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季新品种蜜月的保鲜技术研究
1
作者 许凤 赵阿香 +4 位作者 华月勇 杨秀梅 王丽花 蒋亚莲 张艺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蜜月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花红色,高心卷瓣杯状型,抗病性强,年产量20枝/株。为了能够较好地推广该品种,选用了市售的可利鲜、花之寿及自制的保鲜剂进行保鲜试验,测定了保鲜液中的... 蜜月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花红色,高心卷瓣杯状型,抗病性强,年产量20枝/株。为了能够较好地推广该品种,选用了市售的可利鲜、花之寿及自制的保鲜剂进行保鲜试验,测定了保鲜液中的细菌含量、开花指数、花朵直径、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干物质含量、切花花瓣pH值、保鲜液pH值、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切花月季蜜月在花之寿、可利鲜保鲜液中的观赏效果较好,花朵正常开放、不萎蔫,而在清水对照和自制保鲜剂中的观赏效果一般;在清水对照和花之寿保鲜液中第5天达到最大开花指数,而可利鲜保鲜液中第6天达到最大开花指数,且开放度维持较好。对照和自制保鲜液细菌含量随着试验天数的延长而增加,抑菌效果相对其他两组保鲜液差异显著;可利鲜的抑菌效果最好,保鲜液中未检出细菌。由此可知,可利鲜仍是较好的保鲜剂,后期将对自制的保鲜剂进行改良,为后期品种推广提供保鲜技术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蜜月 保鲜技术 开花指数 花朵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周边农业土壤pH、 CEC、质地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凌 赵培飞 +7 位作者 李少明 戴敏 蒋亚莲 王丽花 田敏 杨志国 李绅崇 王继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6-1632,共7页
【目的】在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周边区域,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和种类的选择依据主要为经验。量化这些区域的土壤pH、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质地(黏粒、粉粒、砂的组分)将有助化肥和农药的精确施用。【方法】对以上湖泊周边... 【目的】在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周边区域,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和种类的选择依据主要为经验。量化这些区域的土壤pH、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质地(黏粒、粉粒、砂的组分)将有助化肥和农药的精确施用。【方法】对以上湖泊周边土壤随机取样249个,对土壤pH、CEC、质地进行量化、归类、比较并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各湖泊周边土壤pH、CEC、质地差异显著。黏粒组分与CEC呈正相关;粉粒、砂的组分分别与CEC呈负相关;黏粒组分权重最大,与CEC的回归方程解释变异最多,R^2=0.54。【结论】对于CEC和黏粒低的土壤,化肥和农药应"少量多次施",对于CEC和黏粒高的土壤应"相对集中施用"。相较洱海东部区域,其西部区域土壤砂与粉粒组分更大,表明在该区域,农药与化肥流失到水体的风险更大。黏粒组分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可以更多地揭示土壤的差异并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土壤CE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PH CEC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泸定百合种质资源及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段青 马璐琳 +4 位作者 崔光芬 杜文文 贾文杰 王祥宁 王继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76-2281,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宦百合 种质资源 居群 丧型专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植物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凤 杨秀梅 +4 位作者 张丽芳 王丽花 苏艳 瞿素萍 张艺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51,共8页
在观赏植物的栽培和售后期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类病毒和病毒、植原体、细菌、卵菌及真菌均可危害观赏植物。与化学防治的短期效应相比,抗病育种是一种可持续的作物保护方法。挖掘和增强观赏植物抗病性可以减少对其他控制策略的... 在观赏植物的栽培和售后期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类病毒和病毒、植原体、细菌、卵菌及真菌均可危害观赏植物。与化学防治的短期效应相比,抗病育种是一种可持续的作物保护方法。挖掘和增强观赏植物抗病性可以减少对其他控制策略的需求。因此,提高抗病性通常是观赏植物育种者优先考虑的因素,选育观赏形状好且抗病的品种一直都是观赏植物育种者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在观赏植物抗病育种过程中危害观赏植物的病原物生活方式和宿主特异性、观赏植物的抗病机制、抗病性测定方法、抗病育种技术等,展望了观赏植物抗病育种的方向,以期为观赏园艺植物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定 抗病性 植物病原物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竹属植物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及种间杂交结实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丹丹 马璐琳 +4 位作者 瞿素萍 阮继伟 卢珍红 苏艳 周旭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3,共5页
