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反射型超表面太赫兹宽带极化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瑞 王伟 +1 位作者 陈顺荣 杨宋源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0-28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宽带的反射型超表面太赫兹极化转换器,其单元结构由主“I”型和两个附加“C”型构成,在较宽频带及较大斜入射角范围,可将入射的线极化波高效地转换为交叉极化波。仿真结果表明,极化转换器工作在1.05~2.45THz的频率范围内,相... 提出了一种宽带的反射型超表面太赫兹极化转换器,其单元结构由主“I”型和两个附加“C”型构成,在较宽频带及较大斜入射角范围,可将入射的线极化波高效地转换为交叉极化波。仿真结果表明,极化转换器工作在1.05~2.45THz的频率范围内,相对带宽为80%,极化转换效率达到90%以上;若太赫兹波入射角在40°以内,极化转换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给出了反射型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的设计原理,并结合谐振点的表面电流分布分析了极化转换器的工作机理。所设计的高效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在太赫兹波极化选择控制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转换器 反射型 太赫兹 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频带太赫兹超材料吸收体传感器
2
作者 李晶晶 王伟 +1 位作者 孙浩 杨宋源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4-28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柔性材料衬底上四个开口谐振环的双频带太赫兹超材料吸收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在0.2968THz和0.5992THz处产生两个近完美的吸收峰,吸收率高达99.96%,其Q因子分别为29.7和42.8。在模拟分析吸收体的工作机理基础上,研...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柔性材料衬底上四个开口谐振环的双频带太赫兹超材料吸收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在0.2968THz和0.5992THz处产生两个近完美的吸收峰,吸收率高达99.96%,其Q因子分别为29.7和42.8。在模拟分析吸收体的工作机理基础上,研究了吸收体作为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当分析物层厚度为50μm,折射率在1-1.8范围内变化,两个吸收峰的折射率灵敏度分别为56.4GHz/RIU和121.8GHz/RIU。该吸收体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太赫兹传感性能,在生物医学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超材料 吸收体传感器 折射率灵敏度 双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D工艺的高选择性带通滤波器设计
3
作者 李宗哲 王伟 +3 位作者 杨宋源 杨女燕 王省莲 张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9-162,共4页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射频滤波器的尺寸与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款采用GaAs IPD工艺的高选择性带通滤波器,将逆切比雪夫滤波器结构与多个谐振器结合以生成额外传输零点。对电路结构各部分原理进行了分析,采用ADS...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射频滤波器的尺寸与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款采用GaAs IPD工艺的高选择性带通滤波器,将逆切比雪夫滤波器结构与多个谐振器结合以生成额外传输零点。对电路结构各部分原理进行了分析,采用ADS电磁仿真软件进行滤波器电路建模与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带通滤波器通带2.1~3.8 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2.4 dB,带外抑制在DC~1.3 GHz、5~10 GHz范围内优于38 dB,且通带两侧共有四个传输零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集成无源器件 砷化镓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计算公式 被引量:6
4
作者 钟汝能 郑勤红 +1 位作者 向泰 姚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258-4263,共6页
介电特性在复合材料的电磁效应研究和材料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工作在研究传统通用有效介质(GEM,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和计算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MGEM,Modi... 介电特性在复合材料的电磁效应研究和材料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工作在研究传统通用有效介质(GEM,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和计算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MGEM,Modified 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运用MC-FEM(Monte Carlo-Finite Element Method)方法分析计算各种参数条件下颗粒随机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特性,并与MGEM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GEM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将MGEM的预测结果与部分经典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部分文献报道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介电常数比(1/50~50)和不同体积分数(0~1)的情况下,MGEM公式预测结果与MC-FEM模型结果完全吻合,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为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 等效介电特性 修正通用有效介质公式 蒙特卡罗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颗粒状农产品介电特性的GEM公式参数确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汝能 郑勤红 +1 位作者 姚斌 向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81-290,共10页
