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 ,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 ,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17个 ,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 ,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 ,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17个 ,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后 ,云南省将加快优质油菜育种步伐 ,采用多种育种手段 ,努力与国际油菜品质育种目标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冬季发展亚麻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其宁 赵振玲 符明联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市场竞争优势 云南 冬季 亚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向日葵病害发生与控制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振玲 钱建宁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0-31,共2页
1999~ 2 0 0 1年对云南省向日葵病害进行调查 ,初步查清了近几年向日葵病害发生的种类 ,并对病害发生特点、危害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云南 向日葵 病害发生 控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夏播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符明联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夏季 播种 油菜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品种引种云南的表现 被引量:7
5
作者 符明联 邹平 +1 位作者 吴建华 丁丽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本文对黔油 10号等 5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引种云南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多数贵州油菜品种在云南省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营养生长旺盛、生育期长、后期高温逼熟严重 ,产量随气候变化年度差异较大。从贵州引种 ,应选择在... 本文对黔油 10号等 5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引种云南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多数贵州油菜品种在云南省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营养生长旺盛、生育期长、后期高温逼熟严重 ,产量随气候变化年度差异较大。从贵州引种 ,应选择在贵州表现早熟、中早熟类型的品种 ,引种成功率高 ,如黔油 10号生育期较适合云南省油菜生产的需要 ,能够稳产高产 ,现已通过两年一轮的云南省夏播油菜区域试验和一年的云南省小春油菜区域试验 ,进行了一定面积的试种示范 ,有望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进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引种 云南 黔油系列品种 产量表现 生育期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王奇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 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为 :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 ,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云南省地方... 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 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为 :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 ,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云南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 (<1% )和低硫代葡萄糖甙 (<30 μmol/g)的种质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品质鉴定 含油量 硫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油菜种质资源抗(耐)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万洪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 317份的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 ,结果为 :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 ,但存在着高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 ,在芥菜型油菜中...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 317份的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 ,结果为 :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 ,但存在着高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 ,在芥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 (耐 )病毒病种质资源 11份 (高抗 3份 ,高耐 8份 )、高抗 (耐 )菌核病的种质资源有 3份、高抗 (耐 )霜霉病种质资源 1份 ;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 (耐 )病毒病种质资源 1份 ;甘蓝型油菜无高抗 (耐 ) 3类病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大部份油菜种质资源对 3类病的抗性为低感至高感 ,占油菜资源总数的 8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病毒病 菌核病 霜霉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庆滢 杨丽英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415-417,共3页
对云南省花生的叶斑病病原菌作了分离和鉴定,于花生成熟期从病株的叶部取样分离出花生叶斑病病菌株10个,经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3个菌株是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 对云南省花生的叶斑病病原菌作了分离和鉴定,于花生成熟期从病株的叶部取样分离出花生叶斑病病菌株10个,经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3个菌株是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回接试验结果表明: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为Cercosporaarachidicola Hori和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花生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宁生 杨建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78-380,共3页
在农业生产中栽培和育种两个方面,化学调控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这项技术,长期以来有不少不 正确的认识,妨碍了它的应用。只有正确的使用,化学调控技术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化学调控 农业生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在云南的表现
10
作者 符明联 吴建华 丁丽珍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对黔油 10号等 5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在云南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 ,多数贵州油菜品种在云南省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营养生长旺盛 ,生育期长、后期高温逼熟严重 ,产量随气候变化年度差异较大。其中 ,黔油 10号生育期较适合云... 对黔油 10号等 5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在云南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 ,多数贵州油菜品种在云南省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营养生长旺盛 ,生育期长、后期高温逼熟严重 ,产量随气候变化年度差异较大。其中 ,黔油 10号生育期较适合云南省油菜生产的需要 ,能够稳产高产 ,现已通过了两年一轮的云南省夏播油菜区域试验和一年的云南省小春油菜区域试验 ,进行了一定面积的试种示范 ,有望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进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云南 杂交油菜 新品种 示范 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石开 刘其宁 +4 位作者 吴学英 苏振喜 张庆莹 邱怀珊 赵庭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 油菜 光温敏核不育系 K121S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年限对油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蒋海玉 杜燕 刘其宁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 1~ 17年的甘蓝型油菜 (B.napus 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 1~ 17年的甘蓝型油菜 (B.napus 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 ,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 ,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 ,峰高降低 ,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 ,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 8~ 9年 ,安全贮藏期为 1~ 7年。