【目的】石竹属植物种间杂交能产生不同的花色和花型的后代,对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压片法鉴定石竹属植物的倍性,醋酸洋红染色观察花粉的活力,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及杂交亲合指数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香石竹‘Noga... 【目的】石竹属植物种间杂交能产生不同的花色和花型的后代,对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压片法鉴定石竹属植物的倍性,醋酸洋红染色观察花粉的活力,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及杂交亲合指数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香石竹‘Nogalte’、‘D. P Barbara’、‘Thomas’、‘Red Barbara’、‘NH6’、‘NH10’和‘冬梅’以及石竹属的瞿麦、中国石竹、头石竹和须孢石竹为二倍体(2n=2x=30),常夏石竹为六倍体(2n=6x=90);石竹属植物花粉活力较高,在69. 17%~94. 97%;不同石竹种间杂交座果率和每果种子数各不相同,座果率在0%~100%,每果种子数在0~42. 64颗。【结论】石竹属种间杂交组合除少数组合外都具有亲合性,该项研究对石竹种间杂交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属 杂交 染色体 花粉 亲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凤 张丽芳 +4 位作者 苏艳 蒋亚莲 王丽花 瞿素萍 张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49-1456,共8页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新兴技术装备,其基本原理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组培苗在培养液中进行周期性浸泡培养以实现快速繁殖。与传统组织培养相比,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改进了液体培养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方式下,植物组织...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新兴技术装备,其基本原理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组培苗在培养液中进行周期性浸泡培养以实现快速繁殖。与传统组织培养相比,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改进了液体培养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方式下,植物组织与液体培养基紧密接触,可刺激和促进植物组织对营养元素和激素的吸收;间歇及连续振动给液体培养基提供了足够氧气,提高了组培苗的繁殖系数。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主要应用于快繁后期繁殖苗和生根苗的培育,较好地促进了自动化、机械化和商业化的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发展。因此,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组培苗质量好、繁殖系数高、移栽易成活及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已在多种植物组织培养上得到应用。为更好地将该系统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文章概述了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参数设置、快繁的优势和缺点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对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 组织培养 优势 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蝇草花粉活力及柱头的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凤 张艺萍 +3 位作者 赵阿香 侯家娥 朱会宣 蒋亚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采用TTC、I_(2)-KI、孢粉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分别检测了4个捕蝇草品种的花粉活力,筛选出了离体萌发法是最有效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捕蝇草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获得了最佳方案,并利用该方案,比较了4个品种捕蝇草... 采用TTC、I_(2)-KI、孢粉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分别检测了4个捕蝇草品种的花粉活力,筛选出了离体萌发法是最有效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捕蝇草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获得了最佳方案,并利用该方案,比较了4个品种捕蝇草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花粉活力,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不同开花阶段的捕蝇草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虽然TTC染色法、I_(2)-KI染色法和孢粉染色法都能使捕蝇草花粉染色,但无法有效地区分花粉是否有活力,而离体萌发法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捕蝇草花粉活力的状况,是一种有效测定捕蝇草花粉活力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在pH值5.0、温度30℃的条件下,捕蝇草花粉的萌发率最高。