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野生荞麦资源地理分布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莉花 叶昌荣 肖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通过1998~2002年7次,对云南6个地、州50多个县、市,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搜集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荞麦野生种、亚种和变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两个主要分布中心;发现F x的植物学形态性状与已命名种不尽相同,可能为一个新... 通过1998~2002年7次,对云南6个地、州50多个县、市,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搜集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荞麦野生种、亚种和变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两个主要分布中心;发现F x的植物学形态性状与已命名种不尽相同,可能为一个新种或新的变种(待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荞麦资源 地理分布 植物学形态 性状 亚种 野生种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农业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米艳华 陆琳 +4 位作者 陈艺齐 张德 段曰汤 杨顺林 朱红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式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农业种植模式 光、热、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云南田麦新品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锦 程加省 +7 位作者 王志伟 乔祥梅 杨金华 程耿 胡银星 谭泽林 李菊湘 于亚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82-2285,共4页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1年度田麦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基本苗>穗粒数>株...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1年度田麦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基本苗>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最高分蘖>有效穗。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对穗粒数、株高、生育期的选择,但不应忽略千粒重、最高分蘖、有效穗的选择,栽培上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时灌水施肥,保证基本苗、增加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小麦新品系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及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锦 王志伟 +2 位作者 于亚雄 杨金华 程加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8-1142,共5页
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 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成品种云麦39、云南省地方品种保山老玉麦和云县小白麦等4份材料携带有慢锈基因Lr34/Yr18,供试材料中来源于CIMMYT的材料未检测到Lr34/Yr18基因。这些携带有慢锈性基因的材料可作为今后云南省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云南铁壳麦 Lr34/Yr18基因 csLV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应对措施
5
作者 罗文达 肖植文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B05期120-122,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措施。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现状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提出了7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重要性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根系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志伟 乔祥梅 +8 位作者 程加省 宗兴梅 丁礼云 和立宣 杨金华 胡银星 程耿 黄锦 于亚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5,共6页
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 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开花期顶二叶叶面积、开花期和成熟期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次生根根数、根长和根干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倒二叶和顶二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旗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成熟期旗叶、倒二叶和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成熟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叶面积的乘积和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生态区次生根根系发达、生育后期顶二叶维持相对较大叶面积和较高叶绿素SPAD值的协调型小麦品种(如云麦53)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积 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乔祥梅 程加省 +5 位作者 王志伟 黄锦 杨金华 胡银星 程耿 于亚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给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易门、隆阳、弥勒3个试验点进行氮素单因子肥效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0,N75,N150,N225,N300表示)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 为给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易门、隆阳、弥勒3个试验点进行氮素单因子肥效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0,N75,N150,N225,N300表示)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隆阳试验点的小麦产量持续增加,但N225与N300之间差异不显著;易门和弥勒试验点的小麦产量在N150处理下最高,随后开始下降,N300下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增加,易门和弥勒试验点在N225处理下达到最高;千粒重在弥勒试验点以N0最高,易门和隆阳试验点以N75最高,随后增施氮肥千粒重降低;株高和穗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综合来看,“云麦53”在施氮量150~225 kg/hm^2条件下,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提高穗粒数,从而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麦 云麦53 施氮量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SR标记建立玉米黄早四DNA标准指纹图谱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建华 张金渝 +4 位作者 杨晓洪 肖植文 孔令明 华秋瑾 米艳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DNA标准指纹图谱是分子检测技术用于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DUS辅助评价的重要基础。通过玉米对黄早四DNA的SSR标准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的研究。筛选出20对可以用于玉米DNA标准图谱构建的核心引物,它们的平均PIC值为0.8554,检测出的等位基... DNA标准指纹图谱是分子检测技术用于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DUS辅助评价的重要基础。通过玉米对黄早四DNA的SSR标准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的研究。筛选出20对可以用于玉米DNA标准图谱构建的核心引物,它们的平均PIC值为0.8554,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是6~15个,平均8.55个。Bnlg125和Bnlg2162检测到了玉米黄早四的DNA特有谱带;8%的聚丙烯酰胺电泳体系可以将亲缘关系很近的玉米品种区分开来。对玉米DNA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DNA取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早四 DNA标准指纹图谱 DUS测试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对云麦5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伟 黄锦 +7 位作者 李菊湘 陈向东 杨兆才 王增明 程加省 杨金华 张艳芬 于亚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53为材料,于2011 ~2012年度在云南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易门点产量和千粒重外,磷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在各生态点对小麦产量、...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53为材料,于2011 ~2012年度在云南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易门点产量和千粒重外,磷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在各生态点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影响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除弥勒点穗长外,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在各生态点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及穗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考虑产量因素,本试验云麦53在云南地区选择适量磷钾肥施用时,采用N种+分+拔施用方式可实现高产或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钾肥 施用方式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