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明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对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条锈菌越夏规律、品种及小种变异、环境因素等流行体系作 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云南 小麦 条锈病 危害 流行特点 条锈菌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炸片加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防病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4 位作者 展康 张开甫 董禄凤 纪家富 周世国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150-153,共4页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来源于美国,由Wauseon与USDAB514l-6(Lenape)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是优质的炸片加工型品种,被国内外薯片加工企业广泛地采用,是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省冬季、小春季种植已达几百公顷,但在...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来源于美国,由Wauseon与USDAB514l-6(Lenape)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是优质的炸片加工型品种,被国内外薯片加工企业广泛地采用,是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省冬季、小春季种植已达几百公顷,但在大春季马铃薯的主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炸片加工型品种 马铃薯 “大西洋” 品种开发 防病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志坚 王淑芬 +2 位作者 李成云 李先平 何云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A2交配型菌株 4 1株 ,发生频率为 16 2 %,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 ,其余 7个产区均有分布。 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 ,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交配型 云南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稻种资源垂直抗性基因的利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朝喜 李进斌 +3 位作者 李成云 尹良芬 周晓罡 王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61,共5页
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 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高的有 31 7 4(5 2 % )、 0 0 7(5 2 % )、 1 37 4(4 5 % )、 0 0 3(3 2 % )、 0 0 7 5(2 6 % )。稻瘟病菌的致病谱比 1 983~ 1 988年的小种有了明显增强 ,这主要是由于栽培了抗病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原因。根据生理小种在各稻作区的组成和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垂抗基因 云南省 稻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群 杨佩文 +2 位作者 杨勤忠 郑凤萍 李家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对 36 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 ,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 ,占 36 7% ;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 ,占 6 3% ;粳稻最少 ,仅占 2 2 %。对 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 ,发现 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 对 36 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 ,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 ,占 36 7% ;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 ,占 6 3% ;粳稻最少 ,仅占 2 2 %。对 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 ,发现 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2对基因控制 ,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稻瘟病抗性 基因分析 稻种资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近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进斌 罗朝喜 +2 位作者 李成云 王芳 周晓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用日本 9个水稻单基因鉴别品种和BL1、K5 9两个参考品种鉴定了云南省 4个稻作区 2 1个县 (市 )采集、分离的 15 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 ,结果出现 7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其中优势小种为 136 4(出现频率为 6 5 % )、317 4(出现频率 5 2... 用日本 9个水稻单基因鉴别品种和BL1、K5 9两个参考品种鉴定了云南省 4个稻作区 2 1个县 (市 )采集、分离的 15 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 ,结果出现 7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其中优势小种为 136 4(出现频率为 6 5 % )、317 4(出现频率 5 2 % )、0 0 7(出现频率 5 2 % )小种。通过研究各稻作区生理小种对日本鉴别品种的侵染率 ,分析了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不同稻作区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单基因鉴别品种 组成 分布 侵染率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栽培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汇 徐云 +1 位作者 施晓群 林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云南水稻栽培的特点,对“系统”的功能提出要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水稻栽培专家 的经验及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获取水稻高产的“专家思路模型”,筛选出海拔高度、稻田土壤 肥力、品种特征特性等7个与水稻栽培措施有关的主... 根据云南水稻栽培的特点,对“系统”的功能提出要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水稻栽培专家 的经验及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获取水稻高产的“专家思路模型”,筛选出海拔高度、稻田土壤 肥力、品种特征特性等7个与水稻栽培措施有关的主导因子,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收集必要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以Windows95为平台,VB5.0为编程语 言进行“系统”开发。经试用效果明显,用户接受,专家满意。图6,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专家系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香蕉寄生线虫种类调查和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迅东 翟留香 孙茂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寄生线虫 长针线虫属 盾线虫属 轮线虫属 纽带线虫属 剑线虫属 垫刃线虫属 景洪 根围 鉴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孤雌生殖诱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先平 李树莲 +2 位作者 隋启君 杨琼芬 白建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3-296,302,共5页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的方法对13个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诱导频率进行研究,诱导获得27株马铃薯双单倍体。不同的四倍体母本影响着双单倍体诱导的频率,C、云选2号和Spunta等3个品种的诱导频率较高,可作为优良的双单倍体诱导亲本...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的方法对13个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诱导频率进行研究,诱导获得27株马铃薯双单倍体。不同的四倍体母本影响着双单倍体诱导的频率,C、云选2号和Spunta等3个品种的诱导频率较高,可作为优良的双单倍体诱导亲本加以利用。从IVP101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出O01-9-3和O01-9-10两个比对照优良的授粉者,它们的诱导率分别为13.33/100果和7.14/100果,远高于对照IVP101的2.05/100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孤雌生殖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储存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0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2 位作者 李先平 EnriqueChujoy 王丽珍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06期69-76,共8页
