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普洱茶不同溶剂提取组分降脂减肥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熊昌云
彭远菊
王兴华
崔文锐
李凤娟
何普明
-
机构
浙江大学茶学系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普洱市茶树良种场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51,共9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
文摘
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旋转蒸发后冷冻干燥得到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以及剩余水层4个主要分离组分,利用不同的组分灌胃经过肥胖造模处理的ICR小鼠,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和减肥药左旋肉碱进行比较,研究普洱茶不同组分对ICR肥胖小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剩余水层组分均对肥胖ICR小鼠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和剩余水层抑制脂肪累积(抑制率分别是24.7%和22.5%)的效果略差于减肥药物左旋肉碱(抑制率38.8%),但在改善血清指标尤其是提高HDL-C水平方面(提高率为61.7%和73.4%)显著优于左旋肉碱(9.4%),肝脏指标检测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揭示普洱茶降脂减肥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存在于乙酸乙酯层和(或)剩余水层中。
-
关键词
普洱茶
组分
降脂减肥
左旋肉碱
-
Keywords
pu-erh tea
fractions
lipid-lowering and anti-obesity
L-carnitine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响应面法优化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熊昌云
彭远菊
王兴华
-
机构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云南普洱市茶树良种场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983-13984,14131,共3页
-
基金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YNRY2010QN003)
-
文摘
[目的]为了提高普洱茶茶膏的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普洱茶的浸提工艺,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普洱茶的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浸提固液比对普洱茶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的浸提工艺是固液比1∶12.2 g/ml,浸提时间15.6 min,浸提温度为92.5℃,此条件下普洱茶膏的得率达到22.44%。[结论]该研究为普洱茶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响应面法对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是非常有效的。
-
关键词
普洱茶膏
响应面法
制作工艺
-
Keywords
Pu-erh tea past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Manufacture technology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处理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贺熙勇
罗兴莲
孔广红
倪书邦
-
机构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7,共4页
-
基金
云南省院所技术开发专项"澳洲坚果品种区域性试验与良种推广"(2008CF006)资助
-
文摘
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种子进行了赤霉素处理、不同贮存时间或使用不同脱皮方式后,测定其萌发率、苗木株高及地茎粗度。结果表明,赤霉素100~500 mg/L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苗木株高和地茎粗度与对照(空白)无差异或优于对照。播种用种子以人工脱皮为佳,其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机械脱皮种子。澳洲坚果种子常规钢网摊晾下,1个月内不同时间播种,其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品种是决定种子萌发率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子萌发
赤霉素
脱皮方式
贮存时间
-
分类号
S664.9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思茅普洱茶生产规范化与标准化探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熊昌云
彭红
-
机构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河南油田涧河社区绿化站
-
出处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
文摘
简要介绍了普洱茶从田间管理、鲜叶采摘到成品贮藏、出厂等过程的生产加工工艺及流程;分析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原料、加工和贮藏等问题;探讨思茅普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品质改进拟采取的系列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措施;提出根据当地的天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普洱茶生产,并适时开发普洱茶的再加工产品,将是普洱茶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
关键词
普洱茶
加工工艺
流程
生产规范化
标准化
-
Keywords
Pu'er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 flow ; production regularization; standardization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丁丽芬
-
机构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
出处
《植物医生》
2011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该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该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香蕉被枯萎病感染后,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发生与防治
土传病害
澳大利亚
西贡蕉
黄萎病
巴拿马
主产区
-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香蕉的毁灭性病害——枯萎病
- 6
-
-
作者
丁丽芬
-
机构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
出处
《果农之友》
2011年第6期39-39,共1页
-
文摘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此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被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此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
-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毁灭性病害
土传病害
澳大利亚
西贡蕉
黄萎病
巴拿马
主产区
-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香蕉的毁灭性病害——枯萎病
- 7
-
-
作者
丁丽芬
-
机构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2年第5期56-56,共1页
-
文摘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此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被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
-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毁灭性病害
土传病害
澳大利亚
西贡蕉
黄萎病
巴拿马
-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番木瓜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被引量:2
- 8
-
-
作者
丁丽芬
-
机构
云南省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热作系
-
出处
《云南农业》
2006年第6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番木瓜
食疗保健价值
营养丰富
经济价值
药食兼用
种植面积
生产问题
有效防治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