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扫描的路用集料表面粗糙度及其与沥青接触面黏附性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晓龙 李洛克 +1 位作者 白丛启 杨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7-153,共7页
为定量分析路用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形貌特征对沥青-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的集料颗粒表面粗糙特征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二维触针式轮廓分析技术进行验证;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体积变化的沥... 为定量分析路用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形貌特征对沥青-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的集料颗粒表面粗糙特征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二维触针式轮廓分析技术进行验证;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体积变化的沥青与集料接触面黏附性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集料表面沥青膜在水煮环境下的剥落率并制定了黏附等级的评价标准;最后,探讨了集料表面粗糙形貌对其与沥青在接触面上黏附作用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不同岩性路用集料表面粗糙度的优选原则。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接触三维白光扫描技术采集的集料表面点云数据可定量且准确地评价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程度;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测定集料表面沥青膜在黏附性试验前后的体积变化,能够定量评价集料表面包裹的沥青膜在水煮环境下的剥离程度;提出的10级评价标准能够更精确地描述沥青与集料接触面上的黏附性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集料的三维粗糙度分别大于13.7、12.9、10.7时,集料与沥青间的黏附性符合路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集料-沥青黏附性 集料表面粗糙度 定量评价方法 白光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桥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关键技术
2
作者 李友河 武刚 +1 位作者 文竞舟 王志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5-280,共6页
以云南某二级公路在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加固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原桥结构检算、病害原因分析等基础上,以提高原桥承载能力安全储备、提升结构抗裂性能、改善桥梁技术状况为目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加固体系对桥梁进行加固提升... 以云南某二级公路在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加固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原桥结构检算、病害原因分析等基础上,以提高原桥承载能力安全储备、提升结构抗裂性能、改善桥梁技术状况为目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加固体系对桥梁进行加固提升改造,提出了“锚固块贯穿植筋+横向预应力+夹片防松装置+可复张更换”长期性能可靠的体外加固体系。同时,针对桥梁加固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的施工工艺流程、钢束张拉顺序和钻孔植筋工艺,并采用3D雷达检测手段对钢绞线进行精准定位,智能钻头配合内窥镜进行钻孔,保证了桥梁加固施工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原结构的损伤。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后,桥梁结构受力状况、整体刚度改善效果显著,体外束与梁体能共同协调受力,桥梁加固取得了预期效果。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型桥梁的加固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装配式T梁桥 桥梁加固 体外预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基体结构黏结强度及路用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自强 张绍成 +2 位作者 张桂铭 白丛启 李国良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2,共6页
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碎石封层结构骨架层基体结构在干燥、自然及潮湿等不同环境作用下的黏结力学性能。通过研究得出基体结构在湿润条件、自然条件及干燥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强度分析,找出适合预裹覆的最佳沥青用量,同时给出早期适合预裹覆的... 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碎石封层结构骨架层基体结构在干燥、自然及潮湿等不同环境作用下的黏结力学性能。通过研究得出基体结构在湿润条件、自然条件及干燥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强度分析,找出适合预裹覆的最佳沥青用量,同时给出早期适合预裹覆的环境条件,即湿润条件,确定了该工艺作为碎石封层的第一阶段施工工艺;同时将3种条件,按相同碎石撒布率及理论最佳沥青撒布量,在室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最佳的碎石封层整体结构最佳施工条件,即湿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封层 结构骨架层 预裹覆 基体结构 废旧胶粉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幅同步转体T型混凝土刚构桥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4
作者 殷继华 贾毅 宋浩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9,共10页
为了检测某一转体T型刚构桥的承载能力和动力特性,了解其是否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静载试验可以得出在不同工况下各危险截面的应变和挠度,动载试验可以得到各... 为了检测某一转体T型刚构桥的承载能力和动力特性,了解其是否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静载试验可以得出在不同工况下各危险截面的应变和挠度,动载试验可以得到各工况下的动力特征参数。静载试验下测点应变的校验系数在0.60~0.90小于1,测点挠度的校验系数在0.70~1.00小于1;最大相对残余变形和最大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20%;动载试验下,实测自振频率均大于理论频率,最大冲击系数为0.049。结果表明:实测振型与理论振型基本吻合且实测值较大,受检刚构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该转体T型刚构桥跨结构能够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体刚构桥 荷载试验 承载能力 校验系数 相对残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久性的公路工程热熔型标线涂料色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宁 孙亚萍 李捷飞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67,共5页
