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娇 张琳 +1 位作者 邰丽梅 赵春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0,共5页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变化情况,出口创汇情况,产品结构调整情况,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情况,标准化工作情况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等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云菌"产业...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变化情况,出口创汇情况,产品结构调整情况,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情况,标准化工作情况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等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云菌"产业需加大扶持政策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强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食用菌产业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品牌体系建设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琳 董娇 邰丽梅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7期73-75,80,共4页
品牌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等方面,贯穿食用菌产业全过程。云南应构建以区域公用食用菌品牌为主的利益价值共同体,建立多方利益共担共享机制,以助推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增强... 品牌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等方面,贯穿食用菌产业全过程。云南应构建以区域公用食用菌品牌为主的利益价值共同体,建立多方利益共担共享机制,以助推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其在食用菌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食用菌 产业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熊永生 华蓉 +5 位作者 陈正启 杨璐敏 陈磊 李江 何俊 王蕾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111-113,共3页
指出了云南高原是全球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依靠独一无二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食用菌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野生... 指出了云南高原是全球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依靠独一无二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食用菌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野生食用菌产业由过去传统的无序、过度采摘的状态转向资源保护与利用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栽培食用菌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与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全面提升了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整体形象,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制约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食用菌产业 高原特色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金融扶持政策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琳 董娇 邰丽梅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7期107-110,共4页
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将云南打造成全国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贸易中心和全国大宗食用菌生产基地。要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绿色化、品牌化、优质化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 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将云南打造成全国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贸易中心和全国大宗食用菌生产基地。要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绿色化、品牌化、优质化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但目前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支撑食用菌产业的提速发展,要打破食用菌产业融资难、金融服务单一等瓶颈,需要金融机构或有关部门与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结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点,在资金需求、金融服务等方面双向沟通,制定出能够促进食用菌产业综合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金融扶持政策 问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野生食(药)用菌主要品种及其药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华蓉 张微思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2期69-72,75,共5页
云南省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在分类学上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882种,占世界资源种类的40.7%,中国资源种类的90.1%。故云南被誉为"食(药)用菌王国"。食用菌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如多糖类、多肽氨基酸类、核苷... 云南省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在分类学上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882种,占世界资源种类的40.7%,中国资源种类的90.1%。故云南被誉为"食(药)用菌王国"。食用菌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如多糖类、多肽氨基酸类、核苷类、三萜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解及合理开发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了云南省野生食(药)用菌主要贸易品种,通过对这几类野生食(药)用菌的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进行概述,综述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在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野生食用菌 药用价值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掌菌酶解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龙 郭永红 +1 位作者 曹建新 罗晓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对虎掌菌进行酶解提取,并检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粗提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提取液对黑曲霉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酵... 采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对虎掌菌进行酶解提取,并检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粗提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提取液对黑曲霉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酵母菌抑菌效果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掌菌 酶提液 复合酶 抑菌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黑木耳常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绍雄 刘春丽 +4 位作者 尚陆娥 李建英 王明月 吴广彪 罗孝坤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94,共6页
通过对云南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进行排场出耳管理阶段常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以期为云南黑木耳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南黑木耳排场出耳管理阶段常见病害症状主要是耳片烂耳和菌棒感染;基于rDN... 通过对云南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进行排场出耳管理阶段常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以期为云南黑木耳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南黑木耳排场出耳管理阶段常见病害症状主要是耳片烂耳和菌棒感染;基于rDNA序列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引起耳片烂耳的病原菌为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引起菌棒感染的病原菌有侧耳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col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长枝木霉(Trichoderma cf.longibrachiatum)、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病害调查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漆酶对农药六六六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绍雄 李建英 +3 位作者 刘春丽 王明月 张微思 罗孝坤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9,共4页
研究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产漆酶规律、漆酶对农药六六六的降解作用和农药消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平菇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先逐渐增强, 8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平菇漆酶对农药六六六具有降... 研究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产漆酶规律、漆酶对农药六六六的降解作用和农药消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平菇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先逐渐增强, 8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平菇漆酶对农药六六六具有降解作用,漆酶酶活性与农药降解呈正相关关系;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农药六六六残留量随着菌丝的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半衰期为7.0 d,农药六六六对平菇漆酶影响较大,降低了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漆酶 六六六 农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威 吴素蕊 +2 位作者 高观世 樊建 邰丽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4-316,320,共4页
研究了以壳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为主的复合保鲜液,对双孢蘑菇进行常温贮藏保鲜,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强度、VC、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完整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 研究了以壳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为主的复合保鲜液,对双孢蘑菇进行常温贮藏保鲜,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强度、VC、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完整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较好,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成分的过度损失,可将双孢蘑菇保鲜3~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棘托竹荪 双孢蘑菇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侯玉艳 桑兰 +1 位作者 游金坤 吴素蕊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食用菌是一类药食兼用的生物资源。药食兼用食用菌的开发是近年来各国医药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从食用菌多酚的生物活性入手,对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为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多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漆酶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微思 罗晓莉 +2 位作者 朱立 熊永生 朱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0,共3页
