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牟定服务区为例
1
作者 罗峰 《花卉》 2021年第8期40-41,共2页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建设直接影响人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滞留时间,丰富且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景观有利于人们积极尝试当地旅游项目。据此,本文以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基本理念入手,简要介绍牟定服务区的基本建设改观与优势,并提出服务...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建设直接影响人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滞留时间,丰富且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景观有利于人们积极尝试当地旅游项目。据此,本文以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基本理念入手,简要介绍牟定服务区的基本建设改观与优势,并提出服务区景观建设的创新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服务区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动行为的高速公路平均纵坡坡长研究
2
作者 张驰 国廷玉 +2 位作者 胡瑞来 高艳阳 周郁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6,共15页
货车制动毂温度过高是制动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货车在连续下坡路段行驶的安全性,对平均纵坡设计指标进行细化,研究驾驶人制动行为与货车制动毂温升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驾驶人制动行为提出纵坡坡长可靠度设计方法。首先,选取西部... 货车制动毂温度过高是制动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货车在连续下坡路段行驶的安全性,对平均纵坡设计指标进行细化,研究驾驶人制动行为与货车制动毂温升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驾驶人制动行为提出纵坡坡长可靠度设计方法。首先,选取西部山区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驾驶人制动行为数据;其次,根据实测数据提出评价指标、位移强度系数和制动毂温度梯度,并基于回归分析探究了位移强度系数和道路平、纵线形的关系以及位移强度系数和制动毂温度梯度的关系;最后,根据驾驶人制动行为和临界温度构建可靠度模型,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法,给出了连续下坡路段不同平均纵坡所对应的临界坡长,并与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圆曲线半径与位移强度系数相关性不大,纵坡坡度与位移强度系数呈显著正相关,拟合优度r2达0.95;当纵坡坡度大于2%时,驾驶人采取的制动行为多为持续性刹车,与纵坡坡度小于2%时驾驶人多采取点刹的制动行为区别较大,位移强度系数与制动毂温度梯度呈显著正相关,拟合优度r2为0.845;当驾驶人制动比例为85%时,驾驶人制动行为与规范界定坡长的条件基本一致;取可靠度为0.95时,平均纵坡为2.1%~3.0%,连续坡长临界值为14.95~30.12 km。所给出相关参考值考虑了真实行车环境中的随机性,可为平均坡度小于2.5%的坡长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制动行为 位移强度系数 可靠度 临界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大高速永仁大桥主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3
作者 袁少洋 古宇鹏 +2 位作者 李云 汤金涛 刘翠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永大高速永仁大桥主桥采用主跨920 m的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主缆垂跨比为1/10,由154股91丝直径5.0 mm抗拉强度1 770 MPa的高强钢丝组成,主缆平面无弯折且边跨无背缆;加劲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桥面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铺装;桥... 永大高速永仁大桥主桥采用主跨920 m的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主缆垂跨比为1/10,由154股91丝直径5.0 mm抗拉强度1 770 MPa的高强钢丝组成,主缆平面无弯折且边跨无背缆;加劲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桥面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铺装;桥塔采用门形结构,永仁岸塔高192.7 m,设上横梁、下横梁,大姚岸塔高107.7 m,仅设上横梁;两岸锚碇均采用重力式嵌岩锚碇、钢拉杆锚固系统,以最大程度减少开挖、优化结构工程量。钢箱梁顶板U肋与桥面板焊缝采取全熔透焊接,同时将铺装体系调整为免蒸养UHPC;主索鞍及摆轴式散索鞍均采用铸焊组合结构;综合采用流线型钢箱梁和中央稳定板的抗风措施,以确保柔性悬索桥结构抗风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门形桥塔 重力式嵌岩锚碇 钢箱梁 免蒸养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 中央稳定板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LSTM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乃兴 闫杰 +2 位作者 杨文臣 曹源文 房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以重庆市11条高速公路2011—2016年共计65 119起交通事故为基础,选取“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2项总量指标,描述统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在时间维度上的月分布规律。通过自... 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以重庆市11条高速公路2011—2016年共计65 119起交通事故为基础,选取“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2项总量指标,描述统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在时间维度上的月分布规律。通过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线性时序特征,使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拟合预测残差序列中的非线性时序特征,建立了基于ARIMA和LSTM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组合预测模型,并以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值作为模型的评估指标。