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2,共4页
本文利用2011-2022年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深入探究作用机理与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与旅游经济韧性均展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新质生产力的提... 本文利用2011-2022年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深入探究作用机理与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与旅游经济韧性均展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增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水平,进而间接推动旅游经济韧性的发展。据此,本文从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经济韧性 区域创新 机理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学生实践之力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
作者 陈江敏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正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大学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为乡村振兴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正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大学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为乡村振兴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四大具体路径,并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描述,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文章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画卷 大学生社会实践 乡村振兴 助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中寻“机”:山地资源赋能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朱斯怡 李晓琪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山地具有地貌多维、生态功能多样、生态过程连续性差、结构较脆弱等特征。随着VUCA时代的迅速推进,山区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山地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为促进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界定山地经济内涵、归纳山地共性特点... 山地具有地貌多维、生态功能多样、生态过程连续性差、结构较脆弱等特征。随着VUCA时代的迅速推进,山区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山地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为促进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界定山地经济内涵、归纳山地共性特点、细分山地资源,发现其存在自然制约要素多、外部环境牵制、特色差异发展弱等问题,并针对当前山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山地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山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探索绿色资源开发产业化路径,推动山地经济结构优化、特色差异化发展,为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抓住山地经济发展机遇,激活山地资源潜能,加快实现山地经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是实现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实现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资源 山地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发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王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9-34,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的低碳经济发展,但邻近省...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的低碳经济发展,但邻近省份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会对本省低碳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2)在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本省和邻近省份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邻近省份低碳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小于对本省的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较小。(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并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4)新质生产力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门槛效应,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同的省份,新质生产力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碳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何以影响耐心资本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芳 刘禹轩 +2 位作者 耿礼谦 孙晴晴 张和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9,共9页
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壮大耐心资本的过程中必将遇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ESG表现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ESG表现所起到的内外部治... 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壮大耐心资本的过程中必将遇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ESG表现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ESG表现所起到的内外部治理效应对于壮大耐心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耐心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耐心资本的增加,并且地区投机文化能够增强这一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可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来促进耐心资本的增加。异质性检验表明,企业ESG表现对耐心资本的正向作用在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耐心资本 内部控制 信息不对称 投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
6
作者 李鹏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1期222-224,共3页
文章将以学校经管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形式选择及对回到农村基层的初步认知,比较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和其他形式就业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内外因素模型来分析影响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经管类大... 文章将以学校经管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形式选择及对回到农村基层的初步认知,比较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和其他形式就业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内外因素模型来分析影响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索他们创业的路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管类 农村创业 农村基层 创业前景 就业 内外因素 大学生 路径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7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曹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共7页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至2023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中有4个分布在黄河流域。为了探讨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把国家级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即把黄河流域列入4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地级市作为实验组、其余地级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探讨了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等。结果表明:1)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2)城市群一体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一体化促进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城市群一体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阈值为200km。提出了进一步全方位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政府效能、疏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两种中介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一体化 低碳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机制检验 空间溢出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的十年: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
8
作者 连玉君 李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人均GDP处理效应由1987年的188.48国际元增加到1991年的2302.95国际元。然而,在此过程中,过度金融自由化和货币政策不稳定,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这些变化导致传统主银行制度部分失效,并进而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表现为人均GDP处理效应自1992年开始不断下降至1996年的787.16国际元。以史为鉴,我们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逐步释放金融市场风险,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协议 合成控制法 金融市场稳定 中美贸易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虹 丁勇 +1 位作者 蔡婷 解振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7,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展开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产业链...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展开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和σ收敛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呈波动变化趋势;(2)各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子系统得分存在差异;(3)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空间关联性,但空间关联性还需要加强;(4)中国各地区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产业链现代化 空间相关性 分布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有”协同视角下的城市碳排放多元监管机制
10
作者 王奕雪 王松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相关决策为综合型碳减排环境规制的有效施行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碳排放企业及公众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理论计算及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不论三方初始合作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相关决策为综合型碳减排环境规制的有效施行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碳排放企业及公众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理论计算及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不论三方初始合作意愿如何,一旦满足相关奖惩约束条件,政企终能协同。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实证效果及其中的政府干预、市场手段和公众参与三者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证实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能协同降碳,而公众在政府有效监督时会选择退居二线。“三有”协同的城市碳排放监管机制能够将传统“督企”转变为“督企”与“督政”并重,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碳减排。而构建“三有”协同赋能的城市碳排放多元监管机制,就是要做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奖惩并重;就是要实现有为政府和有序社会的协同,构成多元监管主体;就是要让有为政府服务于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有序社会 碳排放多元监管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是否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量增质升”?——来自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云飚 代宇杰 熊健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改革措施,还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论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视角出发,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45个地级市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低碳城...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改革措施,还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论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视角出发,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45个地级市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强化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绿色技术创新 多期DID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货币网络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兼论人民币地位变迁
