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5 位作者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4-2570,共7页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 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和57.93 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 mm,致死温度为65℃,10 min;菌丝在pH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 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 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 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 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 min, pH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茎枯病 木贼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坤 余萍 +4 位作者 阙劲松 罗红梅 刘春明 陈丽华 张绍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77-1983,共7页
【目的】设计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配合施用,研究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具有显著防控效果和环境友好型的措施。【方法】选取根结线虫危害较重的烟田,用3种生物农药与4种生物质发酵肥的不同组合,分别在栽前、栽后45、90 d及采烤结束的土... 【目的】设计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配合施用,研究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具有显著防控效果和环境友好型的措施。【方法】选取根结线虫危害较重的烟田,用3种生物农药与4种生物质发酵肥的不同组合,分别在栽前、栽后45、90 d及采烤结束的土壤进行取样并检测J2数量;调查病情指数;测定产量和测评产值。【结果】根际土壤中在栽前与采烤结束时的各处理间J2数量差异不显著,栽后45 d差异极显著,栽后90 d差异显著;综合防控各处理间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肯邦线尊和丁硫甲维盐分别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合施用,及发酵肥单独施用的防控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50.4%~67.1%;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产量增加531~744 kg/hm^2,产值增加16890~23694元/hm^2。【结论】育苗末期、栽前和团棵期分别将阿维菌素类生物农药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施,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可有效防控烟草根结线虫病害,产量与产值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生物质发酵肥 防控 烟草 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地区山胡椒的果、茎、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圆圆 彭玮瑶 +6 位作者 张健 查云盛 何江斌 友胜军 黎平 颜健 胡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03-1715,共13页
为充分利用山胡椒的果、茎、叶,本研究通过GC-MS方法比较它们的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山胡椒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3个地区山胡椒的果、茎、叶均采用二氯甲烷超声进行提取相应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分... 为充分利用山胡椒的果、茎、叶,本研究通过GC-MS方法比较它们的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山胡椒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3个地区山胡椒的果、茎、叶均采用二氯甲烷超声进行提取相应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分析比较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各挥发物成分的含量差异,以期发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山胡椒所含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同地区山胡椒的不同部位之间所含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差别大。亚坪山胡椒的果、茎、叶中存在挥发物种类更多、更为丰富,各含有254、66、60个挥发物,金顶山胡椒的果、茎、叶中各含有192、60、76个挥发性化合物,姚家坪山胡椒的果茎叶各含有251、43、55个挥发物;3个地区山胡椒的果实间共同挥发物有43个,茎之间的共同挥发物有21个,叶之间的共同挥发物有24个。山胡椒的果实中醛类含量最多,其次含量较多的是有机酸类化合物;茎中多数为酯类化合物,其次是烷烃类化合物,叶片中多数为烷烃类、烯烃类化合物。在金顶和亚坪地区的山胡椒中,棕榈酸、正癸酸、月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在姚家坪地区的山胡椒中,4,8-dimethyl-3,7-nonadien-2-ol、epoxy-linalooloxide、geranic acid、(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3-甲基-2-环己烯-1-酮这几种物质含量较高。上述物质在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较大应用,3个地区山胡椒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别会导致其在应用上存在差别,该研究将为云南怒江州不同地区山胡椒果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