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文化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明东 刘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0,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文化品类多,内涵丰富。深度开发丰富的少数民族手工文化有利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植根于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些手工艺品类,遭受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之后逐渐消失。品牌知... 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文化品类多,内涵丰富。深度开发丰富的少数民族手工文化有利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植根于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些手工艺品类,遭受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之后逐渐消失。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设计、包装欠缺;传统手工技艺被淡化,文化内涵被误读以及工艺失传;面临着强烈的文化冲击等,成为制约云南少数民族手工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发展对策就是要建立民间艺人保护机制,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文化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建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金鹏 李永松 赵华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5,共5页
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分析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发展的现状,探索少数民族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差异供给模式,可以促进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建设的三大支撑,即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事业、少数民族社区社会保... 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分析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发展的现状,探索少数民族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差异供给模式,可以促进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建设的三大支撑,即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事业、少数民族社区社会保障制度、少数民族社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区 社会建设 差异供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住中的民族格局研究
3
作者 张金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历史上我国不同民族分开居住格局的形成,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民族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的形成,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居住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民族互动的... 历史上我国不同民族分开居住格局的形成,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民族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的形成,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居住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民族互动的加强,民族居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居住格局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 被引量:110
4
作者 安学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生境,实现文化解困,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人类在绚烂多彩、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共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承人 价值 生境 解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石屏县水瓜冲花腰彝的村落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东 张云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78-81,共4页
花腰是彝族中的一支,他们属于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村落文化除具有一般农耕民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本民族的一些特质:随和、自由与约定俗成的婚恋文化,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文化,... 花腰是彝族中的一支,他们属于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村落文化除具有一般农耕民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本民族的一些特质:随和、自由与约定俗成的婚恋文化,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文化,娱神娱人的宗教文化,古朴功利的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花腰 彝族 山地农耕民族 村落文化 婚恋文化 建筑文化 宗教文化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择偶的动因与需求——以云南楚雄直苴村彝族择偶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8,共5页
择偶既是个体和家庭的需要, 又是人类衍化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择偶的动因和需求不同, 而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主流文化往往主导着择偶的方向。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彝族村寨的女性择偶变化过程, 可以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文化... 择偶既是个体和家庭的需要, 又是人类衍化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择偶的动因和需求不同, 而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主流文化往往主导着择偶的方向。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彝族村寨的女性择偶变化过程, 可以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文化变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偶 动因 文化背景 物质条件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以云南省直苴村彝族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彝族地区,以家庭经济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社会结构、经济因素以及婚姻习俗、家庭观念、宗教观念等众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建构了历史上彝族妇女的被支配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这一... 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彝族地区,以家庭经济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社会结构、经济因素以及婚姻习俗、家庭观念、宗教观念等众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建构了历史上彝族妇女的被支配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这一地区的渗透,经济因素上升,彝族妇女的家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妇女 社会地位 直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直苴彝族“赛装”与“串姑娘”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69,共4页
源于纪念祖先的"赛装"活动,流传至今演变为展示女性智慧与美及其劳动效率的民俗。保持至今的"串姑娘"习俗,历史上曾经作为婚姻的一个特殊阶段普遍存在于直苴彝族的世俗生活中。从"赛装"和"串姑娘&qu... 源于纪念祖先的"赛装"活动,流传至今演变为展示女性智慧与美及其劳动效率的民俗。保持至今的"串姑娘"习俗,历史上曾经作为婚姻的一个特殊阶段普遍存在于直苴彝族的世俗生活中。从"赛装"和"串姑娘"的行为中,可以发现前者代表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后者代表了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高度浓缩于这两个看似孤立的文化特质中。从本质上讲,"赛装"、"串姑娘"是手段,追求生产和生育的效用最大化才是其最终目的。这两个文化特质反映了两种产生在直苴特殊历史与现实环境条件下特有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装 串姑娘 物质资料生产 人的生产 效用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与性: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妇女的商品化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15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也致使拐卖妇女越境卖淫的犯罪活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泛滥开来,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妇女 商品化 卖淫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探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双志 于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象形文字 农业 粟花 古代文字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家庭地位的微观经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99-102,共4页
应用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来解释女性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借助无差异曲线揭示女性家庭地位变化的原因以及决定女性获得家庭幸福感的因素;从家庭关系调适出发,家庭社会工作的着眼点应在于努力缩小△S的水平,当△S=0,此时,女性在家庭中... 应用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来解释女性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借助无差异曲线揭示女性家庭地位变化的原因以及决定女性获得家庭幸福感的因素;从家庭关系调适出发,家庭社会工作的着眼点应在于努力缩小△S的水平,当△S=0,此时,女性在家庭中地位达到最佳状况,即主观感受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差异曲线 女性 家庭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系统”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80-83,共4页
本研究从家庭的契约和交换本质入手,指出这种契约和交换包含了家庭从建立到解体的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消费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系统作了解析。
关键词 “家庭系统” 协调 优化 生产 交换 消费 供给系统 生产系统 交换系统 需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推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构想——基于机构职能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廷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危机,主要职能长期定位于学历教育是其发展危机的主要原因。为顺应时代和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重点理应转向继续教育。但是,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我国成...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危机,主要职能长期定位于学历教育是其发展危机的主要原因。为顺应时代和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重点理应转向继续教育。但是,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就其目前的结构模式和行为模式难以担负起推展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惟有对机构的发展定位、管理模式、组织形式、课程体系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继续教育职能,维持和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机构 继续教育 职能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
14
作者 郑双胜 陈睿洁 李金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托的宏观环境的改变,致使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凸现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收支脱节、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必须扩大社会保障的涵盖面,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独立的支付体系,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管...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托的宏观环境的改变,致使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凸现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收支脱节、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必须扩大社会保障的涵盖面,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独立的支付体系,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税 支付体系 管理机制 所有制结构 市场经济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辰翁诗文评点特征寻绎
15
作者 焦印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的遗民、作家、评论家,评点过多种先秦两汉散文和48位唐代诗人与5位宋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他的评点已成为这些著作版本流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其大量诗文评点的考察,归纳总结了...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的遗民、作家、评论家,评点过多种先秦两汉散文和48位唐代诗人与5位宋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他的评点已成为这些著作版本流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其大量诗文评点的考察,归纳总结了其评点特征,以期寻绎出现象背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辰翁 诗文评点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土司制度对德昂族的影响——以陇川县户弄村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金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5,共3页
傣族和德昂族都是德宏州的土著民族,相互交往历史悠久。土司制度上层贵族拥有很大的权力。元代中期以后傣族土司占据统治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所保留。由于长期隶属于傣族土司的统治,导致德昂族语言、文化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 傣族 土司制度 德昂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昂语借词的变化——以户弄德昂语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金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6-160,共5页
云南省陇川县户弄村德昂族的语言与傣族的语言有很多借用关系,虽然这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人口少的民族向人口多的民族借用语言是普遍的。从户弄德昂语基本词汇变化类型、特点两方面来看户弄德昂语的变化,可看出民族语言借词的发... 云南省陇川县户弄村德昂族的语言与傣族的语言有很多借用关系,虽然这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人口少的民族向人口多的民族借用语言是普遍的。从户弄德昂语基本词汇变化类型、特点两方面来看户弄德昂语的变化,可看出民族语言借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语 傣语 借词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