相关分析表明 :贮藏 1~ 7年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 0 .95 2 7* * ,回归方程 y=93.0 7-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 贮存 发芽特性 贮藏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海玉 严远鑫 +4 位作者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1,85,共3页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三系杂交种 云油杂1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品质表现 适应地区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MI模型应用于油菜区域试验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旭云 谢永俊 +1 位作者 杨德 张锡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AMMI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 plicativeinteraction ,简记为AMMI)模型 ,它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本文以1996和 1997年 (秋播 )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小区产量为资料 ... AMMI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 plicativeinteraction ,简记为AMMI)模型 ,它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本文以1996和 1997年 (秋播 )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小区产量为资料 ,应用AMMI模型分析研究油菜区域试验。通过分析得出 :使用AMMI模型能提高估计的准确性、提高选择的概率。例如 ,此组区域试验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时 ,剩余残差占交互作用的 74 60 % ;而在AMMI模型中 ,残差仅占交互作用的 16 63%。在AMMI分析中 ,显著的主成分轴 (PCA1~ 3)用尽量小的自由度捕捉尽量大的SS (其中 ,PCA1用 2 4 %的互作自由度捕捉了 4 8 72 %的互作SS) ,而剩余大自由度对应小的SS ,作为试验误差处理 ,提高试验精确度。特别是AMMI模型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 ,为其推广某一品种和在某一区域推广这一品种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显著的PCA轴多于 3个以上时 ,可通过D值的大小来确定品种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 ,此模型可提高试验精确度 ,减少试验重复数 ,评价品种更精确 ,选择出的品种更可靠 ,且能够直观地得出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它是一种花费小、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适应性 精确度 基因型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K121S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石开 苏振喜 吴学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49-54,共6页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重叠基因的作用而表现可育,使得K121S具有夏播不育而秋播可育的温敏性,05S不具温敏性而呈典型的核不育表现。存在3种不育基因型:温敏型s1s1s2s2s3s3s4s4sii,纯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Ⅱ,杂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Ⅰi,温敏型可作为纯合不育两型系的临时保持系获得全不育群体。测交F1全部可育,各分离群体F2夏播表现3:1、15:1、63:1、205:1、255:1,秋播3:1、13:3、15:1、61:3、63:1、253:3、255:1、1021:3和全可育,兄妹交或F1回交可能出现的分离为:夏播1:1、3:1、7:1、15:1,秋播1:1、3:1、7:1、15:1、31:1、5:3、13:3、29:3、61:3和全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 温敏性 遗传 基因型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云松 邱怀珊 +4 位作者 赵庭周 刘其宁 苏振喜 吴学英 李石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7,共5页
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不育胞质对杂交当代(FO) 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 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 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实率表现负效应趋势, 但对不... 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不育胞质对杂交当代(FO) 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 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 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实率表现负效应趋势, 但对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该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 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正效应趋势, 且效应在不同恢复源间有显著差异; 不育胞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有利于优良株型及高产组合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欧新A 不育细胞质 遗传效应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 C肽融合蛋白基因转入棉花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树松 安成才 +1 位作者 李启任 陈章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8-351,共4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的融合蛋白基因导入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栽培品种中棉所10号,并获得大量小苗。小苗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明蜘蛛杀虫肽基因已经转入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1%和6...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的融合蛋白基因导入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栽培品种中棉所10号,并获得大量小苗。小苗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明蜘蛛杀虫肽基因已经转入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1%和6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基因 棉花 蜘蛛杀虫肽 遗传转化 植株再生 Bt毒蛋白C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雌性单株建立蓖麻雌性系的三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宁生 杨建国 张尧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72,共6页
比较了三种由雌性单株建立蓖麻雌性系方法:(1)利用环境高温处理 NES型雌性单株诱导雄花建立雌性系,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对日均温要求较高。 (2)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NES型雌性单株诱导雄花建立雌性系,该法成功的 可... 比较了三种由雌性单株建立蓖麻雌性系方法:(1)利用环境高温处理 NES型雌性单株诱导雄花建立雌性系,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对日均温要求较高。 (2)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NES型雌性单株诱导雄花建立雌性系,该法成功的 可能性较大,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高,如积极探索有望早日成为比较成熟的方法, 目前已有一定的进展。(3)利用组织培养无性繁殖N型雌性单株建立雌性系,该 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雌性单株 雌性系 杂交种选育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生蓖麻的栽培技术措施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江惠琼 李文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88-91,共4页
蓖麻在中国分布较广,从南到北均可栽培。由于栽培品种和气候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在栽培技术上的显著不同,在北方蓖麻为一年生作物,而在南方蓖麻则为多年生作物。从品种选择、打塘、施肥、种植密度、合理轮作及间套种、打顶、整枝、冬春... 蓖麻在中国分布较广,从南到北均可栽培。由于栽培品种和气候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在栽培技术上的显著不同,在北方蓖麻为一年生作物,而在南方蓖麻则为多年生作物。从品种选择、打塘、施肥、种植密度、合理轮作及间套种、打顶、整枝、冬春管理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方宿生蓖麻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生 蓖麻 栽培技术 中国 轮作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尧忠 杨桂芬 +2 位作者 徐宁生 袁平荣 陶大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张尧忠,杨桂芬,徐宁生,袁平荣,陶大云关键词新酶带,籼稻,粳稻,分类,演化ANEWLYFOUNDESTERASEBANDANDITSAPPLICATION¥ZhangYaozhong;... 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酶带及其应用张尧忠,杨桂芬,徐宁生,袁平荣,陶大云关键词新酶带,籼稻,粳稻,分类,演化ANEWLYFOUNDESTERASEBANDANDITSAPPLICATION¥ZhangYaozhong;YangGuifeng;Xu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带 分类 演化 水稻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