12
作者 杨渝镜 丁文丽 胡列曲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96,共17页
以2005年7月—2023年12月全球3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全球货币网络,从汇率传导视角探究全球货币网络的演变特征、影响机制以及人民币在货币网络的地位作用。结果表明: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呈现“稳定期”“调整期”“... 以2005年7月—2023年12月全球3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全球货币网络,从汇率传导视角探究全球货币网络的演变特征、影响机制以及人民币在货币网络的地位作用。结果表明: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呈现“稳定期”“调整期”“重塑期”三大阶段特征,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趋势愈发明显。全球货币网络密度历经紧密、松散到再紧密的“U”型过程,货币影响效率波动变化;重心位置存在自西向东转移迹象,网络内部由美欧主导的两大社团逐步转向美欧中共存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在全球货币网络中地位仍然较低,但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人民币依赖网络单一节点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两大区域以及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受到相互依赖效应、结构依赖效应、时间依赖效应的内生影响,以及经济规模、贸易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资本开放水平和地理、文化、历史网络等外生机制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传导指数 货币网络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地位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13
作者 刘湘云 黄悦 刘贤铤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2,共14页
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数字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将对城市制造业出口产生深远影响。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道德风险引起的逆向选择,并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挥创新效应两个理论渠道影响制造业... 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数字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将对城市制造业出口产生深远影响。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道德风险引起的逆向选择,并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挥创新效应两个理论渠道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城市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在经济带区域差异方面,数字金融对中部地区城市的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赋能作用更大。在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方面,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拥有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使用新型基础设施与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发挥“互补效应”。另外,环境规制则会降低数字金融的赋能效果,表现出“替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交易费用 资源配置效应 创新效应 政策试点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何以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芳 张和平 +1 位作者 孙晴晴 刘禹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7,共17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投入金融资源,壮大耐心资本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之一。企业的耐心资本增加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资料、拓展劳动对象,从而直接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投入金融资源,壮大耐心资本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之一。企业的耐心资本增加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资料、拓展劳动对象,从而直接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以稳定型股权占比和关系型债权占比衡量企业拥有的耐心资本,分析发现:稳定型股权占比和关系型债权占比的提高都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其中稳定型股权占比的提升作用更大),且该影响趋于增强(2017—2022年比2011—2016年更强);耐心资本增加可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两条路径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耐心资本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规模较大、股权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强。因此,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不断壮大耐心资本,积极引导耐心资本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并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有效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内部控制 信息不对称 稳定型股权 关系型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芳 张和平 +2 位作者 孙晴晴 刘禹轩 耿礼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4,共16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鲜明特征。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既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又需要经历漫长的创新周期,而耐心资本能够承受长期投资风险,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对推动新质生产力的...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鲜明特征。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既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又需要经历漫长的创新周期,而耐心资本能够承受长期投资风险,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对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营商环境的视角,实证检验耐心资本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耐心资本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且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正向调节耐心资本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应。机制层面,耐心资本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结果表明,耐心资本提高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效果在东部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及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引导资金流向、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来壮大耐心资本,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长期投资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 融资约束 科技创新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化:实现环节、驱动效应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馨燕 吴彦明 +3 位作者 陈爱华 王吉瑞 孙祎博 余冬根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5-81,共7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并对传统市场形成颠覆性影响,数据资产化作为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环节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关于数据资产化的文献日趋增多,但相关研究呈分散状态。基于此:第一,文章在归纳数据资产...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并对传统市场形成颠覆性影响,数据资产化作为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环节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关于数据资产化的文献日趋增多,但相关研究呈分散状态。基于此:第一,文章在归纳数据资产概念的基础上清晰了数据资产化的概念内涵;第二,从“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流通”三个方面对数据资产化的实现环节进行分类述评,为建立系统性的数据资产化理论框架提供了依据;第三,从经济及社会两个维度阐述了数据资产化的驱动效应;第四,从数字技术创新、大数据能力提升及数据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探究数据资产化的实现路径;第五,从数据资产化的主题延伸、方法创新和本土化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化 概念内涵 实现环节 驱动效应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参与何以缓解农户返贫风险?——基于生计多样化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潘海岚 黄秋妍 范建伟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共10页
本文以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和差异表征。研究发现,尽管数字金融参与在整体上显著化解了农户返贫风... 本文以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和差异表征。研究发现,尽管数字金融参与在整体上显著化解了农户返贫风险,但面板门限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影响是非线性的,即数字金融参与加重了人均年收入低于9700元的家庭贫困脆弱性,当且仅当人均年收入跨过9700元门限值后才会显著缓解其返贫风险。机制分析表明,生计多样性对中低收入水平农村家庭呈“益贫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字金融对其形成的贫困加剧现象。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综合素养较强的农户能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实现减贫效能,因灾致贫和因病致贫的农村家庭能享受到更多数字金融减贫福利。区域表现上,普及数字金融能有效弥补传统金融可及性的不足,降低农户返贫风险。本文研究结论对提高农村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贫困脆弱性 生计多样化 双重差分 门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8,共24页
为厘清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一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PVAR模型方法对三者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南北地区的纵向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在东中西部地区上的横向差... 为厘清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一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PVAR模型方法对三者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南北地区的纵向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在东中西部地区上的横向差异更明显,且三者的联动效应具有横向区域异质性。首先,产业集聚整体上对劳动力流入存在短期识别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循环累积效应,且东部地区最强而西部地区最弱。其次,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强化机制仅表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不具备自我演化机制。再者,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劳动力流动的产业集聚效应,均在东部地区表现为长期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为短期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则为负向作用或效应不强烈。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都有利于中部地区劳动力的短期回流,而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效果则未具备稳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P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数字化、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绿色创新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巍 孙晴晴 +1 位作者 张和平 王满四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供应链,供应链数字化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析供应链...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供应链,供应链数字化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析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创新赋能和管理赋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第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第三,通过对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污染属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融资约束低的企业、内部控制高的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中相对更好。结论明晰了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并且为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实现绿色创新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绿色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数字化 企业绿色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