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育成的粳稻新品系及栽培要点
1
作者 赵国珍 刘吉新 +6 位作者 世荣 陈国新 杜娟 徐转 廖新华 华秋瑾 蒋志农 《云南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 粳稻 滇粳优6号品种 滇粳优8号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科院粳稻中心育成的优质米新品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吉新 赵国珍 +6 位作者 世荣 陈国新 杜娟 徐转 廖新华 华秋瑾 蒋志农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农科院 粳稻 优质米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稻优质高产多抗育种及示范推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新华 赵国珍 世荣 《云南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3-4,9,共3页
关键词 优质高产 研究进展 示范推广 多抗育种 粳稻 云南省农科院 1996年 优质稻品种 水稻新品种 种质资源 人民生活 水稻生产 研究中心 热带农业 品种结构 育种单位 发源地 抗病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与韩国粳稻品质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国珍 杨世准 +5 位作者 苏振喜 廖新华 世荣 朱振华 蒋聪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对10个韩国粳稻品种和10个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云南粳稻和韩国粳稻在外观及碾磨品质指标中的粒宽、长宽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云南粳稻比韩国粳稻籽粒细长;透明度、垩白粒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差异不显... 对10个韩国粳稻品种和10个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云南粳稻和韩国粳稻在外观及碾磨品质指标中的粒宽、长宽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云南粳稻比韩国粳稻籽粒细长;透明度、垩白粒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差异不显著。云南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韩国粳稻,而味度值则相反,碱消值差异不显著。韩国粳稻的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高于云南粳稻,消减值极显著低于云南粳稻。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高黏度值、最低黏度值、崩解值及最终黏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味度值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则表现出相反的相关性,即与消减值呈负相关,而与最高黏度值、最低黏度值、崩解值呈正相关。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稻品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外观品质 碾磨品质 理化指标 淀粉黏滞性 味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国珍 杨世准 +5 位作者 芮钟斗 廖新华 苏振喜 世荣 蒋聪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11个云南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水稻耐冷性与品质性状冷水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粒宽、千粒重、垩白粒率、精米白度、... 以11个云南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水稻耐冷性与品质性状冷水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粒宽、千粒重、垩白粒率、精米白度、糙米率、味度值、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使长宽比、整精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极显著增加,而粒长、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稻米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冷水反应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提高育成品种的耐冷性对稳定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冷水胁迫 品质性状 耐冷性 淀粉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搭载对云南两个粳稻软米品系千粒重和粒形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振喜 张小明 +5 位作者 廖新华 赵国珍 朱振华 世荣 蒋聪 邹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为选育软米高千粒重的新种质材料,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2个云南粳稻软米品系云粳20号和H559种子,进行15d诱变处理,对SP3种子千粒重及其粒型诱变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系空间诱变后的千粒重和粒形发生了有益变异... 为选育软米高千粒重的新种质材料,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2个云南粳稻软米品系云粳20号和H559种子,进行15d诱变处理,对SP3种子千粒重及其粒型诱变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系空间诱变后的千粒重和粒形发生了有益变异,云粳20号千粒重突变频率为11.7%,H559千粒重突变频率为10%,变异幅度分别为20.66-28.28g和20.78-28.34g,与对照相差最大为6g以上;云粳20号粒长突变频率为15%,H559突变频率为12%,变异幅度分别为5.1-7.6 mm和5.0-7.5 mm,与对照相差最大为2.4mm;云粳20号粒宽突变频率为13.5%,H559突变频率为10%,变异幅度分别为2.9-3.9 mm和2.9-3.7 mm,与对照相差最大为0.4mm;进一步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和粒宽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49。航天诱变导致了千粒重和粒形性状变异,出现了高千粒重软米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软米 航天诱变 突变频率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性状因子及品种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振华 蒋志农 +1 位作者 赵国珍 苏振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以云南省高原粳稻区生产上应用的41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12个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在选取的6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和碾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 以云南省高原粳稻区生产上应用的41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12个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在选取的6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和碾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72.51%;将供试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聚为6大类,显示出大部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因此,在粳稻品质育种时,应注重外观品质(垩白和粒形性状)和碾米品质选择,同时要拓宽亲本遗传背景,加强亲本创新研究,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稻米品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国珍 YANG Sea-jun +4 位作者 YEA Jong-doo 袁平荣 朱振华 苏振喜 戴陆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11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品种耐冷性与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农艺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 以11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品种耐冷性与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农艺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着粒密度极显著降低(P<0.01),穗长和剑叶长极显著缩短(P<0.01),剑叶宽度极显著变窄(P<0.01),剑叶与穗下节间的夹角极显著变小(P<0.01),一次和二次枝梗数极显著减少(P<0.01),有效穗极显著增加(P<0.01),而千粒重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结实率又与株高和单株产量冷水反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的耐冷性,云粳19号、云粳20号、云粳优1号和云粳优15号耐冷性较强,可作育种亲本利用,以提高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育成品种 冷水胁迫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苏振喜 袁平荣 +4 位作者 赵国珍 蒋聪 世荣 廖新华 朱振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08,共5页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kg/...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粳稻品种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适性高产耐寒抗病粳稻新品种合系41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吉新 赵国珍 +4 位作者 蒋志农 王建军 陈国新 世荣 杜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9,共5页
