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二级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的时间演化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戢晓峰 李德林 杨文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获取二级公路事故致因的时间演化机制,根据云南省元(谋)双(柏)二级公路2012—2017年事故数据,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以时间、交通运行环境及交通事故参与者等为自变量,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量化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为获取二级公路事故致因的时间演化机制,根据云南省元(谋)双(柏)二级公路2012—2017年事故数据,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以时间、交通运行环境及交通事故参与者等为自变量,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量化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依托Logistic模型建立各年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并从拟合优度检验和预测准度检验等2方面检验模型的信度与效度。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天气、时间段、事故形态、是否涉及无防护车辆以及是否涉及大型车辆等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高,且形态为碰撞行人、涉及无防护车辆或大型车辆的事故严重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二级公路 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LOGISTIC模型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在城市交通网络信号控制方法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文臣 张轮 Zhu Feng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3-1618,共6页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物理位置和控制逻辑上分散于动态变化的网络交通环境,将每个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器看做一个异质的智能体,非常适合采用无模型、自学习、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MARL)方法建模与描述。为了研究该方法的现状、存在...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物理位置和控制逻辑上分散于动态变化的网络交通环境,将每个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器看做一个异质的智能体,非常适合采用无模型、自学习、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MARL)方法建模与描述。为了研究该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系统跟踪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在国内外交通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交通信号MARL控制概念模型、完全孤立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MARL)的控制、部分状态合作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控制和动作联动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MARL)控制,分析其技术特征和代际差异,讨论了多智体强化学习方法在交通信号控制中的研究动向,提出了发展网络交通信号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集成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强化学习控制机理、联动协调性、交通状态特征抽取和多模式整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控制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闭环反馈 联动协调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公路环境下交通事故形态致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陆欢 戢晓峰 +1 位作者 杨文臣 胡澄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9,共6页
为揭示高原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交通事故形态的致因,明确不同事故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采集的典型高原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基于事故形态视角构建Logistic模型,选取追尾、正面及刮擦3类事故形态为因变量,从道路交通环... 为揭示高原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交通事故形态的致因,明确不同事故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采集的典型高原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基于事故形态视角构建Logistic模型,选取追尾、正面及刮擦3类事故形态为因变量,从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与车辆类型等方面选取7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事故致因。结果表明:不同事故形态的致因存在明显差异性,标志标线设置是3类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信号灯设置是正面碰撞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追尾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机非分隔带;对追尾事故影响最大的是大型客车,是其他车辆的5. 282倍;中型货车对正面碰撞的影响最大,是其他车辆的5倍,但对刮擦事故的影响最小;不利天气对追尾事故发生的影响是正常天气的3~4倍;夜间行车无路灯照明,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为白天的1. 3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事故致因分析 交通事故形态 LOGISTIC模型 高原山区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斜坡振动台实验的频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果 华宏亮 赵建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66,共8页
