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丝含水率对成品烟丝致香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达 李晓科 +2 位作者 许仁杰 袁鹏 李娥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79,共6页
为研究薄板干燥工序中不同含水率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卷烟试样烟丝样品中致香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建立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以乙酸-2-苯乙酯为内标,MES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结合NIST和WILEY谱库检索定性、内标定... 为研究薄板干燥工序中不同含水率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卷烟试样烟丝样品中致香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建立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以乙酸-2-苯乙酯为内标,MES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结合NIST和WILEY谱库检索定性、内标定量,对国内市售卷烟品牌R的两个不同批次(E、F)样品中致香成分进行测定.两个批次的成品烟丝共检测出41种核心致香成分,其中批次E含39种,批次F含37种;6-甲基-3,5-庚二烯-2-酮、六氢金合欢基丙酮为E中未检出的成分,2-(2-戊烯基)呋喃、氧化异佛尔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苯乙烯为F中未检出的成分;E中的致香物质相对总含量小于样品F中的致香物质相对总含量,将薄板干燥工序烟丝含水率控制在14%有利于保留烟丝中的致香成分.静态顶空结合MES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数据获取自动化、智能化,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在烟草行业的生产制造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丝 薄板干燥 致香成分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清香风格特征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达 李娥贤 +4 位作者 李晓科 许仁杰 蔡昊城 袁鹏 李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7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回潮区温度对卷烟清香风格特征的影响,采用GC-MS/MS对50种国内市售成品卷烟烟丝中30种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建模,以得到能够表征清香风格特征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3种回潮温度下的烟丝样品的清香风格特征的感官品质进行定量分析... 为研究不同回潮区温度对卷烟清香风格特征的影响,采用GC-MS/MS对50种国内市售成品卷烟烟丝中30种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建模,以得到能够表征清香风格特征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3种回潮温度下的烟丝样品的清香风格特征的感官品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在30种致香成分中,23种进入回归方程,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42,调整决定系数为0.932,该方程对于多种卷烟的清香风格特征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X7~X16这10种物质与清香评分呈现正相关,其中γ-十一内酯与清香评分呈现最大正相关;其余13种物质与清香评分呈现负相关,其中δ-十一内酯与清香评分呈现最大负相关。模型对测试集清香评吸指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MAE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007分。随着回潮区温度的升高,烟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均有相应的降低,烟丝的致香成分数目也有降低。根据卷烟烟丝中的30种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建模,建立清香风格特征感官品质与致香成分含量的联系,得到的回归模型预测的卷烟清香风格特征感官评吸得分与实际评吸结果吻合度较高,对于清香这一感官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回潮区温度对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回潮区温度控制在50℃时更有利于得到感官评分更高的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品质 回潮区温度 清香风格特征 逐步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研究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逐口释放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健 李超 +5 位作者 陶鹰 黄云杰 李娥贤 申晓锋 赵蔚 韦克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6-861,共6页
为研究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逐口释放量,通过使用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进行自动化逐口捕集,并通过离子色谱外标法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抽吸模式下国内市售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含... 为研究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逐口释放量,通过使用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进行自动化逐口捕集,并通过离子色谱外标法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抽吸模式下国内市售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含量进行逐口捕集、测定及分析,根据卷烟单口烟气中氨的检测含量,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逐口递送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O模式逐口抽吸过程中,其释放量呈多项式(n≥6)形态增加趋势显著,Massachusetts及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下氨释放量趋势呈多项式改变(n=6),并且在第10口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不同抽吸模式下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9 2。氨的逐口释放量特征可划归4类,具体为:(1)第1、2、6口;(2)第8口;(3)第3、4口;(4)第5、7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20H吸烟机 卷烟 深度抽吸 逐口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搓板温度对三乙酸甘油酯赋香滤棒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超 刘劲芸 +4 位作者 李娥贤 蔡洁云 吴亿勤 胡燕 王庆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8,共7页
