳稻比籼稻早两天出现可分辨大小(3~4mm)的愈伤组织,绿苗高峰期也提前,但在绿苗分化率上,则是籼稻比粳稻易分化。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