本文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硬岩顺层、反倾和软岩顺层、反倾4类结构岩体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递至坡肩的振动信号,是一个包含了斜坡本身材料和结构特征的复杂信号集合。对这一信号的傅里叶频谱进行... 本文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硬岩顺层、反倾和软岩顺层、反倾4类结构岩体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递至坡肩的振动信号,是一个包含了斜坡本身材料和结构特征的复杂信号集合。对这一信号的傅里叶频谱进行分析获得的特征信息,与斜坡本身的结构特性吻合,说明在振动台试验中采用这一方法对斜坡结构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在本次试验中,当不同频率的垂直向震动施加于边坡时,坡肩衍生振动频率的幅值呈现了明显的反倾高于顺层,硬岩高于软岩的特性;而水平震动施加于边坡时,则硬岩顺层,软岩反倾斜坡具有更高的幅值,频率也更集中于特定的卓越频段,而硬岩反倾和软岩顺层斜坡的水平震动响应则相对不显著。另外,硬岩顺层斜坡对震动的响应表现比软岩顺层明显,而软岩反倾的反应比硬岩反倾明显。当施加垂直向天然波信号时,顺层斜坡的傅里叶频谱图像与台面波形基本保持一致,而反倾斜坡表现为对特定频率段的幅值放大更加显著。水平向加载天然波信号时各个斜坡呈现了更多的一致性,表明此工况下坡体结构与岩性的影响则明显较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频谱特性 失稳机理 动力响应特征 坡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场址评价——以CSNS工程选址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坤 尚彦军 +4 位作者 蒋毅 何万通 林达明 常金源 陈延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00-408,共9页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时空下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确定其在系统整体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变权,根据权重计算工程场址适宜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选址工作,使用6个影响因素在5个比选场址中的变权及常权分别评价工程场址适宜度并对比分析,确定第3场址作为工程建设场址。实践证明基于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ESSI评价方法与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权重 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 变权 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参数Weibull分布估计沥青混凝土疲劳失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黎晓 梁乃兴 程志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3种不同沥青混凝土材料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疲劳失效特性。采用考虑形状参数、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对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疲劳寿命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提出了基于位置参数迭代计算下的特征参数估... 通过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3种不同沥青混凝土材料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疲劳失效特性。采用考虑形状参数、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对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疲劳寿命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提出了基于位置参数迭代计算下的特征参数估算方法,并给出了50%保证率下的材料疲劳寿命曲线和疲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可以避免在试验初始阶段进行疲劳失效概率的不合理估计,更好地预估小子样条件下材料疲劳失效分布;预估结果中特征参数项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三参数Weibull分布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材料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失效寿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 应力控制 三参数WEIBULL分布 疲劳失效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特长隧道驾驶人动态决策跟驰模型与限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立伟 陈政 +1 位作者 张婷 胡澄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1-218,240,共9页
为研究高原特长隧道跟驰特性及驾驶人决策行为,优化隧道路段限速值,在云贵高原地区特长隧道进行了实车跟驰试验.基于采集跟驰数据,分析驾驶人在高原特长隧道的驾驶决策行为并得到加减速决策模型;提出隧道跟驰过程中驾驶人局部效用最优概... 为研究高原特长隧道跟驰特性及驾驶人决策行为,优化隧道路段限速值,在云贵高原地区特长隧道进行了实车跟驰试验.基于采集跟驰数据,分析驾驶人在高原特长隧道的驾驶决策行为并得到加减速决策模型;提出隧道跟驰过程中驾驶人局部效用最优概念,通过安全跟驰距离模型、驾驶人感知速度模型及驾驶人决策模型,建立局部最优的驾驶人动态决策跟驰模型,仿真驾驶人在隧道路段上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特长隧道进口段及出口段,驾驶人趋于选择更大的跟驰距离;基于局部最优的驾驶人动态决策跟驰模型,能较好地仿真最优跟驰行为,得到隧道路段最优决策速度并作为最高限速值.本文结论为改善高原特长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状态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跟驰模型 驾驶人动态决策 高原特长隧道 局部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少鹏 陈亮亮 +2 位作者 程志豪 许芸熙 陈华斌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2,117,共5页
通过不同剪切应力加载速率试验,分析了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在外力作用下不同阶段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建立了其基本流变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在外力作用下的流变特性分为三个阶段,第I阶段,得出丁苯胶乳改性水泥... 通过不同剪切应力加载速率试验,分析了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在外力作用下不同阶段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建立了其基本流变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在外力作用下的流变特性分为三个阶段,第I阶段,得出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符合牛顿流体模型的流变特性,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呈线性比例增长,建立其第一牛顿区;第II阶段,得出其在该阶段表现出黏性、弹性和塑性的复杂流变特性,建立了用圣维南固体模型、牛顿流体模型及胡克固体模型并联来表征其流变特性的模型;第III阶段,得出其符合牛顿流体模型的流变特性,建立了其第二牛顿区,得出了其绝对屈服应力。综合各阶段的流变特性,建立了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变特性模型和流变特性方程。考虑实际应用情况,建立了其简化的流变特性模型和流变特性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 流变模型 流变方程 绝对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组节理控制下的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杜光勤 鲁志强 汤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5,188-189,共6页