结果表明:ARIMA-LSTM组合预测模型各项指标的预测精度均优于单一的ARIMA模型,其中“死亡人数”组合模型改善效果显著,其RMSE与MAPE值相较于ARIMA模型分别改善了55.83%和54.80%;“事故数量”组合模型的RMSE和MAPE相较于ARIMA模型改善了23.15%、2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事故预测 ARIMA-LSTM 组合模型 高速公路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民与游客不同视角的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研究——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琳 杨珂 《园林》 2022年第7期20-27,共8页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感知 场所依恋 村民与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地层的大断面双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学奇 王明年 +1 位作者 陈树汪 刘大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6-184,共9页
为研究一种新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无中墙单洞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依托平文高速土基冲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施工力学性能方面对无中墙单洞法和传统的三导洞法进行比选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工... 为研究一种新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无中墙单洞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依托平文高速土基冲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施工力学性能方面对无中墙单洞法和传统的三导洞法进行比选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工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支护结构受力性能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临时支护结构较少,结构处理圆顺,能更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现象;2)在结构设计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取消了中隔墙结构,使得施工难度降低;3)在施工工法方面,采用三台阶法分别对先行、后行隧道进行单洞施工,增加了作业空间,提高了施工组织效率;4)综合考虑施工力学与工期进度的影响可知,无中墙单洞法适用性较好,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连拱隧道 三导洞法 无中墙单洞法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风险预警警示系统有效性研究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怡雯 郭凤香 +2 位作者 杨文臣 倪定安 熊昌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为评估城乡接合部二级路无控交叉口处风险预警警示系统的有效性,应用驾驶模拟器及生理心理仪等设备,设计了研究型驾驶模拟实验。首先,搭建了包括静态道路与交通环境及动态交通流的虚拟实验场景,招募45名驾驶人完成了共13个交叉口的驾驶... 为评估城乡接合部二级路无控交叉口处风险预警警示系统的有效性,应用驾驶模拟器及生理心理仪等设备,设计了研究型驾驶模拟实验。首先,搭建了包括静态道路与交通环境及动态交通流的虚拟实验场景,招募45名驾驶人完成了共13个交叉口的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了心电、皮电等生理数据及速度、最大制动踏板深度和最早制动时间等模拟行车数据,在统计分析不同交叉口场景下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驾驶操作行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风险预警警示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类预警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同时,对比分析距交叉口50、100、150m处设置风险预警警示系统的模拟效果发现在距交叉口100 m处布设预警系统警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模拟器 生理心理仪 风险预警警示系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质监测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瑜 张华 +4 位作者 康晓莉 周俊蓉 武红梅 刘海峰 叶咸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种地下水类型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数据统计法、Piper三线图、小波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云南省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样,以HCO_(3)-Ca·Mg、HCO_(3)-Ca型为主。氨氮、锰、氟化物、硝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率较高,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不同污染指标的污染来源不同,主要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高原主要盆地水质总体上呈稳定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地下水质 地下水监测 污染指标 高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实测方法及与规范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洪涛 张志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速缩放关系;再根据气象站长期风速资料确定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并结合风速缩放关系、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得到桥址各位置的设计基准风速以及检验风速。