漆酶是已被广泛研究的用来降解酚类、苯胺等异生物质的酶之一,很多漆酶已经从真菌培养物中被提取。主要讨论从食用菌中获得的漆酶,包括漆酶的催化结构和机制,漆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对食用菌研究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 漆酶 食用菌 催化结构和机制 漆酶基因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菌属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庆龙 邰丽梅 +2 位作者 刘蓓 樊建 赵天瑞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块菌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子囊菌门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因其子囊果具独特的香味,且具有相当优异的营养和生物活性使其在欧洲市场久负盛名。该属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该属的化学特性、生物活性及保藏等方面的研究... 块菌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子囊菌门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因其子囊果具独特的香味,且具有相当优异的营养和生物活性使其在欧洲市场久负盛名。该属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该属的化学特性、生物活性及保藏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进展。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把块菌优质的营养性和生物活性应用到块菌产品中,以增加其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属 化学特性 生物活性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菌丝体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威 吴素蕊 +1 位作者 樊建 高观世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水为提取剂,微波、酶、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研究棘托竹荪菌丝体的抑菌作用,测定其对大肠杆菌等6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力(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及抑菌pH范围。结果表明,4种方法得到的提取液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以水为提取剂,微波、酶、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研究棘托竹荪菌丝体的抑菌作用,测定其对大肠杆菌等6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力(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及抑菌pH范围。结果表明,4种方法得到的提取液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以酶解水提法效果最佳,所得到提取液的抑菌效力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小,抑菌pH范围广且热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丝体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漆酶及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绍雄 李建英 +3 位作者 刘春丽 王明月 罗孝坤 张微思 《食药用菌》 2018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综述食用菌产漆酶规律、食用菌农药残留消解规律,以及漆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食用菌产漆酶规律的研究包括不同食用菌的产酶规律、食用菌漆酶的酶学特性、漆酶与食用菌生长相关性等;食用菌的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的... 综述食用菌产漆酶规律、食用菌农药残留消解规律,以及漆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食用菌产漆酶规律的研究包括不同食用菌的产酶规律、食用菌漆酶的酶学特性、漆酶与食用菌生长相关性等;食用菌的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的研究内容含食用菌培养基中和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消解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漆酶 农药残留 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DUS测试技术研究
15
作者 张微思 邹永生 +3 位作者 罗孝坤 郭相 马明 朱萍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3期26-27,30,共3页
概述了羊肚菌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的基本方法,对测试设计、测试区操作、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测试报告的撰写作了详尽介绍。
关键词 羊肚菌 DUS测试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肉灵芝人工栽培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绍雄 刘春丽 +4 位作者 李建英 张俊波 尚陆娥 罗孝坤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6,共5页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我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其菌肉洁白,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灵芝种类,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白肉灵芝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活性功能成分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我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其菌肉洁白,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灵芝种类,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白肉灵芝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活性功能成分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白肉灵芝人工栽培技术和药用价值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灵芝 人工栽培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多糖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伟东 邰丽梅 +3 位作者 孔庆龙 刘蓓 樊建 赵天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以云南产印度块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其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过Sevage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PTI-1、PTI-2、PTI-3,选择PTI-2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纯多糖,命名为PTI-2A,并对PTI... 以云南产印度块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其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过Sevage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PTI-1、PTI-2、PTI-3,选择PTI-2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纯多糖,命名为PTI-2A,并对PTI-2A进行基础理化测定。结果表明:PTI-2A分子量为193388.2u,易溶于水、稀酸、稀碱,不溶于甲醇、丙酮、氯仿、乙醚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淀粉和游离单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多糖 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菌酒主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伟东 邰丽梅 +2 位作者 樊建 刘蓓 赵天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5-250,共6页
以印度块菌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经过优化工艺技术参数,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块菌发酵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糯米最佳的糖化时间为6h,糖化酶添加量为0.3%,糖化温度为60℃,主发酵最佳发酵温度为24℃,酵母接种量1%,初始糖度21... 以印度块菌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经过优化工艺技术参数,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块菌发酵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糯米最佳的糖化时间为6h,糖化酶添加量为0.3%,糖化温度为60℃,主发酵最佳发酵温度为24℃,酵母接种量1%,初始糖度210g/L,发酵时间为6d;所得块菌发酵酒澄清透明,滋味醇厚自然,香气怡人,并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总量很高,赋予了其很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发酵酒 糯米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病部位侵染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建英 吴素蕊 +3 位作者 刘春丽 尚陆娥 罗孝坤 刘绍雄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发病部位感染的真菌菌丝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2个菌株中,11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1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引起红托竹荪腐烂病后期侵染导致二次病害...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发病部位感染的真菌菌丝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2个菌株中,11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1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引起红托竹荪腐烂病后期侵染导致二次病害的真菌主要是木霉属真菌,也是腐烂病发生后红托竹荪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的主要原因。因此,红托竹荪腐烂病防治措施中需针对木霉属真菌的生长特性,加强对木霉属真菌侵染的防治,降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后的二次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腐烂病 木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膜菌属的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媛 冯云利 +3 位作者 余金凤 李丹丹 马明 郭相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7期1-7,共7页
丝膜菌属[Cortinarius(Pers.)Gray]是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主要从丝膜菌属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资源和分类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丝膜菌... 丝膜菌属[Cortinarius(Pers.)Gray]是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主要从丝膜菌属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资源和分类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丝膜菌属的分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以划分种类的形态学标准不一致,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只涉及少数的基因片段,属以下的分类单元界限不清、分类混乱,现有数据库无法帮助人们准确识别物种,解决以上问题是今后丝膜菌属分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膜菌属 经典分类学 属下分类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