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玉米品种对Cd、Pb、As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杜彩艳 余小芬 +5 位作者 杜建磊 毛妍婷 段宗颜 包立 张乃明 陈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67-1875,共9页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生产及人体健康。为筛选出具有镉(Cd)、铅(Pb)、砷(As)低积累潜力且产量较高的玉米(Zeamays)品种,在云南个旧矿区周边选取有代表性的农田,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适种的24个玉米品种对Cd、Pb...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生产及人体健康。为筛选出具有镉(Cd)、铅(Pb)、砷(As)低积累潜力且产量较高的玉米(Zeamays)品种,在云南个旧矿区周边选取有代表性的农田,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适种的24个玉米品种对Cd、Pb、As积累与转运的潜力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的产量和根、茎叶、籽粒积累和转运Cd、Pb、As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5个玉米品种籽粒Cd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GB2762—2018),所有玉米品种籽粒Pb、As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所有玉米品种茎叶Cd、Pb、As含量都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茎叶、籽粒部位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494-1.696、0.03-0.53,茎叶和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46-3.49和0.025-0.410;玉米茎叶Pb、As富集系数分别为0.049-0.126、0.034-0.054,籽粒中Pb和As富集系数均低于0.0004;Pb的茎叶、籽粒转运系数分别为0.55-3.45、0.001-0.004,As的茎叶、籽粒转运系数分别为1.31-4.21、0.000-0.003,表明土壤Cd、Pb、As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迁移的能力较弱。对玉米籽粒Cd、Pb、As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路单12号、足玉7号、华兴单88号和扎单202均属于籽粒Cd、Pb、As低积累类群。经综合评价,可以筛选出路单12号、足玉7号、华兴单88号为既高产且可食部分籽粒具有低积累Cd、Pb、As潜力的品种,适宜在个旧地区Cd、Pb、As中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积累与转运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沸石与膨润土混施对玉米生长和吸收Cd、Pb、Zn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杜彩艳 王攀磊 +5 位作者 杜建磊 朱红业 包立 郭玉蓉 张乃明 潘艳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利用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生物炭、沸石粉和膨润土3种钝化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钝...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利用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生物炭、沸石粉和膨润土3种钝化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钝化剂单施及混施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玉米籽粒吸收Cd、Pb、Zn与土壤有效态Cd、Pb、Zn等的影响,旨在为Cd-Zn复合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和阻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均能促进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增加,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钝化剂处理较对照CK增产3.41%-31.69%。不同钝化剂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Pb、Zn含量,与CK相比,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d、Pb、Zn分别降低23.02%-45.24%、4.86%-21.46%、16.38%-32.60%,其中5%SFP(5%生物炭+5%沸石粉+5%膨润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显著,2%SFP处理次之;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Cd、Pb、Zn的吸收,其中5%SFP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Cd、Pb、Zn含量,较CK分别降低68.18%,39.49%,31.83%。综合表明,在原位钝化修复Cd-Zn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钝化剂混合施用的效果好于单施,以5%SFP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沸石粉 膨润土 重金属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25
3
作者 米艳华 雷梅 +5 位作者 黎其万 陈璐 杜丽娟 邓晓霞 杨旭昆 张文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71,共8页
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 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作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的差异,蜈蚣草As富集系数为(1.74±0.16),表现出较好的As富集植物特性,Pb富集系数为(0.42±0.05),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梁秸杆、玉米秸杆、板蓝根蔬菜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尤其是板蓝根蔬菜,富集系数为(3.19±0.46),Cd富集能力较强;在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双重作用下,高梁秸杆对土壤中As、Pb、Cd的提取效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蜈蚣草除Cd外,对土壤重金属As、Pb的提取效率与高梁相当;经公式计算,若通过种植以上4种植物将试验区土壤As、Pb、Cd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量以内,需要种植玉米和板蓝根蔬菜约100年以上,而种植高梁仅需25年。蜈蚣草对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效果明显,预计种植蜈蚣草30年可将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参试的3种可食用作物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用板蓝根蔬菜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HQ)均大于1,人体健康风险较大,不宜在试验区种植食用;食用玉米、高粱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虽小于1,但Pb和As的HQ均在0.9以上,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综合分析4种植物的修复效果、健康风险以及经济效益,高梁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引导种植较高抗性的高梁品种以及套种低累积高梁品种与蜈蚣草,可推荐作为滇南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的土地安全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污染耕地 植物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种类及用量对三七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彩艳 普继雄 +5 位作者 孙曦 吴迪 王攀磊 毛妍婷 潘艳华 张乃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200,共9页
选取一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硫酸钾(K_(2)SO_(4))和氯化钾(KCl)及不同施钾(K_(2)O)水平(0、337.5、675、1012.5 kg/hm^(2))对三七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钾肥利用率和品质... 选取一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硫酸钾(K_(2)SO_(4))和氯化钾(KCl)及不同施钾(K_(2)O)水平(0、337.5、675、1012.5 kg/hm^(2))对三七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钾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K_(2)SO_(4)和KCl可促进三七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和生物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三七产量(P<0.05),增幅7.21%-27.33%,以施用K_(2)SO_(4)675 kg/hm^(2)处理(KS_(2))产量最高。施用K_(2)SO_(4)和KCl增加了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钾肥农学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钾量675 kg/hm^(2)时达到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2种钾肥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三七根腐病的发病率,与K_(0)相比,施用K_(2)SO_(4)和KCl分别平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35.80%和28.40%;各施钾处理中以KS_(2)处理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幅度最大。施用K_(2)SO_(4)和KCl均明显提高了三七皂苷R1含量和人参皂苷Rg1、Rd、Re、Rb1以及总皂苷含量,增幅分别为21.74%-89.13%、21.65%-57.22%、21.88%-68.75%、15.79%-68.42%、19.11%-49.68%和20.54%-59.15%;以KS_(2)处理效果最佳。本试验条件下,三七对氯不敏感,相同钾水平下,施用K_(2)SO_(4)在促进三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方面均优于KCl;要实现三七高产优质以KS_(2)处理施钾量(67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硫酸钾 氯化钾 产量 养分吸收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钾水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三七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彩艳 杜建磊 +4 位作者 包立 汪泰 刘源 张乃明 杨明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2,共8页
选取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水平(0、337.5、450、675、1 012.5 kg/hm2)对土壤速效钾、三七养分吸收、钾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下土壤速效... 选取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水平(0、337.5、450、675、1 012.5 kg/hm2)对土壤速效钾、三七养分吸收、钾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逐渐降低;与K0相比,施用钾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用量增加而增加;三七根部氮、磷、钾吸收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大,施钾可明显提高三七各部位主要生育期氮、磷和钾吸收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吸收量先升高后降低,以K3处理吸收量最高;钾素偏生产力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不同施钾水平下三七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和不同部位生物量均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施钾可以促进三七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三七产量(P<0.05),施钾处理较K0处理增产6.90%~17.17%,其中,K3处理产量最高,K4处理次之。综合三七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钾肥利用效率与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要实现三七高产高效以K3处理的施钾量(67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水平 三七 养分吸收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