该文研究不同搓板温度对不同批次赋香卷烟感官评吸结果的影响。并采用静态顶空-GC/MS联用法,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氘代甲苯为内标物,通过NIST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C、D两批次赋香卷烟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该文研究不同搓板温度对不同批次赋香卷烟感官评吸结果的影响。并采用静态顶空-GC/MS联用法,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氘代甲苯为内标物,通过NIST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C、D两批次赋香卷烟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搓板温度下,两批次赋香卷烟评吸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赋香卷烟中8个主要致香成分均有明显区别,170℃对赋香卷烟香味的保留以及杂气的降低最有利。当搓板温度为170℃时,C、D两个批次赋香卷烟共检测出了55种致香物质,其中C批次含45种,D批次含46种;D批次中的致香成分相对总含量高于C批次中的致香物质相对总量。该研究可为赋香卷烟生产工艺过程中搓板温度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搓板温度 致香成分 感官评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型烟叶生物碱的差异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娥贤 李超 +4 位作者 余腾琼 雷涌涛 陶永萍 李学卫 丁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7-995,共9页
为研究不同香型烟叶中生物碱的差异规律,运用经典的抽样方法,从国内15个省份中的71个市和县收集2011-2013年间3类香型烤烟烟叶共543个样本。根据现行相关的行业标准文献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并采用F-假设检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 为研究不同香型烟叶中生物碱的差异规律,运用经典的抽样方法,从国内15个省份中的71个市和县收集2011-2013年间3类香型烤烟烟叶共543个样本。根据现行相关的行业标准文献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并采用F-假设检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了不同香型烟叶中生物碱含量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度3种香型烟叶中新烟草碱和2,3'-联吡啶含量差异水平较为相似,可以用来区分不同香型烟叶;烟叶中假木贼碱是2013年度不同香型的特征物质,可以用来区分清香和浓香型烟叶。不同年度3种香型中6种生物碱物质的含量均可以聚成3类;采用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和2,3'-联吡啶等较少数的成分指标的含量来对3类香型烟叶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和判定,回判及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5.7%~71.6%、50.0%~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生物碱 差异规律 判别分析 Q-型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烤烟香型定量判别及其与产区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超 李娥贤 +4 位作者 张承明 叶宏 王璐 郭青 秦云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62,共12页
抽样采集2012年国内14个省29个地区500个烟叶样品,测定了117种化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基于因子得分构建了Bayes香型定量判别模型,对香型与产区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①原始指标可提出24个公因子,其对原变量的总方差解释率... 抽样采集2012年国内14个省29个地区500个烟叶样品,测定了117种化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基于因子得分构建了Bayes香型定量判别模型,对香型与产区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①原始指标可提出24个公因子,其对原变量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3.294%。②定量判别模型能依据巨豆三烯酮、呋喃、生物碱等18种物质的含量对烟叶样品香型进行较好的预测,回判及预测正确率≥95.3%。③经因子得分加权的香型与产区对应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总体一致,各省份香型特质排序:清香:云>闽>蜀;中间香:渝>黔>黑>鄂;浓香:豫>皖>粤>赣。4豫中部、陕东南烟叶属中偏浓香型,黔西南烟叶属中偏清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烟叶 化学组成 因子分析 判别分析 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丝挥发/半挥发性组分构建卷烟果香风格特征预测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超 王明锋 +4 位作者 张志敏 张承明 王文元 李娥贤 秦云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用GC-MS/MS检测了80种国内市售成品卷烟烟丝中73种挥发/半挥发性成分,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卷烟果香风格特征预测模型。研究发现:①7个公因子对原指标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7.77%;②含N或O原子的羰基化合物,环酮及长链羧酸类... 用GC-MS/MS检测了80种国内市售成品卷烟烟丝中73种挥发/半挥发性成分,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卷烟果香风格特征预测模型。研究发现:①7个公因子对原指标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7.77%;②含N或O原子的羰基化合物,环酮及长链羧酸类,烯醇,苄醇类化合物,D/L-薄荷醇等对果香风格特征贡献较大;③模型对于训练集果香评吸指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决定系数R^2=0.939,对测试集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平均绝对误差(MAE)=0.1876,预测结果可以接受,适用于预测卷烟果香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香风格特征 GC-MS/MS 因子分析 逐步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同时快速测定酒精中9种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超 王素娟 +5 位作者 秦云华 刘秀明 范多青 李娥贤 李响丽 郭丽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2,114,共7页
为准确测定酒精中杂醇类化合物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B-624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氘代-1-丙醇-1,1,3,3,3-d5为内标,20:1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质谱扫描范围:29~300 m/z;SIM扫描模式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酒精中9种醇... 为准确测定酒精中杂醇类化合物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B-624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氘代-1-丙醇-1,1,3,3,3-d5为内标,20:1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质谱扫描范围:29~300 m/z;SIM扫描模式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酒精中9种醇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方法的色谱条件、内标物选择、样品前处理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条件予以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9种醇类化合物在0.2~10 mg/L内有很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在0.993以上,定量限在0.60~0.85 mg/kg之间,加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在89.4%~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9%~4.28%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酒精中9种杂醇类化合物的同时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醇类化合物 GC-MS 氘代内标 选择离子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温度对成品卷烟烟丝挥发性致香成分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超 李娥贤 +6 位作者 秦云华 刘秀明 孟啸娟 熊文 高文军 吴佳 吴亿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6,共8页