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理的抗剪强度及节理分布形式,多组节理控制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参数选取和计算方法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某公路的节理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理抗剪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两组节理... 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理的抗剪强度及节理分布形式,多组节理控制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参数选取和计算方法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某公路的节理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理抗剪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两组节理控制下的岩质边坡滑动机理,通过节理室内剪切试验和边坡稳定性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合理的节理抗剪强度参数:节理1的强度参数是内聚力30k Pa、内摩擦角40°;节理2的强度参数是内聚力5k Pa、内摩擦角5°。在此基础上,考虑爆破施工对边坡岩体节理抗剪强度的弱化作用,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得到了边坡的潜在滑动模式为节理控制下的浅层滑动。针对该边坡实际情况建议了以预应力锚索地梁为主的防控措施,即坡面中部采用三排1000k N级预应力锚索,间距3m,钢筋混凝土地梁水平间距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岩质边坡 稳定性 强度折减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峡谷区带状地形图空地一体化测绘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留杨 杨成 +1 位作者 杨涛 王开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针对在高山峡谷区利用无人机测绘长线路带状地形图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的高山峡谷区带状地形图空地一体化测绘方法。首先,归纳了高山峡谷区无人机测绘带状地形图存在的3个主要问... 针对在高山峡谷区利用无人机测绘长线路带状地形图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的高山峡谷区带状地形图空地一体化测绘方法。首先,归纳了高山峡谷区无人机测绘带状地形图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控制点数量偏少和分布不均、传统航测空三加密方式不适应倾斜摄影空三加密、无人机点云非地形噪点滤除难度大,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上述解决方案,提出了完整的带状地形图测绘流程和方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带状地形图满足工程带宽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后,地形图测绘精度进一步提高,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工程地形图的实际测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车载激光扫描 长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高山峡谷区 空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和法的华丽金安金沙江大桥左岸桥址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飞 文海 锁沛斯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5-210,共6页
针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采用矢量和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虑到左岸桥址边坡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对桥址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因素,抗剪强度参数按照下限值、平均值、上限值三种情形,计算了自然工况、地震工况、桥基荷载工况、桥基荷载和... 针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采用矢量和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虑到左岸桥址边坡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对桥址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因素,抗剪强度参数按照下限值、平均值、上限值三种情形,计算了自然工况、地震工况、桥基荷载工况、桥基荷载和地震荷载共同作用工况四种条件下桥位所在典型边坡剖面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桥基荷载作用后,边坡潜在最危险滑动面的剪入位置由前缘卸荷带移至中后缘桥基位置附近;自然工况和地震工况的安全系数值明显降低,最小安全系数值为1.619,仍大于该工程边坡稳定性要求的不小于1.30的规定。综上,该工程边坡安全稳定,实施过程中需关注施工造成的浅表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性 矢量和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乳液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少鹏 牛开民 +3 位作者 田波 陈亮亮 程志豪 许芸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2-969,共8页
采用流变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乳液对水泥砂浆屈服应力、蠕变恢复、动力黏度及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屈服应力随着聚合物乳液掺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最大增至普通水泥砂浆的9.62倍;水泥砂浆蠕变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增大,撤销外... 采用流变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乳液对水泥砂浆屈服应力、蠕变恢复、动力黏度及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屈服应力随着聚合物乳液掺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最大增至普通水泥砂浆的9.62倍;水泥砂浆蠕变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增大,撤销外力后出现瞬时恢复,之后保持恒定,蠕变恢复能力随着聚合物乳液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在100倍左右;水泥砂浆动力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聚合物乳液掺量的增大加剧了动力黏度减小的趋势;在触变性试验中随着聚合物乳液掺量的增加,水泥砂浆结构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不断增强,最大增幅为7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合物乳液 水泥砂浆 流变性能 屈服应力 蠕变恢复 动力黏度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锚碇水平极限承载力估值公式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小涛 严飞 +2 位作者 周磊 王东英 邓琴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研究目的:当前基于摩擦设计的重力式锚碇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估值偏保守,没有考虑锚碇结构与地基协同作用,联合承载的估值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本文利用平硐岩基摩擦试验、重力式锚碇基底深部位移监测和数值仿真试验等手段,探讨重力式锚碇... 