介电特性是研究农产品微波辅助应用的重要参数。为了拓展有效介质公式(General Effective Medium,GEM)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究农产品介电特性计算新方法,该研究针对颗粒状农产品,采用离散元法、有限元法和平均能量法建立了堆积型农... 介电特性是研究农产品微波辅助应用的重要参数。为了拓展有效介质公式(General Effective Medium,GEM)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究农产品介电特性计算新方法,该研究针对颗粒状农产品,采用离散元法、有限元法和平均能量法建立了堆积型农业颗粒物料等效介电特性分析的数值模型,在模拟仿真数据和试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微波波段下颗粒状农产品介电特性计算的GEM公式较佳无量纲参数(A=5、β=0.5;称为Modified General Effective Medium of Agriculture,MGEMA),并采用多种农产品颗粒的试验数据验证了MGEM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真实谷粒和模拟谷粒的堆积角误差为0.45%,在农产品颗粒的相对介电常数(2.0~10.0)、相对介电损耗因子(0.1~0.9)、微波频率(2.0~12.2 GHz)、湿基含水率(2.0%~19.7%)和体积分数(18.2%~88.0%)计算条件下,MGEMA公式针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40%和1.20%。研究可为三维情形下颗粒落料堆积型混合物的等效介电特性模拟分析提供一种参考方法,为室温下(24℃)小粒径农产品颗粒的介电特性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介电特性 有效介质公式 模拟模型 参数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野生蘑菇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鉴别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殿旭 刘刚 +3 位作者 欧全宏 于海超 李会梅 时有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13-2122,共10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相关性分析、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谱对13种常见野生蘑菇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13种野生蘑菇的红外光谱光谱特征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多糖的吸收组成,13种样品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779,最大值为0.960。在1 70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相关性分析、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谱对13种常见野生蘑菇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13种野生蘑菇的红外光谱光谱特征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多糖的吸收组成,13种样品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779,最大值为0.960。在1 700~1 400和1 400~800cm-1范围的二阶导数光谱中,各样品吸收峰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明显差异。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1 380~1 680cm-1范围的强自动峰整体相近,但自动峰和交叉峰位置、形状存在差异;在920~1 230cm-1的范围,各样品的自动峰和交叉峰的数量、强度和位置差异明显。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相关性分析、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谱有望发展为区分不同种类蘑菇的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蘑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相关性分析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SIMCA对宣威火腿鉴别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慧茹 刘刚 +4 位作者 时有明 郭杰 雀晓芬 王雅劼 欧全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9-80,共2页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对3种不同年限30个宣威火腿样品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3种不同年限宣威火腿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原始光谱差异不明显。选取1 800~800cm^(-1)范围光谱数据进行二阶导数处理,运用SIMCA模式识别...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对3种不同年限30个宣威火腿样品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3种不同年限宣威火腿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原始光谱差异不明显。选取1 800~800cm^(-1)范围光谱数据进行二阶导数处理,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对3种不同年限宣威火腿样品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很好的对不同年限宣威火腿进行区分,其中PCA分析3种不同年限宣威火腿样品的组间和组内差异明显,系统聚类分析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3%。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有力的火腿鉴别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火腿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SIMCA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速溶咖啡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铁梅 刘刚 +4 位作者 时有明 郭杰 雀晓芬 唐旭 欧全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1-72,共2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六种速溶咖啡共30个样品进行鉴别分析。根据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得出各品牌速溶咖啡的主要成分,选取1 800~1 000cm^(-1)范围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并对...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六种速溶咖啡共30个样品进行鉴别分析。根据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得出各品牌速溶咖啡的主要成分,选取1 800~1 000cm^(-1)范围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并对该范围内的六种速溶咖啡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六种咖啡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1 800~1 000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六种速溶咖啡进行聚类分析(HCA),准确率达到93.3%,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的将六种速溶咖啡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咖啡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二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飞翔 郭杰 +6 位作者 许方宇 张雨辰 陈双远 肖建国 贾钰超 罗宏 赵志军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3-852,共10页