为了检验公路工程热熔型标线涂料的色度性能,选取了市面上较为常见的5种热熔型涂料进行常规的色度性能检测,进行了涂膜热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耐压力老化试验和测试了耐紫外线老化试验前后色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选取的5种热熔型... 为了检验公路工程热熔型标线涂料的色度性能,选取了市面上较为常见的5种热熔型涂料进行常规的色度性能检测,进行了涂膜热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耐压力老化试验和测试了耐紫外线老化试验前后色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选取的5种热熔型标线涂料的色度性能都合格,热稳定性和耐压力老化性较好,但水稳定性和耐紫外线老化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型标线涂料 色度性能 耐久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首硕 杜志刚 +1 位作者 文竞舟 杨理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低等级公路 光学长隧道 瞳孔面积 视觉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砂岩基层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超 姜运良 +3 位作者 李绍勇 颜峰 汤长西 李晓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2-1180,共9页
钢渣应用于路面基层时既能提高钢渣的综合利用,又有助于减少天然砂石材料的消耗。为了分析钢渣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砂岩基层(CSSB)路用性能的影响,本文比较分析了不同钢渣细集料置换石灰岩细集料条件下CSSB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收缩性能... 钢渣应用于路面基层时既能提高钢渣的综合利用,又有助于减少天然砂石材料的消耗。为了分析钢渣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砂岩基层(CSSB)路用性能的影响,本文比较分析了不同钢渣细集料置换石灰岩细集料条件下CSSB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收缩性能和水稳定性,并运用SEM结合能谱揭示了钢渣细集料对CSSB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细集料能够有效提高CSSB的后期强度,其中100%(质量分数)钢渣细集料置换率下CSSB的60 d强度相较于未掺钢渣试样提高了18.7%,但对CSSB的早期强度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钢渣细集料能够改善CSSB的收缩性能,且掺量越高,改善性能越明显;尽管钢渣细集料能够提高CSSB的长期水稳定性,但会降低其短期的水稳定性。与未掺钢渣试样相比,28 d龄期时,100%钢渣细集料置换率下CSSB界面过渡区的m(Ca)/m(Si)质量比降低了62.95%,C-S-H凝胶明显增多,结构更密实。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合理的掺量,钢渣细集料可以作为传统砂石细集料的替代品,在路面基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细集料 砂岩 路面基层 收缩性能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复配回收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洲清 鲁浈浈 +1 位作者 李佳谕 李富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改善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结合SBR与回收橡胶树脂两者材料特征,对沥青进行单一改性与两两复配。参考沥青评价指标,利用25℃针入度、软化点、锥入度、10℃延度、旋转黏度等试验,综合评价SBR复配回收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性能,探究不同配方... 为改善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结合SBR与回收橡胶树脂两者材料特征,对沥青进行单一改性与两两复配。参考沥青评价指标,利用25℃针入度、软化点、锥入度、10℃延度、旋转黏度等试验,综合评价SBR复配回收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性能,探究不同配方复配改性沥青性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比选出最佳复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增加SBR与回收橡胶树脂掺量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不同来源SBR对沥青性能影响差异不大,而不同回收橡胶树脂对沥青性能影响有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同回收橡胶树脂组成配方对沥青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所致;SBR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改善作用明显,少量SBR即可明显提升沥青延度;随SBR掺量的增加,SBR改性沥青软化点有小幅提升,黏度也随之增加;回收橡胶树脂对软化点提升效果相比SBR更明显,8%掺量最佳;3%SBR、8%回收橡胶树脂为本次复配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性能 复配改性 回收橡胶树脂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名义极限应变控制下的混凝土梁桥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袁博 杨子富 +2 位作者 冉志红 林帆 宋泽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41-14453,共13页
为研究由钢筋名义极限应变控制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根据平截面假定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并与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依托云南省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对更换下来的2片20 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进行单梁静... 为研究由钢筋名义极限应变控制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根据平截面假定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并与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依托云南省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对更换下来的2片20 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进行单梁静载试验,分析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不同加载阶段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同时,针对现浇层和预制T梁的叠合构件,提出了考虑层间剪力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以标准跨径为20 m和30 m的简支T梁通用图为基准,得出不同翼板宽度及预应力配束下的承载能力提高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由钢筋名义极限应变控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与规范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钢筋达到名义极限应变时,受压区混凝土远未达到极限应变;预应力混凝土T梁开裂之后,其抗裂性能退化明显,但抗弯承载能力试验值仍大于理论计算值;现浇层对于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抗弯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虽然提升程度较小,但现浇层与预制梁的层间剪力由现浇层压应力提供,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保证现浇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黏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名义极限应变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抗弯承载能力 静载试验 现浇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混驾环境下交叉口自动驾驶车辆轨迹优化