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 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 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 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05kg)、品质中等、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能适应云南省海拔1400~2000m地区及四川凉山州、黔西北和湘西等类似地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现成为云南省历史上粳稻自育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粳稻 新品种 合系4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国珍 刘吉新 +5 位作者 李全衡 廖新华 朱振华 苏振喜 世荣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7,共6页
利用AMMI模型对2年5点12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碾磨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 利用AMMI模型对2年5点12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碾磨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碾磨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其稳定性顺序为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综合考虑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及其稳定性,云粳优14号、滇元1号、云粳18号和滇元2号的碾磨品质和稳定性好,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的碾磨品质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碾磨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栽培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国珍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世准 苏振喜 朱振华 蒋聪 邹茜 戴陆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0-1466,共7页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 栽培环境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4 位作者 邹茜 朱振华 苏振喜 袁平荣 戴陆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7-1783,共7页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十五”新选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振喜 赵国珍 +3 位作者 廖新华 世荣 朱振华 张学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根据对“十五”水稻品种省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云南粳稻品种选育在“十五”期间取得明显进展,品质育种主要进行特色优质米的开发,选育出多个特色米品种供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优质米示范推广面积为354 700 hm2,而且基本解决了优质和高... 根据对“十五”水稻品种省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云南粳稻品种选育在“十五”期间取得明显进展,品质育种主要进行特色优质米的开发,选育出多个特色米品种供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优质米示范推广面积为354 700 hm2,而且基本解决了优质和高产的矛盾;高产良种平均产量水平比“九五”提高了10%左右,平均产量达9 000~10 500 kg/hm2,而且高产品种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711 826.67 hm2。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在品质改良中保持适度的穗数和粒重的前提下提高每穗粒数或结实率对兼顾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云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的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卿 王建军 +1 位作者 周家武 安部信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品种 稻谷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周家武 肖卿 +3 位作者 王建军 廖新华 杨晓洪 赵国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以昆明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温凉粳稻区 4个有代表性的当家品种的研究表明 :1 各品种以孕穗期的生长速率最大 ,孕穗期和灌浆充实期物质生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最高 ;2 各品种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均较低 ,成熟期存活的绿叶数在品种间... 通过以昆明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温凉粳稻区 4个有代表性的当家品种的研究表明 :1 各品种以孕穗期的生长速率最大 ,孕穗期和灌浆充实期物质生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最高 ;2 各品种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均较低 ,成熟期存活的绿叶数在品种间差异很大 ,抽穗后叶片枯死速度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后期物质累积量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3 茎鞘发达与否和抽穗后叶片死亡速度共同造成了茎鞘贮藏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在品种间的差异 ;4 前期生长量大的品种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栽培难度 ,在栽培中 ,应在前、中期具有较高物质累积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叶面积指数 ,努力维持后期叶片活力 ,以提高后期物质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物质生产 生长速率 茎鞘 品种 云南高原温凉粳稻区 生物产量 籽粒产量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型特色软米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苏振喜 赵国珍 +4 位作者 廖新华 世荣 蒋聪 朱振华 邹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将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系)种植在4个不同海拔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食味品质性状的表型值、AMMI分析的前两位主成分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 将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系)种植在4个不同海拔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食味品质性状的表型值、AMMI分析的前两位主成分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品种(系)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3项指标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的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3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显著。综合考虑3项指标的表现,5个软米品种(系)食味品质稳定性依次为银光>云粳20号>云粳优4号>YH6>H559。影响食味品质稳定性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是海拔和日平均气温。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水平、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银光和云粳20号可作为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稳定性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软米 食味品质 AMMI模型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振华 金基永 +6 位作者 袁平荣 赵国珍 苏振喜 世荣 邹茜 杨世准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表现相对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耐冷性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振华 蒋志农 +2 位作者 世荣 赵国珍 苏振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59,共3页
以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部高原粳稻多点区域试验参试的1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全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 以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部高原粳稻多点区域试验参试的1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全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穗长>株高>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明确了高原粳稻各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为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经济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关联序 选育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世代集团糙米粒选对水稻品质育种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吉新 赵国珍 +2 位作者 世荣 陈国新 杜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糙米 水稻 品质育种 低世代集团 粒选 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