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军 李小林 +5 位作者 胡强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蒲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06期50-56,共7页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小麦种衣剂1#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玉米种衣剂4#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50;水稻种衣剂2#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粮食作物 种衣剂 应用效果 田间试验 种子包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5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发芽率 苗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种子精选和包衣技术推广应用概况
3
作者 李小林 罗军 +4 位作者 胡强 邵源梅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13-16,共4页
分析和研究了云南省种子精选加工和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问题 ,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加大试验示范力度 ,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已有推广应用示范网络的潜力以及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 分析和研究了云南省种子精选加工和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问题 ,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加大试验示范力度 ,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已有推广应用示范网络的潜力以及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种子 包衣技术 推广应用 精选包衣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军 李小林 +5 位作者 胡强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蒲恩堂 张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169-175,共7页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小麦种衣剂1#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玉米种衣剂4#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50;水稻种衣剂2#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衣剂 田间试验 云南 生态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种专用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西莉 李健强 +7 位作者 刘鹏飞 王锋 张龙 罗军 李小林 朱建军 浦恩堂 张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1-46,共6页
研究了浸种专用水稻种衣剂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秧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及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和多酚氧化酶 (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的药种比包... 研究了浸种专用水稻种衣剂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秧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及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和多酚氧化酶 (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的药种比包衣种子能够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 ,加速地上、地下部分生长 ,促进早分蘖 ,增强种苗抗逆能力 ;可使水稻秧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MDA积累减少 ,SOD、POD、CAT和 PPO活性提高。分析认为种衣剂处理可能具有延缓水稻衰老和诱导水稻产生抗病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水稻 抗病性 酶活性 浸种 专用水稻种衣剂 秧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症状矮牵牛植株植原体16Sr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蔡红 李小林 +1 位作者 孔宝华 陈海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分别对表现矮化和扁茎症状的矮牵牛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均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分别对表现矮化和扁茎症状的矮牵牛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均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 2个植原体株系 16SrDNA片段G+C含量分别为47. 1%和 47. 0%,具有其他柔膜菌纲原核生物 16SrRNA基因碱基组成特征;与 16Sr组中的代表株系 (西方翠菊黄化,SAY)同源率达到最高,分别为 99. 1和 98. 6%,故认为这 2个株系为该组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矮化 扁茎 16SRDNA序列 植原体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加工工序及其基本要求 被引量:12
7
作者 年伟 汪永华 邵源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种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以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改进和提高种子品质,获得具有高净度、高发芽率、高纯度和高活力商品种子的过程,是种子产... 种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以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改进和提高种子品质,获得具有高净度、高发芽率、高纯度和高活力商品种子的过程,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为此,针对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中的预清选、干燥、精选、分选、包衣和计量包装等常用的加工工序技术环节展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序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种子产业发展 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 技术处理 物理特性 种子品质 技术环节 计量包装 播种前 发芽率 高纯度 清选 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小麦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林 罗军 +2 位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浦恩堂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检测了3个新型小麦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种衣剂具有促进分蘖和增加叶面积及穗数等综合功效,并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基本苗和产量,分析认为其具有防治小麦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 检测了3个新型小麦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种衣剂具有促进分蘖和增加叶面积及穗数等综合功效,并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基本苗和产量,分析认为其具有防治小麦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的良好效果。就整体而言,供试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最好剂型为1#,最佳药种比为1:6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衣剂 应用效果 田间试验 出苗率 单株分蘖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加工工序及其基本要求 被引量:8
9
作者 年伟 汪永华 邵源梅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种子加工 工艺流程 工序 预清选 干燥 精选 长度分选 重力分选 种子包衣 计量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西莉 李健强 +6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胡强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采用平皿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云南大豆的三个主推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 ,研究其经三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的田间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带菌主要是壳球孢属 (Macrophomina)、枝孢属 (Cladosporium)、青霉菌属 (Penicil... 采用平皿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云南大豆的三个主推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 ,研究其经三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的田间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带菌主要是壳球孢属 (Macrophomina)、枝孢属 (Cladosporium)、青霉菌属 (Penicilium)和镰刀菌属 (Fusarium) ,品种之间带菌情况有一定差异。 30 %大豆种衣剂具有种子消毒、提高种子出苗率和促进壮苗等多方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带菌检测 种衣剂 生物学效应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