10
作者 秦雅琴 刘小云 +3 位作者 刘拥华 张森 谢济铭 赵仕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解决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场景中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CAV)轨迹优化方法计算量大,模型难以求解,以及人机混驾冲突对CAV车辆轨迹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两阶段异步轨迹优化模型,在给定信号时序和CAV已知周围车辆的轨... 为解决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场景中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CAV)轨迹优化方法计算量大,模型难以求解,以及人机混驾冲突对CAV车辆轨迹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两阶段异步轨迹优化模型,在给定信号时序和CAV已知周围车辆的轨迹信息的情况下对CAV纵向轨迹进行优化;采用滚动优化算法动态求解轨迹优化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长确定未来时域内的车辆最优轨迹,提高轨迹优化模型的求解速度;基于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人工驾驶车辆和混合交通的运行性能,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自动驾驶车辆、人工驾驶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均呈下降趋势,且自动驾驶车辆数量越多,人工驾驶车辆在交叉口通行效率受益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车辆 交叉口 轨迹优化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言志信 高乐 +2 位作者 彭宁波 任志华 郭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5-90,共6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是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的基础,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一个顺层岩质边坡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其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地震竖向和水平向耦合作用模拟比简单的...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是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的基础,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一个顺层岩质边坡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其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地震竖向和水平向耦合作用模拟比简单的模拟水平向振动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对岩土体的破坏更大;顺层岩质边坡在耦合地震作用下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坡面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均随高程增加呈增大趋势,在结构面处增大特别明显;竖向地震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是触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值的放大效应表明,其放大系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竖向加速度>水平加速度>竖向速度>水平速度;耦合地震波作用下,随着av/aH的增大,坡面监测各点横向位移基本呈增大趋势,说明竖向地震作用起了重要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顺层岩质边坡 地震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 耦合作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刚构桥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贾毅 白伦华 +2 位作者 纪云涛 李均进 袁冬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以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上某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荷载试验方法,对其在运营状态下的承载力及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试验过程中应变、挠度及振动模态测点的布置方式;然后,根据荷载效应等效原则确定试验设计荷载... 以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上某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荷载试验方法,对其在运营状态下的承载力及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试验过程中应变、挠度及振动模态测点的布置方式;然后,根据荷载效应等效原则确定试验设计荷载,针对连续刚构桥结构内力分布特点,选取典型截面最不利正负弯矩的活载布置方式,确定静力加载工况,同时制定了考虑不同车速及行车方式影响的动载试验方案,通过脉动试验提取模态测点数据,利用相关仪器中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出模态结果;最后,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载试验的应变和挠度实测值均小于计算值,满足规范要求;动载影响下,冲击系数对行车方式更为敏感,表现为当车速为20km·h^(-1)时,主跨跨中截面跳车时冲击系数(0.25)较匀速跑车(0.05)增大5倍;桥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及刚度满足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正常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试验 连续刚构桥 效率系数 自振特性 校验系数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活断层隧道组合支护结构断层错动响应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祖德 王顺国 +2 位作者 陈誉升 任志华 刘正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73-2187,共15页