以某拟建跨峡谷大跨悬索桥为背景,应用该方法确定了该桥设计风参数,并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山区桥址平均风速沿桥轴线呈不均匀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桥址平均风速在高风速时以东南风向与西北风向为主,且东南风向形成负攻角,西北风向形成正攻角,风攻角正负具有明显的风向依赖性;平均风攻角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我国规范规定范围;-3°~+3°小风攻角下,规范方法得到的检验风速高于实测方法,偏安全,对于大风攻角,规范方法偏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设计风速 风攻角 检验风速 地形模型风洞试验 现场风观测 规范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高塔斜拉桥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洪涛 矣志勇 张皓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复杂地形条件和高烈度地区高速公路斜拉桥抗震体系设计是高速公路斜拉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结构抗震体系可以确保地震作用下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以一座高烈度地区山区高速公路高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斜拉桥纵向... 复杂地形条件和高烈度地区高速公路斜拉桥抗震体系设计是高速公路斜拉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结构抗震体系可以确保地震作用下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以一座高烈度地区山区高速公路高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斜拉桥纵向、横向抗震体系研究成果对其展开抗震设计。首先确定了该桥纵向、横向抗震体系约束布置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应减震装置的关键力学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最终确定了桥梁合理的抗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纵向、横向抗震体系可以实现高烈度地区高塔斜拉桥减震抗震设计;通过在主桥多点位设置合理力学参数的液体黏滞阻尼器及横向钢阻尼可以降低高塔斜拉桥设计地震作用下的纵向、横向地震响应,从而达到所需的抗震设计要求;减震措施的力学参数应综合考虑地震作用下斜拉桥关键部位的位移、内力响应来选取。本文的研究思路可为同类型桥梁抗震体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抗震设计 抗震性能 减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江断裂东支活动性分析及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迎法 曲亚明 +3 位作者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小江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断裂活动强度 场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道线双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流量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延利 全威 +1 位作者 王华 李浩 《传感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4-2200,共7页
交通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是实现智慧交通(ITS)的重要方向,介绍了一种配备地磁传感器的新型智慧道钉(SRS),具备交通流量检测、车道线增强等功能。针对基于车道线安装的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检测需求,提出基于自适应方差+磁场强度的车辆信号提取... 交通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是实现智慧交通(ITS)的重要方向,介绍了一种配备地磁传感器的新型智慧道钉(SRS),具备交通流量检测、车道线增强等功能。针对基于车道线安装的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检测需求,提出基于自适应方差+磁场强度的车辆信号提取方法,该自适应方差指标能够自适应感知检测数据序列中的背景段与信号段,且在背景段稳定在0到2之间,不受检测地点与设备差异的影响;针对单SRS节点面临的复杂检测场景,如存在双车并行、长车辆等,分析了车辆信号规律,提出了识别单车信号、双车信号与长车辆信号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了基于边缘服务器的双SRS校正方法,结果表明,单SRS检测的车道流量误差为4.8%,而双SRS检测的车道流量误差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流量检测 地磁传感器 车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弯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斌 刘芳 +2 位作者 朱豪杰 彭铁坤 胡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抗压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久性高且韧性好诸多优点。将UHPC与预应力筋结合制成的预应力UHPC梁拥有更好的受力性能,可以更充分发挥UHPC的抗压强度和预应力筋的屈服强度。通过对文献中的预应力UHPC试验梁进行...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抗压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久性高且韧性好诸多优点。将UHPC与预应力筋结合制成的预应力UHPC梁拥有更好的受力性能,可以更充分发挥UHPC的抗压强度和预应力筋的屈服强度。通过对文献中的预应力UHPC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预应力UHPC梁的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和荷载-挠度曲线等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和编制的理论分析程序均能准确地模拟预应力UHPC梁的抗弯性能,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预应力UHPC梁的破坏过程可以分为弹性阶段、裂缝开裂阶段、屈服强化阶段和持荷破坏阶段,阶段转折点对应UHPC开裂、受拉纵筋屈服和预应力筋屈服。