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1
作者 曾亚文 杨晓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育种、食品营养功能组学及预防医学前沿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学科和预防慢性病功能食品作物的种质、品种、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技术体系,以功能粮食(大麦青稞和功能稻...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育种、食品营养功能组学及预防医学前沿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学科和预防慢性病功能食品作物的种质、品种、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技术体系,以功能粮食(大麦青稞和功能稻米等)、功能杂粮(荞麦和燕麦等)和功能蔬菜(魔芋和姜科等)功能食品作物研发为主的创新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功能食品 作物学科 食品营养 创新团队 功能组 青稞 功能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苏火生 陈光 +4 位作者 唐一春 王海平 李荣英 廖祥龙 蔡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8-683,共6页
对云南省新平县3个乡镇的11个村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走访了15个村小组,访问了90户农户,共收集到与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优、特有、特用农业生物资源164份。分析了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消长情况及原因和... 对云南省新平县3个乡镇的11个村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走访了15个村小组,访问了90户农户,共收集到与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优、特有、特用农业生物资源164份。分析了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并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生物资源的特性,提出了利用、保护和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新平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样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9 位作者 徐象国 杨雅云 李全衡 陶祥 张菲菲 隆文杰 刘圆圆 瞿冲芬 丁铭 蔡青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09-122,共14页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9.28%、9.51%、0.88%和0.33%;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牧草绿肥的占比依次为55.18%、19.72%、11.92%、11.24%和1.94%;样本涵盖了78个科,241个属,391个种,其中,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葫芦科的样本数目居前4位;在州(市)级别上,样本数排前3名的地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分别占总样本数的9.87%、9.67%和8.50%;从云南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的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这些群体提供的样本数量较多;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种植区中,滇中高原盆地的粮、烟、油、菜、果、桑区收集的样本数量最多,共3415份,占总数的40.58%。整个省内,随海拔升高,农作物样本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海拔区间,各州(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表现各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昆明市在不同海拔区间的优势度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地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Brillouin丰富度指数在6个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海拔1000~1500m和3000m以上区间内,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创新种质和开发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生物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云昆 赵志坚 +3 位作者 李云海 张仲凯 李先平 邓纪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8-81,共4页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 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 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 种双糖和3 种己醇的氧化能力和其他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 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 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 种双糖和3 种己醇的氧化能力和其他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3 个生物型,供试的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17/57)和1 个新生物型(31/57),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Ⅴ。首次发现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即:不同生物型的青枯菌侵染同一马铃薯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青枯菌 生物型 致病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5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3 位作者 隆文杰 李程鹏 孙道旺 王莉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 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GY3的孢子形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菌株GY3的rDNA–ITS及TUB2联合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2个菌株(ZK1–1、ZK5–5)的序列聚在同一分支,鉴定认为金荞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Y3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以PDA培养基培养GY3,菌丝生长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水浴10min),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5 位作者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4-2570,共7页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 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和57.93 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 mm,致死温度为65℃,10 min;菌丝在pH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 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 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 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 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 min, pH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茎枯病 木贼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文洁 王艳青 +2 位作者 孙道旺 尹桂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褐斑病 稻黑孢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阿昌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林辉 刘光华 +10 位作者 刘倩 吕玉兰 魏团仁 王跃全 程金焕 余腾琼 程耿 杨顺林 娄予强 戴陆园 徐福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2008年9月、2009年5-6月分别对云南省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的九保、曩宋2个阿昌族乡共18个村分布的与阿昌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300份。本文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 2008年9月、2009年5-6月分别对云南省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的九保、曩宋2个阿昌族乡共18个村分布的与阿昌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300份。本文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云南省阿昌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农业生物资源 陇川县 梁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德昂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林辉 刘光华 +10 位作者 刘倩 吕玉兰 魏团仁 程金焕 娄予强 王跃全 刘发万 杨峰 杨维泽 戴陆园 徐福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4-1608,共5页