近年来,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但马铃薯的储存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收获中块茎的机械损伤,储存基础设施、储存方式的落后和储存技术的缺乏,造成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块茎过早发芽,失水后重量迅速减少,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 近年来,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但马铃薯的储存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收获中块茎的机械损伤,储存基础设施、储存方式的落后和储存技术的缺乏,造成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块茎过早发芽,失水后重量迅速减少,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导致马铃薯商品薯品质和种薯质量降低,农民收入减少。本文在对云南省马铃薯储存现状、储存方式、储存过程中造成损失的原因等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储存现状 产业发展 机械损伤 基础设施 种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04年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邬琰 李明菊 +1 位作者 范静华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5-338,355,共5页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2004年 小麦条锈病 中部地区 鉴定结果 云南省 病菌生理小种 致病类型 出现频率 生产品种 水源 流行 抗源 抗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佩文 李家瑞 +3 位作者 杨勤忠 王群 曾莉 梁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概述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分离培养、病原菌检测、病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病性和病害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病 致病性分化 品种抗病性 综合治理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研究及引进利用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宗麒 谌爱东 +2 位作者 缪森 罗开珺 梁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就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种类研究及主要寄生蜂引进利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寄生性昆虫种类 10 9种 ,其中卵期寄生蜂 5种 ,幼虫期寄生蜂 81种 ,蛹期寄生蜂 2 3种。
关键词 寄生性天敌 种类 小菜蛾 引进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百合中微量元素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王元忠 李淑斌 +4 位作者 郭华春 番华彩 沙本才 陈福寿 王靖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54-1857,共4页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大百合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条件,测定了在不同生长时期大百合中K,Ca,Na,Mg,Fe,Zn,Mn,Cu和Cr等九种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2%-2.1%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7.8%-104.9%之间,分析结果满意。结果表明...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大百合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条件,测定了在不同生长时期大百合中K,Ca,Na,Mg,Fe,Zn,Mn,Cu和Cr等九种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2%-2.1%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7.8%-104.9%之间,分析结果满意。结果表明,大百合中Zn,K,Ca,Mg和Mn等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含量较高,提示了大百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微量元素 FA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2 位作者 赵永昌 李成云 R.J.Hijmans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9,共5页
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11个预测模型和6个电脑化模型;描述了模型预测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并作了评价提出存在问题;讨论了建立网络化病害预测模型和实现自动预警配套技术;报道了2003年直接应用于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测报 马铃薯晚疫病 预测模型 自动化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哒螨灵在柑桔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雪燕 尚慧 +1 位作者 陈静 吴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77-781,共5页
为评价哒螨灵在柑桔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丙酮提取柑桔和土壤中残留的哒螨灵,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用GC/ ECD方法对哒螨灵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仪器最小检出限为1×10-11g,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为评价哒螨灵在柑桔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丙酮提取柑桔和土壤中残留的哒螨灵,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用GC/ ECD方法对哒螨灵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仪器最小检出限为1×10-11g,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 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91.0 %~105.27 %.研究结果表明,哒螨灵在云南柑桔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9和22.3 d,在湖南柑桔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9和22.5 d.按推荐浓度150 mg/ L使用,安全间隔期20 d,在柑桔全果中最终残留量<0.136 mg/ kg.测定结果还表明,哒螨灵在柑桔中主要残留在桔皮里,桔肉中仅有少量残留,其残留分布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螨灵 柑桔 农药残留 发生规律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文伟 陈建新 +4 位作者 宋敦伦 何成兴 王淑芬 罗雁婕 管致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许多昆虫能产生ODPs;很多植物为防御昆虫产卵 ,也能通过自身的次生代谢途径 ,产生一系列ODAs。从ODS的应用潜力来看 ,它能发展成为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产卵忌避信息素 植物源昆明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余柳青 徐正浩 +1 位作者 郭怡卿 陶大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盆栽试验测定了 2 2份野生稻和 9份非洲栽培稻对无芒稗的抑制效果。发现野生稻 DY- 12和 DY- 16存在显著的抗性作用 ,它们对无芒稗的苗数抑制率分别达到 4 6 .1%和 4 7.0 % ,对无芒稗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 6 6 .8%和 72 .3%。非洲栽培... 盆栽试验测定了 2 2份野生稻和 9份非洲栽培稻对无芒稗的抑制效果。发现野生稻 DY- 12和 DY- 16存在显著的抗性作用 ,它们对无芒稗的苗数抑制率分别达到 4 6 .1%和 4 7.0 % ,对无芒稗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 6 6 .8%和 72 .3%。非洲栽培稻 FZ- 2 4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无芒稗效果 ,无芒稗苗数抑制率和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 4 1.7%和 6 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非洲栽培稻 抗稗草作用 无芒稗 抗杂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燕 Narayan Sarjerao Talekar +2 位作者 陈斌 李正跃 陈宗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对不同豆种的产卵选择性、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豆粒上绿豆象的着卵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显...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对不同豆种的产卵选择性、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豆粒上绿豆象的着卵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显著(P<0.01),卵在不同豆种上的孵化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孵化后,幼虫仅在蚕豆、绿豆、红皮豇豆、豌豆、黑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蛀孔数分别为3.00±0.25,2.00±0.18,3.50±0.09,2.50±0.21,4.50±0.10,2.00±0.22,2.50±0.17蛀孔/豆,差异显著(P<0.05)。在蚕豆、绿豆、红小豆、红皮豇豆、黑豆、大豆粒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63±0.12)%,(54.84±0.09)%,(44.40±0.08)%,(46.33±0.11)%,(66.88±0.10)%,(45.71±0.11)%,(21.59±0.21)%;雌虫的产卵期分别为(4.24±1.58)d,(5.10±0.22)d,(5.40±0.26)d,(5.21±1.25)d,(5.30±0.38)d,(4.63±0.41)d和(4.30±0.80)d,差异不显著(P>0.05),卵历期分别为(5.01±0.15)d,(4.30±0.05)d,(4.10±0.08)d,(5.10±0.18)d,(4.30±0.07)d,(4.20±0.14)d及(4.51±0.16)d,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33.40±4.85)d,(31.60±1.78)d,(28.22±3.56)d,(30.91±2.49)d,(27.30±1.98)d,(29.50±1.93)d及(36.70±4.97)d,差异显著(P<0.05)。不同豆种上绿豆象雄虫寿命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虫寿命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象 生长发育 豆类作物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国华 陶玫 +1 位作者 杨本立 陈福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缘红瓢虫 朝鲜球坚蚧 种群动态 捕食功能 捕食性天敌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