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玉琼
唐海燕
余志
卢志和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云南省元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4-647,共4页
-
基金
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3600524)
华中农业大学与云南省红河州科技合作项目(037005)资助
-
文摘
对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叶绿素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梯田秀峰茶在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呈递减趋势,茶叶色泽和绿色度下降;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该2类物质加工后期含量的降低有助于香气的发展;茶多酚、儿茶素呈下降趋势,其中干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和儿茶素(C)的含量增加。
-
关键词
梯田秀峰茶
加工
生化成分
品质
-
Keywords
Titian xiufeng green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biochemistry compositions
quality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杀青工艺对机制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陈玉琼
卢志和
唐海燕
余志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云南省元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18-19,40,共3页
-
文摘
探讨了云南红河州名优绿茶梯田秀峰茶的杀青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杀青温度、时间对梯田秀峰茶品质影响较大。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色相角Ha^*b^*先增后减;茶多酚含量随杀青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杀青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利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140℃、50s为宜。
-
关键词
绿茶
云南梯田秀峰茶
杀青
工艺
品质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揉捻时间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余志
倪德江
卢志和
唐海燕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云南省元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介绍了梯田秀峰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尤其对茶多酚等内含成分的影响作了试验研究。
-
关键词
梯田秀峰茶
揉捻时间
云南大叶种
-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红河州名优绿茶鲜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倪德江
余志
唐海燕
卢志和
王协书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云南省元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
基金
华中农业大学与云南省红河州科技合作项目(037005)
-
文摘
利用云南大叶种单芽叶分别制作成自然形、扁形、条形、卷曲形、曲条形和针形名优绿茶。结果表明,制作工艺对名优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有明显影响,而对氨基酸影响较小。经过揉捻的条形、针形、卷曲形和曲条形茶类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低于未经揉捻的自然形、扁形茶,揉捻型的大叶种名优绿茶酚/氨比值低于未揉捻型名茶,这对滋味鲜爽度的形成有利。感官分析表明,利用大叶种单芽制作成自然形茶、扁形茶和条形茶,外形粗大,缺乏美感。针形茶、卷曲形茶、曲条形茶条索紧细,形态美观。从内质分析看,针形茶、卷曲形茶和曲条形茶的香气带有栗香,滋味更鲜爽,而其他茶类香气比较低,滋味鲜爽度不够。根据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云南红河州大叶种芽叶比较适宜于制作卷曲形和曲条形名优绿茶。
-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名优绿茶
适制性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鲜叶摊放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 5
-
-
作者
卢志和
倪德江
唐海燕
-
机构
云南省元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
文摘
介绍了梯田秀山峰茶的品质特征,鲜叶摊放对其品质的影响作了试验研究。
-
关键词
梯田秀峰茶
鲜叶摊放
云南大叶种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