2008年9~10月、2009年9月分别对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镇康县南伞镇、镇康县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2乡1镇10个村分布的与德昂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57份。文章... 2008年9~10月、2009年9月分别对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镇康县南伞镇、镇康县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2乡1镇10个村分布的与德昂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57份。文章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云南德昂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族 农业生物资源 潞西市 镇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翠凤 胡忠荣 +11 位作者 伍少云 李坤明 张丽琴 杨峰 金杰 徐福荣 阿新祥 杨雅云 张恩来 董超 张斐斐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4类,分别... 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4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族 农业生物资源 传统知识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对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的影响
11
作者 董超 汤翠凤 +5 位作者 阿新祥 甘树仙 张斐斐 杨雅云 冒嘉伟 戴陆园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0-1402,共13页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下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以期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方式对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影响,为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其保护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质库保存的12份...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下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以期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方式对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影响,为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其保护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质库保存的12份地方稻种(命名为品种名-1)与其对应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命名为品种名-2)为试验材料,利用72个SSR分子标记对这24份地方稻种材料(共12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等位变异分析。【结果】供试24份地方稻材料共检测出等位基因数490个,变幅4~12个,平均6.8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337~0.910,平均为0.769。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较种质库保存的地方稻种等位基因数量、特有等位基因数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量均略低,但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略高,表明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略有降低。农家保护的小白糯-2和烂地谷-2分别在标记RM333和RM213上未检测出等位变异位点,小白糯-2、老粳糯-2和老鼠牙-2分别在标记RM349、RM18和RM333上检测出纯合等位变异位点,表明农家保护下部分等位位点流失。12组地方稻种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2~0.917,其中香谷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小白糯的最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05处可将供试地方稻种材料聚类为籼、粳两大类,每组对应地方稻种材料均对应聚在一小类,表明供试对应地方稻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且对应程度较高。24份地方稻种材料共检测出等位变异位点数260个,变幅6~57个,其中28个位点与抗逆相关,25个与育性相关,33个与抗病虫相关,26个与产量及营养相关,且农家保护下理论产量提高,表明农家保护下产生遗传变异可能是向着提高适应性来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结论】在农家保护下地方稻种的部分等位基因纯合与流失是其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内在原因,而其在育性、抗病虫、抗逆、产量及营养高效等功能连锁标记上产生大量的遗传变异,并呈株高降低、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增强了地方稻种应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压力变化的能力,说明农家保护是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 SSR标记 等位变异 农家保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苗瘟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12
作者 董超 董丽英 +6 位作者 薛静 杨雅云 汤翠凤 阿新祥 张斐斐 杨勤忠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78份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在40%~100%,平均抗性达93.6%;其中55份地方稻种资源对10个菌株的抗性达100%,占总资源数的70.5%;3个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的抗性强弱为勐海县(99.00%)>墨江县(89.09%)>双江县(80.59%)。菌株08-16-6a-1和HN-09-1c-7对3个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11.54%),而菌株HN-09-1c-7和08-20-1a-1对勐海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4.00%),菌株08-20-1a-1对墨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36.36%),菌株08-16-6a-1对双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致病力最强(52.94%)。功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出Pi9、Pi5、Pita、Pikh、Pid2和Pikm 6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频率为73.08%~84.62%,最高的为Pid2,最低的为Pi9;勐海县稻种资源中频率最高为Pita和Pid2,最低为Pi9;墨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5和Pi9,最低为Pita;双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ta、Pikm、Pikh和Pi9,最低为Pi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抗性基因对苗期叶瘟抗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可解释苗期叶瘟抗性变化1.8%~25.8%,抗性基因Pid2+Pi5+Pikm+Pikh组合的贡献率最低,而6个抗性基因组合的贡献率最高,但组合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强、抗谱宽,Pid2基因为主要抗性基因,筛选出38份对10个菌株抗性达100%且含Pid2和Pi9基因的资源,是拓宽稻瘟病抗性遗传背景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资源 布朗族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功能标记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灰树花和中华灰树花生物学特性及驯化
13
