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路长、短节段固定结合有限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叶劲
龙厚清
+4 位作者
陈应东
谢文翰
李广盛
刘少喻
李佛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结论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减压
固定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应东
龙厚清
+9 位作者
张炳志
孔令通
李广盛
赵宏升
董燕德
许三恩
赵其楠
尹克强
张志智
罗艳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重建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长、短节段固定结合有限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叶劲
龙厚清
陈应东
谢文翰
李广盛
刘少喻
李佛保
机构
云浮市人民
医院
骨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脊柱外科
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二职工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8-572,共5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结论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减压
固定
比较
Keywords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Decompression
Fixation
Compare
分类号
P682.3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应东
龙厚清
张炳志
孔令通
李广盛
赵宏升
董燕德
许三恩
赵其楠
尹克强
张志智
罗艳萍
机构
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二职工医院骨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8-701,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重建
结果
Keywords
Cervical myelopath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Reconstruction
Outcome
分类号
R65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路长、短节段固定结合有限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比较研究
叶劲
龙厚清
陈应东
谢文翰
李广盛
刘少喻
李佛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陈应东
龙厚清
张炳志
孔令通
李广盛
赵宏升
董燕德
许三恩
赵其楠
尹克强
张志智
罗艳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