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情感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基于云南花灯艺术的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灵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与精神使命,情感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云南花灯是广泛流行于云贵高原地区并为多民族共享的民间艺术形式,根植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生活之中。作为共聚性艺术,花灯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与精神使命,情感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云南花灯是广泛流行于云贵高原地区并为多民族共享的民间艺术形式,根植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生活之中。作为共聚性艺术,花灯艺术的生活实践唤醒了各族人民个体丰富充沛的家园之情,激发凝聚了各民族间和睦融洽的集体情感,稳固强化了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有效连接与积极互动。花灯艺术蕴含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意识,形塑了各族人民共识性价值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花灯艺术的实践案例表明,以情感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历经三个阶段:“个体情感”的生发、“集体情感”的凝聚,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强化。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能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花灯 情感认同 集体情感 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云南M彝村的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芳 徐兴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产业扶贫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策略,事关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成败。M彝村通过开创“收租婆”+“雇佣工”的生计模式、“农业合作社”+“贫困户”帮扶联结模式与“公司”+“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重策略,产业发展取... 产业扶贫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策略,事关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成败。M彝村通过开创“收租婆”+“雇佣工”的生计模式、“农业合作社”+“贫困户”帮扶联结模式与“公司”+“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重策略,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但产业扶贫中也暴露出扶贫资源配置陷阱、扶贫产业双低难题、帮扶企业深陷三高困局以及产业发展自身面临多重矛盾等现实问题,需从制度完善路径、技术提升路径、能力建设路径与价值指引路径四个维度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势”与人类学的日常语言视角和方法
3
作者 朱晓阳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23,共32页
本文从政治人类学的发问:“不以西方为出发点的‘政治学’何以可能”出发,提出政治生活中的“势”话说蕴含着其他选择途径之观点,进而从日常语言视角人类学入手讨论“势说”政治进路。本文在讨论理解“势说”政治的关键——日常语言视... 本文从政治人类学的发问:“不以西方为出发点的‘政治学’何以可能”出发,提出政治生活中的“势”话说蕴含着其他选择途径之观点,进而从日常语言视角人类学入手讨论“势说”政治进路。本文在讨论理解“势说”政治的关键——日常语言视角论时,受到当代语言人类学和视角论人类学的启示,并特别以当代语言人类学的田野发现和文学翻译的“田野”经验作为支持。基于语言现象学所秉持的反还原论预设,本文将“地势”视为由一些相异成分以“中间链接”而成的“一般图景”,并在最后部分对“地势”作为实地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虽然“势说”政治或“地势”话说与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根本预设上有所区别,但是在田野调查技术层面,两种范式是相互兼容的。基于此,本文以测度方法为例,对“地势”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 政治人类学 日常语言视角 一目了然/综观演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