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km)、德令哈(3km)和怀柔(0km)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605~4.755μm波段25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 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km)、德令哈(3km)和怀柔(0km)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605~4.755μm波段25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结果表明:红外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3个地方的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709、0.572和0.555;采用软件计算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849、0.766和0.596;采用实测方法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805、0.766和0.673;阿里地区海拔较高,相对湿度较低,能见度高,大气透过率最好。该结论对国内天文红外观测及空间红外目标辐射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大气透过率 数值模拟 海拔高度 能见度 辐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s/GaSb超晶格/GaSb体材料中短波双色红外探测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晓乐 郭杰 +4 位作者 郝瑞亭 魏国帅 王国伟 徐应强 牛智川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9-575,共7页
采用GaSb体材料和InAs/GaSb超晶格分别作为短波与中波吸收材料,外延生长制备了NIPPIN型短中双色红外探测器。HRXRD及AFM测试表明,InAs/GaSb超晶格零级峰和GaSb峰半峰宽FWHM分别为17.57 arcsec和19.15 arcsec,10μm×10μm范围表面... 采用GaSb体材料和InAs/GaSb超晶格分别作为短波与中波吸收材料,外延生长制备了NIPPIN型短中双色红外探测器。HRXRD及AFM测试表明,InAs/GaSb超晶格零级峰和GaSb峰半峰宽FWHM分别为17.57 arcsec和19.15 arcsec,10μm×10μm范围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为1.82Å。77 K下,SiO_(2)钝化器件最大阻抗与面积乘积值RA为5.58×10^(5)Ω∙cm^(2),暗电流密度为5.27×10^(-7) A∙cm^(-2),侧壁电阻率为6.83×10^(6)Ω∙cm。经阳极硫化后,器件最大RA值为1.86×10^(6)Ω∙cm^(2),暗电流密度为4.12×10^(-7)A∙cm^(-2),侧壁电阻率为4.49×10^(7)Ω∙cm。相同偏压下,硫化工艺使器件暗电流降低1-2个数量级,侧壁电阻率提高了1个数量级。对硫化器件进行了光谱响应测试,器件具有依赖偏压极性的低串扰双色探测性能,其短波通道与中波通道的50%截止波长分别为1.55μm和4.62μm,在1.44μm、2.7μm和4μm处,响应度分别为0.415 A/W、0.435 A/W和0.337 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GASB超晶格 GaSb体材料 中短双色 红外探测 侧壁电阻率 低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b芯片表面抛光及腐蚀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胜 信思树 +2 位作者 龚晓霞 袁俊 郭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表面抛光及腐蚀是In 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制备的重要工艺。本文针对腐蚀后粗糙表面、腐蚀坑和精抛后"亮点"等问题,分析了压力、转速、抛光料配比、滴料速度等工艺条件对In Sb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压力低于4.5 N、转速低... 表面抛光及腐蚀是In 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制备的重要工艺。本文针对腐蚀后粗糙表面、腐蚀坑和精抛后"亮点"等问题,分析了压力、转速、抛光料配比、滴料速度等工艺条件对In Sb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压力低于4.5 N、转速低于80 r/min、抛料配比为1:1、滴料速度小于1滴/s或加入氧化剂H2O2时,In Sb芯片表面"亮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采用自行研制的AB腐蚀液对抛光后的材料进行腐蚀,消除损伤层,处理后In Sb芯片表面光亮、平整。经表面处理过的芯片制备而得器件所测I-V曲线得出:暗电流大幅降低,R0A为8.16×102Ω·cm2,黑体探测率D*为3.1×1010 cm·Hz1/2·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b芯片 表面亮点 机械抛光 材料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人体步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小鹏 云利军 +1 位作者 张春节 王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1-857,共7页
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步态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相关技术搭建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以此对红外图像中人体步态轮廓特征进行学习,对红外图像中人体步态身份做出识别。使用图像形态学中的闭运算对图片进行数据预处理,实验结... 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步态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相关技术搭建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以此对红外图像中人体步态轮廓特征进行学习,对红外图像中人体步态身份做出识别。