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大理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宁功伟 陈雷 +5 位作者 康冠宏 黑利生 刘本英 饶炳友 赵尹强 张敏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茶产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大理州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及统筹城乡发展、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大理州山区农民致富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茶产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大理州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及统筹城乡发展、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大理州山区农民致富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大理州2017—2022年度茶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数字化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产业新动能;加快品牌培育推广,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抓好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强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激发内生动力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大理州未来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策略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玲 杨方慧 +4 位作者 蒋红旗 蒋会兵 宋维希 陈林波 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258,共6页
【目的】了解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表型变异情况,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3个野生茶树居群,分析65株野生大茶树生长势、树体、叶片、花果形态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表型变异。【结果】... 【目的】了解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表型变异情况,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3个野生茶树居群,分析65株野生大茶树生长势、树体、叶片、花果形态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表型变异。【结果】野生大茶树总体长势良好,生长势旺盛植株占调查总数的70.77%;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变化幅度为22.42%~56.24%,平均变异系数为40.7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变异系数均小于15%,变化幅度为8.20%~14.45%,平均变异系数为10.99%,以叶面积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大;花果形态变化幅度为5.83%~13.16%,平均变异系数为10.32%,以种径变异系数较大,萼片数变异系数较小;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12.21%~33.57%,平均变异系数为18.75%,以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水浸出物含量变异系数较小。3个居群的树体、叶片、花果及生化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丰富,加强本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保护和鉴定评价等研究工作,对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形态性状 变异系数 勐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茶园发展建设情况及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云娜 汪云刚 +4 位作者 包云秀 李隆伟 曲浩 张艳梅 解星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
从云南省生态茶园的发展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云南生态茶园的要求、优势、发展历程以及模式,指出了云南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生态茶园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7 位作者 郝连奇 杨方慧 赵碧 汤海昆 马玉青 夏丽飞 孙云南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光质 萎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浦绍柳 范承胜 +7 位作者 伍岗 蔡丽 邓少春 张艳梅 周玉忠 董辉 毕晓清 郝连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4-488,共5页
【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 【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度和回甘生津度5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古树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49.65%、48.80%、48.66%;茶多酚平均值分别是24.77%、22.44%、22.36%;咖啡碱平均值分别为3.63%、3.42%、3.72%;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5.55、5.12、5.43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4%、5.06%、5.49%,酚氨比平均值分别为5.3、4.45、4.08。【结论】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得各茶区的古树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勐海茶区的古树茶滋味浓厚,口腔饱满度高,稍有涩味,回甘生津度明显;勐腊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醇柔,滑顺,茶汤浓稠,苦涩度低;双江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鲜醇、甘甜,涩味明显,回甘生津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树茶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冉隆珣 肖星 +5 位作者 殷丽琼 梁名志 夏锐 饶炳友 吴文波 王国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茶区茶饼病发生时空并指导其防治。【方法】对云南主产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各茶区茶饼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9-10月。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海拔茶...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茶区茶饼病发生时空并指导其防治。【方法】对云南主产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各茶区茶饼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9-10月。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海拔茶区茶饼病危害程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其茶饼病危害越严重。在相同海拔茶区,其不同茶树品种茶饼病危害程度也不同。机采茶园和冬季封园且春茶结束后轻修剪的茶园其茶饼病危害较轻,荫蔽度高的茶园茶饼病发生较重。【结论】云南不同茶区不同年份茶饼病始发期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其始发期与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茶树品种和栽培管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饼病 云南茶区 时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市代表性古茶树资源表型与生化组分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宁功伟 陈晓明 +7 位作者 成雅容 段学良 杨旭 孙超 李友勇 邵金良 刘本英 王洪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2-961,I0007,I0008,共22页
