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意义和强化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归林 《花卉》 2022年第8期166-168,共3页
保山市作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概述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强化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出一... 保山市作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概述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强化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程,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意义 强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桃蛀螟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华 黄佳聪 +2 位作者 谢胤 余祖华 杨继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290,共6页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腾冲红花油茶桃蛀螟幼虫田间调查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对腾冲红花油茶果实的为害率为3.07%~99.27%,适生栽培区植株平均受害率达34.74%,林间平均虫口密度0.07~2.49头/果。桃蛀螟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林内总体呈均匀分布,虫口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而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某些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可为科学开展林间桃蛀螟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腾冲红花油茶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品质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志姣 梁凤鸣 +2 位作者 章金龙 黄佳聪 李晓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261,共7页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糖、维生素C、单宁酸、多酚和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发育阶段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同品种余甘子所测定的品质指标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各个指标在果实发育趋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指标而异,总酸、总糖、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的总糖和多酚相关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基于所有品质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10月15日左右为两个品种余甘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此时采摘的‘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总酸、维生素C、总糖、单宁酸、多酚含量均最高,‘高黎贡山’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山2号’的没食子酸含量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发育阶段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果实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志姣 闭金贵 +2 位作者 李如霞 李悦 黄佳聪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0,36,共6页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采用该工艺制得的余甘子果汁感官评分最高(88.07分),单宁含量2.39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7%,没食子酸含量1.401 mg/mL。饮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菌落数均符合国家标准。果汁颜色呈淡黄色,无明显沉淀,带有余甘子的清香,并可保留余甘子特有的回甘特性和风味,口感醇厚,酸涩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汁饮料 天然甜味剂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余甘子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碧琳 黄佳聪 +2 位作者 曹子林 蒋华 李根前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2-76,共5页
以滇西地区栽培的4个余甘子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其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单果果肉重、单果果核重、果核纵径、果核横径9个外观性状及水分、没食子酸、总糖、... 以滇西地区栽培的4个余甘子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其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单果果肉重、单果果核重、果核纵径、果核横径9个外观性状及水分、没食子酸、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个营养成分指标多样性极其丰富,且不同余甘子品种间果实性状差异明显;果实外观性状间及营养成分指标间多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实外观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相关性较小;4个余甘子品种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分值由高到低顺序为保山3号>保山2号>保山1号>高黎贡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品种 性状 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余甘子新害虫锡兰玻壳蚧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华 黄佳聪 +1 位作者 杨晏平 李归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5-904,共10页
【目的】锡兰玻壳蚧Drepanococcus chiton是我国近年来新纪录的一种蜡蚧科(Coccidae)有害昆虫,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云南滇西首次发现并记述其危害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研究明确其空间分布及相关形态学和生物学... 【目的】锡兰玻壳蚧Drepanococcus chiton是我国近年来新纪录的一种蜡蚧科(Coccidae)有害昆虫,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云南滇西首次发现并记述其危害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研究明确其空间分布及相关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该害虫的监测与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于2019年5-9月对云南保山3块余甘子栽培林内的锡兰玻壳蚧种群发生密度进行抽样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空间分布型;2020年1-12月分别以鲜嫩无虫余甘子枝条和嫁接有锡兰玻壳蚧雌成虫的余甘子植株作为寄主进行室内培养和试验地饲养,观察锡兰玻壳蚧的生殖方式、胚后发育、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及生活史。【结果】锡兰玻壳蚧在滇西余甘子栽培林内呈聚集分布,为害率为32%~56%,虫口密度为10.95~94.26头/株。该蚧虫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产卵期为1-2月、6-7月和10-11月,1-2龄若虫发生期为1-3月和6-9月,雄成虫羽化及雌雄交尾高峰期分别在3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中旬。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胚后发育系卵生类型;卵椭圆形、橘黄色,单产堆积于母体外被蜡壳保护,平均发育历期8-13 d;1龄若虫体扁平光滑,橘黄色,行动活泼随风扩散,12-18 d蜕皮;2龄若虫体背稍拱,分泌出齿状蜡质突起,7-10 d分化雌雄;3龄雌若虫体背大幅拱起,具透明薄蜡壳,虫体黄绿色或棕褐色,平均历期13-18 d;雌成虫平均历期最长(50-62 d),产卵前腹部向背面挤压,单雌产卵量847.03±13.72粒,卵孵化率为97.59%;雄性历经预蛹、蛹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预蛹期5~7 d,蛹期7~10 d,雄成虫前翅发达,后翅退化,外生殖突发达,生命历期最短仅1~3 d,林间很难见到。【结论】滇西余甘子林中的锡兰玻壳蚧种群呈聚集分布,雌成虫种群具一定产卵繁殖能力,薄弱期为1龄若虫分散期和2龄若虫刺吸发育期(分别为1-3月和6-9月),建议这些时期对该虫开展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兰玻壳蚧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余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余甘子果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志姣 陈兰 +1 位作者 李悦 黄佳聪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以新鲜余甘子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粉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余甘子果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热烫时间30s,β-环状糊精添加量8g/200g,木糖醇添加量5g/200g,过80目筛。... 以新鲜余甘子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粉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余甘子果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热烫时间30s,β-环状糊精添加量8g/200g,木糖醇添加量5g/200g,过80目筛。此条件下制得的余甘子果粉含水率低,为4.99%±0.02%,符合行业标准;产品多酚含量为196.39mg/g,总糖含量为1.036mg/g,VC含量为450.86mg/100g,感官评分为84.90分;产品粉末细腻,呈橙黄色,冲调性良好,但有轻微沉淀,酸甜可口,回甘明显,稍有余甘子特有清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真空冷冻干燥 果粉 含水率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斑簇天牛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华 黄佳聪 杨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2-257,共6页
橘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主要的蛀干害虫。通过对其成虫外部9个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生殖器解剖结果,提出野外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别成虫性别方法。结果表明:体长、触角长、前胸背板宽、腹部... 橘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主要的蛀干害虫。通过对其成虫外部9个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生殖器解剖结果,提出野外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别成虫性别方法。结果表明:体长、触角长、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末端超出鞘翅长在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触角正反面色泽一致。触角超出鞘翅末端长在雌雄间差异极显著(P<0.01),腹部第5节后缘及肛背板后缘形状差异显著,均可以作为野外成虫性别鉴别的特征,而以肛背板后缘雌虫具“W”形黑色宽弧边、雄虫具“U”形黑色浅弧边的野外目测鉴别最简便快捷、准确率最高(100%)。研究结果对橘斑簇天牛性比调查、种群动态预测、科学防控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斑簇天牛 成虫 性别鉴别 形态特征 生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蛀干害虫——桔斑簇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华 李归林 +2 位作者 赵江萍 李碧琳 周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 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 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 mm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 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 d,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斑簇天牛 余甘子 蛀干害虫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