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尚卫琼 梁名志 +3 位作者 田易萍 刘本英 陈春林 李朝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700-5702,共3页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已育成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和省级茶树新品种,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茶树...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已育成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和省级茶树新品种,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茶树新品系,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包云秀 黄玫 +3 位作者 杨兴荣 王家金 梁名志 田易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134-135,共2页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云南省率先采用杂交技术,选用双无性系大叶良种与中小叶良种作亲本,开展了茶树种质创新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进展,论述了杂交茶树良种(种质资源)的运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云南省率先采用杂交技术,选用双无性系大叶良种与中小叶良种作亲本,开展了茶树种质创新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进展,论述了杂交茶树良种(种质资源)的运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育种 研究进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少春 梁名志 +5 位作者 刘本英 包云秀 陈春林 田易萍 孙承冕 解星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南省 茶树良种 繁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丕忠 梁名志 +5 位作者 田易萍 尚卫琼 朱兴正 李朝云 包云秀 黄玫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6-8,共3页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试验基地的10个茶树品种的内在化学成分、加工品质、生物学特性等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3个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分别为1-1、3-1和5-1;这3个高茶多酚品种内含物质丰富,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试验基地的10个茶树品种的内在化学成分、加工品质、生物学特性等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3个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分别为1-1、3-1和5-1;这3个高茶多酚品种内含物质丰富,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其鲜叶产量较高,春茶萌发早,抗旱、抗寒、抗茶饼病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茶树品种 理化性质 生物特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4 位作者 季鹏章 汪云刚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521,共4页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多样性 利用价值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段红星 邵宛芳 +4 位作者 王平盛 许玫 庞瑞华 张亚萍 崔文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6-254,共9页
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 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用已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48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检测到112条扩增片段,所有片段均为多态,其多态性程度高达100%.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 116~0 527,平均为0 202.对48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欧氏距离为6 0来划分时,可分为5个组,其中3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基本上与传统分类水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BAPD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3 位作者 王平盛 蒋会兵 矣兵 玉香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栽培管理措施 树势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梁名志 李友勇 +6 位作者 马伟 王平盛 夏丽飞 韩丽 蔡丽 季鹏章 周红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铁85.99 mg/kg、有效锰20.72 mg/kg、有效铜0.93 mg/kg和有效锌1.33 mg/kg,全铬74.28 mg/kg、全铅96.67 mg/kg和全汞0.13 mg/kg。有机质含量高于中国目前一等土壤生产水平和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低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茶园 土壤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含量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友勇 王家金 +7 位作者 梁名志 刘本英 田易萍 孙雪梅 包云秀 徐丕忠 蒋会兵 周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4-1347,共4页
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7个茶树品种l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犬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述地区7个茶树品种中氟含量均值为62.07-... 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7个茶树品种l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犬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述地区7个茶树品种中氟含量均值为62.07-113.50mg/kg,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平均含量最低。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LSD多重比较表明,在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的含量均值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内尤以勐海县茶树品种中氟的含量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居多。因此,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对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王作的模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品种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冉隆珣 玉香甩 +2 位作者 曾莉 肖强 汪云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1-654,共4页
对勐海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茶饼病始发期为8月初,盛发期为8~12月。茶树品种和叶位与抗病性相关。协调使用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抑制该病,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免茶叶产量的损失。
关键词 茶饼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的轻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殷丽琼 肖星 +6 位作者 刘德和 孙云南 邓少春 罗琼仙 夏丽飞 杨琼 梁名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佛香1-11’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2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处理,对茶树新梢的开...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佛香1-11’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2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处理,对茶树新梢的开采期、新梢机械组成、鲜叶产量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冬季轻修剪处理的春茶和夏茶开采期分别比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早11和8d,但其春茶采摘期较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短;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全年鲜叶产量比冬季轻修剪处理高11.26%,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茶萌发质量,其正常芽叶比例为100%,冬季轻修剪处理春季正常芽叶比例为73.4%,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正常芽叶比例显著高于冬季轻修剪处理;修剪使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显著增高;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季烘青和晒青的香气和滋味,干茶白毫显露。【结论】春茶后轻修剪可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春茶品质,春季芽叶茸毛增多形成抗性结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提质增产抗旱有效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宁静 李健权 +9 位作者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散茶轻压、紧压茶手筑和机压的方法进行自然发花,分别制成轻压晒青散茯、手筑晒青茯砖和机压晒青茯砖,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对晒青茶发花前后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话后...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散茶轻压、紧压茶手筑和机压的方法进行自然发花,分别制成轻压晒青散茯、手筑晒青茯砖和机压晒青茯砖,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对晒青茶发花前后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话后3种晒青茶的苦涩味和收敛性均明显减弱,滋味向醇和转变,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橙黄明亮,干茶和叶底颜色均明显加深;3种发花晒青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等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酯型儿茶素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56.91%(P<0.01)、31.80%(P<0.05)、64.06%(P<0.0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略有增加,茶多糖、没食子酸、花青素含量显著上升;3种发花晒青茶中具有花木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药香的水杨酸甲酯等香气组分含量显著升高,分别由发花前的33.94%和1.92%上升到56.73%、57.62%、45.98%和8.47%、8.53%、7.56%,而表现为花果香的其他醇类和大部分酮类以及具有清香、青草气的醛类等香气组分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具有陈香的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香气组分含量在机压晒青茯砖中显著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1.51%和0.56%上升到5.87%和3.75%,因此,晒青茶发花后清香减弱,表现出陈香特征,机压晒青茯砖陈香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发花 感官品质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会兵 徐福荣 +4 位作者 王平盛 梁名志 蔡青 游承俐 戴陆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10-2016,共7页
