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久 丁鲲 +5 位作者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1-395,共5页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