培养基组分对捕蝇草花粉萌发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硼酸>蔗糖>MES,最佳组合为:0.1 g/L硼酸+2 g/L硫酸镁+0.08 g/L氯化钾+0.6 g/L氯化钙+1.8 g/L肌醇+3 g/L MES+100 g/L蔗糖,此组合下捕蝇草的花粉萌发率高,达62.23%;不同品种之间的捕蝇草花粉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花粉活力最高达62.14%,最低仅为2.60%;在一天之中,9:00~11:00的捕蝇草花粉活力最强,达51.83%;捕蝇草柱头的可授性随着花朵的开放而增强,开花后第4~5天的可授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蝇草 花粉活力 离体萌发条件 柱头的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诱变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花 蒋亚莲 +5 位作者 许凤 杨秀梅 黄望启 苏艳 张丽芳 张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加压筛选技术,可以定向培育康乃馨抗病育种材料并加快抗病品种选育速度,为康乃馨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获得抗枯萎病的康乃馨育种中间材料,以感枯萎病的康乃馨多花品种紫蝴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培养系,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后添加尖孢镰刀菌毒素粗提液筛选抗病细胞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urashig-Skoog培养基+麦草畏1.0 mg/L;筛选出EMS最佳处理组合为0.4%处理4 h;在80.0%的粗毒素培养基上培养10 d是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较适宜的选择压;诱导康乃馨再生植株较好的激素组合是苄氨基腺嘌呤(BA)0.5 mg/L+噻苯隆(TDZ) 0.1 mg/L+萘乙酸(NAA)0.1 mg/L;经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后发现,紫蝴蝶抗病无性系的病情指数为45,为中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尖孢镰刀菌 诱变 毒素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猪笼草品种耐冷性比较研究
9
作者 阮继伟 杨春梅 +4 位作者 余蓉培 瞿素萍 单芹丽 金春莲 吴丽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7-73,共7页
选取了毛猪笼草和Brice 2个猪笼草品种,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观察了其冷害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植株叶片组织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毛猪笼草的耐冷性显著高于Brice的,其中Brice在T_1和T_2处理(2 d)后植株叶片出现... 选取了毛猪笼草和Brice 2个猪笼草品种,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观察了其冷害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植株叶片组织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毛猪笼草的耐冷性显著高于Brice的,其中Brice在T_1和T_2处理(2 d)后植株叶片出现了冷害;处理5 d后,T_1处理的4株植株全部从茎尖开始死亡,T_2处理的4株植株中有2株从茎尖开始死亡;毛猪笼草在处理18 d后,T_1和T_2处理均在老叶上表现出冷害。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至第4天后进入平稳水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至第4天后又逐步上升。综上,为避免猪笼草植株受冷害,对于耐冷品种毛猪笼草应保证大棚温度短期内不低于0℃,长期应保证温度在2℃以上;对于不耐冷品种Brice,应保证大棚温度高于2℃。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均在低温处理4 d后出现了拐点,说明猪笼草植株叶片组织耐冷性相关生理代谢调整的周期是4 d,这有助于下一步精细化取样分析研究代谢及分子水平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明确生产中变温处理的最低间隔时间,以便猪笼草植株有充足的调整适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猪笼草 Brice 耐冷性 叶片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组织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研究
10
作者 单芹丽 屈云慧 +3 位作者 汪国鲜 吴丽芳 方洪兵 杨春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5-80,共6页
为筛选香根草种苗生产各培养阶段的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以香根草植株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不同培养阶段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各培养阶段不同植物生... 为筛选香根草种苗生产各培养阶段的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以香根草植株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不同培养阶段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各培养阶段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大小差异显著,在诱导阶段影响的主次关系是2,4-D>6-BA>NAA,在增殖阶段影响的主次关系是IAA>KT>6-BA>NAA,在壮苗阶段影响的主次关系是NAA>6-BA>IAA,在生根阶段影响的主次关系是IAA>NAA>IBA。研究得出各培养阶段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诱导阶段为6-BA 4.0 mg/L+NAA 0.5 mg/L+2,4-D 0.1 mg/L,增殖阶段为6-BA 0.5 mg/L+NAA 0.3 mg/L+KT 0.2 mg/L,壮苗阶段为6-BA 0.3 mg/L+IAA 0.2 mg/L,生根阶段为NAA 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香根草 组织培养 优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灰霉病及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宇春 陈敏 +3 位作者 王其刚 晏慧君 唐开学 邱显钦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42-51,63,共11页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之一,对农业产品及园林观赏植物均有较大危害。对植物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抗病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对灰霉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针对果蔬...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之一,对农业产品及园林观赏植物均有较大危害。对植物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抗病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对灰霉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针对果蔬类,而对园林观赏植物的研究较少,这为后期对灰霉病抗性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致病机制 防治方法 抗病基因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睡莲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12