为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国际通用的土著知识调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现状。结果表明,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农作物资源的传统习惯用法、医疗... 为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国际通用的土著知识调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现状。结果表明,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农作物资源的传统习惯用法、医疗保健用法和宗教用法,采食野生蔬菜、野生果实和野生食用菌等,以及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识别与利用。通过对22个布朗族村的调查,获得新的作物种质资源290份,采集到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信息70余条,初步掌握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现状,发现作物遗传资源正在减少,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悄然演变的事实,并针对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遗忘丢失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族 作物遗传资源 土著知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景洪市茶园土壤肥力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燕 孙云南 +5 位作者 玉香甩 陈洪云 罗梓文 肖星 孙承冕 汪云刚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659-1663,共5页
为了掌握景洪市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打好基础,采集景洪市茶园土壤表层(0~40 cm)样品,研究土壤p H、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景洪市茶园土壤p H以酸性为主,96.... 为了掌握景洪市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打好基础,采集景洪市茶园土壤表层(0~40 cm)样品,研究土壤p H、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景洪市茶园土壤p H以酸性为主,96.67%的土壤p H值低于4.5。土壤养分失衡: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整体水平较高,86.68%的茶园有机质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所有茶园土壤的氮素水平达到Ⅰ级;大多数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为缺乏,有效磷高于Ⅱ级的仅53.43%,有效钾达到Ⅱ级的不到10%,有效钙、镁、硫、铜、锌含量偏低。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景洪市主要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82,变幅为0.75~1.18,表现为土壤肥力处于贫瘠水平,在未来生产中需要增施多种肥料,加强土壤培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促进肥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内梅罗指数 景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景洪地区大茶树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志芬 成浩 +6 位作者 尚卫琼 李友勇 杨毅坚 杨盛美 刘本英 矣兵 郭顺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1-3,9,共4页
[目的]对云南省景洪地区大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以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为筛选指标,为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景洪地区49株大茶树的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景洪地区大茶... [目的]对云南省景洪地区大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以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为筛选指标,为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景洪地区49株大茶树的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景洪地区大茶树儿茶素总含量的变化范围为9.500%~21.137%,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85%~10.045%,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717%~8.977%。非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97%~4.346%;咖啡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55%~4.76%;14株大茶树的EGCG含量均大于7.000%,其中10株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咖啡碱含量≤1.50%)。[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云南地区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茶树 儿茶素 咖啡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段志芬 刘本英 +5 位作者 汪云刚 谢瑾 孙雪梅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2-104,108,共4页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资源 化学成分 云南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在云南省的应用及推广 被引量:19
17
作者 田易萍 徐丕忠 朱兴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118-119,共2页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系统选育成的无性系良种。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亲本,分析其推广应用效益,指出其对提高云南红茶、名优绿茶品质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推广约有12万hm2,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在单一...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系统选育成的无性系良种。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亲本,分析其推广应用效益,指出其对提高云南红茶、名优绿茶品质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推广约有12万hm2,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在单一省份推广面积大、效益显著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云抗10号 推广 效益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EGCG茶树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卫琼 梁名志 +2 位作者 田易萍 徐丕忠 李朝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13-15,共3页
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园中15个茶树新品品种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EGCG、儿茶素总量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以期筛选出高EGCG含量的优势茶树品种。结果表明:EGCG含量大于9.00%的材料有3个,分别是1... 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园中15个茶树新品品种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EGCG、儿茶素总量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以期筛选出高EGCG含量的优势茶树品种。结果表明:EGCG含量大于9.00%的材料有3个,分别是1号(9.10%)、3号(9.12%)和6号(9.51%),被认为是高EGCG含量品种;研究所选的15个茶树品种均适制红茶,其中4号、5号和13号品种适制高档红茶;适制绿茶的有3号、9号、10号、11号、12号和14号品种;红绿茶兼制的有3号、9号、10号、11号、12号和14号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茶树 筛选 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新品种“云抗50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俊 田易萍 +1 位作者 徐丕忠 张惠 《茶叶》 2007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云抗50号是从云南大叶种群体——凤庆长叶茶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植株乔木型,中生种;平均亩产干茶194.80kg,比对照种云抗10号增产7.25%;制红绿茶品质优;抗茶小绿叶蝉,抗寒性弱。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朝云 梁名志 +4 位作者 田易萍 刘本英 尚卫琼 陈春林 徐丕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7期66-66,70,共2页
综述了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介绍了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包括嫁接方法及时间、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云南茶区的嫁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良种化 嫁接技术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