最后,选取预应力混凝土梁独有的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张拉应力这两个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预应力筋配筋率会显著增大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减小位移延性系数;提高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可以显著提高梁的屈服荷载,几乎不能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对延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弯性能 有限元分析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上高原人员疏散速度修正的台阶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鹏 王明年 +3 位作者 于丽 段儒禹 李春荟 何佳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为解决高原铁路隧道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基于台阶试验对急上高原人员运动能力进行研究,并基于现场测试、理论分析、资料调研等对不同海拔高度处急上高原人员疏散速度基础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出平原世居者在急上高原时的运动能力下... 为解决高原铁路隧道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基于台阶试验对急上高原人员运动能力进行研究,并基于现场测试、理论分析、资料调研等对不同海拔高度处急上高原人员疏散速度基础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出平原世居者在急上高原时的运动能力下降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拟合类型,得出急上高原者在不同海拔下人员疏散速度折减系数公式;基于海拔和坡度对人员运动的影响,得出高海拔铁路隧道人员疏散速度基础参数。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铁路隧道人员疏散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及性能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急上高原 台阶试验 疏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闭环路网交通流定常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鹏 吕瑜佩 +4 位作者 郭明旻 林志阳 房锐 李晓洋 张小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基于在分岔路口满足用户均衡原理的假定,研究了由三条路段和两个交叉路口组成的简单闭环路网的交通流定常解问题,发现定常解参数及其性态依赖于路网上的车流总数:当车流总数不大于第一个临界值,或不小于第二个临界值时,定常解在每一条... 基于在分岔路口满足用户均衡原理的假定,研究了由三条路段和两个交叉路口组成的简单闭环路网的交通流定常解问题,发现定常解参数及其性态依赖于路网上的车流总数:当车流总数不大于第一个临界值,或不小于第二个临界值时,定常解在每一条路段上均为密度取常数的平凡解;否则,在瓶颈路口(上游最大流量大于下游最大流量的路口)的上游路段将产生激波间断,呈排队等候现象.对分岔路口和交汇路口为瓶颈的情况,分别给出了完整的解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WR模型 用户均衡原理 交通分配模型 激波间断 瓶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
16
作者 寇俊伟 李艳萍 +5 位作者 姚剑 李卫国 张政杰 李波 陆久飞 张庆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4,共9页
针对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的复杂性、现有检测算法缺乏对裂缝特征考量的问题,提出YOLOv5-C检测模型。在训练阶段,采用细密度标注减少背景干扰提供更具代表性的学习样本;构建C3_DSC模块,动态调整卷积核以增强特征学习能力;引入Large Selectiv... 针对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的复杂性、现有检测算法缺乏对裂缝特征考量的问题,提出YOLOv5-C检测模型。在训练阶段,采用细密度标注减少背景干扰提供更具代表性的学习样本;构建C3_DSC模块,动态调整卷积核以增强特征学习能力;引入Large Selective Kernel (LSK)模块提升模型的裂缝特征的感知能力;使用Shape-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提高边界框回归精度,通过系统的消融和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性能。同时,开发安卓端应用,实现低成本、便捷的实时裂缝检测,为隧道工程的智能化检测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裂缝 C3_DSC模块 LSK模块 Shape-IoU 智能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隧道衬砌病害精确检测方法
17
作者 方力涵 张庆文 +2 位作者 李卫国 邹大晴 陆久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12-6820,共9页
隧道衬砌检测是隧道建造与维护的一项重要质量管理内容。因衬砌内部病害种类多样、边界模糊,导致病害识别不准、模型训练困难。而依靠人工识别或现有模型无法实现快速、准确得检测病害。针对上述问题,以云南隧道B-scan取得的1922个衬砌... 隧道衬砌检测是隧道建造与维护的一项重要质量管理内容。因衬砌内部病害种类多样、边界模糊,导致病害识别不准、模型训练困难。而依靠人工识别或现有模型无法实现快速、准确得检测病害。针对上述问题,以云南隧道B-scan取得的1922个衬砌雷达样本创建数据集,用于训练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模型YOLO-Tunnel。通过改进Backbone与Neck,提升了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增加感受野、提升模型定位能力;根据数据集规模和目标尺寸比例,选择合适的模型尺寸和平衡权重,进一步提高模型识别能力。结果表明:YOLO-Tunnel相比YOLOv5s有更好的病害检测精度同时也满足实时检测需求,其中准确率、召回率、均值平均精度(mAP)分别提高了2.5、9.0、8.1个百分点,推理时间增加了2.7 ms,为21.8 ms。