作者 苏群 卜朝阳 +5 位作者 张进忠 田敏 毛立彦 卢家仕 赵培飞 黄昌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79-79,80-83,共5页
睡莲是重要的水生花卉和世界名花,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本文概述我国近几十年在睡莲种质资源引种与多样性评价、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生理代谢、功能活性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睡莲基础研究和... 睡莲是重要的水生花卉和世界名花,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本文概述我国近几十年在睡莲种质资源引种与多样性评价、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生理代谢、功能活性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睡莲基础研究和水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种质资源 生物学特性 繁殖与组培 生理生化 功能活性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白粉病MLO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永贤 陈敏 +2 位作者 王其刚 张颢 邱显钦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前,人们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并克隆了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基因,构成了MLO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为植物所特有。MLO基因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中,功能各异,研究较多的是MLO基因能够促进白粉菌(Erysiphe)侵入植物细胞中,为植物... 目前,人们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并克隆了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基因,构成了MLO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为植物所特有。MLO基因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中,功能各异,研究较多的是MLO基因能够促进白粉菌(Erysiphe)侵入植物细胞中,为植物感染白粉病(powdery mildew)所需,MLO基因可通过缺失或突变获得等位基因mlo,导致MLO蛋白功能丧失,从而获得具有对白粉菌持久而广谱抗性的mlo突变体植株。传统的抗病基因(resistace gene,简称R)专化性较强,维持抗性的时间短,MLO基因弥补了R基因的这种抗性上的缺陷,因此该基因的研究对培育抗病品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对MLO基因的发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的抗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O基因 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抗病机制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生根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芹丽 李绅崇 +6 位作者 吴丽芳 余蓉培 李帆 吴旻 阮继伟 汪国鲜 杨春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9-33,共5页
通过记录和测量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的开始生根时间、生根率、根数、根长、苗高和鲜重,比较非洲菊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的生根效果,研究了单倍体植株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和基因型对非洲菊单倍... 通过记录和测量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的开始生根时间、生根率、根数、根长、苗高和鲜重,比较非洲菊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的生根效果,研究了单倍体植株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和基因型对非洲菊单倍体生根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单倍体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4 mg/L+NAA 0.3 mg/L。采用1/2MS培养基或添加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可显著提高单倍体的生根率,使单倍体的生根率达77.5%以上。非洲菊单倍体的生根率、根长、株高和鲜重增加速度比二倍体的相应指标都低,单倍体的根系萌发所需时间显著比二倍体的根系萌发时间长。5种单倍体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根系开始萌发时间12~15 d、根长1.1~1.7 cm、株高2.6~3.7 cm、生根率85%~98.8%、根数8.1~10.1条、鲜重增加速度11.0~12.6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单倍体 生根 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冬青奥斯特在滇中地区引种的坐果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玮佳 彭绿春 +3 位作者 李世峰 汤再祥 段学强 宋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滇中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北美冬青种植区域。