使用图像形态学中的闭运算对图片进行数据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的红外图像能够有效减少因红外相机成像原理导致的图像中产生冗余信息,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该模型及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红外图像中的人体步态识别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红外图像 人体步态识别 数据预处理 冗余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光子晶体微波反应腔的加热效率和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均委 李琳 +2 位作者 齐家瑞 郑勤红 姚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微波加热具有瞬时、可控、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制备、核工业、名贵药材干燥、化学反应催化、食品加热等方面。微波反应腔作为微波加热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更加合理的设计对提升微波加热的效率、均匀性、可控性都具有决定性意... 微波加热具有瞬时、可控、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制备、核工业、名贵药材干燥、化学反应催化、食品加热等方面。微波反应腔作为微波加热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更加合理的设计对提升微波加热的效率、均匀性、可控性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基于光子晶体对电磁波的布拉格散射特性,将微波波段的光子晶体引入到传统圆柱形微波反应腔中,设计了一款新型圆柱形光子晶体微波反应腔。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光子晶体对加热效率和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传统圆柱形微波反应腔,圆柱形光子晶体微波反应腔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微波反应腔 加热效率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G的虚拟手术训练系统的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都俊朕 邰永航 +2 位作者 陈载清 秦芝宝 李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2-197,共6页
虚拟手术训练模拟器的应用解决了原有的手术技能训练存在的训练资源紧张、训练成本高等问题,但也存在训练形式多种多样、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胸腔镜手术训练系统,针对箱式训练(BOX)、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 虚拟手术训练模拟器的应用解决了原有的手术技能训练存在的训练资源紧张、训练成本高等问题,但也存在训练形式多种多样、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胸腔镜手术训练系统,针对箱式训练(BOX)、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四种训练方式,根据原有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并通过熵值法得出任务得分的函数模型。研究表明,MR对提升医生的双手操作技能效率最高;同时,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将基于脑电节律的评价指标和传统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对新手和专家判断的准确率提升15%;对比新手和专家在不同脑电节律的能量地形图,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对分类进行再次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脑电节律的区分指标比传统的客观评价指标的准确率提升15个百分点。这说明基于脑电节律的评价指标的模型达到较为稳健的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混合现实 手术训练 脑电图 技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浸润界面对InAs/InAsSb超晶格晶体结构和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通通 郭杰 +3 位作者 王国伟 郝瑞亭 徐应强 常发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6-89,共4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Sb衬底上生长了PIN型长波红外28 ML InAs/7 ML InAs0.48Sb0.52超晶格探测器材料,研究了Sb浸润界面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界面控制的超晶格,采用Sb浸润界面的超晶格表面更平...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Sb衬底上生长了PIN型长波红外28 ML InAs/7 ML InAs0.48Sb0.52超晶格探测器材料,研究了Sb浸润界面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界面控制的超晶格,采用Sb浸润界面的超晶格表面更平整,表面粗糙度仅为1.28;超晶格晶体结构更完整,界面起伏明显减小,与衬底的晶格失配度由3.26%减小到2.97%。InAs/InAsSb超晶格探测器的50%截止波长为10μm,量子效率为3.1%;Sb浸润界面的超晶格具有更低的暗电流和更高的微分阻抗,-50 mV偏压下暗电流密度为0.12 A/cm^ 2,零偏阻抗面积乘积(R 0A)为0.44Ω·cm^2,计算得到探测率为5.06×10^7 cm·Hz 1/2/W。Sb浸润界面有效抑制了Sb的扩散,提高了超晶格的晶体质量和探测性能,但失配应力依然很大。这些结果为高质量长波红外InAs/InAsSb超晶格的界面生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探测器 InAs/InAsSb超晶格 分子束外延 界面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掺杂对氧化锡纳米线的光学和气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胜 郭杰 +2 位作者 刘斌 王璐 欧全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43-146,共4页
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法,以Au为催化剂制备了Ru掺杂SnO_2(SnO_2∶Ru)纳米线。研究了SnO_2∶Ru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特性和气敏性能。结果显示,纳米线具有完整的金红石结构,且表面平整。SnO_2∶Ru纳米线由O、Sn和Ru构成,它们... 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法,以Au为催化剂制备了Ru掺杂SnO_2(SnO_2∶Ru)纳米线。研究了SnO_2∶Ru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特性和气敏性能。结果显示,纳米线具有完整的金红石结构,且表面平整。SnO_2∶Ru纳米线由O、Sn和Ru构成,它们的原子分数分别为62.60%、36.49%、0.91%。Ru掺杂引入施主型杂质能级导致SnO_2纳米线禁带宽度变窄,紫外波段的吸收系数明显增加,对丙酮、乙醇、乙二醇的气敏响应明显高于纯SnO_2纳米线,对丙酮的响应灵敏度最强。SnO_2∶Ru纳米线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10℃,对丙酮的响应/恢复时间短,理论探测极限为927×10-9,适合丙酮等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Ru掺杂 纳米线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天文观测的InGaAs近红外探测器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佰成 郭杰 +5 位作者 许方宇 范明国 龚晓霞 项永生 凌云 张雨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2-1008,共7页
