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果叶斑病类致病菌对新型低毒药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纪潮 张金渝 +3 位作者 蔡明姬 陈秀花 唐乙云 杨绍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53-2160,共8页
【目的】筛选高效防治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低毒药剂,为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种草果叶斑类病害(炭疽病、叶瘟病和叶斑病)的强致病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灰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 【目的】筛选高效防治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低毒药剂,为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种草果叶斑类病害(炭疽病、叶瘟病和叶斑病)的强致病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灰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和茎点霉(Phoma sp.]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嘧霉胺、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酯和吡噻菌胺)对草果叶斑病类致病菌株的敏感性和毒力变异系数;通过药剂间交互抗性分析,筛选具有较好协同作用的药剂组合。【结果】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对炭疽菌和灰梨孢菌的毒力最强,与其他药剂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差异显著(P<0.05),其中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对炭疽菌的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和0.08μg/mL,吡噻菌胺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1.68%以上,最高达93.57%。6种药剂对茎点霉均具有较高毒力,EC_(50)介于0.17~4.99μg/mL,其中咪鲜胺和嘧菌酯的毒力最强。6种药剂对3种病原菌的毒力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吡噻菌胺和咪鲜胺2种药剂的毒力虽然较强但变异系数较大,对病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药剂对3种病菌的lgEC_(5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吡噻菌胺、咪鲜胺和腈菌唑3种药剂间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P<0.01);而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分别与嘧霉胺、代森锰锌、嘧菌酯之间交互抗性较小。【结论】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单剂分别与嘧霉胺、代森锰锌、嘧菌酯的复配剂可作为草果叶斑病类病害的新型低毒防控药剂在草果生态种植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叶斑病类病害 抗性评价 药剂筛选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