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初加工方式云南小粒咖啡游离氨基酸差异及其呈味机制
1
作者 高子琪 李泽林 +4 位作者 牛之瑞 刘秀嶶 山云辉 范方宇 田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1,共10页
为探究三种不同初加工方式(水洗、蜜处理和日晒)对云南小粒咖啡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及其呈味机制,本研究通过杜马斯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 为探究三种不同初加工方式(水洗、蜜处理和日晒)对云南小粒咖啡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及其呈味机制,本研究通过杜马斯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特征滋味氨基酸进行筛选和分子对接进行呈味机制验证。结果表明,水洗咖啡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蜜处理,日晒含量最低;咖啡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水洗最高(0.40%),日晒次之(0.36%),蜜处理最低(0.33%)。从三组样品中均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但含量、分布和占比不同。水洗样品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14.20 mg/L、日晒第二为304.99 mg/L、蜜处理含量最低278.08 mg/L,其中水洗的鲜味和甜味氨基酸总含量最高,日晒中苦味氨基酸总含量最高,蜜处理的鲜味、苦味和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最低。PCA和OPLS-DA进一步筛选得到Thr、Tyr、Phe分别是水洗、蜜处理和日晒咖啡液的特征滋味氨基酸。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种特征游离氨基酸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疏水、静电等相互作用力与T1R2/T1R3和T2R14受体紧密结合,从而呈现它们的滋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粒咖啡 初加工 游离氨基酸 多元统计分析 分子对接 呈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风味研究动态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子琪 刘秀嶶 +4 位作者 李泽林 范方宇 王翰墨 田浩 牛之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25-235,共11页
为了梳理2000~2022年间国内外咖啡风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筛选出6818篇关于该领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对纳入文献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作... 为了梳理2000~2022年间国内外咖啡风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筛选出6818篇关于该领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对纳入文献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国家(地区)以及发表期刊等信息以可视图的方式展示,探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咖啡风味研究方向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巴西是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拉夫拉斯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Lavras,UFLA)是发表文献量最多的研究机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分别是发表该领域文献最多的期刊;对该领域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是来自德国的Hofmann;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五个方向,即特征香气形成机制、化合物潜在致病风险、产品安全性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化合物抗氧化性及生物利用度、风味前体物及种植管理,并且研究深度呈现出逐年深入的态势,本文为咖啡风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风味 文献计量学 风味化合物 咖啡研究热点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特色食品乳扇中铝含量的检测 技术研究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珍华 马雪涛 +5 位作者 杨凡 张雪媛 张卜文 刘秋平 胡赠彬 谭建林 《中国乳业》 2021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建立干法灰化-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乳扇中铝的含量。采用干法灰化对牛奶和乳扇样品进行前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乳扇中铝含量,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评价乳扇中铝含量对人体存在的... 建立干法灰化-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乳扇中铝的含量。采用干法灰化对牛奶和乳扇样品进行前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乳扇中铝含量,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评价乳扇中铝含量对人体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铝在0.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干法灰化前处理方式的检测结果满足方法学要求,回收率为91.90%~96.80%,精密度为3.59%~6.52%;检出限为0.15 mg/kg。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乳扇存在膳食摄入潜在风险。干法灰化-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适合乳扇批量产品检测,对于保证乳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乳扇的质量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灰化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乳扇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鸡蛋中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12
4
作者 谭建林 彭珍华 +5 位作者 赵秀琳 马雪涛 张雪媛 刘晓林 胡赠彬 冯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0-325,共6页
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鸡蛋中的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鸡蛋样品通过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测定。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在0.2~50 ng/mL范围内线性... 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鸡蛋中的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鸡蛋样品通过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测定。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在0.2~5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μg/kg。在添加水平为10、20、50μg/kg时,回收率为69.3%~107.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21%。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准确,回收率高,能够满足鸡蛋中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与确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鸡蛋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小粒咖啡生豆判别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5
作者 李泽林 高子琪 +6 位作者 杨芳 胡一凡 严静 牛之瑞 王冬钰 刘秀嶶 田浩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56-6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小粒咖啡生豆判别方法及预测其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含量,利用手持式折光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水洗、日晒及蜜处理三种不同初加工小粒咖啡生豆... 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小粒咖啡生豆判别方法及预测其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含量,利用手持式折光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水洗、日晒及蜜处理三种不同初加工小粒咖啡生豆进行检测,并建立了判别方法和SS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蜜处理咖啡豆SSC含量最高,为4.86%。二维相关光谱(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2D-COS)能准确识别不同样品间的光谱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处理SG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均值归一化(Normalization method,NM)、去趋势化(De-trend,DT)、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4种预处理方式FT-IR光谱数据可以实现对不同初加工样本的准确判别。进一步使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3种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对三种不同初加工咖啡生豆SSC的预测,其中原始数据-PCR模型组合预测效果最好R^(2)_(c)为0.67,R^(2)_(p)为0.64。本研究为不同初加工方式咖啡豆品质评价、优选、提升及完善咖啡产业体系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加工 咖啡生豆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化学计量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