【目的】研究成品烟丝致香成分与不同碳化温度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制作相同的成品烟丝样品,通过HS-GC-MS在不同碳化温度条件下(80、100和120℃)测定烟丝致香成分的种类,并研究两者间的相互影响。【结果】(1)成品烟丝从80℃开始碳化,... 【目的】研究成品烟丝致香成分与不同碳化温度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制作相同的成品烟丝样品,通过HS-GC-MS在不同碳化温度条件下(80、100和120℃)测定烟丝致香成分的种类,并研究两者间的相互影响。【结果】(1)成品烟丝从80℃开始碳化,120℃时碳化明显,从低温到高温,色泽由金黄色向棕褐色转变。(2)在80、100和120℃各温度条件下,平行测试的质谱峰形态基本表现一致,分别检测到18、52和81种致香成分,分子量范围为44.026~241.077 u。(3)从低温到高温,不同碳化温度下特征致香物质的数量分别为4、13和36种。【结论】随着温度的提升,致香成分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100℃时特征致香成分为胺类、醇类、硫化物和含氧多环类化合物,分子量40~200 u;120℃时特征致香成分为酮类、醇类、醚类和含氮多环化合物,分子量50~160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烟丝 顶空气质 碳化温度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和Bayers判别的烤烟香型分类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超 李娥贤 +5 位作者 秦云华 熊文 吴亿勤 王璐 张承明 唐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为研究烤烟化学组成与其香型间的关系,通过抽样法收集了2011—2013年国内15省71市(县)500个烟叶样品。参照行业及文献相关标准测定影响其品质的114种化学指标,对各指标采用MFA(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因子得分构建Bayes香型定量判别模型并... 为研究烤烟化学组成与其香型间的关系,通过抽样法收集了2011—2013年国内15省71市(县)500个烟叶样品。参照行业及文献相关标准测定影响其品质的114种化学指标,对各指标采用MFA(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因子得分构建Bayes香型定量判别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原始指标可提出22个公因子,其对原变量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0.459%;巨豆三烯酮(A、C)、His、假木贼碱、总细胞壁物质等是烟叶中普遍存在且能较好代表其品质特征的物质;定量判别模型能依据不饱合醛酮、氨基酸、碱、细胞壁物质等类物质的含量对烟叶样品香型进行较好的预测,回判及预测正确率≥83.3%。该判别模型使用简便、迅速,能简化烟叶香型的判别流程,快速和客观的评价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化学组成 因子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烟丝中香兰素的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超 许永 +6 位作者 李娥贤 秦云华 吴家灿 刘秀明 王家俊 蒋薇 张承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3,共5页
通过溶剂萃取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质谱(LSEGC-MS/MS)法测定烟丝中香兰素的含量,研究对香兰素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误差。通过计算香兰素不确定度分量及合成不确定度,得出该物质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1.37μg/g。
关键词 烟丝 香兰素 溶剂萃取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不确定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潮温度对中试试样烟丝中致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达 李晓科 +2 位作者 许仁杰 袁鹏 李娥贤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207,共6页
以中国市售具有代表性的主力卷烟品牌M的两个不同批次(A、B)样品为原料,建立了静态顶空-GC/MS联用法,MES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对A、B两批次烟丝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两个批次的成品烟丝共检测出40种核心致香成分,其... 以中国市售具有代表性的主力卷烟品牌M的两个不同批次(A、B)样品为原料,建立了静态顶空-GC/MS联用法,MES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对A、B两批次烟丝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两个批次的成品烟丝共检测出40种核心致香成分,其中批次A含34种,批次B含37种;②3-甲基-1-丁醇、2,6-二甲基吡嗪、正十六烷、2-乙酰基呋喃、2-己烯-1-醇、顺式-4-庚烯醛为A中未检出的成分,2-甲基吡嗪、异戊烯醇、2-乙酰基吡咯为B中未检出的成分;③B中的致香物质相对总含量小于样品A中的致香物质相对总含量,将回潮区温度控制在60℃有利于保留烟丝中的致香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潮区温度 致香成分 静态顶空 ME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干燥工序烟丝水分对颗粒赋香卷烟致香成分及抽吸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李超 刘劲芸 +4 位作者 胡燕 李娥贤 吴亿勤 王庆华 蔡洁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160,166,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烟丝在薄板干燥工序中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颗粒赋香卷烟中试样品致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中国市售两个不同批次(A、B)颗粒赋香卷烟(品牌H)样品在不同水分影响下...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烟丝在薄板干燥工序中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颗粒赋香卷烟中试样品致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中国市售两个不同批次(A、B)颗粒赋香卷烟(品牌H)样品在不同水分影响下的致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①当烟丝水分为15%时,A批次样品鉴定出38个化合物,B批次样品鉴定出37个化合物;②当烟丝水分为15%时,致香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最多,12%时次之;③赋香卷烟感官评吸分数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卷烟薄板干燥工序过程中烟丝水分设定为15%,有助于提升颗粒赋香卷烟香气品质,同时降低杂气和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水分 薄板干燥 致香成分 抽吸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