依托某穿越活断层隧道工程,研发1︰25比例尺多功能断层错动模拟试验装置,开展跨活断层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逆断层错动响应模型试验,针对不同的断层错动位移,研究逆断层错动下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逆断层... 依托某穿越活断层隧道工程,研发1︰25比例尺多功能断层错动模拟试验装置,开展跨活断层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逆断层错动响应模型试验,针对不同的断层错动位移,研究逆断层错动下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逆断层错动下,隧道结构竖向位移沿纵向呈“S”形分布,结构竖向位移及收敛变形主要分布在断层破碎带及其临近区域,主要影响范围约3.1L(L为隧道衬砌节段长度,480 mm)。随着错动位移的增加,衬砌节段位移差以及竖向相对位移均呈非线性增大,错台现象更加明显。结构应变、结构与围岩的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区域,在错动面处发生突变,应变和接触应力峰值均与断层错动位移呈正相关。隧道拱顶纵向应变以外侧受拉、内侧受压为主,仰拱则以外侧受压、内侧受拉为主,且仰拱受断层错动的影响以及对断层错动位移的敏感性均高于拱顶。隧道环向应变沿隧道轴向的分布因结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表现为竖向的向内挤压变形和横向的被动向外变形。结构各区段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有所不同,在错动面及断层区域,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明显挤压作用,而远离断层错动面的衬砌节段,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相互脱离的趋势。隧道组合支护结构断错破坏具体表现为错台、开裂和局部剥落等特征,主要集中于错动面附近的破碎带及上盘区域,主要位于仰拱、墙脚以及边墙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组合支护结构 逆断层错动 模型试验 位移响应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嵌固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纪名 孙峰 +2 位作者 陈泽富 蔡强 韩培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6-131,共6页
国内外对地震荷载作用下碎石土边坡抗滑桩的最佳嵌固深度研究很少,以往抗滑桩嵌固深度的确定还主要采用经验方法。以云南省文天公路K123+920~+950段的南温碎石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对滑坡地质力学条件分析,建立... 国内外对地震荷载作用下碎石土边坡抗滑桩的最佳嵌固深度研究很少,以往抗滑桩嵌固深度的确定还主要采用经验方法。以云南省文天公路K123+920~+950段的南温碎石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对滑坡地质力学条件分析,建立抗滑桩相似试验模型,进行地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不同嵌固深度的变形破坏试验研究,获取抗滑桩变形试验数据。运用传递系数法,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承受的水平荷载与桩体位移的相互关系,确定了碎石土滑坡在一定的滑坡推力条件下,抗滑桩的最佳嵌固深度,最后建立碎石土边坡中抗滑桩最佳嵌固深度的经验判别式。此判别式可作为不同强度下碎石土滑坡中抗滑桩最佳嵌固深度的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为地震荷载作用下最佳嵌固深度验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抗滑桩 嵌固深度 传递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路功能的边坡灾害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述军 孔纪名 陈泽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了实现公路边坡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以云南省文山至天保二级公路(以下简称"文天线")为例,从公路所承担的功能角度出发,选择经济密度、道路修复时间、公路绕行能力3个因素建立公路边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在ArcGIS... 为了实现公路边坡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以云南省文山至天保二级公路(以下简称"文天线")为例,从公路所承担的功能角度出发,选择经济密度、道路修复时间、公路绕行能力3个因素建立公路边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在ArcGIS中实现各指标的定量化,通过指标叠加计算对公路边坡灾害的易损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路段的易损性等级进行划分和讨论,同时提出降低边坡灾害易损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文天线各路段易损性为0.07~1.00,全长有30.75%属于极高或高易损性等级;全长有3.96%的路段为极高易损性,这主要因为其绕行的公路长度与绕过的文天线公路长度的比值很大,如要降低这一路段边坡灾害的易损性,可以考虑在今后路网的建设中减少这一路段的绕行公路长度;虽然距离文天线起点最近的路段经济密度最大,但由于其修复时间最短,而且路网密集,绕行的公路长度较小,因此其易损性为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易损性评价 公路功能 通行能力 绕行能力 道路修复时间 经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加固后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鹏 袁计红 +1 位作者 胡文华 闫齐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桥采用梁底粘贴钢板、梁顶增设铺装层等加固措施后的受力性能,依托某废弃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开展研究。通过将该桥T梁的加固措施部分或全部拆除得到4个T梁试件:未加固梁、梁底粘贴钢板加固梁、梁顶增设铺装层加固梁... 为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桥采用梁底粘贴钢板、梁顶增设铺装层等加固措施后的受力性能,依托某废弃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开展研究。通过将该桥T梁的加固措施部分或全部拆除得到4个T梁试件:未加固梁、梁底粘贴钢板加固梁、梁顶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同时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分别对各T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过程、荷载~挠度曲线及承载性能。结果表明:采取不同加固措施后,T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极限挠度均明显增加,但增设铺装层加固后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提高的幅度更大,粘贴钢板加固后梁的极限挠度提高幅度更大;增设铺装层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及承载力,粘贴钢板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体延性,同时采用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时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钢筋混凝土结构 T形梁 桥梁加固 承载力 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和黄磷渣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对比试验
17
作者 华腾飞 和振海 +4 位作者 孙印国 刘云 陈雪峰 陈静 张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31,共11页