云南省保山市地处世界茶树发源中心地带,古茶树资源极为丰富,是普洱茶和滇红茶核心产区,研究该地区古茶树资源表型和生化组分多样性,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整合与保护,以及核心种质构建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 云南省保山市地处世界茶树发源中心地带,古茶树资源极为丰富,是普洱茶和滇红茶核心产区,研究该地区古茶树资源表型和生化组分多样性,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整合与保护,以及核心种质构建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保山市73份代表性古茶树资源的形态学和生化组分共50个性状,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评价了古茶树资源多样性。结果显示,23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在4.135~4.277之间,平均为4.234;27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在3.545~4.287之间,平均为4.187,变异系数介于7.88%~153.13%之间,大部分性状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27个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8.419%,其中,生化组分、叶片性状和茶树花性状是茶树变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区域间有差异的21个数量性状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古茶树资源在叶片性状、茶树花性状和生化组分含量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27个数量性状将73份古茶树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Ⅳ类属适制绿茶类型资源,第Ⅲ类和第Ⅴ类属红绿茶兼制型资源,从73份古茶树资源中筛选出特异资源36份,其中高茶多酚(≥25%)资源6份、高氨基酸(≥5%)资源29份、低咖啡碱(≤1.5%)资源1份。本研究为保山市古茶树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市 古茶树资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60年 被引量:12
8
作者 宁功伟 杨盛美 +4 位作者 宋维希 李友勇 唐一春 赵红艳 刘本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8,共12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质资源是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茶科技原始创新、品种选育和特色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推动茶树种业创新和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云南...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质资源是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茶科技原始创新、品种选育和特色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推动茶树种业创新和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悠久的种茶历史与低纬高原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有众多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中国茶组植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省份。经过60年的研究,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60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种质资源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玉青 邓秀娟 +5 位作者 赵碧 刘本英 孙云南 潘联云 曲浩 梁名志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 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甜茶 云抗10号 二氢查耳酮 红茶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和咖啡碱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尚卫琼 陈春林 +5 位作者 孙承冕 唐一春 段志芬 杨盛美 孙雪梅 刘本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成分 红茶 感官审评 云南 茶多酚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会兵 杨盛美 +4 位作者 刘玉飞 田易萍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76-1086,共11页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 H.T.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其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进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 H.T.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其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进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具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具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器形态属雄蕊萎缩型和花药异常型,花药发育受阻于减数分裂至单核花粉期,存在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败育型。单核花粉期是其花药败育的主要时期。花药绒毡层异常发育和延迟降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小孢子和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其花药败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轴茶 雄性不育 花药 形态学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降脂作用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云娜 王凯博 +2 位作者 赵碧 潘联云 刘本英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降脂功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 多酚 降脂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大叶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尚卫琼 段志芬 +8 位作者 杨毅坚 李友勇 成浩 刘杰 杨兴荣 杨盛美 矣兵 刘本英 毕晓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加快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8对SSR引物对94份大叶茶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28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57个;Shannon...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加快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8对SSR引物对94份大叶茶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28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57个;Shannon信息指数(I)在0.91~1.66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91,最大为1696位点1.66,平均每个位点为1.3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数值在0.476~0.753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476,最大为1696位点0.753,平均值为0.64;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1、0.70。通过对94份供试材料来源地遗传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材料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来源地之间而非同一来源地内。并且多数同一来源的材料分散在不同类群中,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聚类结果与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参数值分析结果一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可为云南茶树资源的育种和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大叶茶 EST-SSR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志芬 尚卫琼 +3 位作者 杨盛美 李友勇 刘悦 刘本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20,共7页