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隧道衬砌病害识别性能及模型优化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衬砌检测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循环围压与振动频率影响的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珏皓 陈健 +4 位作者 孔令智 刘府生 柯文汇 邱岳峰 李健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宁波重塑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变围压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分析了循环围压、振动频率对轴向累积应变及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宁波重塑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变围压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分析了循环围压、振动频率对轴向累积应变及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对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轴向累积应变随应力路径斜率η及振动频率f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应力路径斜率、振动频率影响下,应变率随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应力路径斜率η对应变率-时间关系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应力路径斜率η的增大,应变率减小,而不同振动频率条件下的应变率-时间关系曲线几近重合。最大孔压随循环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而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上述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呈线性关系的应变率与加载时间关系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黏土 循环围压 振动频率 轴向累积应变 应变率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海巴洛沟“7·28”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鑫 张海太 +6 位作者 赵志芳 夏龙松 刘斌 李亚军 李春晓 陈宁生 王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9-1349,共11页
海巴洛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2019年7月28日凌晨2:40暴发泥石流灾害,为科学准确开展该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海巴洛沟流域中下游香丽(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本文根据实地、无人机航拍及遥感调查,结合... 海巴洛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2019年7月28日凌晨2:40暴发泥石流灾害,为科学准确开展该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海巴洛沟流域中下游香丽(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本文根据实地、无人机航拍及遥感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和分析计算,对本次泥石流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本次泥石流平均容重为16.77kN·m^-3,属稀性泥石流,洪峰流量为528.16m 3·s^-1,属特大泥石流。受地质、气候条件综合作用,海巴洛沟流域内物源包含3类:河谷区沟道侧岸滑坡体、高位冰碛物和高位寒冻风化碎屑。本次泥石流发生在27日晚至28日凌晨主体降雨过程的尾部,根据对2019年8~10月海巴洛沟流域9次降雨过程的监测,发现该区域降雨具有主体过程为6h、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的时空分布特征。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强降雨集中分布在哈巴雪山西侧海拔4200~4800m的峰脊区,6h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60.43mm。激发水源除降雨外,还包含峰脊区内冰川融水,经计算本次6h降雨过程中冰川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7.29mm。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滇西北横断山区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横断山区 海巴洛沟 6h降雨过程 冰川融水 混合型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SVM的二级公路交通事故严重度预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文臣 周燕宁 +2 位作者 田毕江 郭凤香 胡澄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为明析输入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度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影响,基于1808条山区二级公路事故数据,选择12个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K-means(KM)聚类算法离散化事故严重度的连续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识别事故严重... 为明析输入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度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影响,基于1808条山区二级公路事故数据,选择12个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K-means(KM)聚类算法离散化事故严重度的连续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识别事故严重度的重要特征变量,通过组合3种输入特征变量(候选特征、KM特征、RF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分别构建事故严重度的3种SVM预测模型(SVM*、KM-SVM和RF-SVM),并分析3种SVM模型的预测性能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通过离散连续变量和识别关键特征参数,可显著提高RF-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重伤和死亡事故的预测准确率提高达40%;特征选择对SVM模型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小于连续变量离散化;RF-SVM模型可获得比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但对不同输入特征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KM)聚类 支持向量机(SVM) 事故严重度 山区二级公路 随机森林(RF)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