为了验证云南省生产的黄磷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可行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矿渣和黄磷渣的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并对它们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矿渣和黄磷渣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相,经历相同粉磨时间后,矿渣... 为了验证云南省生产的黄磷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可行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矿渣和黄磷渣的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并对它们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矿渣和黄磷渣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相,经历相同粉磨时间后,矿渣和黄磷渣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和微观形貌相似。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大促进了水泥的水化,提高了矿渣和黄磷渣自身活性,且在相似比表面积下,矿渣的活性高于黄磷渣。矿渣和黄磷渣的加入对水泥胶砂的后期强度有很大贡献,水泥胶砂的后期强度随着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大。当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为340和521 m^(2)/kg时,单掺30%(质量分数)矿渣和黄磷渣的水泥胶砂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46.5和47.3 MPa,均大于纯水泥胶砂。当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分别为775和802 m^(2)/kg时,水泥胶砂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58.7和50.9 MPa。总的来说,本研究中黄磷渣是一种可利用的具有较高活性的辅助胶凝材料,但应注意黄磷渣对水泥基材料的缓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黄磷渣 粒径分布 强度 水化热 辅助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改性环氧树脂的多目标优化
18
作者 陈自敏 冉志红 +2 位作者 张艳 宋泽冈 袁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8-256,共9页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决定着修复效果,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对其进行复合改性。选取改性纳米TiO_(2)、改性纳米SiO_(2)、羧基丁腈橡胶(CTBN)掺量作为自变量,以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压强度为响应值,建...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决定着修复效果,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对其进行复合改性。选取改性纳米TiO_(2)、改性纳米SiO_(2)、羧基丁腈橡胶(CTBN)掺量作为自变量,以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压强度为响应值,建立了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单目标预测模型,并确定了每个单目标的最佳配比。此外,还分析了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出复合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配比:改性纳米TiO_(2)用量为0.96%、改性纳米SiO_(2)用量为2.85%、CTBN用量为17.63%。通过实验验证,与预测值相比,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抗压强度的偏差分别为1.8%、1.2%和2.7%,表明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并且多目标优化后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冲击韧性明显提高。本工作可为改性环氧树脂配比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改性环氧树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程 颜峰 +3 位作者 夏海廷 卢开宇 周彬 冯明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97-4208,共12页
为了探究钢渣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层间剪切破坏机理,设计一种间断级配钢渣沥青混合料和两种构造深度的表面层,研究表面层构造深度、温度、SBR改性乳化沥青用量和应力比对钢渣薄层罩面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 为了探究钢渣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层间剪切破坏机理,设计一种间断级配钢渣沥青混合料和两种构造深度的表面层,研究表面层构造深度、温度、SBR改性乳化沥青用量和应力比对钢渣薄层罩面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动稳定度试验评价薄层罩面及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基本路用性能,直剪试验和剪切疲劳试验评价薄层罩面层间抗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渣集料的压碎值和磨耗值明显低于石灰岩集料,且与沥青的粘附性好,使得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异;层间抗剪强度主要受温度控制,在相同测试温度下,随着黏结材料用量增加,表面层与薄层罩面的层间接触状态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抗剪强度,但过量的黏结材料在表面层与薄层罩面之间形成滑动层,导致构造深度对层间剪切强度的作用减弱;薄层罩面的层间剪切疲劳寿命随应力比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剪切疲劳试验得到了疲劳寿命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沥青混合料 薄层罩面 路面养护 构造深度 SBR改性乳化沥青用量 抗剪强度 层间剪切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类紫外阻隔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春秀 张世俊 +3 位作者 郭荣鑫 颜峰 司甜 盘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12,19,共6页
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具有独特的超分子结构和可调控特性,通过对其层板金属元素、插层客体种类及数量、晶粒形貌进行调控以及表面接枝改性,可以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良的紫外阻隔材料。从化学组成、晶体形貌、表面修饰3个方面综述了LDHs紫... 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具有独特的超分子结构和可调控特性,通过对其层板金属元素、插层客体种类及数量、晶粒形貌进行调控以及表面接枝改性,可以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良的紫外阻隔材料。从化学组成、晶体形貌、表面修饰3个方面综述了LDHs紫外阻隔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LDHs紫外阻隔材料在沥青、化妆品、聚丙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 紫外阻隔材料 化学组成 晶体形貌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