研究目的:当前基于摩擦设计的重力式锚碇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估值偏保守,没有考虑锚碇结构与地基协同作用,联合承载的估值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本文利用平硐岩基摩擦试验、重力式锚碇基底深部位移监测和数值仿真试验等手段,探讨重力式锚碇与岩基的协同作用和联合承载机制。研究结论:(1)极限试验破坏形态揭示了重力式锚碇不是单纯的摩擦承载,而是锚-岩联合承载;(2)锚碇-岩基联合极限承载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效应,初期为基底摩擦极限承载,摩擦效应;之后,前部齿坎夹持岩体剪切破坏极限承载,锚岩系统联合承载性能达到极限,夹持效应;基底上覆土重量对上述两部分都有提高,回填效应;(3)提出了考虑上述效应和联合承载机制的重力式锚碇水平极限承载力估算公式,经工程案例检验,公式极限估值9.6P与数值仿真确定的极限值8.0P接近,说明公式精度有保证,符合实际破坏模式;(4)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新型重力式锚碇的设计和安全监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锚碇 协同作用 联合承载机制 水平极限承载力估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华丽高速公路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小涛 严飞 +2 位作者 秦雨樵 周磊 王东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87-394,共8页
以华丽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地震稳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slide下利用Janbu-simplified法计算了其最不利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为模型试验确定了宽900 m×高450 m的试验范围。采用拟静力法,在Phase 2D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模型边... 以华丽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地震稳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slide下利用Janbu-simplified法计算了其最不利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为模型试验确定了宽900 m×高450 m的试验范围。采用拟静力法,在Phase 2D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模型边坡,计算了0.00g、0.10g、0.15g、0.20g、0.25g、0.30g、0.35g等7个地震工况的安全系数和位移。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与水平地震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极限平衡法与强度折减法所得安全系数在1.0附近安全系数离散性最小,远离1.0则安全系数的离散性增大,差异是两类方法极限状态定义的不同造成的。基于安全系数确定的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0g;(2)剪应变揭示的边坡破坏模式为桥墩位置拉剪破坏、T2凝灰岩主滑和前缘近于水平剪出破坏,坡体内部的变形响应敏感性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剪应变。基于变形演化规律确定的临界值为0.15g^0.20g,相应水平位移预警值为10.2 mm,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3)综合确定华坪岸顺层边坡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g,50年超越概率为10%和100年超越概率为2%对应的安全系数分别约为1.2和1.1,华坪岸边坡在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下是安全的。当前选择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而安全监控实践中一般选择可操作性和预警性强的变形值作为控制指标,所以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采取安全系数与临界位移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安全系数 临界位移 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朝辉 韩晓霞 +2 位作者 陈姣 侯荣国 郑少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91-3899,共9页
为实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融雪化冰的目的,制备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提出了其传导热效果的测试方法,全面研究了电极布设方式、碳纤维撒布量、导电相材料掺量对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比评价了不同类型... 为实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融雪化冰的目的,制备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提出了其传导热效果的测试方法,全面研究了电极布设方式、碳纤维撒布量、导电相材料掺量对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比评价了不同类型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单层板传导热效果,并回归拟合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温度随通电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电极材料宜采用铝电极,电压输出方式为交流电源,输出大小宜为54V;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最佳电极布设方式为竖向、碳纤维撒布量为170g/m^2、导电相材料掺量为0.8%;五种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中,竖向置入铜丝网混凝土传导热效果最优,铺设碳纤维带混凝土次之;在同一环境温度条件下,各类型混凝土中部的温度变化趋势与面层温度相同,基本呈线性变化。从而为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导电沥青混凝土 传导热 测试方法 融雪化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丁苯胶乳对水泥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少鹏 牛开民 +2 位作者 陈亮亮 田波 程志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羧基丁苯胶乳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羧基丁苯胶乳掺量的增加,水泥砂浆流动度不断降低;各龄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不断减小,抗折强度最大下降了36.2%,抗压强度最大下降了58.9%;提出了气泡形成预测模型。(2)不同消泡... 研究了羧基丁苯胶乳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羧基丁苯胶乳掺量的增加,水泥砂浆流动度不断降低;各龄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不断减小,抗折强度最大下降了36.2%,抗压强度最大下降了58.9%;提出了气泡形成预测模型。(2)不同消泡剂均降低了流动度,D类消泡效果最好,其抗折强度28 d超过了标准试验结果,而抗压强度始终低于标准试验结果。(3)增加D类消泡剂的掺量,水泥砂浆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掺量超过6‰后,其抗折强度均大于标准试验结果,而抗压强度始终小于标准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砂浆 羧基丁苯胶乳 流动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纵组合路段事故严重程度致因辨识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戢晓峰 吴亚欣 +2 位作者 郝京京 房锐 胡澄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204,共8页