为解决当地北美冬青切枝/盆栽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滇中地区北美冬青奥斯特的栽培措施制定及挂果期管理提供参考,以安宁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测定其雄花的花粉活... 滇中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北美冬青种植区域。为解决当地北美冬青切枝/盆栽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滇中地区北美冬青奥斯特的栽培措施制定及挂果期管理提供参考,以安宁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测定其雄花的花粉活力及雌花的柱头可授性,并通过人工授粉方式观测其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于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长梢,5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至9月上旬果实膨大,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雄花新鲜花粉离体培养1 h的萌发率为8.68%,培养6 h的萌发率为25.12%;新鲜花粉授粉于雌花柱头2 d后的萌发率可达75.23%,平均花粉管长度为1088.70μm,且进入胚珠,结果显示,其雌/雄花育性正常;从人工授粉到果实显红大约需要100 d,到果实成熟大约需要125 d,果实生长呈先快后慢的单S生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滇中地区 物候 育性 果实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对北美冬青切枝瓶插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解玮佳 李峰 +3 位作者 廖兴跃 彭绿春 朱映安 宋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2-90,共9页
为找到适宜北美冬青切枝保鲜的最佳保鲜液配方,延长其瓶插观赏期,试验以北美冬青奥斯特切枝为材料,分别以去离子水(CK)、可利鲜(T1)、花之寿(T2)、1.0 g/L蔗糖+100 mg/L 8-羟基喹啉(8-HQ)+100 mg/L柠檬酸(T3)、2.0 g/L蔗糖+200 mg/L 8-... 为找到适宜北美冬青切枝保鲜的最佳保鲜液配方,延长其瓶插观赏期,试验以北美冬青奥斯特切枝为材料,分别以去离子水(CK)、可利鲜(T1)、花之寿(T2)、1.0 g/L蔗糖+100 mg/L 8-羟基喹啉(8-HQ)+100 mg/L柠檬酸(T3)、2.0 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8-HQ)+100 mg/L柠檬酸(T4)、3.0 g/L蔗糖+300 mg/L8-羟基喹啉(8-HQ)+200 mg/L柠檬酸(T5)等6种保鲜剂配方进行切枝瓶插处理,研究不同保鲜剂对切枝的鲜质量、瓶插寿命、挂果率、皱果率、病果率以及果实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剂对北美冬青奥斯特切枝的果实品质及果色维持效果不同,T2保鲜剂在维持切枝鲜质量、挂果率及降低皱果率、病果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显著延长了切枝瓶插寿命,保鲜效果最佳;而T4保鲜剂在保持果色方面更占优势。综上可知,花之寿和2.0 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8-HQ)+100 mg/L柠檬酸这2种保鲜剂有效提高了北美冬青奥斯特瓶插切枝的品质,并延长了瓶插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切枝 保鲜剂 瓶插寿命 挂果率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主要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晓函 关文灵 +1 位作者 李叶芳 宋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2,共13页
三角梅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花卉,品种繁多,但分类比较混乱。本研究以云南引种保存的133个三角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3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41个质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和多样性指数计算,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三角梅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花卉,品种繁多,但分类比较混乱。本研究以云南引种保存的133个三角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3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41个质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和多样性指数计算,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3个三角梅品种多个性状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61%~32.59%,平均值为26.64%,花序总梗长度、花被管宽度、叶柄长度、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9~2.09,平均值为1.92,叶片长度、苞片宽度、叶片宽度、苞片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7~2.19,多样性指数大于1的质量性状有11个,苞片颜色、花被管颜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多样性丰富。4个种系的三角梅品种中,巴特三角梅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秘鲁三角梅、光叶三角梅,毛叶三角梅的多样性指数最小,多样性较小,但不同种系各有优势性状。51个性状中,有22个性状在种系之间呈现出了显著差异性,此22个性状对三角梅品种识别和类群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苞片类型、枝刺多少、叶片大小进行聚类,133个三角梅品种可聚为重瓣少刺、重瓣多刺、单瓣少刺小叶、单瓣多刺大叶4类。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供试133个三角梅品种的表型性状多样性较高,数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本研究可为三角梅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品种分类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变异系数 多样性 分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8