基于天文红外探测器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光子转移曲线”测试方法,分别测试了液氮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两款InGaAs近红外探测器的性能。NIRvana-LN光电子与输出数字量的转换因子为0.16ADU/e-,读出噪声实测值是83 e-,远高于标称值15 e-;NIRv... 基于天文红外探测器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光子转移曲线”测试方法,分别测试了液氮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两款InGaAs近红外探测器的性能。NIRvana-LN光电子与输出数字量的转换因子为0.16ADU/e-,读出噪声实测值是83 e-,远高于标称值15 e-;NIRvana的高、低转换因子分别为1.25ADU/e-和0.097ADU/e-,读出噪声分别为105 e-和380 e-;NIRvana在高转换因子档下暗电流实测值是415 e-/s,大约是标称值的2倍。理论估算云南天文台两米环形望远镜在1.565μm太阳磁场测量时的信号电子数约8800 e-,在实测暗电流4.06 e-/s,像元曝光时间20 ms,读出噪声83.59 e-条件下,NIRvana-LN探测器信噪比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天文 InGaAs红外探测器 转换因子 读出噪声 暗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可见与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数据库的建立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万里 石俊生 季明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66-2373,共8页
可见与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数据库是颜色科学与技术和遥感目标地物分类识别领域等研究与应用的基础数据。主成分分析(PCA)在光谱数据分析、光谱重建、高光谱数据降维以及遥感图像分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测量并建立了云南公园常见绿化... 可见与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数据库是颜色科学与技术和遥感目标地物分类识别领域等研究与应用的基础数据。主成分分析(PCA)在光谱数据分析、光谱重建、高光谱数据降维以及遥感图像分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测量并建立了云南公园常见绿化植物柳树、樟、红花檵木、蓝花楹等48种植物150条叶片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数据库,波长范围400~1000 nm、间隔4 nm。并且分别对可见与可见到近红外两种波段范围进行PC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按照红、绿、黄相同色相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基本相似;但对于同一种植物,在可见光波段400~700 nm,因为体内叶绿素、叶黄素、叶红素和花青苷含量的不同,光谱反射率曲线有较大的差异;在近红外波段700~1000 nm,所有植物叶片光谱反射率仅仅是大小不同,而同一植物光谱反射率基本不随波长变化。PCA分析表明:在可见光和可见与近红外波段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98.62%和94.97%。数据库及其PCA分析结果将为自然物体光谱重建、多光谱成像技术和遥感目标地物分类识别等领域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与近红外 光谱反射率 数据库 主成分分析(PCA) 光谱反射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iT的红外人体图像步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彦辰 云利军 +1 位作者 梅建华 卢琳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步态识别时准确率易饱和现象,以及Vision Transformer(ViT)对步态数据集拟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对称双重注意力机制模型,保留行走姿态的时间顺序,用若干独立特征子空间有针对性地拟合步态图像块;同时,采用...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步态识别时准确率易饱和现象,以及Vision Transformer(ViT)对步态数据集拟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对称双重注意力机制模型,保留行走姿态的时间顺序,用若干独立特征子空间有针对性地拟合步态图像块;同时,采用对称架构的方式,增强注意力模块在拟合步态特征时的作用,并利用异类迁移学习进一步提升特征拟合效率。将该模型运用在中科院CASIA C红外人体步态库中进行多次仿真实验,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6.8%。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稳定性、数据拟合速度以及识别准确率3方面皆优于传统ViT模型和CNN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对称双重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红外人体图像 Vision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云数据均衡放置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力宁 金雪松 云利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在拥有多个存储节点的云数据存储系统中,保持云存储系统的负载均衡水平为一个合理的值和最小化数据检索的时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云数据均衡放置策略(balanced placement strategy of cloud data b... 在拥有多个存储节点的云数据存储系统中,保持云存储系统的负载均衡水平为一个合理的值和最小化数据检索的时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云数据均衡放置策略(balanced placement strategy of cloud data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BPCD),首先,给出一种云存储系统模型;其次,引入基尼系数作为衡量该系统负载均衡水平的指标,结合数据检索时间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约束优化模型;再次,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主要包括数据节点编码与参数设置、种群初始化、粒子群空间搜索、算法迭代4个过程;最后,将本文算法与传统云数据放置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云数据均衡放置策略在优化云存储系统的负载水平和数据检索时间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存储系统 负载均衡 检索时间 多目标优化 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