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通过Rubicon抑制自噬晚期或干扰素的产生实现固有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宿俊玮 袁瑾 +3 位作者 王峰 李珺 岳磊 严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有抑制效应。一方面,Rubicon作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复合体的一种结合成分,通过不同的结构域分别与液泡蛋白分选34(Vps34)、紫外线辐射耐受相关基因(UVRAG)、小鸟苷三磷酸(GTP)激酶和RAS癌基因家族成员7(Rab7)相互作用,介导自噬成熟抑制;另一方面,Rubicon抑制核因子κB关键调节因子(NEMO)的泛素化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二聚化,进而阻断IFN产生相关的信号转导。研究发现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乙型肝炎病毒(HBV)、仙台病毒(Se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病毒,通过调节Rubicon的表达或功能实现固有免疫逃逸,Rubicon有望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RUBICON 干扰素(IFN) 自噬 固有免疫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永师 杜娜 杜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0-537,共8页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治疗困难,迫切需要寻找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型药物。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具有耐药性低、毒性低、价格低廉等优点,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治疗困难,迫切需要寻找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型药物。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具有耐药性低、毒性低、价格低廉等优点,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中草药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抑菌作用。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联合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多重耐药菌 抑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质粒介导blaNDM-1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娜 林云 +7 位作者 刘淑敏 牛敏 李亚波 施雄飞 周芳 尧静 张孟爽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传播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脉...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传播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对bla_(NDM-1)基因的水平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18株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抗生素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3株细菌接合试验成功,接合子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表明16株细菌中bla_(NDM-1)基因均位于约33.3kb大小的质粒上,剩余2株细菌的bla_(NDM-1)基因位于33.3~54.7kb大小的质粒上。结论质粒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水平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DM-1基因 质粒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VSL#3对DSS大鼠结肠炎TLR4-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孟爽 牛敏 +4 位作者 刘淑敏 杜娜 尧静 陈辞言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43-646,F0003,共5页
目的阐明益生菌VSL#3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结肠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深入探讨VSL#3对结肠黏膜炎症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分为正常组、DSS造模组以及益生菌治疗组。5%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 目的阐明益生菌VSL#3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结肠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深入探讨VSL#3对结肠黏膜炎症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分为正常组、DSS造模组以及益生菌治疗组。5%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DAI评分以及病理学评分;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益生菌治疗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均低于DSS造模组(P<0.05);益生菌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的mRNA水平与DSS造模组相比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造模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SD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VSL#3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发挥其抑制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葡聚糖钠 溃疡性结肠炎 VSL#3 TLR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携带blaNDM-1基因布氏柠檬酸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5
作者 尧静 周芳 +5 位作者 林云 杜娜 刘淑敏 施雄飞 白雅丽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blaNDM-1基因布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试验菌株为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两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布氏柠檬酸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blaNDM-1基因并测序验... 目的探讨携带blaNDM-1基因布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试验菌株为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两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布氏柠檬酸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blaNDM-1基因并测序验证,质粒接合试验了解blaNDM-1基因是否可通过质粒进行水平传播,并对两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ERIC-PCR分析。结果两株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均高度耐药,并携带blaNDM-1基因。接合试验成功将两株菌的blaNDM-1基因转移至大肠埃希菌EC600。MLST分型为ST171,ERIC-PCR发现扩增条带位置完全相同,即为同一基因型。结论检出两株具有相同基因型ST171携带blaNDM-1基因的布氏柠檬酸杆菌,且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柠檬酸杆菌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多位点序列分型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