为解析平纵组合路段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及影响机制,在系统选取影响事故严重程度潜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t模型获取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自变量,并运用偏比例优势模型修正变量参数,从而构建平纵组合路段事故严重程度致因辨识的两... 为解析平纵组合路段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及影响机制,在系统选取影响事故严重程度潜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t模型获取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自变量,并运用偏比例优势模型修正变量参数,从而构建平纵组合路段事故严重程度致因辨识的两阶段模型(TSM),以云南省元(谋)—双(柏)公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TSM模型比有序概率模型拟合度更优,更适用于研究该问题;涉及车辆数、平曲线曲率及竖曲线曲率等7个变量对一般及以上事故具有正效应,驾驶人性别及接入口等3个变量对一般及以上事故具有负效应;就影响程度来看,接入口最大(边际效应为14.466%),驾驶人性别次之(10.581%),竖曲线长度最小(0.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事故严重程度 两阶段模型 平纵组合路段 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叉口三左转车道流量均衡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立 常云涛 +1 位作者 彭仲仁 杨文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0-1647,共8页
根据多车道流量分布与驾驶员车道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多车道设施流量均衡性的建模与分析方法.以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三左转车道为例,使用成分数据结构组织各左转车道流量,选取可能对车道流量分布具有潜在影响的7个因素.在单形中... 根据多车道流量分布与驾驶员车道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多车道设施流量均衡性的建模与分析方法.以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三左转车道为例,使用成分数据结构组织各左转车道流量,选取可能对车道流量分布具有潜在影响的7个因素.在单形中建立以三左转车道流量成分数据为因变量、所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且满足车道流量占比约束的成分方差分析模型,设计单形操作法进行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识别对左转车流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并定量估计各因素对每条左转车道流量占比的影响程度.信号周期长度、交叉口内转弯曲线长度、展宽车道的设置、上游路段长度、上游左转车道标志标线位置和其他流向车道数等因素可在特定设置条件下使车流分布接近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 流量均衡性 三左转车道 车道选择 流量占比约束 成分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凤香 熊昌安 +2 位作者 倪定安 苏宇 杨文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8,151,共9页
为检验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RTCRWS)的警示效果、了解其对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影响;搭建3个道路交叉口虚拟仿真场景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取T_(SDNN)、T_(RMSSD)、N_(LF-norm)、N_(LF/HF)等生理行为数据,采集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和... 为检验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RTCRWS)的警示效果、了解其对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影响;搭建3个道路交叉口虚拟仿真场景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取T_(SDNN)、T_(RMSSD)、N_(LF-norm)、N_(LF/HF)等生理行为数据,采集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和车速变异系数等驾驶操作行为数据。统计分析了被试驾驶人行为特性,研究了RTCRWS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不同交通条件下RTCRWS的警示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RTCRWS对驾驶人群体的警示效果良好,能够提升无控平交口处的安全水平、降低驾驶人通过无控平交口的行驶车速、缓解驾驶人的紧张情绪;不同交通条件下驾驶人对RTCRWS的警示效果存在差异,驾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按照轻度交通流无预警、轻度交通流有预警和重度交通流有预警的顺序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驾驶人行为特性 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 因子分析 驾驶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交叉口风险预警系统下驾驶行为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凤香 李光晟 +2 位作者 倪定安 杨文臣 田毕江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分析无控交叉口预警系统的布设对交通安全的改善情况,本文应用驾驶模拟技术对预警系统下驾驶人行为可靠性进行分析,从人因角度研究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行为特性数据,采用注视时间、油门踏板开合度、制... 为分析无控交叉口预警系统的布设对交通安全的改善情况,本文应用驾驶模拟技术对预警系统下驾驶人行为可靠性进行分析,从人因角度研究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行为特性数据,采用注视时间、油门踏板开合度、制动踏板开合度及速度等参数衡量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可靠性,然后基于S-O-R理论模型计算有无预警系统及预警系统不同布设位置情景下的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最后运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与各变量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预警系统对驾驶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可靠度,且预警系统布设在距离交叉口100 m处时,综合结果要优于50 m和150 m布设情况,此时中青年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要高于老年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女性驾驶人的操作可靠度要高于男性驾驶人并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系统 有效性 交通仿真 驾驶行为 驾驶人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