作者 丁玲 赵莹 +5 位作者 冯可婧 杨春梅 阮继伟 瞿素萍 吴丽芳 余蓉培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蝴蝶兰进行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蝴蝶兰品种间差异性最显著的是株高,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花朵数,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宽度和花朵长度是导致蝴蝶兰表型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R型聚类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分为3个大类,其中花朵长度和花朵宽度在欧式距离为1.1时最先聚为1类,表明其相关程度最高;Q型聚类分析显示76份种质资源可划分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3个类别。在观赏性综合评价中,大花型包括白花红心、幻影、V3,中花型:初恋、黄袍、吉祥、孟菲斯、79、阿玛等,小花型包括吉祥如意、小梅花、宝贝、圣诞树、LL29、满天红等品种综合评分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杂交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单倍体移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单芹丽 汪国鲜 +4 位作者 吴旻 吴丽芳 方洪兵 李绅崇 杨春梅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3期341-346,共6页
以非洲菊(Gerbera hybrida)单倍体组培繁殖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炼苗时间和基质对非洲菊单倍体生根和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前的增殖培养基对后期的生根培养影响显著,增殖培养基为MS改良培养液+KT 0.15 mg·L^−1,生根培养基为1... 以非洲菊(Gerbera hybrida)单倍体组培繁殖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炼苗时间和基质对非洲菊单倍体生根和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前的增殖培养基对后期的生根培养影响显著,增殖培养基为MS改良培养液+KT 0.15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6 mg·L^−1+NAA 0.1 mg·L^−1,是生根苗培育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室内培养20 d后,移入大棚炼苗4 d,再在V腐植土∶V红土∶V珍珠岩=4∶1∶0.5的混合基质中培育的移栽苗,其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单倍体 生根 组织培养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胎生睡莲保罗蓝基因组大小及Survey测序分析
20
作者 苏群 赵家惠 +7 位作者 王虹妍 喇燕菲 方明雅 盛威 石林 唐毓玮 田敏 王凌云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5,共9页
【目的】研究热带胎生睡莲保罗蓝基因组大小等特征,为开展睡莲全基因组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及加快热带胎生睡莲分子育种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保罗蓝睡莲2~3 cm长的幼嫩根尖和3~5 cm长幼嫩未展开的叶片为试验材料,以... 【目的】研究热带胎生睡莲保罗蓝基因组大小等特征,为开展睡莲全基因组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及加快热带胎生睡莲分子育种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保罗蓝睡莲2~3 cm长的幼嫩根尖和3~5 cm长幼嫩未展开的叶片为试验材料,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玉米为内参植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估算保罗蓝睡莲的基因组大小,并与已公开发表的二倍体睡莲蓝星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保罗蓝睡莲的染色体倍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保罗蓝睡莲染色体数目、长度等,并结合基于K-mer分析的全基因组Survey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明确保罗蓝睡莲基因组大小、倍性、杂合率、重复率等信息。【结果】流式细胞术估算保罗蓝睡莲基因组大小为0.82 Gb,对比二倍体蓝星睡莲基因组,可初步判断出其为四倍体。利用基因组DAPI荧光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一步证明保罗蓝睡莲基因组为四倍体,具有56条染色体,长度为0.45~1.50μm,核型公式为2n=4x=56。利用BGI测序平台对保罗蓝睡莲进行Survey测序分析,获得原始序列615552560条,有效碱基共92.33 Gb,其中GC含量为39.45%,Q20为97.08%,Q30为91.97%;有效序列(Clean reads)615552500条,有效碱基共89.17 Gb,其中Clean reads中GC含量为39.00%,Q20为97.11%,Q30为92.05%。Survey总测序深度为106.9X,通过K-mer(K=19)分析修正后的保罗蓝睡莲基因组大小为834.12 Mb,杂合率为1.95%,重复率为68.48%。Smudgeplot分析结果也表明保罗蓝睡莲为四倍体,其中以四倍体AAAB出现的频率最高,为0.43。【结论】保罗蓝睡莲基因组属于高杂合高重复的复杂四倍体基因组,推测其基因组结构为AAAB,具有3套同源单倍型基因组,组装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蓝睡莲 流式细胞术 荧光原位杂交 Survey测序 K-m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