以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2.34%~15.92%;基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的聚类分析... 以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2.34%~15.92%;基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20处聚为3类,第Ⅰ类群氨基酸含量较高,第Ⅱ类群具有较高的水浸出物和高茶多酚含量,第Ⅲ类群表现出咖啡碱含量较低。云南地方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有较大的变异区间,变异系数为13.1%~60.2%;基于儿茶素类及没食子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20处聚为2类,第Ⅰ类群的儿茶素总量及GA、D,L-C、EGCG、EC、ECG含量都高,EGC含量较低,第Ⅱ类群表现为儿茶素总量、EGC含量和ECG含量都较低。在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材料中,有5份材料红绿茶皆适制,有46份材料适制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的差异分析
15
作者 杨盛美 李友勇 +4 位作者 段志芬 包云秀 尚卫琼 刘本英 唐一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以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云南及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 以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云南及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儿茶素总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肯尼亚茶树品种。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在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差异的主要特征物质之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5时,21个供试茶树品种可以分为3个具有明显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肯尼亚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份云南茶树种质生化成分的分析及特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玉飞 庞丹丹 +4 位作者 蒋会兵 田易萍 李友勇 孙云南 陈林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3-699,共7页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儿茶素 CI值 苦茶碱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致远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缓解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完全不育花内源激素含量分析
18
作者 庞丹丹 刘玉飞 +5 位作者 蒋会兵 田易萍 陈春林 许燕 邓少春 陈林波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5-1244,共10页
【目的】揭示完全不育花与可育花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筛选参与完全不育花不育表型形成的关键内源激素,为研究完全不育花败育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对可育茶树佛香2号(母本)和福鼎大白茶(父本),... 【目的】揭示完全不育花与可育花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筛选参与完全不育花不育表型形成的关键内源激素,为研究完全不育花败育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对可育茶树佛香2号(母本)和福鼎大白茶(父本),以及完全不育茶树云茶异蕊(杂交子一代)的花蕾和盛开花进行22种内源激素及相关代谢物的检测,并对内源激素及相关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不同品种间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与可育花相比,云茶异蕊不同花期均具有较高含量的L-色氨酸(Trp)、色胺(TAM)、吲哚-3-乙酸(IAA)、IAA-天冬氨酸(IAA-Asp)和玉米素(ZT),而吲哚-3-乙酰胺(IAM)、异戊烯基腺嘌呤(IP)和异戊烯基腺苷(IPA)的含量较低;反式玉米素(TZ)、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和二氢玉米素核苷(DZR)整体的变化趋势一致,其在父母本中均为花蕾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盛开花(P<0.01,下同),在云茶中则相反;云茶中赤霉素A_(4)(GA_(4))和赤霉素A_(7)(GA_(7))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父母本,而脱落酸(ABA)含量极显著低于父母本;茉莉酸(JA)在云茶盛开花中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花蕾,而父母本与之相反,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不论是花蕾还是盛开花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父母本。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内源激素之间在含量上存在较为复杂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云茶异蕊与父母本花中内源激素的分布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且云茶异蕊花蕾和盛开花聚在一起,具有更相似的内源激素水平。【结论】多种内源激素的盈亏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共同参与云茶异蕊完全不育表型的形成,其中云茶异蕊较高含量的IAA-Asp、ZT、GA_(4)和GA_(7),以及较低含量的ABA、IP和IPA等可能与其完全不育表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发育 雌雄不育(完全不育)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饮食条件下德昂酸茶调控秀丽隐杆线虫脂质代谢的研究
19
作者 潘联云 冉隆珣 +3 位作者 杨恺清 赵碧 马玉青 梁名志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德昂酸茶是一种厌氧发酵的茶,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和大量降脂活性成分。在秀丽隐杆线虫食物中添加德昂酸茶水提物,旨在探讨德昂酸茶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质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正常饮食),高糖饮食秀丽隐杆线虫脂质积累和甘油三酯含... 德昂酸茶是一种厌氧发酵的茶,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和大量降脂活性成分。在秀丽隐杆线虫食物中添加德昂酸茶水提物,旨在探讨德昂酸茶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质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正常饮食),高糖饮食秀丽隐杆线虫脂质积累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德昂酸茶对高糖饮食秀丽隐杆线虫的降脂作用显著高于对正常饮食秀丽隐杆线虫。RT-PCR结果显示,高糖饮食秀丽隐杆线虫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bp-1(同源人SREBP)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 Pod-2(同源人ACACA)基因显著升高,而德昂酸茶能够降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这表明德昂酸茶水提物能够通过下调sbp-1和pod-2的表达来抑制脂质合成,尤其在高糖饮食条件下作用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茶 高糖饮食 脂质合成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昂酸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降脂作用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潘联云 马玉青 +3 位作者 冉隆珣 赵碧 吴致远 梁名志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德昂酸茶中没食子酸含量,通过脂质染色和测定脂质含量评价不同年份及工艺的德昂酸茶对秀丽线虫的降脂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糖饮食条件下,德昂酸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秀丽线虫脂质积累和甘油三酯含量呈...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德昂酸茶中没食子酸含量,通过脂质染色和测定脂质含量评价不同年份及工艺的德昂酸茶对秀丽线虫的降脂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糖饮食条件下,德昂酸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秀丽线虫脂质积累和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德昂酸茶能有效降低高糖饮食诱导的秀丽线虫多种脂质组分,其降脂作用可能与没食子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茶 没食子酸 高糖饮食 脂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