作者 陈德超 李娥贤 +4 位作者 王帅 赵龙 穆丽丹 罗红梅 李树红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获得美味灰树花(Grifola edulis)和中华灰树花(G.sinensi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L5366和L5453,研究其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并驯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灰树花和中华灰树花母种培... 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获得美味灰树花(Grifola edulis)和中华灰树花(G.sinensi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L5366和L5453,研究其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并驯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灰树花和中华灰树花母种培养最适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碳氮比和pH分别为果糖、黄豆饼粉、硫酸亚铁、20∶1、6,温度分别为28℃和24℃;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3.41%和11.35%。研究结果可为发掘云南省灰树花资源和丰富灰树花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食药用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效率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14
作者 李荣欣 刘丽 +11 位作者 钟巧芳 杨和生 杨顺发 肖素勤 赵白英 李金璐 陈玲 彭钰婷 李宗鼎 刘梅芳 程在全 殷富有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分别于2023年8月和11月对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等滇西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开展调查。2次共调查8个分布点,其中6个分布点面积不足31 m^(2),这些分布点占分布点总数的75%,说明该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已处于濒危状态。橡胶树、柚木、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与道路扩建是造成疣粒野生稻原生境被破环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抢救性收集125份疣粒野生稻资源,全部纳入国家高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进一步对这些疣粒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均抗水稻白叶枯病,这为水稻抗病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云南西部地区 濒危植物 资源保护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弥勒烟区烟草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15
作者 付玥 唐艺 +5 位作者 雷雯 李艳 刘保菊 雍容婧 李妤 张洁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2022—2024年期间,对云南省红河州弥勒烟区的烟草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危害弥勒烟区烟株的主要病害有6种,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气候斑点病、黑胫病、普通花叶病、番茄斑萎病、赤星病以及青枯病,这些烟草病害主要集中在烟株的成... 2022—2024年期间,对云南省红河州弥勒烟区的烟草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危害弥勒烟区烟株的主要病害有6种,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气候斑点病、黑胫病、普通花叶病、番茄斑萎病、赤星病以及青枯病,这些烟草病害主要集中在烟株的成熟期。而危害弥勒烟区烟株的主要虫害有4种,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烟蚜、斜纹夜蛾、烟青虫和小地老虎,以上虫害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烟株的旺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烟区 烟草 病虫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志坚 何云昆 +4 位作者 李成云 张志铭 朱杰华 李先平 邓纪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 V8 琼脂培养基上与 A1 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 47 个菌株中出现了10 个 A2 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 V8 琼脂培养基上与 A1 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 47 个菌株中出现了10 个 A2 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 A2 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A2交配型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志坚 王淑芬 +2 位作者 李成云 李先平 何云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A2交配型菌株 4 1株 ,发生频率为 16 2 %,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 ,其余 7个产区均有分布。 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 ,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交配型 云南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稻种资源垂直抗性基因的利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罗朝喜 李进斌 +3 位作者 李成云 尹良芬 周晓罡 王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61,共5页
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 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高的有 31 7 4(5 2 % )、 0 0 7(5 2 % )、 1 37 4(4 5 % )、 0 0 3(3 2 % )、 0 0 7 5(2 6 % )。稻瘟病菌的致病谱比 1 983~ 1 988年的小种有了明显增强 ,这主要是由于栽培了抗病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原因。根据生理小种在各稻作区的组成和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垂抗基因 云南省 稻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福荣 董超 +6 位作者 杨文毅 张恩来 汤翠凤 阿新祥 杨雅云 张斐斐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0-708,共9页
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7个表型性状,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244,籼型品种间为0.289,粳型为0... 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7个表型性状,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244,籼型品种间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表明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Na),每个标记平均为4.458个,变幅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其中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品种间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尤其是同一育种部门(或课题组)选育的品种间遗传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 表型性状 微卫星标记 遗传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2
20
作者 康平德 徐中志 +5 位作者 陈翠 徐福荣 汤王外 张恩来 阿新详 杨少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6-362,共7页
2008年至2009年对云南省普米族较集中的玉龙、宁蒗、兰坪、维西4个县的18个乡(镇)32个村与普米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284份。本文对当地农业植物资源现状和调查、收集到的资... 2008年至2009年对云南省普米族较集中的玉龙、宁蒗、兰坪、维西4个县的18个乡(镇)32个村与普米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284份。本文对当地农业植物资源现状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4个调查县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普米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普米族地区 农业植物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